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詩經》「思無邪」究竟什麼意思?

孔子說《詩經》「思無邪」究竟什麼意思?

丁啟陣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

《詩三百》,即後代所說《詩經》。《詩經》是該書被儒家奉為經典以後的名字。此前一般稱《詩三百》。得名原因是,「我國第一部民歌總集」共收詩歌305首。

這一番話,是孔子在談到《詩經》時所說的。也可以說是孔子關於《詩經》的理論觀點之一。可以說,「思無邪」三個字,是孔子對《詩經》內容的一種高度概括。

那麼,「思無邪」這個三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這三個字,後兩個字的理解,相對容易,分歧較小。一般理解為:沒有邪惡念頭,正經,純真,歸於正道等。第一個字卻有截然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它是實詞,思想、思慮、內容等意思;有人認為它是語氣詞,沒有什麼意思。

究竟哪一種理解更合理呢?我認為,理解為實詞比較好。理由有兩點:首先,既然是「一言以蔽之」,結論自然是非常簡練的語言,容不得沒有意義的虛詞。其次,「曰」字後,接一個句首語氣詞,不合語法。句首語氣詞,一般是發出聲音,引起聽話人注意,導出判斷、結論、感慨等內容。已經有個「曰」字的情況下,是不需要句首語氣詞的,兩者形同冰炭,不相兼容。

我同意楊伯峻先生的說法:思字在《駉》篇(丁按:「思無邪」三字出自《詩·魯頌·駉》,原本是指專心致志從事牧馬業)本是無意義的語首詞,孔子引用它卻當思想解。孔子這樣做,自然是斷章取義。

孔子為什麼要說《詩經》「思無邪」?

牛澤群先生認為,有人看到《詩經·國風》有不少描寫痴女懷春、情郎苦戀以及男女歡愛、私奔等內容,心生疑惑。於是孔子進行解釋,說那些詩歌其實都是純真戀情,好色而不淫,不同於鄭聲的放縱情色。他不願意用繁瑣的語言進行解釋,於是引《詩》中語句作為答覆。

我的意見稍有不同,孔子在說這一番話之前,大概因為一再向人們強調《詩經》的價值和重要性(例如「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孔子在不厭其煩地進行了詳細解釋之後,總結陳詞,說了這麼一句結論性的話。孔門弟子在編輯《論語》時,只錄了這最後的結論。

孔子憑什麼說《詩經》「思無邪」呢?

朱熹從《詩經》的客觀效果上進行說明:「凡詩之言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其用歸於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意思是,無論《詩經》的內容是善是惡,最終都能使讀者的思想感情歸於正經、正道。

孫欽善先生則從孔子刪詩及《詩》學「美刺說」角度加以說明:「按《詩》的思想內容並非全都符合統治者的禮義,其中有不少大膽表露愛情和反對剝削壓迫的詩作,但經過孔子整理,在主題上加以歪曲解釋,橫生出善者美之,惡者刺之的『美刺說』,於是統統變成了『可施於禮義』的了。」就是說,孔子是有意把原本並不單純的《詩經》,往單純方面解讀。

我不太贊同前人的上述說法。我認為,孔子說《詩經》「思無邪」,是在表述他的一種觀點,如同有人說「《金瓶梅》不是淫穢小說」。「一言以蔽之」,既有概括的意思,也有堅決、不容商榷的意味。孔子之所以這麼說,有如下幾種可能的原因:

當時有不少人比如貴族老爺們認為,《詩經》是「思有邪」之書,加以詆毀。孔子力排眾議,不遺餘力地推崇、宣揚《詩經》;

孔子的思想,比當時許多人都更加接地氣,更加寬容。因為「少也賤」,來自社會底層,他了解《國風》中那些來自社會底層的歌唱,雖然有不少表現男女情慾的詩篇,但情感都是健康的;

孔子在文藝鑒賞上獨具慧眼。孔子大概是不會作詩,但是,孔子顯然是詩歌鑒賞的專家,他關於《詩經》的那些議論,能夠獨樹一幟。至少,他能夠透過《鄭風》《衛風》等所謂「好色」詩歌的表面現象,看出它們「不淫」的本質。


推薦閱讀:

[讀書相關]品《詩經》中的愛情觀
《詩經》第四篇《樛木》
41 北風 | 詩經·國風·邶風 | 儒家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采一葦詩經里的草,贈給你

TAG:孔子 | 詩經 | 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