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江浙地區的借代詞)
吳越,是春秋吳國、越國故地的並稱,泛指現在的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東部一帶地區。春秋吳越兩國時相攻伐,積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敵,而又出風雨同舟(吳越同舟)之典故。吳與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吳越民系是古老的江東民系,共同締造這片地域。「我欲因之夢吳越」道不盡吳越江南之美。
|
|
目錄
1 讀音 編輯
詞目:吳越
吳語拼音:ngou-yueh,ňg-yuēh,wǔ-yuēh
普通話 拼音:wú yuè
2 三大釋義 編輯 吳越民系吳越是一個古老的東方民族,擁有輝煌的國家歷史(春秋時期先後 稱霸的吳國,越國;三國時期雄踞東南的東吳;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前身吳國以及最後滅亡的吳越國)和輝煌的文化經濟。
春秋時期吳越雖為兩個敵對的國家,但其實又是同民族,同文化,同語言的兄弟國家。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載「且吳與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一般意義上認為,吳是上古中原來遷,越是江南的廣義土著,因此最初積怨頗深,但春秋之後尤其是孫權剿撫山越以後,這種矛盾便再也不存在了。
吳越之地歷史上各個時期(明朝之前)都是同屬於一個行政單位的,故而合稱。唐朝同屬江南道,宋朝同屬兩浙道。
吳越二字不是並列的,而是偏正結構。 不能臆說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是吳,浙江中部及南部是越。二者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吳越互相融合。就比如福建為閩越,簡稱為閩。蘇南,浙江等地是吳越,所以簡稱 吳。
吳越民系又稱江浙民系,範圍擴及江蘇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東部、福建西北角,通行吳語。吳越民系古代屬江東、後兼江南,是富貴錦繡、文化繁榮之所,極具華夏風韻。現今所在的長江三角洲,有互通互聯的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地區。
吳與越的並稱今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等地春秋時為勾吳國,於越國兩國,由於關係密切,又同語言(吳語),同習俗,同民族。所以合稱為吳越。
三國魏曹植《責躬詩》:「甘赴江湘,奮戈吳越。」
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清方文《宋遺民詠·龔聖予開》:「往來吳越間,傷心舊宗社。」
吳越國今江蘇省西南部、安徽東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東北部,後降於北宋。
《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鏐》:「梁祖革命,以鏐為尚父、吳越國王。」
吳越泛指江蘇 南部、上海 、 浙江 、 安徽 南部、江西東部一帶地區。
推薦閱讀:
※世界各地區的飲茶習俗。
※到大洛杉磯地區聚餐,丹尼斯美食
※美國與香港地區慈善模式啟示
※台灣地區所謂的「邦交國」
※以退為進,俄不斷提升地區「存在感」(國際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