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時語:美國亞裔面對更大教育競爭壓力

於時語專欄

4月1日愚人節也是美國傳統的大學招生髮榜截止日,大學招生成為媒體重要題材。常春藤和其他名校的錄取率又創新低:今年哈佛大學錄取率只有5.9%,斯丹福大學更牛,創造了全美最低錄取率5.07%!被名校錄取的幸運兒中,紐約長島的黑人學生艾寧(Kwasi Enin)居然獲得所有八所常春藤大學同時錄取,成為美國傳媒競相報道的最新名人。

精英報刊如《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也刊登許多文章,批判大學入學競爭的白熱化,哀嘆這造成中學生和家長們的極大壓力。這些批評抱怨大都來自WASP(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家庭,一如他們幾年前對《虎媽戰歌》代表的亞裔家庭教育的激烈批判,反映了主流白人在教育競爭中日漸落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中國科舉時代的社會哲理,因為只有科舉考試才是精英階層的入場券。可是在後工業化的美國,卻出現了全社會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高等教育成為維持中產階級地位的關鍵。

經濟全球化和高科技自動化之下,美國低教育藍領中產階級不斷沉淪,大學畢業生相對於中學畢業生的平均收入比例,逼近乃至超過兩倍。去年牛津大學學者對美國職場作出一項研究。結論在未來廿年中,美國全部702種職業群體中,將近一半(47%)職位「有高度可能被自動化和機器人取代」!大學教育對社會經濟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教育競爭中,亞裔是個贏家,很大程度上是傳統文化因素,特別是極其注重子女教育的華裔,在美國教育費用尤其高等教育費用飛漲趨勢下,亞裔的教育優勢,也歸功於父母不惜工本和自我犧牲作出的教育開支和投入。

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美國成人正規大學畢業生比率不到30%,可是亞裔卻超過52%。在決定高端經濟收入和進入「上層建築」機會的精英教育上,亞裔碩士學位比率是12%,高出白人六成;至於博士學位比率,亞裔(3%)超過白人的兩倍,是黑人和拉美裔的七倍。教育競爭成功反映到經濟收入上,亞裔家庭年收入超過十萬美元的百分比是32%,超過白人一半,是黑人和拉美裔的三倍。

所以美國的社會競爭,日益集中到「教育戰線」。前些時候沸沸揚揚的加州SCA5提案是個典型。這是拉美裔州參議員提出的,他嫌包括著名伯克萊大學的加州大學系統亞裔學生太多,要求提高拉美裔和黑人入學比率。此案已通過州參議院,如果在州眾議會也獲得通過,將於今年11月公投,恢復1996年取消的加大校園中基於族裔的的平權法案,照顧多收拉美裔和黑人。

這一新提案得到民主黨的積極支持,卻明顯是對亞裔教育和經濟利益的重大威脅,引起政治參與感淡薄而且傾向民主黨的亞裔尤其華裔人口前所未有的政治動員。在亞裔族群全力反對之下,加州議會被迫同意擱置這項提案。

這一爭議彰顯了亞裔和華裔在美國大學招生過程中受到的逆向歧視,在其他同樣的條件和學習成績下,他們進入「重點」大學和名牌大學的機會明顯低於其他族裔。今年被八所常春藤大學錄取的黑人學生艾寧正是例證。

艾寧的SAT「高考」分數是2250分,這在滿分2400分「狀元」比比皆是的華裔中毫不稀奇。艾寧在一個普通高中647名應屆畢業生中只是排名11,而近年來「重點中學」華裔狀元(畢業班第一名)」和「榜眼」多如牛毛。除了一些校內榮譽,艾寧並無州一級的獎項,而在全國性競賽中脫穎而出的亞裔華裔成百上千。這些有全國性榮譽和SAT滿分的亞裔,許多仍然被常春藤拒之門外。可是像艾寧那樣的黑人學生實在鳳毛麟角,而成為常春藤爭搶的寶貝。

由此聯繫到美國高校理事會(College Board)在烏克蘭危機中宣布的「SAT高考」新一輪改革,從2400滿分恢復到早先1600分滿分,考試內容也有顯著變動。這一改革的表面理由,是增加弱勢群體的教育機會,但是行家們都指出改革的實質是降低難度(dumb-down),以此改善窮人和少數民族考生的成績。這又是對考分突出的亞裔不利的發展。

教育競爭超越學校課堂和考試,而進入社會政治領域,是美國亞裔和華裔必須密切關注的趨勢。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

推薦閱讀:

[轉帖]美國:越南從骨子裡害怕中國軍事打擊[中國戰略論壇]
美國已然鋌而走險,中國不能掉以輕心
加入美國國籍的條件
直接遣返,5年不得入境!來美國別亂帶,帶老婆餅,能鬧出「人命」來...
美國移民熱之反思:請不要再拿孩子的教育當借口

TAG:教育 | 美國 | 壓力 | 亞裔 | 競爭 | 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