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識燕歸來 古瓷面紗得揭開
【編者按】 本文作者邱季端,既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是一位在業內享有盛譽和地位的收藏家。作為漳州寒江雪博物館董事長,邱季端在收藏方面很有見地,本文就是他對中國瓷器發展一些新的、很有見地的觀點和見解。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這篇文章,在參加首屆藝術廈門博覽會前夕,得到我國著名的陶瓷評鑒專家丘小君的肯定:非常好,也很大膽,希望越多越好…… 核心提示2015年5月16日—18日,首屆藝術廈門博覽會將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A館和B館舉辦。本次藝術博覽會,主辦方將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把全球頂級的藝術家藝術品以及亞洲的藝術機構邀請到廈門來,讓廈門的閩籍藝術家和世界藝術家進行交流和互動,擴大廈門文化藝術影響力,讓文化藝術走入大眾生活,同時也讓廈門成為一個新興的藝術之城。 作為國內知名的藝術館,寒江雪博物館也參加本次博覽會,他們帶來些什麼寶貝呢?自然少不了瓷器,讓我們看看這些藏品,聆聽它們的故事…… 中國的瓷器,從五代延流至宋,得益於柴周變革,結束「北白南青」的局面,同時也終結在民間顛沛流離的命運。瓷器登堂入室作為文人雅士的案頭清供和堂而皇之作為皇家用品獨享尊榮,始於趙宋。皇家的傾力傾情推動和文人雅士的唱和,宋瓷的汝官哥鈞定乃中國瓷器的顛峰,無法仿製。即使是自命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也自嘆弗如,慨嘆「仿汝不似汝!」原中國古瓷研究會會長馮先銘先生也說:「汝窯的仿製比鈞定耀大得多,因此傳世製品根本無亂真之作。」 瓷器 清初迎黃金時代 這些創製於宋代的藝術瑰寶在宋人文牘中卻極少記載,元末明初也僅散見於個別文人的筆記野史。直至清初,皇帝欽點的官窯督導官如臧應選、郎廷極、年希堯、唐英等輩不但瓷藝超群,而且官階顯赫,中國的瓷器迎來了新一輪的黃金時代,研究中國瓷器的第一部專著《陶說》也始於這個時代。乾隆皇帝的數百首歌詠宋瓷的詩,把宋代瓷器推上了至高無上的藝術殿堂。我們至今不清楚那時清宮還有多少這些囯寶文物,但根據乾隆詩里說僅鈞瓷盤碟就有數百件,則可以推斷當時宮中宋瓷數量相當可觀。而今存留在兩宮的宋瓷可以用專家常用的形容汝窯氣泡的詞來概括:寥若晨星!「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任何時代都無法躲避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歷史命運!「似曾相識燕歸來」,歷史往往會在適當時候償還債務。流落在尋常百姓家和荒郊野嶺的藝術瑰寶終於在我們這個大時代重見天日!這些古瓷的登場亮相為我們揭開紛紛擾擾的歷史面紗。 官窯 北宋即設修內司 我們有理由相信,北宋官窯不但存在,而且今天所謂的傳世汝窯、哥窯均在北宋宮廷修內司衙門監督下燒制。本館展示的官汝哥部分有「官」、「汴京官窯」、「修內司」款的宋瓷足以佐證。這些瓷器飽經滄桑的胎體,儀態萬方的釉色,古樸典雅的造型乃宋瓷登峰造極之作,無不顯露它傲視群倫睥睨蒼茫寥廓的氣派。 其實在宋代的文獻中,就明確說明北宋就有修內司官窯。宋葉置《坦齋筆記》說:「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制。名曰『官窯』。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後苑,號邵局。襲故京舊制,置窯於修內司。」這段話再也明白不過,即是說南宋修內司官窯乃沿襲北宋舊制度,北宋早就設立修內司官窯。現在通常把修內司官窯當成南宋官窯的專用名詞乃是天大的誤會! 只要對現代考古稍為留意的人都知道,宋時汝洲等地方圓幾百里都有無數燒制汝窯器的瓷場,而這些瓷場不但燒制汝瓷,同時也燒制各種各樣瓷器,甚至命為汝官窯的清涼寺窯也出土耀州窯窯器。而真正的汝官窯是在汴京官窯燒制,因為現身的汝瓷有一定數量的「汴京官窯」、「修內司」款識。文獻中說「汝窯宮中禁燒」通常解讀為宮中禁止燒制,把「宮中」作名詞,「禁燒」作動詞。我的斷句為「宮中禁」是名詞,燒為動詞,即宮廷燒制。要不,你能解釋清楚有什麼宮廷禁止燒制汝瓷的理由嗎?宋官窯不是在宮廷製造嗎?要不,下面一句「內有瑪瑙為釉,惟供御揀退,方可出賣」不是前言不搭後語? 宋瓷 哥窯的是非最多 哥窯乃是非最多的宋瓷。因為宋元沒有任何哥窯的文字記載,也沒有找到窯址,人們想像力自由發揮的空間最大。哥窯名稱首見於明代《宣德鼎彝譜》。因為明代嘉靖年間忽然冒岀了南宋龍泉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之說,說是哥哥生產的瓷器叫哥窯,因此有處州龍泉乃哥瓷窯址之論。也有人認為哥窯是南宋修內修官窯或郊壇下官窯所造。又因為哥窯器特徵和宋官十分相似,所以有「官哥不分」之說。事實是官哥的確難以分得清楚、說得明白。我的意見是,哥窯宋元時之所以沒有記載是因為它和官窯器乃雙胞胎,都在北宋官和南宋官窯址生產,我們展示的「汴京官窯」,「修內司」,「郊壇下」款式的哥窯器告訴我們這一點。由於歷史變遷,北宋官窯遺址沉埋於八九米深地下,自然找不到官哥窯址。宣德之前人們並沒有「官」「哥」之分,《宣德鼎彝譜》的作者乃十足好事之徒,無端從「官」中分出「哥」來。「中興渡江」後,北宋的修內司窯工隨軍南下,在臨安「襲故京舊制」,繼續燒制官哥瓷,所以在杭州鳳凰山下官窯址發現哥窯瓷片十分正常。現在有人強為分別北宋官南宋官,只能如「為賦新詩強說愁」一樣無奈! 可能有人要問,你不是說汝官也在宮廷燒制嗎?為什麼南宋官沒有燒制汝瓷?我的回答是因為官方燒制汝瓷需要「瑪瑙為釉」,釉石已在金兵鐵蹄之下。由此間接也可以得出另一個結論,凡帶有紫粉色釉的汝瓷必定是北宋官生產的,這才是標準的官汝窯,如果沒有紫粉色,則多數是民汝瓷,只有皇室有財力出手闊綽,不計工本以瑪瑙為釉。 元代 瓷器最眾彩紛呈 元代是個激情澎湃創意無限的時代,瓷器製造藉助這個時代活力而眾彩紛呈,幾乎所有明代的瓷器在元代已基本成熟。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對這個時代的瓷器卻知之甚少,寫入陶瓷史的錯誤結論也就最多。比如樞府釉,所有瓷書都說是白中泛青,類似鵝蛋青的卵白釉,有的印有「樞府」,大多沒有印字,多數小件器。其實印有「樞府」的元瓷品種極多。從目前岀土和傳世的有青花、釉里紅、青花釉里紅,紅、藍、甜白釉,五彩、五彩立粉、琺琅彩、紅綠彩,而且大件器極多。那對擺在大維徳基金會青花龍紋象耳瓶,瓶頸上「張文進喜捨」的張文進,是元代的一個制瓷大家,他家族創建的「博陵第」窯,幾乎所有元代瓷器都有涉獵。此人原籍徽州路祈山縣,即現在祁門縣,(祈與祁古代相通)。曾經有人在祁門發現青花窯址。張家於至正中後期遷移至江西玉山縣,他在玉山縣設窯燒瓷還是在景德鎮,還是歷史之謎。遺憾的是很多所謂的瓷器專家一看到「博陵第」或「張文進」就一概秒殺,不管這些瓷器是多麼開門!他們穿越時空,七百多年前就知道元代張文進一生僅製造一對青花瓶子!琺琅彩在元代由西亞傳入中國後,咸認為僅用之於銅胎掐絲琺琅。其實它同時用於瓷胎掐絲琺琅彩。本館藏有十幾件這種瓷器,今展出一件讓觀眾驗證。瓷胎琺琅直至成化都還在燒制。可能是因為原料枯竭或者技術失傳,成化之後再未見瓷胎琺琅,直到康熙年間才重新出現。所以瓷胎琺琅首創於康熙,是陶瓷史上另外一個錯誤結論。 「永白、宣青、成彩」為人所津津樂道。耿寶昌先生曾經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見到一對永樂甜白加青花「內府」字樣的梅瓶,認為是曠世傑作之國寶,並為流失海外而惋惜。本館終於在民間找到同樣永樂甜白青花梅瓶,今期展示公諸同好。 「成彩」乃中國彩瓷之珠穆朗瑪,五彩、鬥彩、金彩、素三彩、琺琅彩、法華彩、五光十色的色釉彩,千姿百態,變化萬千,五彩繽紛,目不暇接。其中奼紫一色點綴其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乃獨步天下無法仿製之奇珍異寶。本館典藏的成化奼紫彩瓷,可作為成化瓷器之標準器而永耀史冊。 邱季端/文 導報記者 蔣全德 整理
推薦閱讀:
※【令人明心見性的100首禪詩,境由心生!(上篇)】①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②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③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
※《歸來》戛納展映 媒體:法國人在鏡頭前當場淚奔
※《歸來》觀後感
※我願在這座城,只為等你歸來
※你是船,我是渡口,等你歸來,縱是千年萬年!
TAG:歸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