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顧凈緣,吳信如:地藏菩薩本願略釋 上

推薦:顧凈緣,吳信如:地藏菩薩本願略釋上(2009-02-27 16:10:00)

轉載

標籤: 宗教地藏菩薩本願如來普賢雜談 分類: exordinary(推薦)

序 言

釋迦正法中,文殊表大智,普賢表大行,彌勒表大慈,觀音表大悲,唯一藏表大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度盡六道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度者」。此種大願,是融會大智大行大慈大悲大願,是當裟婆世界六道眾生之機之大願,即是世尊之理想遺願,又是諸佛菩薩之共同心愿,是以釋尊以六道眾生再三殷勤囑託之地藏也。唯斯地藏菩薩大願,是以特殊行願境以表諸佛菩薩之別願,正如普賢以特殊大行以諸佛菩薩之通願一樣,故同稱為大願王也。緣起性空為佛法之根本教義,地藏菩薩經法以度六道眾生為行願境,從業感緣起上證明般若之空不空;上供下施為佛法之根本行持,地藏菩薩經法以度七世父母興供施,從根本上教孝、教施、教願、教信,教人腳踏實地、現前起修。所以地藏經法是一部圓融大小、顯密、世出世法之大法也。  地藏菩薩本願經,從唐實叉難陀譯漢以來,代不絕傳。九華山地藏道場開發後,地藏信仰愈來愈廣,地藏經法影響也愈來愈大。但過去弘揚,或判為小乘,或收之密部,唯清靈椉判為法華後涅盤前而為之科注,堪稱允當。近代疑古,又疑為偽經,信者不了以焉。二學園掌法顧凈緣為度亡母亡弟,發願弘揚地藏經法,因而著有《地藏菩薩本願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略釋》。對地藏本願經法,闡幽發微,多明學人所應注,發前人所未發,實修學地藏經法之根本法本也。余對先師經法,亦曾侍講侍修,感應現前,真實不虛。一九九五年夏,應凈慧法師之請,大河北趙縣柏林寺講地藏經法,賴肖梅女士根據錄音整理,李家振、徐蓀銘、胡給新、岳小丁、藺湘東諸先生為之校排,夢一法師、羅國添居士等贊助,終使《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定稿,可用緣師《略釋》之補充。余因是將《略釋》、《講記》合而為此本《地藏經法研究》,用申供養,報諸恩處,志其緣起,藉謝各方,如有功德,普皆迴向。          吳信如      一九九七年一月十五日於北京地藏菩薩本願略釋

二學園方丈顧凈緣講  二學園開山壇護菩薩戒弟子顧凈根侍講

  南無地藏菩薩!願垂恩光加持我,略釋大悲無盡願,普勸含靈起信仰。  略釋曰:諸佛菩薩,各有本起清凈因地願行,阿彌四十八願,藥師大願二十。佛佛有願,故西極樂而東琉璃,則藥師決非阿彌;願願同佛,故藥師亦接引西,則琉璃原通極樂,此誠不可以俗諦分。當知一工依正四大虛空,山海日月,無非如來藏性一實境界,此更不可以冥諦合。當知日藏、月藏、須彌藏、虛空藏、天藏,隨以一法觀證實性,圓融一切法,為諸大菩薩。如是則地藏菩薩,自有其本願,自有其因行。皈依地藏者若不審地藏本願之所在,將何以發心;若不審地藏因行之所被,將何以起修。是故忉利天宮勝會,宣揚大悲,世尊殷重讚歎,而後以阿逸多成佛以來六道眾生,付囑於地藏菩薩本願之上,使阿逸多成佛以來六道眾生,修持於地藏菩薩因行之中也。夫圓滿真實曰地,如如不動曰藏。地則能載能生,藏則可出可納。能載故不空,能生故不滅;可出故生死,可納故涅盤。不空則善業必獲勝報,惡業決感苦果。剝皮拔舌有因,並非假造;火床鐵屋皆實,不是設詞。不滅則無間雖經億劫,業盡終得受生,他方雖可寄生,此界所後復來。生死則善善生天,天報盡猶有墮;惡惡入獄,獄業盡仍得生;六道輪迴,波波劫劫。涅盤則眾生解脫,本德自具,一期離苦,擬於有餘。無盡劫往,可引悲願於無餘;無量劫來,乃不取佛於無住。此地藏菩薩者以六道眾生生死輪迴業報回果為所觀境,證得地獄界之三德秘藏,能救十方三世大地獄苦者也。他如虛空藏觀察虛空,日藏月藏觀察日月,隨所觀境,各自成道。故《大集經》云:虛空藏來,則大千世界忽皆不見;月藏欲來,則大眾頭上皆現半月;其言地藏菩薩之來也,則眾會手中各各現如意珠,雨寶放光,見十方土,又見身各地界增強,堅重難舉。知此則知,若以虛空之觀地藏之願,以虛空之心修地藏之行,決不可未契般若之真空,而遽斥地藏為著相;則亦知,決不可將求示相之成實,而先嫌地藏為小乘。此一菩薩,大慈大悲,為六道眾生超脫之基礎,豈可不至心皈命,願其願而行其行哉!豈可不至心皈命,願其願而行其行哉?雖然空藏地藏,相須相成,故地藏本願經最後當機者乃虛空藏,前來非有軒輊,蓋欲人禮虛空藏於地藏六道中,庶幾空不斷滅,觀六道生於虛空無邊之際,自然地獄皆空。推而廣之,會地藏於佛佛,佛佛皆有一地藏;融佛佛於地藏,地藏將悉成佛佛。試就今機融會阿彌,阿彌引生西方,是為得樂;地藏化度六道,是為離苦。未有不離苦而能得樂者,若會地藏於阿彌,則一聲阿彌,帶業往生,故凈土經中自有地藏。然亦未有既得樂而仍存苦者,若融阿阿彌於地藏,則欲出六道,必願凈土,故本願經內盛弘念佛。惟終不可謂自生凈土,不關地藏,但念阿彌,無懼地獄也。觀於釋迦報恩,升忉利天,亦但稱讚地藏;摩耶興慈,說地獄苦,亦但啟請地藏,是知不可說不可說久遠劫來,諸葛亮佛世尊咸不違越地藏之本願。地藏大孝,則諸佛報恩,皆嘗如釋迦佛讚歎於勝會;地藏法施,則佛母興慈,亦皆嘗請地藏說法於忉利矣。諸佛尚不違地藏之願,眾生豈可缺地藏之修。本願經曰: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若昧卻眼前業苦,妄冀虛渺安樂,西方縱許往生,帶業終須消了。但恐障惡牽纏,念心不得純凈,萬一業重情迷,臨機難免差誤,何如腳踏實地,早皈地藏,護持根本,身心清凈,自契佛果,蓮品上生也。融會阿彌若是,融會佛佛皆然,地藏自入佛佛,,佛佛不離地藏,非有差別,相為涉入如此。  依經地藏往因為大長者子,於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所。因見佛相反而發願。夫法身無相,大長者子所見,為千福莊嚴之實報,然則地藏者,化度實報之菩薩也。佛化小機,先令觀空,剝落一身,自見本來,果能四處不著,此身依然自在。原是應病與葯,不意葯復為病,禪門極唱,單標心性,末流虛矯,橫多抹殺,一言四大,便斥幻妄;一言修福,便訾有漏,大似如來於身取斷滅相,而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無真實。嗟夫!波斯入印,五天僅余小乘,支那禪敝,大乘皆無捉摸,辜負佛母恩慈,虛勞地藏化度。晚近善信,多半上根,而身殘福薄,又比比然。前修不臧,謬持猶深,伊誰之咎,能無悲嘆。聞此經南印猶傳,恐不免朦朧密意,徒增迷信,即中國利幽法在,亦只付應赴者流,說資冥福,皆原開經不契地藏之本願,居心惟囿斷滅這說空,自暴自棄,可哀可憫。雖然,此又不容拘泥色身者,持一法勤一體,藉口吾修地藏也,吾證實報也。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大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於是地藏菩薩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以來,常為菩薩;因度母而弘法,教孝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之世,哀罪苦以博施,分身於阿僧祗世界地獄處之中。是故但求自之,決非地藏之道,若不孝施,終難實報之圓。蓋自了至極,至於阿羅漢入滅盡定,而菩薩用心,寧入地獄,不墮二乘,地獄正可行,願,二乘則菩薩死。至於一孝,則自一身圓融於七世父母,圓融於歷劫種親,圓融於三世諸佛菩薩僧。一施則自一身攝入於罪苦眾生,攝入於六道含靈,攝入於十方三千大千世界。夫以一身而圓融於三世諸佛菩薩僧,攝入十方三千大千世界,正所謂千福莊嚴而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著相云乎哉!小乘云乎哉!本願經開宗明義,即說地藏菩薩本起清凈因地願行,而或判為神通品,實則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出不可說不可說種種微妙之音,乃至娑婆世界及他方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乃至他方及裟婆,復有海神、江神、山神、樹神、晝夜神、飲食神、無量數神,皆來集會,乃至他方及裟婆,復有惡目、啖血、行病、攝毒等諸鬼王,皆來信會,此皆是表地在藏之法,不僅顯如來之通。故佛告文殊,吾以佛眼,觀猶不盡,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也。此第一品,正明行願。惟此深秘,文殊早雲,小果聲聞,末世眾生,雖聞如來誠說,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故文殊當機,即請當機,即請問地藏菩薩,因地作何願,立何行。於是如來為說地藏菩薩發願於觀見相好,行願於度盡道也。地藏本願。我聞如是。

《地藏菩薩本願經》略釋

稽首大願地藏菩薩摩訶薩!  我為四事,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一者,諸佛因地,莫不有願;菩薩修行,亦莫不從願上起。願有總有別:總願者,如四弘誓五大願是;別願者,如釋迦五百願、藥師十二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千手六願、普賢十願是。除二乘人生盡故不須願外,凡發大乘心者,若無誓願,如牛無御,不知所趣。今人學佛,輒雲發大乘心,其願生西方願生兜率者,嘗或聞之;而於釋迦法中,誓調伏剛強眾生誓度脫極苦惡趣如我大願地藏菩薩者,每經忽之。我以諸大菩薩中若文殊表大智、普賢表大行、觀音表大悲、惟地藏菩薩正表釋迦法中之大願故。我於是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二者,五惡濁世,從生難化。故我世尊,隱其無量自在之力,為說剛強之語:言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諸難處、是愚人生處,是身邪行身邪行報,是口邪行口邪報,是意邪行意邪行報,是殺生是殺報,是邪淫是邪淫報,是妄語是妄語報,是兩舌是兩舌報,是惡口是惡口報,是無義語是義語報,是貪嗔、邪見、慳吝、毀戒、愚痴是貪嗔、邪見、慳吝、毀戒、愚痴報。譬如象馬,不調,加諸楚毒,乃至徹骨,然後調伏。際茲末法,人愈險惡,不信因果,惟肆殘賊。亦有志士,倡佛以救,然而法相繁,法性玄微,智者說食,愚人莫入。我欲藉是經苦切之言,發人深省,顯地藏勞謙之願,啟人信仰。我於是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三者,隋唐間有三階教者,創者信行禪師,實尊地藏,然偏抑阿彌,旋遭禁斷。本經自實叉難陀譯漢以來,代傳於絕,或判同小乘,或收入密部;至清靈椉法師,始作科注,判在《法華經》後,《涅盤經》前所說,「行願為宗,味等醍醐」,可稱自有些經千餘年來之非常述作,惜少流通。今俗惟知斯為釋門孝經,亦不辨其為出世大孝。在昔疑經善說業感誤以為小乘者;今之僧蠱,或且利經獄名鬼神威力,以糊口食。遂致科學者徒,責難繁興。我竊恐大經醍醐,至流俗反為毒藥;我又欲顯揚地藏悲願,與諸菩薩悲願,如光光攝入。我於是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四者,願意於悲,悲大願亦大。悲者同體,常人知父母兄弟之同體,必不願其有老病死苦,而願其安東。其所悲者狹,則其所願者小。菩薩知三世宛然,輪迴不虛;視秦越之人,敵對之怨,安知本非我父母兄弟,乃至蠕動蜎飛、草木土石,一切有情無情,莫不與我同體,亦莫不願其離苦而得樂;是則所以為大悲,是則所以為大願。以言乎孝,菩薩惟常人聽以孝父母者孝六道含靈,是亦所以為大孝。我母去世時,我哀痛號哭,不知所為,惟日誦《地藏經》,若有感焉;我二弟亡時,我凄慘愁絕,不知所為,亦推日誦《地藏經》而苦有感焉。我皆發願,願弘地藏。或云:弘《地藏經》,天此亂世,說諸地獄罪報,可以懾諸葛亮強梁。我不敢如是說,我知人皆有父母兄弟,亦必皆有不忍於其父母兄弟之時。我願人皆於斯經,深信因果,深信輪迴;推其不忍於人人,則必為家之和、國之福、世界親善;再進而推其不忍於六道含靈,則是同受世尊付囑,同入地藏悲願,而後可同見地獄虛空,本自無迷,地藏大悲,誠不思議,我母我弟,亦必同於是而得度。我如是發願故,於是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經稱地藏菩薩大願威神:「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獄不盡數。」夫以世尊佛眼、文殊大智,觀測且雲不盡,況我凡夫,敢復有雲。今所解釋不過略述十年誦贊之一所得,不假科判,不驚高遠,但求通俗,聊寫私情;明業感真實,則地獄自不虛,而信非迷妄;談孝為戒本,則悲願自廣大,而行不唐捐;略提義綱,粗述概要,於經大義,知不及百分乃至千萬億分,況復於菩薩不思議神通之境,是以名略釋。    初釋地藏

  地藏,梵名「乞灑二合訶羅惹」,或雲「乞叉底櫱沙」,或雲「叉底俱舍」。叉底譯地,俱舍譯藏,今地藏是義譯。《地藏十輪經》云:「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又經雲「心如大地,能安一切」。以故佛說:心地為大。是約心以明地也。藏者蘊覆,謂般若解脫法身三德秘藏,眾生皆具,而為煩惱無明所覆。智者悟之,以了脫生死輪迴,故知地藏者謂心地寶藏,雖在迷時,隱而不失,正當悟處,證而不著也。   釋地藏菩薩

  《地藏十輪經》稱讚地藏菩薩云:  此善男子,曾過無量無數在劫,於無量佛世尊所,發大精進堅固誓願。由此願力,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常普住持一切大地,常普住持一切種子,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須、芽莖、枝葉、花果,皆悉生長。  又云:譬如大地,一切種子、樹、山、稼穡、地身,眾生之所依止。此善男子亦復如是,一切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良由菩薩於過去不可說無數劫來,散影分身,放光說法,恆處幽冥界內,常教六道眾生,或已成佛道,或久階真因,或住聲聞緣覺,或在天止人間,乃至未來眾生,天宮囑令度脫。正如大地一切,賴以住持、生長、荷負。  又十輪經佛告好疑問菩薩云:  如是大士,成就如是不可思議諸功德法,是諸殊勝功德伏藏,是諸解脫出處。所以者何?地藏菩薩利益安樂一切有情,所願滿足,如如意寶,亦如伏藏。如是大士為欲成熟諸有情故,久住堅固大願大悲,勇猛精進,過諸菩薩。是故汝等應當供養。  乃至如本經所說:受付囑於忉利天宮,廣教化於彌勒佛世。故知地藏菩薩者,於諸菩薩中,以六道為其所觀境,觀三德秘藏於地獄、畜、鬼、人、天中,利他以自利者也。《大集經》云:「日藏月藏,虛空藏地藏,來各不同」。惟我地藏,悲深願重,是以經稱:過諸菩薩。    釋地藏菩薩本願

  經云:「文殊問佛:地藏菩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可思議事。」又「菩薩因地,為大長者子,因見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相好莊嚴,而問彼佛作何生願。」故知斯經所說,皆地藏菩薩本願。所謂本願者,本即本昔,梵名尼坻,此方翻願,今地藏菩薩,見諸眾生,積集惡業,不離苦報,於是托根性地,隆其本願。仰觀大覺,歷劫度生而不倦,為滿其本地之願故,又稱本立願。乃自心起,自昔因地,無數劫前,發弘誓願:荷負罪苦眾生,教令住持正法。忍苦忍難,大慈大悲,是地藏菩薩之本願故。    釋經名

  《地藏菩薩本願經》以人法為名:地藏是人,本願是法。佛自結經名有三: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今生今世以願以有行,行必有與拔之力,遂獨標本願一名,任運攝得餘一故。譯主實叉難陀,于闐國人,唐則天朝來中國,重譯《華嚴》,並譯是經。

釋經

佛告文殊: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乃至聞名讚歎供像,功德亦不可思議。是略贊地藏功德,印可文殊所謂「地藏能成不思議事」也。而後乃為文殊說地藏菩薩因地之行、因地之願。  佛告文殊,地藏菩薩因地,於師子奮迅俱足萬行如來前,發誓願曰:「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又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曰:「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是即地藏菩薩本願。今大乘人,每謂「眾生有一不成佛我誓不成佛」,蓋地藏之本願,實亦大乘之通願也。  佛告文殊:地藏因見佛相好而發願;又師子奮迅俱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願大福亦大,三十二相即大悲之果報。彼二乘人無願,故二乘人灰身。今大乘人偏著於空者,亦每輕修福報,遂亦輕忽本經而不識地藏之行,試分辨之。  凡夫:貪著其身  二乘:知身虛幻厭棄其身  菩薩:修無量佛法功德莊嚴其身  凡夫雖或修福,而望報人天。以經多斥言人天為有漏之果故,於是大乘著空者,又轉而輕修福報,幾同二乘之厭棄,而不知菩薩莊嚴其身者莊嚴身也。夫善學大乘者之於其身,固不當如夫之貪著與二乘之厭棄,尤不可一言福報即斥人天,當如地藏菩薩發大願而獲大果。關於地藏因見佛相好而發願,俱足萬行如來亦謂欲證此身當須久遠修福,是知地藏菩薩因地之行,為在莊嚴法身圓顯千福。故於今日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佛告文殊:地藏因地,又為婆羅門女。其母信邪,罪重墮苦。婆羅門女見覺佛定自在王如來形象,瞻禮哀慕,遂感威神,罪母生天。是亦地藏因地之行,度生之實。勸親生信。  (一)勸母生信。信為道本,信邪者即一闡提。未有發願度生而先忘報本者。世人發願如地藏,即錄廣設方便,勸親生信。  (二)賣宅興供。父母前生,未必修因,其或命終,神識何依?惟孝順之子,大願之士,當學地藏,為母賣宅,供佛興福。  (三)見像哀慕。無母何怙?惟佛大慈,為眾生怙。佛果何在?尺木之雕,團泥之塑,即皆佛在。何經故?法身圓滿,無不在故。是以婆羅門女見佛戀母,亦所以教末眾生瞻像如在。  (四)神遊業海。佛無不在,惟誠可感。孝女哀號,感空告語。其所以告語自空者,空無迷妄,義尤玄微。而惡因所召,地獄實有。孝女假威神以親游,罪人為業力所纏縛,於此可以明因果之不虛,可以明地藏之觀境。  (五)發弘誓願。端坐念佛,可得加被。七七日中,可度新亡。婆羅門女,既度亡母,復念眾罪,遂發弘願。觀於「眾罪俱同生訖」,當益信經懺度亡之真實;觀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威神,當益信世尊讚歎地藏聞名供像之功德。  以上地藏因地之願,在度盡眾生;因地之行,為存亡造福。眾生無盡,地藏之願亦無盡。造福無邊,地藏因地之行,亦不可量不可說矣。

釋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諸經分品立名,或佛自唱,或結集者所置,或譯人添足。科注謂是經分品之法,似為譯師自立。吾詳斯品,序分而後,重在發明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開宗明義,斯即地藏本願之所在,亦即本經大要之所歸也。今譯師以佛升忉利為母說法,光雲出音,乘時現通,遂直題曰忉利天宮神通品。學者當知雖稱如來之通,實顯菩薩之願,必須於此品中,深識地藏之本因,自明全經之大要。  世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准《觀佛三昧海經》,謂是父王白佛當住。又按《增一阿含經》,則謂是帝釋所請。帝釋謂諸佛皆上升忉利,為母說法,如來亦應為聖說不。於是如來與千比丘,於安達羅國曲女城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以報生身之恩。  佛升忉利,放光出音,十方國土,咸來集會。經中所謂十種光雲,台家配之十乘觀法:  大圓滿光明雲…………不思議境  大慈悲光明雲…………真正發菩提心  大智慧光明雲…………善巧安心止觀  大般若光明雲…………破法偏  大三昧光明雲…………識通塞  大吉祥光明雲…………道品調適  大功德光明雲…………知位次  大皈依光明雲…………能安忍  大讚嘆光明雲…………聞順道法愛  如是光雲,要皆指眾生性德,欲令睹形如意,目擊道存,全起修,即因成果,方見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經中所謂種種微妙之音,亦系表地藏隨類現身、應機說法之境:  六波羅蜜音,表佛菩薩身即是法身,從諸法門功德生,亦表說法不出六度。  四無量音,慈悲是佛道根本,喜舍從慈悲上生。  解脫音,是不思議用。無漏音,是四緣四諦及三十七道品法。  智慧音,通七方便。大智慧音,是如來權實二智。  獅子吼音,為三乘說權小法。大獅子吼音,為大乘演說無畏。  眾生蒙潤,故以雲雷音終之。  「於是十方國土、天龍鬼神,皆來集會。佛問文殊:汝如數否?文殊白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吾以佛眼觀猶不盡。」文殊與佛如是酬對,抑果揚因,遜已尊彼,彌顯地藏所化之眾,重重無盡也。  惟文殊大智,乃能信地藏之不思議。亦惟文殊大智,乃能預知小果聲聞、末世眾生,必懷疑惑,未免興謗,於是興慈白佛:  「惟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佛是果地,菩薩因地。欲得成佛之果,先當正菩薩之因。因是種義,地表自心。  地藏菩薩之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耶?願是能引,行是起作。有願無行,謂之虛願;有行無願,謂之無願,謂之孤行。故有行必有願,有願必有行,謂之孤行。故有行必有願,有願必有行,行與願必又問。

釋分身集會品第二

是品大意:(一)地藏菩薩,無量分身集會,正顯地藏菩薩因地無量無量之法行。(二)世尊以末世眾生,殷勤付囑於地藏。(三)地藏承佛付囑,化身沙界,普利群生。  地藏菩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前品已詳言之。夫願不虛發,行必有應。今品所謂「百千萬億不可思議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阿僧祗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又所謂「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皆所以顯地藏因行之真實也。業道眾生無盡,地藏分身亦無盡。無盡地藏,雖處地獄輪迴,莫不親近慈尊聞微妙法,故曰「俱來集會」,故又曰「以如來神力故」。無盡眾生,流浪生死,莫不以地藏救護鹹得解脫,故曰「皆因地藏菩薩教化」;又曰「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故名獲果證」。如是無盡地藏無盡眾生,既至忉利,瞻仰如來,歡喜踴躍,佇聽慈誨。  於是世尊,舒金色臂,安慰眾生者,令無所畏也。而後告以世尊之為是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如何累劫勤苦者,曰:  「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分身,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告以如是累劫勤苦分身度脫者,正欲舉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將悉付囑於地藏也。故曰:「汝觀吾累劫勤苦……」,又曰:「汝當憶念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世尊如是勤苦化度,地藏亦如是勤苦化度,是故世尊願行,即地藏願行也。世尊如是付囑地藏,地藏如是慈護眾生,是故地藏慈護。  即世尊慈護也。然則得地藏救護者,直可視地藏如佛,而凡發在乘心者,莫不同地藏受付囑於天宮矣。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者:當機則無量無邊,本願則唯一而已。一月影臨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分身合身,非一非多。又涕淚悲戀者:悲六道造業不悛,悲眾生剛強難化,悲如來慧日將沉,悲天宮付囑事大也。乃白佛言:  「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虛。  如是大慈大悲,遂使現在未來,一切塵勞種子、罪苦眾生,莫不以世尊之付囑,入地藏之悲願矣。《大論》云:舍衛城中九億家,三億家眼見佛,三億家耳聞有佛,何況遠者。此所以佛說: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也。唯我地藏,得佛威力,具大神通,分身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乃至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皆與度脫。然則含識之倫,亦當知歸仰矣。此世尊亦所以為讚美助喜也。是品有以為正宗之首者,要亦正明地藏之本願耳。

釋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地藏菩薩之因地願行,即是為一切罪苦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離諸業苦。如前二品,已詳言之。此下三品,即正明眾生業緣、業感、業苦之差別,皆地藏所化之分齊也。  是品所明,系因佛母摩耶夫人之問,而說一切眾生造無間之業緣,受無間之業苦,遂直名為觀眾生業緣品。  夫眾生無邊,而造業無量。在此無量無邊之業報中,其苦緣眾多、最難解脫者,莫過於閻浮提眾生。而閻浮眾生,即皆地藏大願之所攝;閻浮眾生之業苦,亦惟賴地藏菩薩而拔度。是故佛母摩耶夫人,於此即首先致問「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又於地藏所答千萬世界無數業業報中,獨問「閻浮罪報,所感惡趣」,良以閻浮眾生之痛苦,最為迫切,悲憫之深,不禁而發之於問耳。  於是地藏菩薩,為粗說「南閻浮提罪報名號」,所謂眾生以五種惡業墮無間地獄:  一者  不孝父母  乃至殺害  二者  出佛身血  毀謗三寶  三者  侵損常住  恣行淫污  四者  違背戒師  造種種罪  五者  偷竊常住  財物等等  造此五逆,墮無間獄者,千萬億劫,求出無期;求暫停苦,一念不得。然所謂無間獄者,諸地獄中之一耳。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內,有所謂:  大地獄  一十八所  次有五百 名號各別  次有千百 名號亦別  此諸地獄,皆眾生無量惡業所感,苦果眾多,說不能盡。無間地獄,諸獄之一,特以眾生惡業所極,而感報隨之。無間獄者,惡報最甚,經中所說:  無間地獄,有諸火毒、熱鐵、蛇狗、獄床等——即是眾業所感之報也。罪人備受惡鬼、夜叉、鐵鷹、鐵蛇等等苦毒——即是眾生所感之業也。動經萬劫,求出無期;此方他方,展轉相寄——是即無間罪報之事也。  又經中所說無間,略有五種:  一者時無間  二者身無間  三者苦無間  四者眾類無間  五者時無間  夫眾生惡業,所感苦報,說不能盡。在無量業苦中,地獄業苦說不能盡。諸地獄中,無間獄苦說不能盡。此所以地藏白聖母言:「無間地獄,粗說如是」,又言:「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可見眾生業緣甚重,業苦無邊如此。而地藏本願,必至眾生盡得解脫而後已;地藏本行,則化為無量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以化度之。於此彌見地藏之大悲與大願矣。  然返觀一切眾生之苦業,雖可以是藏菩薩而得度,然而受諸地獄中之慘苦者,尚無已期。而入世間殺盜淫妄,橫造惡業,以自投於惡趣者,尤復正盛,豈不甚可悲嘆!故摩耶夫人聞地藏說已,悉憂合掌,頂禮而退。

http://www.jiuhuashan.com.cn/include/web_view.php?typeID=72&viewID=195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下)--吳立民 [06-07-26]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上)--吳立民 [06-07-26]
·地藏經法研究(吳立民) [06-07-26]

推薦閱讀:

國內群舞推薦----古典團扇舞蹈【茉莉花】
推薦最佳強腎生精的六種肉(圖)
推薦:《論語》的主要思想及社會價值
推薦電影:豆瓣高分電影Top250
秋季易感冒營養要加強 抵抗流感的模範食品推薦

TAG:推薦 | 菩薩 | 地藏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