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步青雲到一落千丈,清朝重臣田文鏡因何失寵?
就這麼空熬了30年日月,到了康熙五十六年,才升為侍讀學士。雍正皇帝登基大寶之後,將他從人從之中提拔出來,自此平步青雲,人士的仕途得以改變。田文鏡自此也如魚得水,憑著自己那股子剛直的勁頭,也確實為雍正一朝立下汗馬功勞。也恰恰是有他這樣的官員也令雍正朝吏治為之一新,雍正皇帝親筆寫了八個大字賞賜於他,這便是「忠誠體國、公正廉明」,更在百官面前褒獎田文鏡為「巡撫之第一人」。
縱觀雍正最器重的臣子之中,李衛、鄂爾泰、田文鏡分列可列前三。雍正也是藉助這三人的能力使得大清王朝煥然一新。雍正對其三人更是愛護有加,有人彈劾,雍正也加以偏袒,給予愛護。
田文鏡更依仗皇帝的恩寵,做事雷厲風行,但是也過於苛刻。雖然美其名曰是個勤政幹練的清官,但也因為過於刁鑽刻薄、兼帶酷吏的名銜。久而久之令官場之中怨聲載道,不但間接逼死康熙朝老狀元,而且對待河南的鄉紳士族苛刻至極,並對其施行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制度。越到晚年越是變本加厲,最後竟然到了妄自揣測聖意,一味迎合拍馬的地步。
因田文鏡早年是通過開捐納稅混來的監生,並未中過科甲,因此對讀書人十分不屑,更是不尊孔孟,鞭撻讀書人,視科甲出身的兩傍進士如宿敵一般,更是污衊直隸總督李紱朋黨論等。雍正七年,竟將河南水災之事進行虛報隱瞞,致使百姓生活艱難,流離失所,最後竟至百姓無奈售賣兒女的地步。
田文鏡這些做法,漸漸傳進雍正皇帝的耳朵里,因此也越發的對他有所反感。雍正十年之時,田文鏡的仕途也就算到頭了。
這時候雍正對他已經從反感變成了厭惡,在一次朝會之時,雍正皇帝在眾文物面前斥責田文鏡,並說他老邁昏庸、精神不及,不知糾謬繩愆,大負朕恩。
田文鏡此時也知道自己再也留不住了,只有乖乖的上折乞恩,請求辭官回家養老。雍正皇帝也未加挽留,寫下上諭指責他的過失和褒獎了一些作為之後,讓他不必再挂念皇帝,早日歸鄉。
雍正十年十一月,這位在官場打拚了一輩子的田老先生帶著對官場無奈的依戀告老還鄉,自此「旋卒」。
乾隆皇帝即位之後,曾找來那些田文鏡的舊部下和同朝老臣,討論過田文鏡的為人。最後乾隆皇帝既對他進行褒貶,也對他進行了誇讚。
文獻檔案記錄下乾隆皇帝對田文鏡的看法「自田文鏡為巡撫總督以來,苛刻搜求,以嚴厲相尚;而屬員又復承其意旨,剝削成風,豫民重受其困。即如前年匿災不報,至於流離,蒙皇考嚴飭,遣官賑恤,始得安全,此中外所共知者。」
150 贊 踩 8評論 分享 舉報
秉燭讀春秋 歷史問答達人 02-25 13:04 關注
謝邀,田文鏡是康熙和雍正時期的大臣,後期尤其受雍正寵待。田文鏡在康熙死時,他的官職只是縣令。到了雍正時才平步青雲,成了雍正的心腹之臣。
(田文鏡的影視形象)
田文鏡 (1662年—1733年),字抑光,他本來是漢人,當時的八旗子弟入仕很容易,在清朝,漢人是『三等』公民。加之他又沒有強硬的後台來支撐,註定了他的仕途不可能一帆風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田文鏡在二十二歲的時候出仕縣丞,升知縣、知州,歷二十餘年。大約在42歲左右,就功成名就。說實話他的榮升是雍正提拔的結果,就是擱在現在也是不可想像的。也就是說,田文鏡從地方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了『中央』。
田文鏡受雍正賞識還是他做山西巡撫時,由於把山西搞得挺好,從那時起,田文鏡成了雍正的心腹之臣了。
田文鏡是從地方打拚上來的,他有豐富的地方經驗。我們都知道,雍正是個冷酷無情的帝王,尤其他對貪腐特別痛恨。
他全力支持田文鏡整飭(chi)弊政。清查積欠,懲治貪官,限制紳士特權,嚴限交納錢糧;嚴行保甲制度等措施。
田文鏡大刀闊斧的「改革」。勢必觸犯朝中一些大臣的利益,於是就有人彈劾田文鏡,比如直隸總督李紱、監察御史謝濟世等人。紛紛上書說田文鏡「假公濟私,」等誣陷之詞,雍正不是昏君,根本不聽這一套,說:『朕需要的就是這樣的能臣,朕不需要沒有牙齒的老虎』!稱讚田文鏡是自己最相信的封疆大吏。講真,雍正就是田文鏡的伯樂。
(清雍正帝的影視形象)
雍正駁回了直隸總督李紱、監察御史謝濟世等人的奏摺。無形之中鼓舞了田文鏡的鬥志。田文鏡有報答雍正的知遇之恩的想法,想把政績再一步的提升。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到了晚年,不知道是田文鏡老而昏庸,還是被屬下蒙蔽了,總之這時他有點跑偏了。不顧百姓實際情況,有點邀功請賞的意味。田文鏡失寵也是從這件事開始的。
事情是這樣的,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命田文鏡兼任北河總督。就在這一年,他的管轄範圍內的山東發生了水災,河南也發生了水患。
中央得到消息後,雍正帝下令赦免了兩地稅錢糧。這本來是照顧災區老百姓的好事。田文鏡卻上奏說:
(田文鏡的影視形象)
『河南被水淹沒的州縣,糧食收成雖然不如去年好,但是還沒有形成災害,百姓踴躍繳納賦稅熱情高漲,百姓表示,皇帝這樣做是對我們關心,我們不能讓皇帝免去錢糧,請求仍然按照原來的數額收稅』。
說實話,歷史沒有記載這是不是田文鏡自己編的謊話,也可能是一些官員的措辭。但田文鏡沒有下去實際考察。朝廷商議之後同意了田文鏡的請求。
過了兩年後,也就是雍正九年(1731年),災區實際情況被暗訪的官員知道了,百姓中出現了賣兒賣女現象。災情觸目驚心。
官員上奏雍正帝,說,災情如此嚴重,皇帝要賑災,可田文鏡當初卻不允許,百姓不明就裡,還以為是皇帝不管他們呢!
雍正馬上詔告百姓說:「去年山東發生水患,河南也有數縣被水患所害,朕料定田文鏡自己能夠處理這件事,所以沒有另派官員進行賑濟。誰知道事情會是這樣呢?
最近聽說祥符、封丘等州縣民竟然出現賣兒女的現象。這都是田文鏡年老多病,被下屬的官員蒙蔽的緣故,他不能有效的管理這些地方,他應該引咎辭職。雍正令侍郎王國棟前去河南進行賑濟。田文鏡以病乞休,雍正帝命他回京師。
從這件事之後,田文鏡從此失寵了。官方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
(雍正王朝劇照,圖中雍正貶斥田文鏡)
河南自從田文鏡上任督撫以來,嚴格治理,他的下屬官吏竟然剝削民眾,致使河南人民深受其困。前年田文鏡隱匿河南災情不報,百姓流離失所,幸虧先帝愛民,派遣官員前去賑撫,才保證河南的安定,這件事天下人皆知雍正帝愛民如子。
雍正十年(1732年),田文鏡就逝世了。
【撰文:秉燭讀春秋
田文鏡平步青雲自然是得雍正帝提拔重用;後一落千丈,皆因晚年妄揣聖意,做事昏聵終遭棄用。古之大臣命運的起起落落,有自身的才幹、性情的原因,亦有外部力量的主推,尤其是來自帝王的態度。康熙一朝名臣迭出,姚啟聖、明珠、李光地、周培公輔佐康熙帝成就「千古一帝」的美譽。而在雍正王朝,李衛、鄂爾泰、田文鏡無意是雍正帝的「三駕馬車」,替雍正帝整飭吏治,開創局面。雍正帝曾留有評語「若各省督撫皆能如田文鏡、鄂爾泰,則天下允稱大治矣」。帝王之尊,金口一開,可見對田文鏡評價之高,肯定了田文鏡在地方治理中的卓越功績。
然則田文鏡的仕宦生涯開始並不順利,甚至非常艱難。田文鏡非科舉入仕,康熙二十二年當上縣丞,康熙五十六年為侍讀學士,期間30多年的時間不得重用。雍正元年,皇帝派田文鏡去華山致祭,田文鏡因揭發山西瞞報災情而得雍正帝信任,於是乎被重用,被派往擔任山西布政使,自此平步青雲。
田文鏡此人幹事有股猛勁,30多年間志不得舒,初得恩寵,亦是感恩戴德,極力報答浩蕩皇恩。所以,清理山西積壓的案牘,吏治為之一新,雍正帝硃批八字「忠誠體國,公正廉明」。雍正二年,擔任河南布政使,不久升任河南巡撫、總督。同樣是剔除宿弊,整飭吏治,地方局面為之改觀。雍正帝初得帝位,急需得力之臣,改變朝堂和地方局面,而雍正帝本人亦是勤政之君,見田文鏡屢屢打開局面,自是大喜過望,高度評價田文鏡:巡撫中之第一人!雍正朝最初幾年確實是已經步入晚年的田文鏡人生仕途的高光時刻。
眾所周知,雍正帝最欣賞的督撫大臣是李衛、鄂爾泰、田文鏡,其曾經要求兩江總督尹繼善學習這三個人,而尹繼善對從容回應:李衛,臣學其勇,不學其粗;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其刻;鄂爾泰,宜學處多,然臣亦不學其愎。
通過尹繼善之口,可見三人皆有其弱點,而田文鏡的弱點是做官雖雷厲風行,但為官刻薄尖酸。雖有雍正庇護,也是屢遭彈劾。地方為政時,田文鏡過於嚴苛,推行攤丁入畝時,為完成聖意,對下屬,對百姓,都是嚴酷刻薄,非議甚多。後治理區域發生災情,田文鏡知雍正帝素喜祥瑞,竟隱匿不報,朝廷本有免稅的打算,田文鏡竟上書,言雖有災情,但百姓納稅熱情高漲。如此逢迎,不顧民生,後致災區百姓賣兒賣女,地位一落千丈勢在必然,按照雍正帝的性情,未殺之,亦是皇恩浩蕩。乾隆即位後也曾談及雍正朝這三位大臣,「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不及鄂爾泰」,田文鏡的橫空出世有自身的才幹,更源於雍正帝的提拔而干出的實實在在的業績。後一落千丈有自身的性格原因,更重要的是沒有了實幹的精神,妄揣聖意,一味迎合,不顧百姓死活,可謂事出有因,罪有應得。
推薦閱讀:
※滿洲八旗入主中原的秘密武器—楯車
※紀曉嵐為什麼要巴結和珅?
※如果讓你穿越回明末清初,你會選擇誰並做些什麼,又可能改變什麼?
※金國的資源自給之路:冶鐵篇
※清代甲胄結構中的大小「荷包」是什麼鬼?
TAG: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