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2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2

36.錘鍊你的課堂語言:

「老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蘇霍姆林斯基)。嚴謹的語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語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語言使人振奮,形象的語言使人清晰。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中恰當合理地使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語言是紐帶,是師生、生生之間共同交流對話的主要工具。教師主要通過語言傳道、授業、解惑、引導、點撥、啟發,而學生則主要通過教師的語言理解並掌握知識,並建構自己的新的知識結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裡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教師只有不斷地追求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具有較好的語言修養,才能讓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37.不可小看教學語調:

「在教師的許多特性中,聲調占著一個最重要的地位。聲調並不是教師的技能和設備中一個重要部分,但是一種不好聽的或低沉的聲調很可能阻礙教師事業的成功」(著名心理學家賽門斯)。語言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載體。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和教學效果密切相關。而語調是語言用的最高級、最具說服力的一種形式。教師自然流暢語調,抑揚頓挫的節奏能使學生置身於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保證教學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發揮最佳的效能,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語調在教師的語言藝術修養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恰當的語調能使其語言平地生輝,具有磁鐵般的吸引力;拙劣的語調則使其語言黯然失色,教學效果也受影響。所以,我們在強調教師提高語言修養、強化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簡潔性、邏輯性等方面的同時,千萬不能小覷與之密切相關的語調問題。

38.豐富你的表情:

表情是一個人的晴雨傘,也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晴雨傘,是課堂中最直觀、最富有生機、活力,最有魅力的教具。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師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學生學習效率的高與低。教育有別於其他行業,因為我們的服務對象正處於發展之中,我們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對他們產生作用。教師積極、陽光般的外部表情能使他們心情愉悅,愉快地投入學習,而這種愉悅又是可以相互傳遞的,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如:教師精神飽滿、神采奕奕地站在講台上,學生由於心情愉快,接受知識快,思維也變得敏捷,能提出有用的問題,並能積極解決問題,這反過來又對教師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樣一來,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就高。相反,如果教師帶著一副沮喪的表情,或者是走進教室看到不順眼的事情就大發脾氣,大聲訓斥學生,他們一個個心理緊張,不敢吭聲,教室就真的成了教師唱獨角戲的舞台了,而且絕對是「頂著大鼓唱戲------費力不討好」,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自身能力的發揮。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一句話:有一種東西,比我們的面貌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表情;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比表情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微笑。

39.幽默是一種魅力: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幽默是一個好教師最優秀的品質之一。教師的幽默,主要是指教師能用寓意深刻而又詼諧有趣的語言進行的教學。教學幽默是老師思想氣質、才學、視野和靈感的結晶。它猶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語言於瞬間閃爍出耀眼多彩的火花。教師的幽默益智明理,是才華的流露;教師的幽默詼諧輕鬆,折射出的是真善美的心靈之光。教師的幽默,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節情緒,愉悅精神。教師的幽默,可以和諧師生關係,增強教師魅力。教師的幽默,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慾。教師的幽默,可以開戶學生心智,活躍思維。在課堂教學中間或來點幽默,猶如「興奮劑」,可以調節學生的情緒,驅散學生的疲倦感,點亮學生的注意之燈;同時教學內容因幽默而趣味化,使得學生記憶和鞏固更高效。幽默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藝術,是能夠培養的。幽默有利於教學,但我們絕不能「為幽默而幽默」。幽默不是油腔滑調,也非嘲笑或諷刺,浮躁難以幽默,裝腔作勢難以幽默,鑽牛角難以幽默,捉襟見肘難以幽默,遲鈍笨拙難以幽默。只有平等待人,遊刃有餘、超脫從容,聰明透徹才能幽默。

40.要有自己的課堂文化:

課堂文化是教師在比較長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一份氣息,一種課堂氣質。課堂文化體現著教師教學的思想內核,它包括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根本理念、價值訴求、展開教學活動的基本方式、教學的思維傾向,以及維繫師生交往活動的人際氛圍和精神狀況,還包括教師對學生、對知識、對教學、對目標等問題獨到的個性理解,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根本理念、思想意識乃至教學的目標深度。名老師之所以成「名」,是因為有其個人獨特的教學風格,有其獨特的「課堂文化」。如何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課堂文化」呢?「態度決定一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們希望學生變成什麼樣,那就要把我們的話重複十遍、百遍、千遍;當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能照做的時候,這句話就成了文化,一種讓學生一生享用的『課堂文化』」。這樣看來,樹立正確的理念,踏實的進取,是能有所收穫的。教學特色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修鍊,需要積累,需要沉澱。

41.鼓勵學生多提問題:

「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著名教育家布魯巴克)。「不知則問,不能則學」,提問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教學手段。從教學實踐看,提問對促進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有積極的作用。鼓勵學生自己提問題,可以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態,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對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負責,要想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就要積极參与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自奮其力,自致其知」(葉聖陶語)。所以,讓學生自己提問題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過程,就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過程。

42.課堂不妨適當「留白」: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老師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45分鐘,在講台上揮汗如雨,學生卻抱怨節奏太快,容量太多。同時,焦慮,煩躁,不安的情緒開始蔓延開來,教師也開始埋怨學生反應緩慢,浪費時間。面對此種情景,我們是否該反省一下:如此的充實,是不是有點過猶不及?為什麼不在課堂上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呢?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更是學生髮展自我的操練台。作為教師,不要把自己的「筆墨」觸及課堂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時刻。教師在課堂中沉默地等待,正是課堂中一份令學生想像不盡的「留白」。教師設定一個學習任務交給學生時,此刻,還給課堂一份「留白」。教師一言不發靜靜地等待,同時也要求學生保持沉默。也許從表面上看,課堂上一片靜寂,學生作著思考狀:或看著書本,或看著地面,甚或手裡還玩兒著某樣東西。這時,請教師不要著急,不要擔心,時間在無聲地流逝,也許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在十分專註地思考,但起碼保證了一部分學生靜思的權利。教師的本質在於正視差異,正視這一點,就必須從教學行為上有所體現,提供一種發展的可能,讓有能力的一部分學生得以享受,繼而用自己的學習體會去影響另一部分人。藝術上的「留白」能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課堂的「留白」同樣能給學生獨立思考和理清思路的時間,給學生充分課堂練習和語言應用的機會。

43.善待發言錯誤的學生:

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說「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我們的學生,由於他們的知識結構、生活經歷、情感體驗、家庭文化背景等種種不同,因此,在課堂上也就有著參差不齊的思維水平,接受新知識也有先後快慢之分,回答問題難免會出錯。其實,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其心理和生理都處在人生的成長階段。課堂上出錯,才會有教師的解惑、點拔和引導,也會孕育出學生創新的火花。對待學生的發言錯誤,有的教師視為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或者快刀斬亂麻,以一個「錯」字堵住學生的嘴,或者叫發言錯誤的學生立即坐下,讓優秀的學生來說出正確答案,或者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不讓學生經歷實踐並獲得體驗,這其實是阻礙學生邁向「對」的腳步。我們不僅要善待那些發言錯誤的學生,更要挖掘、利用好學生的錯誤資源,讓學生在糾錯中開啟智慧,培養能力,有時這反而成就了課堂「無法預約的精彩」。

44.盡量不當眾批評學生: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思想認識與自律意識尚未成熟,出現錯誤行為在所難免,需要我們做好正確的教育引導工作,如果家長或老師忽視了孩子的發展規律,不懂得批評的藝術,很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如今的孩子獨生子女比較多,而且正處在自尊心強、感情脆弱的年齡,所以我們更要注意批評時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注意場合,尊重其人格。不分場合地刺傷學生自尊心的做法是愚蠢的。人人都要面子,即使是再調皮的學生也非常顧及自己的面子,不願意眾目睽睽之下受到別人的批評。當眾批評只能使學生暫時懾於壓力,不敢抵抗,事實上卻是對這個學生的自尊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在批評學生的過程中,決不能只有生硬的批評,一定要有真情實感的流露,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和期待。對不同個性的學生,注意方式、方法的靈活性。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輕微的責備,一個微笑的輕聲細語的分析開導,一個輕輕的拍拍肩膀的動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5.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說:「在藝術中,有風格的作品才是美的。」教學也是同樣,只有有風格的教學,才能達到教學藝術美的境界。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教育個性和特色,是在教學語言的運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安排及教學情趣,教學風度等方面所顯示出的較為成熟穩定的特點的綜合。良好的教學風格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吸收前人的理論,他人的經驗,還要回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體驗,以加深認識,準確把握教學實踐是教學理論、經驗的源泉,也是教師養成良好的教學風格的主要途徑。教師的教學風格對教師的影響最大,從時間上說,他將影響教師終生,從效果上說,他不僅影響教學效果,而且直接影響教學形象。因此,教師應當充分運用主客觀因素中的有利條件,促進優良的課堂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完善提高。

46.上課決不「拖堂」:

教師拖堂的教學效果不好。通過觀察及來自學生的大量反應表明,下課鈴響之後,雖然教師在課堂上還盡情地表現自己,但絕大多數學生的心早已飛到了窗外。要麼在交頭接耳,要麼關書待發,即便是正襟危坐,也是心思煩悶,甚至還會心中嘀咕:怎麼還不下課!此時老師所教授的內容學生無心接受,當然,更談不上對教師所授內容積極反應。教師拖堂會影響下一堂課的教學。拖堂,使學生的大腦沒有正常的課間休息,產生疲倦,在加上學生的反感情緒,便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同時,拖堂還直接延誤了學生對下一節課的準備,這樣不可避免地要影響下一堂課的教學。如果上一堂課教師為了多講一點,而影響到下一堂課的教學,從長遠來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提高肯定是不利的。對於教師而言,不管你有多少理由,有多少善意的想法,都不要剝奪學生課間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當清脆的下課鈴聲響起時,老師最後一句話話音剛落,然後從容地走出教室,那才是真正的瀟洒!這樣的老師才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47.作業是一定要布置的:

「課外作業應當是知識的發展和深化,是學習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課堂知識的準備,應當讓學生在課外去觀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勞動現象,發展個人的愛好和需要,滿足和發展個人的多方面的智力需要」(蘇霍姆林斯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對所學知識消化、吸收及進一步升華所必需的手段,同時也是教學信息反饋的重要途徑。設計、布置、完成及評價課外作業,能有效地對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和檢測,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對達到某種程度的和諧與統一。教師通過對作業的對錯批改,一方面可以從學生那裡得到有關信息,把握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的程度,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修正教學行為,確保後續教學的實效性、有效性和針對性;另一方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輸出信息後,從來自教師的反饋信息中得到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可以使自己剛產生的認識得到確定,從而促進知識的接收和強化,或及時矯正自己的認知偏差,變換思給方式或理解角度,改進自身的學習策略。因此,對錯的這種批改方式有助於師生雙方了解和分析教學成敗的原因,便於調整教學目標、進度和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在設計和布置作業時,應進行認真地篩選,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氣息、充滿時代感的作業挑選出來,把那些重複性的、機械性的、陳舊過時的作業砍掉,力求少而精,力爭給學生的作業能夠「以一當十,舉一反三」,做到質高量輕。這樣,既能保證學習效果,又能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

48.讓學生在作業中享受樂趣:

作業是學生學習知識和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為什麼孩子們看到作業時不是一臉的喜悅而是一種無奈甚至抵觸呢?反思我們的作業,不難發現:作業形式單一,多機械重複;內容單調,學科之間割裂;作業多為老師「命令式」、「大鍋飯式」等等。這嚴重挫傷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創造、思維、想像等能力的培養。作業不應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複合體,它是一種憑藉,由此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並積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經歷。教師應在布置作業時,積極地指導學生充分運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認識事物,鼓勵學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其學習、思考的結果,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潛力得到充分地挖掘,由此使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

49.經常梳理你的課堂:

梳理課堂,就是針對傳統教研中「無準備,無主題,無反思」的三種課堂現象提出來的。教師們不應該只講究活動形式的翻新,對於課堂中的觀察目標、教學細節、探究反思等也要做得十分認真,使梳理課堂成為校本教研的必要環節之一,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每天面對的不是學術資料、觀點爭鳴和理論走向,而是背景迥異的學生,課堂上講的是原理公式、字詞句文,課外做的是備課、改作業、輔導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從校本教研中梳理出來的「小課題」雖然微觀而瑣碎,但對教師專業成長的積極作用是無法否認的。所以,教師要十分重視梳理自己的課堂。

50.每天,讓課堂改變一點點:

「教育教學的每一天都應該是新的,教學需要創新,創新能給課堂注入活力」(特級教師薄俊生)。作為教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教學與眾不同,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很多孜孜以求、銳意革新的優秀教師、教育名家不斷地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探索和推陳出新,有的教學內容甚至已經被名師們雕飾到近乎完美的地步。要想「與眾不同」,要想「耳目一新」,談何容易。那麼,如何達到這種教學的境界?這需要我們不斷努力,每天讓課堂改變一點點。因為,課堂的每一天都應該是新的,不可能也不應該是重複的。課堂是展示教師創造力的場所,教師應該努力克服工作上的機械性與思想上的惰性,使自己的課堂每天都有自己的東西,一點一滴地產生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智慧。教師應該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找出課堂45分鐘教育的最佳方案,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猜測、操作、分析和交流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讓課堂每天都是新的,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生氣勃勃的主人。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從點滴做起,從「改變一點點,一點點改變」做起,讓我們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讓我們的課堂漸漸精彩起來、魅力起來。「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若因小而不為,只顧標新立異,革故鼎新,無異於臨淵羨魚,一事無成。「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吾道變如此,行之貴日新。」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功之路,都是由無數個「一點點」鋪就的。只要每天改變一點點,我們就會一點點改變,在不知不覺中駛向理想的彼岸。

學習習慣篇:做一個完善的人

51.有顆成為名師的心:

成為名師,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是畢其一生之功,它是綜合素質的突出體現,也是大眾認同的必然結果。所以,並不是所有教師都能成為名師。事實如此,那我們還有必要去追求、去奮鬥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不一定能成為名師,但我們一定要有顆成為名師的心。因為理想、追求的高低,往往會決定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大小。名師、大師意味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最充分的實現。名師、大師的稱號,雖不能代表全部,但卻是衡量教師成就大小的最好、最簡單明了的尺子。成為名師的奮鬥過程是一個凈化精神的過程,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一個全面超越自我的過程。很多普通教師都是通過這些磨鍊才成為名師的。可以說這就是名師成長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名師離我們並不遙遠,很可能我們暫時無法消化名師的思想,名師的理論,但至少我們可以踏著名師成長之路,一步步向他們靠近。名師也是由普通人成長而來,他們之所以成長為名師,一定有值得大家探討和學習的地方。所以,教師要真正享受這個過程所帶來的好處,就必須先一顆成為名師的心。

52.聽課要學會「品」課:

一堂課,一堂有活力、智慧和情趣課,需要評課者有心地「品」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聽課,是每一個學校和上級領導常抓不懈的工作。因為聽課是新時代的繼續教育,是一種非常直接的學習方式,一種提高自己能力的方式。評課,是每一個人聽課過後的例行公事,儘管很多教師聽了很多課,評了很多課,但還是老樣子,其專業化素質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是升。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不論是上課者,還是聽課者,都僅僅是例行公事,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為之。帶著這樣的心態去聽課、評課,註定只能是流於形式而毫無結果。現實中,很多人忽視聽課,即使去聽課,也沒有完全進入狀態,甚至以自我為中心聽課。尤其是學校領導在聽課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從自己學科的角度去審視教師的上課,去評價教師的課。聽課帶著應付的心態,必然是草草了事;帶著看出醜的態度,必然看到的都是一些落後的教育和理念;帶著領導的居高臨下,必然難以進入真正聽課的角色中去。為聽課而聽課,為學習而學習,等於敷衍塞責。提高聽課質量的根本途徑在於換一種思路,換一種心態,以「品」課的心態走進教師的課堂,哪怕是一個新上講台的年輕教師,都要採取欣賞的心態去「品」課。儘管年輕教師經驗不足,但是卻又一股拼勁、闖勁和創新精神,他們能夠也敢於打破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常常喜歡用很多新奇的思路和教育方法,甚至很多是老教師想所未想、聞所未聞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這些新思路注入現代教學課堂,必然激活整個教學。「品」課,才能品出味道,才能和上課教師一道真正走進課堂,完全進入上課的角色,唯有如此,聽課教師也才能取長補短,取得收穫,才能達到聽課、評課的真正目的。

53.讓自己「現代」起來:

「讓自己『現代』起來」,這是新形勢下社會對教師所提出的新的要求,這一要求的核心就是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當今世界新技術層出不窮,作為教師,如果不了解現狀,還停留在原來的層面上,在教學中繼續沿用老的一套的話,那就有可以對學生造成誤導,使他們不能及時、全面地接觸到新事物,並在實際和認識中產生偏差,輕的可能鬧笑話,嚴重的可有影響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新的時代,每一位教師都要具有學習的精神、研究的精神、創新的精神、敬業的精神、團結的精神和謙虛的精神,以現代的理念指導教學,以現代的步伐實踐新課程,成為一個有現代感的、出色的教師。

54.精彩人生需筆耕:

「筆耕不止,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是造就教師傑出教育成就的熔爐,是壯麗教師輝煌教育人生的搖籃」(特級教師劉友開)。教書育人是我們傳統教育的基本著力點,教師只要把這兩個方面做好,我們的教育就好了,但是,現代教育課堂則不一樣,不僅要求教師教書育人,還要求教師要研究學生、研究教學課堂、研究教材與教參,研究開發出校本教材,走適合自己與自己學生的個性化教育道路。因此,現代化教學課堂要求教師向專業化教師發展、向專家型教師奮進、向教育家型教師靠攏,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大量研究,走「教學→研究→寫作→教學」的道路,以研究帶動寫作、以寫作帶動研究,促進現代課堂的縱深化發展。教師的寫作,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正確對待你的課堂、學生、教材,注意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注意你自己思想的發揮與創造,然後,寫出你的教育感悟就可以了。「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寫作,從你的思想開始,開始你新的人生征程,你會發現,你的天空將更加精彩有趣。

55.成為博客一族:

進入新的教學改革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慢慢由結果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在這個轉變中,把博客當作學生成長的電子檔案袋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經把博客用於學生對教學的反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協作,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彙報,學習資料的收集整理,學生社團的興趣愛好活動的合作交流空間。這種方式可以讓教師和家長更容易地了解和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通過博客了解教師的觀點和教育思想,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把一些不便當面表達的內容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這樣,教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對於其他類似的學生也有啟發作用。教師堅持博客寫作就是一種積累,是自我過濾、自我反思、自我發現的過程,它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老師們不要小看自己寫下的一切,這會成為一股力量,會對歷史產生自己的影響。教師要提高能力,就要經常性地與同行們進行教學研討與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在交流中提高。擔這些交流僅僅依靠日常的接觸是很難完美實現的。我們總有精力的限制、時間的限制、空間的限制。但博客日誌沒有這些限制,它們可以分享,可以交流,可以記錄下課堂實錄,可以向家長、學生傳遞信息,延伸課堂,可以擴大自己的朋友圈,作為情感交流,溝通的渠道。

56:向周圍人學習: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要有從師的美德,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只有這樣才能積小善為為大善,積小能為大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不能只以學校的教師「唯師」,而忽視了生活中的老師。教師,肩負著引導人成長的重要使命,因此我們應該比其他任何人群都更關注自身的成長,自身素質的提高。沒有與時俱進的成長,沒有素質的提高,我們就很難完成自己的使命。學習是人們實現成長的主要途徑之一,而向別人學習又是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不向他人學習,那人們自身的成長就會像缺少某種維他命一樣缺少營養。向周圍人學習,首先要從教育家那裡汲取思想營養,其次,我們還要向當代的優秀教師學習。再者,作為教師每天要與多少青春學子一同徜徉於求學之徑,如果能不恥下問,真誠而謙虛地向學生學習,不僅是對自己學識的充實,也是對學生學風的一種熏陶。那樣,「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就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比較,而是一句切實的寫照了。不管是向誰學習,最重要的一點要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學習才能真正實現它的意義。

57.做一個善於思考的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是教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學與思的關係。對教師而言,這句話可以改為:「教而不思則罔,思而不教則殆。」教師長年如一日地站在課堂上,以自己的不變應對外界信息的千變萬化,如果他不去思考,那麼就算他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拚命工作,其結果也只能是在教書匠的層面上做無謂的努力。《韓昌黎集?師說》中有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思考是一種好習慣,它傳承精華,棄除糟粕,善於思考必定受益無窮。只有掌握了思考這個有力的工具,在工作與實踐中架一道亮麗的彩虹,方能兼顧理念的驗證和擴充,使得實踐經驗增長。如果我們從開始教書那一天起就對一個個問題進行思考並找到解決的辦法,又在實踐中反覆驗證,不斷總結與提升,那我們肯定能夠做出成績來。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勇于思考,善於思考。他們思考自身的專業成長,思考學生的未來朝向,引領學生做出正確的人生規劃。可以說,名師終身秉持「思索,繼續不斷的思索,以待天曙,漸進乃見光明」的精神,深悟「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的精義,堅守「我思考,所以我存在」的信仰。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永遠牢記:有了善於思考的教師,才能有善於思考的學生。反之,沒有了善於思考的老師,也就不會有善於思考的學生。

58.習慣「研究」自己:

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創造性的精神活動,所以教育者應充滿理想主義激情的人文情懷和獨具個性的思考精神並貫穿於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和整個過程。這裡的思考首先指對自己的「研究」,即把自己當作研究對象,揣摩、琢磨、體驗、品味著自己已經和教育水乳交融的日常生活;同時,「研究」也包括關注、研究、咀嚼、審視別人的教育實踐教育思想。「研究」就是即直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也通過別人來反思自己,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那麼,教師如和研究自己呢?我認為教師研究自己,首要的是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到底是什麼?有沒有前瞻性?自己有沒有更高的教育追求?教育責任感、使命感是否到位?學識積累是否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是否與時具進?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能否適應學生?自己是否做到及時總結教學得失、不斷充實和完善呢?自己的教學藝術教育機智是否形成獨特的風格?自己的教育智慧能否從容的引導學生面向未來?在前進的時代激流中能否始終做到率先垂範、為人師表?在學生與同事心中自己是否值得他們尊敬的愛戴?反思的過程是發現的過程,也是研究過程、彌補過程、提升過程。理論在反思中學習,品質在反思中提升,知識在反思中豐富,技能在反思中產生,不足在反思中補充,形象在反思中樹立,地位在反思中奠定。一線教師離開了教學反思必將一事無成。嚴肅對待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是一種教育使命的召喚。通過反思制定解決具體問題的策略和辦法,在實踐中增強自己的教育智慧,促使自己得到較快的成長和發展,這是一個教師的最大心愿。研究自己就是要看清自己所處的環境,明白自己周身的事物,看到自己的優勢,發現自己的不足,向最好處努力,向最壞處著想:研究自己,就是要從不足之處努力,就是要能夠承受失敗的打擊,能夠遭遇挫折的打擊,在失敗中不斷總結教訓,在失敗中不斷成長。

59.參與到課題研究中去:

「教師擁有研究機會,如果他們能夠抓住這個機會,不僅能有力地和迅速地推進教學的技術,而且將使教師工作獲得生命力與尊嚴」(特級教師孫雙金)。學無止境,教無終法。隨著教育的飛速發展,教師更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以涓涓不息的清澈甘甜之水,潤澤求知若渴的幼小心田。作為教師則應積極地參加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教育科研和課題研究活動,通過教學講座和名師課例的光碟及網路媒體等多種形式的觀摩和學習,或教師之間經常探討交流、實踐研究、歸納總結,以此豐富自己的閱歷、拓寬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教學思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

60.讀書要「品」書:

何謂「品」?曾國藩讀史之法可謂深領其會。他說:「讀史之法莫妙於設身處地,每看一處,如我便與當時之人酬酢笑語於其間,不必人人皆能記也,但記一人,則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記也,但記一事,則恍如親其事。經以窮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別無學矣。讀罷,大喜,得之矣!」這就是讀書之人每每能進入書中之情節,自然會深得體會。時至今日,讀書人又有「吞」、「啃」、「品」之法。不吞,無以求其廣博;不啃,無以致其精微;不品,無以得其精神。教師只有通過"品"書才能達到為知、為已、為人的讀書境界。為知,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識見和智慧。這是教師提高水平和自身素養的基礎。為已,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正己、培養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這是讀者的第二重境界。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佔有知識視為人品、人格自然升華的保證,蘇東坡有「腹有詩書氣自華」詩句,表達的就是這一意思。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與素質是絕不相同的。常言「獨善其身」,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從而有益於身心健康,這是古今知識分子共同追求的讀書目標。

61.「嫉妒」是一種進步:

「見賢思齊焉」(孔子)。嫉妒是人的一種本能,它是對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種忌恨,是對無意或有意競爭者的一種仇恨心。嫉妒實際上也是一種競爭,是競爭的異化。教師所應有的「嫉妒」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因為別人比自己優秀而產生的仇恨心理」。這裡的「嫉妒」只是個形象的說法,它實質上是指老師的進取心;當周圍的同事超過自己時,這個「嫉妒心」不是慫勇自己去惡意打擊、報復、中傷他人,而是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不斷地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將「嫉妒」轉化為具有建設性的動力和熱情。這種「嫉妒」對於老師而言是彌足珍貴的,它可以激發教師的進取心和競爭意識,並非什麼壞事。教師有了這種「嫉妒心」就會不斷地將自己調整到最佳競技狀態,以此來保持與競爭對手的絕對優勢,並且在這種不斷的調整過程中取得進步。同時,教師又能通過這種好勝心,促進自己的全面進步和全面發展,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當然,這種「嫉妒」需要有個度,超過了這個度,好勝心過強,就會發展成真正的嫉妒心理,看到別人超過自己就不服氣,心裡就覺得不舒服,甚至怨恨別人。教師要恰到好處地利用這種「嫉妒」就要學會見賢思齊。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思想純正的人,一個能積極進取的人,當他發現有人比自己做得好,比自己有能力時,從不去考慮別人是否超過了自己,或對別人心生不滿,而是從別人的成績中找出自己的差距所在,從而振作精神,向人家學習。這樣,便有可能在一種積極進取的心理狀態下,迸發出創造性,趕上或超過曾經比自己強的人。這就是古人說的見賢思齊。

62.練好「三字一話」:

「三字一話」即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和普通話,這是一名合格教師的必備技能,是教學的基本功。教育學生寫好字,教師首先應該自己寫好字,這是為人師表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寫一手好字,既可以豐富為人師表的內容,也可以給學生一個富有審美形象的精神境界,它好比無聲音樂的流響,是心靈的傾吐,是生命情意的傳遞。當然,書寫不只是對字體的較為熟悉及對書寫工具的充分利用,而應是書寫者性情、修養、精神境界的自然流露。如果這一情感是積極的,並長時期地處於穩定狀態,學生就會對該位老師的授課倍感興趣。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用普通話進行教育教學是合格教師的必備條件之一,「能夠努力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是合格中小學教師的標準之一。

63.教師,不妨跨學科聽課:

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都是按照縱向學科體系進行教學的,這種分科教學相沿成習,已成為一種思維和行為定勢,教師和學生都很少考慮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繫,其結果必然禁錮和封閉了思維的發展。思維的觸鬚朝縱向延伸可以是無窮遠的,但沒有橫向拓展的意識和習慣,這是目前學生髮散思維薄弱,創造能力不強的重要原因。跨學科聽課有助於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有助於各科教師相互學習、交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有利於教師根據各學科之間的聯繫,更合理地編排教學內容,有利於教師全面地了解、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充分發展。取他科之「石」,攻本科之「玉」,因此,跨學科聽課也應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聽課方式。

生活習慣篇:做一個充滿情趣的人

64.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

「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河流」(蘇霍姆林斯基)。讀書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是通向成功的起點。正如高爾基所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類文化和智慧的延續主要依靠書籍,所以,成功從讀書開始。教師讀書,既可以保持教學的「源頭活水」,保持職業不倦不殆的活力,又可以保持心靈的潤澤、靈魂的高尚,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師。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智慧的源頭,還要塑造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讓讀書改變我們的生活,讓讀書創造我們生命的喜悅;讓教師更有教育的智慧,讓教育更加美麗。一個喜歡讀書的教師,具有感應世界、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神遊,能敞開胸懷接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掘學生潛在的創造力,開拓出更加深刻的心婁,一個喜歡讀書的教師,有準確把握真、善、美的能力,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學生,傳授給學生真理和人生的真諦。

65.要有良好的心態:

「心態是命運的控制塔,心態決定我們人生的成敗」(美國成功學勵志專家拿破崙?希爾)。教師,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對於教師而言,生活與享受生活、上課與享受上課、教育與享受教育完全不一樣的。保持樂觀、平和、積極向上的心態是成為優秀教師的基點。教師以良好的心態從事教育,才能保持教育的純潔性、才能保證受教育者少受外界環境的污染。首都師範大學田國秀教授指出:「教師的使命是教育,而教育的本質是『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切,是對學生生命的影響。因此,教師保持一個良好的教育心態,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問題,而且是一個教育問題。教師良好的心態可以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勇氣,點燃學生創造的火花,培養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愛,增強學生對生命、對人生的關注,進而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教育者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讓教育回歸自然,讓教育者回歸本真,讓學生回歸童真,給教育一片璀璨的天空。

66.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健康是智慧的條件,是愉快的標誌」(美國思想家愛默生)。健康,是人生最大、最寶貴的財富,是世界上任何珍珠瑪瑙也無法相提並論的,因為珍珠瑪瑙失去可以再賺回來,健康失去了就永遠失去了,變成了永恆的缺憾。努力工作是肯定的,但鍛煉身體也是必需的。不論是老教師、中年教師、還是剛入行的年輕教師都是如此,鍛煉自己的身體,還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和明天,即使你什麼都行,什麼都是領頭雁,受到的表彰難以計數,地位也愈來愈顯赫,但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這一切都將與你無緣。健康的體魄,一切都來源於平時對健康的積累,沒有積累,儲蓄健康,一到退休,身體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故障,消磨你的晚年幸福。對於每個人來說,應該做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不停的儲蓄健康,為自己的健康體魄和幸福買單,為自己的健康體魄和幸福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給自己一個美麗的明天。

67.為生活創造快樂:

教師職業是辛苦的,甚至是枯燥的,長年累月,一屆又一屆,缺乏生活的激情。很多老師一直兢兢業業,付出很多,但卻沒有一點幸福感。他們埋頭在教室,在辦公室,在學生身上,在成績單上。一個時期以來,我們的教師特別是一些中小學教師,長期處於身心俱疲的狀態,他們的職業幸福感在下降。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教師臉上很少有燦爛的笑容,缺少生活的樂趣。這種樂趣怎麼會失去呢?其實樂趣並沒有消失,只是我們沒有去尋找。有人說當今社會,凡是有「場」的地方就會使人喪失生活樂趣:戰場,你死我活;官場,你上我下;商場,你賺我虧。這種「場」的效應也蔓延到了學校——考場,我第一名就意味著你第二名,我考上了,就意味著你可能考不上。由此又影響了教師的生命價值。我們一時難以改變外部的大環境,只能調整個人的心態,尋找生活的樂趣。教師的生活不能平庸化,更不能沉淪化,找找自己的支點,興奮點,生活會更加充實,有趣。教師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釋放各種壓力,不能因為工作的瑣碎而缺少成就感,從而喪失進取的動力,產生職業倦怠。教師應懂得尋找生活樂趣,要有陽光積極的生活態度,身心才能和諧健康發展。我們除了教給孩子知識、培育孩子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還能給孩子一種行為引領,一種思想啟示。善於尋找生活樂趣的教師擁有精湛的教學技藝,有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善於化僵持為和緩,化尷尬為融洽,化難堪為大度,化艱險為挑戰,化困難為機遇,化壓力為動力,化痛苦為愉悅,化理念為行動,化陰霾為陽光,化腐朽為神奇,化希望為企盼。懂得尋找生活樂趣的教師才可能是有幸福感的教師,有幸福感的教師才能教育出健康向上、有幸福感的學生。

68.認識你自已:

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同樣是教師,為什麼有的人覺得自己異常辛苦,學生難以調教,抱怨自己不被重用?而為什麼有的人則覺得自己工作得很踏實、很有成就感,學生和同事都很敬重他、喜歡他,而且工作能得到校方的肯定?其實,原因很簡單:關鍵在於你是否真正認識了你自己。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最難看清的是自己,最難戰勝的也是自己。一個人可以認識別人,認識世界,但唯獨不容易準確地認識自己。有的人可以為別人出謀劃策,但卻不會規劃自己的人生,究其本質原因,就是看不清自己,認識不了自己。一個人如果認識不了自己,就好比在黑暗中摸索,即使付出了辛勞,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這就好比盲人摸象,摸到的總是象的一部分,看不清全局。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但每個人又都有一定的不足,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充分發揚自己的優點,在適合自己的領域裡盡情展示自己的聰明才幹,成就輝煌的事業。如果一個不能真正認清自己的人,也不會真正認清他人,就會因為以自己方式強加於人而遭遇挫折。教師要善於用兩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別人的優點,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以己之短比人之長,越比心態越好,越能奮進;如果以己之長比人之短,不僅不會長進,而且會失去人生的追求。

69.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承擔著各自的社會責任,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衛生問題。隨著社會不斷變革,人們的情感、思維方式、知識結構、人際關係在發生為化,心理問題出現的機率也在大大增加。教師一方面要在多方位的角色轉換中找到平衡,另一方面要應付來自學校社會升學的壓力,來自責任心和時間緊迫感的壓力,來自高付出與低收入的壓力,來自用人制度改革,教師面臨落聘、下崗的壓力。教師就像根始終緊繃的弦,在超負荷地工作,這使教師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礙。「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常常直接影響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直接影響到他的某個具體行為。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心理衛生比生理衛生顯得更為重要。」一般的心理問題都可以自我調節,每個人都可以用多種形式自我放鬆,緩和心理壓力和排解心理障礙。面對「心病」,關鍵是你如何去認識它,並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它。雖然我們找心理醫生看病還不能像看感冒發燒那樣方便,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學生心理自我調節,學會心理適應,學會自助,每個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發展的某些階段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做自己的心理醫生,說簡單一些就是提高自己心理調節的能力,說複雜一些,就是在自己的意識里要有珍上特殊的角色,擁有精神上的「第三隻眼睛」,理智地觀察自己情緒的變化,尋找心理擾動的原因。就像西方傳說中每個人都擁有的「守護天使」,在關鍵的時刻給予自己智慧,幫助自已正確應對紛繁複雜的現實,不至於迷失方向。

70.教師應該有「靜」功:

「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的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樂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義也在其中」(中國當代教育家 鄭傑)。靜下心來,受益的是你的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靜心做好這些小事,就是教師的奉獻。奉獻是教師的責任,它不追求及時、現在的幸福。靜下心,看似是一種狀態,實質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一種矢志不渝專心於教育的精神品質。潛下心,看似是一種行為,但它更是一個要求,一個準則,一個走進學生心靈、涉入科研領域、漫步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在當前的形勢下,誰能做到這一基本要求,達到這樣一種境界,誰就是人民滿意的教師。教師肩負著培育祖國未來下一代的重任,如果抱著一種功名利祿之心從事我們的教育工作,從個人來講必定一無所獲,也根本不可能收穫到什麼幸福與快樂,從培養學生來講,有百害而無一益,進而危及的是學生的一生,也必將阻礙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因此,每個教師都應該從自身做起,讓教育工作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融入到我們的血液中,成為我們生命的一個有機組成細胞。我們要不斷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爭取能夠為下一代的成材奉獻更大的力量。一定要讓自己做到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鑽研、嚴謹篤學;勇於創新、奮發進取,同時要淡泊名利、志存高遠,使自己符合「為人師表」的條件。

分享

0


推薦閱讀:

震驚!女人一樣東西能影響男人壽命
手相中由於這些線的走勢不如意, 所以才影響到你的財運!
女人自發愛上的初戀會影響她的戀愛觀多久?
中國對日經濟制裁的影響分析
影響絕經年齡的七大因素

TAG:習慣 | 教師 | 影響 | 好習慣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