中醫認識和治療失眠
失眠,即中醫所謂不寐症。凡初睡不能入寐,或稍睡即醒,或終夜不得眠者,統稱為不寐。往往與健忘,心悸等同時並見,多與情志失調有關。病因:1、心脾血虛:由於思慮勞倦太過,損傷心脾,致陰血暗耗。血不養心,心神不寧,以致不寐。2、陰虧火旺:腎陰不足,心火獨亢,心腎不交,因而不能成寐。3、心膽虛怯:心膽素虛,寐易驚醒,或暴受驚駭,而致膽怯心虛形成不寐。4、胃中不和:因於饑飽失調,或胃有痰熱,《內經》所說「胃不和則卧不安。」說明胃氣不和,也能形成不寐。辨證施治:1、心脾不足:多夢易醒,健忘心悸,體倦神疲,飲食無味,甚者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象細弱,治宜補益心脾,以歸脾湯為主方。2、陰虧火旺:頭暈耳鳴,心煩口乾,或有夢遺,舌質紅,脈細數,治宜滋陰清火,用黃連阿膠湯或硃砂安神丸、補心丹等。3、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心悸多夢,時易驚醒,脈象弦細,治宜養心安神,選用安神定志丸、酸棗仁湯等。4、胃中不和,飲食不化,腹脹噯氣,苔膩,脈滑,治宜消導和胃,用保和丸;大便不通,脈實大者,加大黃、枳實等,如痰熱壅遏,目眩,口苦,胸悶痰多,苔薄黃而膩,脈滑數,治宜化痰清熱,用溫膽湯。本病可配合氣功(導引)療法、針灸療法、推拿療法,則效果更佳。六合療法:1、內服治療(一)心脾血虧型:可見於貧血,抑鬱型神經官能症、老年衰弱、動脈硬化、傳染病恢復期等。癥狀有:失眠,早醒,飲食減少,疲倦無力,面色萎黃,或有心悸。唇舌淡白,脈細弱。治宜益氣補血,養心安神。處方:党參30克,熟地30克,當歸15克,酸棗仁10克,柏子仁10克,遠志10克,五味子15克,首烏3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二)陰虧火旺型:可見於興奮型神經官能症、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及某些傳染病恢復期等。癥狀有:心煩不眠,眠則多夢,煩躁汗多,手足心熱,腰酸腿軟,咽干。舌質紅,脈細數或弦細。治宜養陰降火,寧神。處方:當歸12克,生地30克,黃連3克,阿膠10克,白芍20克。水煎服。(三)心膽氣虛型:多見於某些神經官能症和精神病等。癥狀有:善驚易恐,睡眠多夢易驚醒,遇事怯弱多慮,坐卧不安。舌質淡紅,脈弦細。治宜益氣鎮驚、安神。處方:珍珠母30克,龍骨30克,酸棗仁12克,党參3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四)胃中不和型:多見於胃腸疾患,消化不良等。癥狀有:夜睡不寧,多惡夢,脘悶,食不消化,噯氣腐息,腹中不舒,大便不暢。舌苔膩,脈滑。治宜消食和胃。處方:山查30克,神曲20克,麥芽30克,枳殼10克,厚朴12克,甘草3克。水煎服。(五)治頑固性失眠:取珍珠母,石決明,淮小麥,夜交藤各30克,合歡皮,赤芍各15克,黃苓,柏子仁,麥冬,丹參各9克,沙參12克。每日一劑,水煎服。對肝陽上擾、心神不寧的頑固性失眠效佳。配合體育鍛煉,效果更好.2、針灸治療(一)體針:常用穴:內關,神門,安眠,足三里,後溪。備用穴:風池,百會,絲竹空,中脘,脾俞,肝俞,三陰交,心俞,腎俞,命門,關元,氣海,行間,郄門。方法:上述穴位可交替使用,每次選2——5穴,均用輕刺激,留針約10分鐘。關元,命門,氣海,足三里等穴,可配合灸法。(二)耳針:常用穴:皮質下,交感,心,腎,脾,內分泌,神門。方法:每次選2——4穴,留針約20分鐘。3、按點治療(一)穴療:虛證輔以養血舒肝;實證則佐以清熱化痰。①患者坐位,先施一指禪推法或揉法,從印堂開始向上至神庭,往返5——6次;再從印堂沿兩側眉弓至太陽穴往返5——6次;然後施一指禪推法,由睛明沿眼眶周圍往返3——4次後,從印堂沿鼻兩側向下,經迎香,沿顴骨,至兩耳前,往返2——3次,治療過程中以印堂、神庭、睛明、攢竹、太陽等穴為重點;接著,沿上述治療部位,用雙手抹法治療,往返5——6次,抹時配合按睛明、魚腰;再用掃散法在頭兩側膽經循行部位操作,配合按角孫;最後從頭頂部開始用五指拿法,到枕骨下改用三指拿法,配合按、拿風池穴;再拿兩側肩井。以上操作時間約10分鐘。②患者仰卧位,作順時針方向摩腹,同時配合按、揉中脘、氣海、關元等穴,時間約6分鐘。辨證加減:心脾血虛者,加按揉心俞、肝俞、胃俞、小腸俞、足三里;並橫擦左側背部及直擦背部督脈,以透熱為度。陰虛火旺者,加推兩側橋弓穴各30次;並橫擦腎俞、命門部,以透熱為度;再擦兩側湧泉以引火歸原。痰熱內擾、胃中不和者,沿背部脊柱兩側用滾法治療,重點在脾俞、胃俞、心俞等穴,時間約5分鐘,並配合按揉上述穴位;在摩腹時,配合按揉中脘、氣海、天樞、關元、足三里,豐隆等穴;橫擦左側背部及骶部八髎穴,以透熱為度。(二)足療:治療失眠,要刺激能使精神安靜、自律神經恢復正常的穴道。腳底有失眠穴(足後跟底),這個穴道是以能去除緊張,使人熟睡而出者。刺激失眠穴的方法,只要以拳頭輕輕而有節奏地敲打即可。大約要敲100次。在不慌不忙、慢慢地敲打時,身體就能放鬆而進入夢鄉。要使自律神經平衡,尤其是使心情平靜下來,使內臟特別是腎臟的功能良好,也能使血液循環順暢、能夠熟睡,就要刺激腳底的湧泉穴。只要按壓湧泉穴,就能使生命之泉湧現,這是非常有名的穴道。按壓這個穴道,能去除因過度勞累而導致的身心疲勞,使溫熱而熟睡。要刺激湧泉,白天可以踩青竹。用腳底心稍微靠近腳趾的部位去踩青竹。在尚未習慣之前,可以循序漸進地方式進行,但一定要每天持續下去。也可以用手扶著牆壁來進行。失眠大多是因長期持續過度勞累或身心疲勞所引起的,因此絕不能焦躁。只要持續刺激失眠穴及湧泉穴,一定能夠安眠。4、導引治療 失眠的原因很多,多數失眠症單靠安眠藥並不能根治,而應通過自我鍛煉使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逐漸平定下來,促使大腦皮層進入適當的抑制狀態。在這方面,進行氣功導引往往很有幫助。下面介紹的幾種方法可單獨應用,也可結合其他療法應用。(一)臨睡前散步5——10分鐘,或打一套太極拳,待精神平定後上床睡覺。(二)其法以兩手旋舞,向前向後,兩足作白鷺行步狀,不拘數。良久以左手搭右肩,右足搭左膝腕委中而行,右手搭左肩,左足搭右膝腕委中而行。良久復以左手向前泊腹,右足搭左膝蓋而行,右手向後泊腰,左足搭右膝蓋而行。良久以兩手極力托天,兩足極力踏地,復以兩手向後向下,兩足十指(趾)挽起仰面偃腹,使氣下行。良久蹲倒,以兩手極力攀起足後跟,足十指(趾)點起,極力低頭至膝下。良久立起,以兩手相交掩兩臂於胸前胛上,極力搖動數次。善治名利不遂,鬱氣為病,心腹脹滿,夜睡不寧等症。(三)臨睡前做氣功(放鬆功或強壯功),可採取右側卧位,放鬆身體,用隨息法(即思想跟隨呼吸升降,毫不外逸,如有雜念浮起,應該重新把思想收回來放在呼吸的「運行」上),集中注意力,排除他念,逐漸入睡。練功時間長短不限,催眠為目的,一般約需十幾分鐘。這種自我引導入睡的練功方法又稱「睡功」,效果一般也較顯著。(四)仰卧床上,伸直兩腿,足尖垂直.兩個手肘用力抵住床鋪,挺胸,頭向後仰,儘力把胸膛撐開。保持這個姿勢,用力吸氣,然後屏息,直至憋不住為止。慢慢地把氣吐出來,兩手放鬆伸直。肛門的力量放鬆,手肘靠在床上,手擺平,全身的力量在一瞬間鬆懈下來。上述方法在床上反覆多作幾次,再怎麼嚴重的失眠症患者,也很容易就能入睡了。休息三十秒,此期間恢復平常的自然呼吸。上述步驟必須連續作三次。除上述方法外,還可配合用其他方法,如臨睡前用溫水浸腳20——30分鐘,臨睡前半小時不做腦力勞動等。入睡後,如果半小時睡眠中斷,可用上述氣功或按摩法再次催眠。5、外敷治療(一)主治:神經衰弱所致的失眠處方:吳茱萸9克,米醋適量。用法:搗爛,米醋調成糊狀,敷貼於兩足湧泉穴,24小時取下。(二)主治:失眠處方:酸棗仁。用法:開水浸泡去外皮,分成兩半,以酸棗仁平面貼在直徑約10毫米的圓形膠布中心備用。主穴:耳神門、皮質下,配穴:心腎、腦點。每次1至2個穴,測定耳尖敏感點,將葯貼於該點,按揉一分鐘,囑患者每晚睡前按揉一次,約1至3分鐘,五天換藥一次,四次為一療程。(三)主治:一般失眠症處方:酸棗仁15克,夜交藤15克,合歡皮15克,丹參15克,生甘草10克。用法:煮水泡腳。
治思慮過度傷脾後導致的失眠 藥物:歸脾丸 穴位:神闕(肚臍) 方法:取一粒歸脾丸搗碎,填入肚臍里,外面用醫用紗布和醫用膠布固定。晚上貼,早晨取下。 思慮過度會傷脾,所以治療這種類型的失眠,首先是補脾。 歸脾丸是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的中醫名葯,最能治療思慮過度導致的種種脾傷癥狀。脾好了,當然就不失眠了。 肚臍位於任脈之上,中醫稱為「神闕」,它是一個很特殊的穴位。大家都知道,出生之前,我們是通過臍帶從母親的身體那裡接收營養的,因此神闕穴是我們出生前的命脈,任脈總領一身的陰經,它循行於胸腹正中,上聯心肺,中經脾胃,下通肝腎。而神闕穴是任脈的經氣之海,也是五臟六腑的根本,可以調節全身氣血。這就意味著,在神闕一穴外貼藥物就可作用於全身。
不習慣在肚臍裡面填葯的朋友,也可以口服歸脾丸。 除了外敷或口服歸脾丸,您還可以經常到公園裡散散步,充分吸收一下樹木青草的清新氣息,也有助於安眠。因為大自然中草木的氣息都含有巽木的屬性,能制約屬於坤土的思慮,幫助您的脾胃療傷。
治悲傷過度傷肺導致的失眠 藥物:枸杞子 穴位:左側太淵穴 方法:買些枸杞,取其中一粒搗爛,貼在左側太淵穴上,外面用醫用膠布固定。晚上貼,早晨取下。
太淵穴是手太陰肺經的原穴,即肺中元氣聚集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說,肺氣都是從此穴源源不斷地流出抵達全身各處的。所以,在這個穴位上外貼藥物,就能夠最有效地促使經絡中的肺氣回歸肺臟中潛藏,以補肺氣之虛。 而枸杞子味甘性平,顏色鮮紅,在《易經》中,它對應兌澤,是補肺潤肺的最佳選擇。當肺能藏魄時,睡眠自然就恢復正常了。
治過於生氣傷肝後導致的失眠 藥物:桑葚子 穴位:左側太沖穴 方法:買些桑葚子,取一粒黑色的、成熟的搗爛,貼在左側太沖穴上,外面用醫用紗布和膠布固定。 這種失眠是怒氣傷肝導致的,治療時,要先補肝。 中醫認為桑葚味甘性寒,有補血滋陰、補肝益腎等功效,自古以來就作為斂肝氣的良藥被廣泛應用。而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即肝經元氣彙集、留駐的地方。因此,在太沖穴外貼桑葚子就能補益肝氣,修復肝臟,讓「魂」回到肝中。
治驚恐過度傷腎後導致的失眠 藥物:白參片 穴位:左側太溪穴 方法:取一小片白參,貼在左側太溪穴處,外面用醫用膠布固定,晚上睡覺時貼,早上取下。 人受到驚嚇後,不僅會做噩夢,嚴重時甚至無法入睡。過度的恐懼使腎臟受到了傷害,以致「志」不能歸於腎。我治療過很多例類似的病人,都使用上面的方法。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原穴,也就是腎臟元氣居住的地方,它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的功能。而人蔘最能補人的元氣,對五臟六腑都有益處 治憂慮過度傷胃後導致的失眠 藥物:麥芽,麥冬 穴位:左側內關穴、神門穴 方法:在藥店買些麥芽和麥冬,取幾粒麥芽(生熟均可),除去麥殼,只取裡面的芽,弄碎,貼在左側內關穴處,再取一粒麥冬搗碎,貼在左側神門穴處。都是睡前貼,早晨取下。 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它主管脾胃附近風氣的運行,而「胃不和」多半是由於受到風邪的侵擾,所以通過內關穴將風氣轉移走,問題就能解決。而麥芽可以健脾開胃。這兩者相搭配,失調的胃氣便能回歸正常。 麥冬滋心陰,神門穴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將麥冬貼在神門穴上就相當於吃了一味天王補心丹,能很快為心臟補充正氣。而心屬火,胃屬土,火能生土,補心之火氣,就是間接補胃。把侵襲胃的風氣驅趕走之後,趕緊補充胃氣,讓胃恢復正常,胃一和,卧自然就安了。
治心神不安或者得流感發熱後導致的失眠 藥物:干荷葉 穴位:右側陽輔穴,左側神門穴 方法:取干荷葉一小片揉碎,貼在右側陽輔穴處;再取麥冬一粒搗碎,貼在左側神門穴處,都用醫用膠布固定。晚上貼,早晨取下。 體內火氣過大,常常心神不安,或者得流感發熱後導致的失眠 這種失眠是本該運行在膽經和三焦經中的火氣流竄入心經引起的。所以,治療時要一方面收束火氣,使其回歸本經(膽經和三焦經),另一方面,要調理失衡的心氣。 陽輔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經穴,膽經中運行的火氣,正是導致失眠的主要原因。荷葉是散火的,貼在右邊陽輔穴上恰好可以瀉掉這些惹是生非的過多火氣。 前面已經提到過,麥冬貼神門能補心氣,心氣足了,神志就能聽心控制,失眠也就治好了。
治感冒傷風導致的失眠 感冒傷風也能導致人睡不好覺。傷風導致失眠的典型伴隨癥狀是出汗,失眠,那麼不妨試試桂枝湯。另外,這種失眠是脾被風傷、意不安於脾造成的,所以,用思慮過度傷脾後導致失眠的治療方法也有效
推薦閱讀:
※足癬治療
※白癲風的三種常見治療方法
※小腦型共濟失調的康復治療
※治療牛皮癬必遵的四種原則與治牛皮癬的小偏方,治療牛皮癬管用!
※「肥胖與糖尿病的中醫治療」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