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回歸漸去漸遠的樸素情感
[日期:2011-11-17] | 來源: 作者: |
今天我們已很少寫信,而郵票市場依然火著——
亞洲郵展上,青少年集郵愛好者在50米長卷上進行塗鴉創作。
11月11日至15日,第27屆亞洲國際集郵展覽在無錫舉行,來自亞洲53個國家和地區的集郵組織和集郵精英們同台展示珍貴收藏。郵票背負著文化傳統,折射著國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又被稱為「國家名片」。一枚枚不過方寸大小的郵票,勾勒出的是一個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集郵的樂趣
在一個「集」字
「我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唯一的愛好就是郵票。」郵展擁擠的人流中,記者碰上了來自上海的黃鶴明。他年過六旬,已有38年集郵經歷,每年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全國各地的郵展。
聊起這麼多年的集郵生活,黃鶴明如數家珍:「我有4張猴票,是個四方聯。只要你手裡有1張猴票,那就是有猴階級,相當於評上了副高職稱!」如今,他從事專題集郵,只收藏各國關於鳥和蝴蝶的郵票,並製成郵集加以研究。「我收藏了160多個國家關於鳥的郵票,美國的鷹、英國的知更鳥、法國的公雞,都是國鳥。這些鳥不僅外形漂亮,對民族個性的展現也淋漓盡致。」
買郵樂,換郵樂,賞郵更樂。在閑適的午後,一本郵冊、一個放大鏡,黃鶴明盡情享受方寸藝術的情趣。
來自山東的趙宇鵬1987年走上集郵之路,「當時猴票的價格是15元,郵商告訴我這是『龍頭』,只漲不跌,從8分到15元,7年工夫漲了近200倍。」半年後的一天,趙宇鵬作出了人生第一個「重大決定」,花120元巨款買下猴票的四方聯,「因為郵商告訴我猴票已經漲到30元一枚了。」
但如今的趙宇鵬對於郵票價格的漲跌並不太在意,他說,集郵的樂趣在於一個「集」字,在於收集的過程,而非囤積居奇。對郵票簡單、純正、樸素的感情,讓他的生活充滿了樂趣。
郵票不僅是小小的紙片,更是情感的紐帶。儘管腿腳不便,無錫81歲的鄧祥娣阿姨還是堅持到展館看看那些珍貴的郵票。鄧祥娣1956年結婚,當時她在上海,丈夫在無錫,一封封書信傳遞著夫妻間的感情。因為丈夫是郵迷,鄧祥娣每次寄信時都買紀念郵票,只為讓丈夫收信時增添一份快樂。丈夫每次都小心翼翼地揭下郵票珍藏,一枚不落。「當時有的紀念郵票的價格是普通郵票的5倍以上,為了他的愛好,我每次都寄紀念郵票。」鄧祥娣說起這些,一臉深情。
鴻雁傳書,一枚枚郵票見證了鄧祥娣老人的愛情。如今,老伴已經離去,留下了幾大本郵集和一百多封信件,想念老伴的時候,鄧祥娣就拿出來翻看,共同走過的歲月一幕幕展現在眼前,夫妻之情收藏在內心深處,永不褪色。
「紅印花」原票
從清代流傳至今
一枚小小的郵票,無聲無息,卻用博大深厚的文化滋養著人們的心靈。
「紅印花」郵集收藏者丁勁松介紹說。此次郵展,他的《1897年紅印花加蓋郵票》郵集獲得最高榮譽「國家大獎」。紅印花原票最初是收費憑證,清代國家郵政應急需要,加蓋以後才成為郵票。因為紅印花原票從未發行過,且絕大多數都是加蓋後面世,所以原票流傳出來的數量非常稀少。「紅印花」奇妙的身世吸引了丁勁松,在收集過程中,他漸漸走進「紅印花」的世界中,沉浸在中國古典郵票的故事裡。
集郵有四個層次:一藏、二賞、三玩、四鑒,每一層次都得有故事,得經得起傳播揚名的考驗。
「紅印花」的收藏史,算得上經典。在到丁勁鬆手上之前,它在上一位主人手中一藏就是40年,任憑多少交易、人情,也沒有流轉;而在上上一位主人手中,這套郵票也是收藏了40年,如果再往前追溯,上上上任手中,也是藏了數十年。丁勁松說,「到了我這裡,可能不止40年。只有集郵者才能真正體會集郵所帶來的韻味。它不但能夠歷練性情,而且能夠凈化心靈。」
郵票曾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而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不僅改變了郵票的命運,也衝擊著人們的情感寄託。已集郵30多年的王立東分外懷念小時候的情景,小學時,他到處搜羅信封上的郵票,用水把郵票從信封上泡下來,然後夾到書里把水吸干,再小心地放到集郵冊里。春遊的時候,他省下買麵包的錢到郵局買蓋銷票,所謂蓋銷票,就是在新郵票上蓋個戳,然後以面值1/4的價錢出售,當然這種郵票無法再使用,但對當時的集郵愛好者來說,這是很廉價的搜集郵票的方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王立東發現郵票可以一年買一次,只需年底到郵局買一年的郵票集就行了。信封上也很少見到郵票了,替代它的是郵資已付……王立東感覺,「少了麻煩,少了來之不易,也少了很多驚喜和快樂。」
如今,王立東更願意用書信聯絡在各地的同學。在他看來,比起電話、簡訊和電子郵件等現代手段,手寫書信更有人情味。一封信從寄出的那一刻就充滿了感情,給收信人帶來的期待和滿足感,永遠無法取代。打開信封,讀著手寫的文字,再欣賞信封上蘊含深意的郵票,那是多麼快樂的事情。
謹防投資泡沫
集郵應回歸文化
集郵活動經多年沉寂後,最近在全國各地持續升溫——
這從本屆亞洲郵展可見一斑:11日,觀眾憑售價30元的門票可購買售價70元的郵折,現場就有人將郵折以150元轉售,交易一片火爆。13日,舉行了專場拍賣會,近千項拍品最終成交1300萬元,成交率高達83%。其中紅印花原票以78.2萬元成交,成為全場最高價。
來自成都的魏紅梅特地坐飛機趕到無錫,拿下2200元一本的第三輪生肖大版票兩本。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從北京帶來20本第三輪生肖大版票,不到兩天就賣完了。今年郵市之火,出人意料。這位工作人員介紹,這次帶來一本編號冊JT票,主要是文革後期的郵票,總共95張,年初的售價在1.1萬元,郵展期間賣3.5萬元。歷來被當成郵市「風向標」的猴票,2009年大概4000元能買到,現在賣到1.2萬。
無錫市集郵公司的奚宏立告訴記者,自1997年到達頂峰之後,郵市經歷了10多年的低谷期,自2009年開始反彈,僅僅兩年時間,現在又是一派熱火朝天。
「猴票1.2萬已經有價無市。」無錫市集郵協會副會長周錦泉說,只不過,今年以來郵市裡跟風「炒新」氣氛太濃厚,有些郵品的漲價堪稱「火箭速度」。
在低迷的郵市中熬了十幾年,終於等來一個大牛市,這讓許多郵迷非常興奮,但目前郵市這種「普漲」的狀況還是讓周錦泉有些擔心。「過去上漲都是龍頭郵票飛漲,大部分郵票表現平平。但這一次真是雞犬升天呀,很多過去不值錢的垃圾票,現在都是寶貝啦!」
周錦泉認為,這兩年郵市火爆跟藝術品市場的紅火有關,國家對樓市實行調控,股市又不見起色,炒家紛紛把目光瞄準了郵市。現在的市場泡沫已經顯現,一些真正的集郵者正在離開郵市。
買上一版郵票,幾年後變成幾萬或幾十萬,這樣的「暴富」神話似乎很讓人心動,但本屆郵展評委會主任李曙光告誡大家千萬別為發財而進入郵市。
「郵票是有投資價值的,關鍵是要找對方向」,李曙光強調,存世量與價格成反比,這是收藏界的鐵律,集郵新手千萬不可頭腦發熱,被各種「新郵」炒作出來的市場泡沫所迷惑,這些泡沫遲早是要破滅的。老紀特票、文號票的價格比較穩定,不會暴漲暴跌,適合作為長線投資。
周錦泉表示,郵政、郵商和郵迷之間要維持平衡,這樣才能保護郵市和集郵文化。對於集郵者來說,一方面要本著「物以稀為貴」的價值投資理念,降低投資風險,另一方面,則要懷抱虔誠之心,弘揚源遠流長的集郵文化。
新華日報
本報記者 浦敏琦
推薦閱讀:
※回歸常寂光,真正是到了大圓滿
※暴走大事件終於回歸,那麼回歸後的暴大會有什麼不同?
※與祖國同舟共濟為夢想風雨兼程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
※西服革履展英雄 007風格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