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任子遺書(全本,已標點)

任子遺書(全本,已標點)

《任子遺書》

清 任孔昭 集

先賢任子遺書序

余自童稚時,先君即以我祖先賢遺語授余,今五十餘年,珍懷篋笥中。經甲申之變,兵燹流離,南北賓士,即簽道屢厄,未嘗不攜以自淑也。雖篇章寥寥,教業攸關,其崇正儒術,闡發正道,一依先聖微旨,豈若諸子百家之支離無歸乎?若曰公孫龍子之辨也,商瞿子之鉤深致遠也,皆先聖同堂之弟子也;至於荀之駁也,庄之誕也,商韓之刻也,又皆宗先賢而畔焉者也。然總非先賢立論之本意,亦不敢引之以相附也。遂就原著分為十二篇,付之梓人,使我子孫咸知先賢之訓詞,有所承授云爾。康熙元年仲夏月吉七十五代孫孔昭謹識

任子遺書目錄

三才為學忠孝言行治道進賢刑賞禮教樂訓燕居問答上問答下

任子遺書

七十五代孫孔昭集

三才篇

子任子問於孔子曰:「何為天?」子曰:「天,積氣之謂也。日月星辰會而成朔,天之道盡矣。」「何為地?」子曰:「地,積形之謂也。水木土石結而成象,地之道盡矣。」「何為人?」子曰:「人,性情之謂也。仁義禮智合而成性,喜怒哀樂發而為情,人之道盡矣。」

子任子曰:「君主日,後主月,有道乎?」子曰:「君法天,天純陽,故配日;後法地,地純陰,故配月。日月之道,陰陽之義也。」

子任子曰: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周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曷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子任子曰:日食修德,月食修刑。故陽事不得謫見於日,陰事不得謫見於月。日月者,陰陽之統也,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子選侍,孔子曰:「女知道乎?天有至道不言而育,地有至道無為而成,人有至道不學而能。」子選曰:「然天也,亦人歟?」子曰:「皆天也。」

子選曰:天道變於上則人事應於下,有諸內必形諸外,是故聖人以法天為本。

子選問於孔子曰:「敢問天缺西北,地陷東南,有之乎?」子曰:「西北物之成,東南物之萌。西北地高而氣寒,山與天連,故曰缺,成而必朽也。東南地下而水與天齊,故曰陷,萌而將蕃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因焉。天地之道,循環無端;陰陽之道,不易之理也。」

子選曰:天地泰,萬物生;天地否,大道塞。幽贊天地之道,惟聖人為能。

子選曰:陰陽之氣,業為五行,道為五政,調為五音,著為五聲,和為五味,君德應之,皆有其驗。故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成功遂事,莫知其壯,圖弗能載,名弗能舉,古聖人所以畏而祈其命也。

子選曰:治天之端,在審查名號,名號定則是非正,是非正則順逆明,順逆之道可通於天地。故天不言,使人發其意;弗為,使人行其中。聖人能發天意,不可不察也。是以受命之君定為天之所與。

子選曰: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見其光。高其位,所以為尊也;下其施,所以為仁也;藏其形,所以為神也;見其光,所以為明也。位尊而施仁,藏神而見光,天之行也;人主能法之,斯可以長世。

為學篇

子選曰:「敢問仁。」子曰:「存誠之謂仁。誠也者,無欲之基也。以無欲養其善,則動無不善。防其妄,復其善,則誠存,誠存則心志清,明仁之機由以生,故曰存誠之謂仁。」

子選曰:吾聞諸夫子曰為學貴其日益,戒其日損。與賢者處,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焉,則與之化而日益;與不賢者處,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焉,則與之化而日損。損益在人,可不慎乎?

子選曰:德為福根,惡為禍門,去惡積德,終身勝人。

子選曰:好善如好色焉,緇衣之懷,篤於中心;惡惡如去草焉,巷伯之罰,嚴於加身。

子選曰:君子不以才知先人,故為天下母;不以富貴驕人,故為天下谷。

子選曰:君子之仕也,為養親也,則乘田之職,仲尼安之;君子之潔己,為重道也,則千駟之馬,伊尹不視。

子選曰: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至哉是言!

子選曰:謙受益,盈招損。損益者,天地之運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人可不慎與?

子選侍側,孔子與之坐曰:「吾語女,昔者君子比德與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栗而理,智也;廉而不劌,行也;垂之如墜,禮也;折而不饒,勇也;叩之其聲清越而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子選曰:恭以持己,則遠於患;敬以與人,則人愛之;忠以存心,則和於眾;信以處事,則人任之。修此四者,故成也。

子選曰:君子與人,不出惡聲,交友不以利動,其慎潔有如此者。澣衣蔽體,不靡以文身;菲食致孝,不糲以儉親,其誼敬有如此者。

忠孝篇

子選曰:為臣作忠,為子作孝,不忠不孝,災逮夫身。

子選曰: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謂之悖;不敬其兄而敬他人,謂之逆。

子選問於孔子曰:「人道孰為大?」曰:「孝弟為大。」「立國孰為本?」曰:「仁義為本。孝弟,人之始也;仁義,德之至也。反乎其始,進乎其至,此為上治。」

子選曰:兄弟之子猶子也,引而近之,並愛也;叔嫂之異席,推而遠之,防瀆也。

子選曰:問安視膳孝也,疏食水飲亦孝也;鞠躬盡瘁忠也,殺身成仁亦忠也。是故大孝格天,大忠貫日,此之謂也。

子選曰:子莫大於孝,移孝以作忠,則忠臣出孝子之門已;弟莫大於悌,移敬以作順,則和氣聚瑞應之徵也。

子選曰:有君之尊,有父之親,君父之倫,等於天地,不可廢也;朋友以信孚,信友可以獲上,是故君子重之也。

子選曰: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三綱正,五倫明,天下和寧,災害不生。

子選曰:家道離,必起於婦人而成於夫婦。夫婦者,家之主也。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而家道定。故《易》以睽次家人,則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

子選曰:孝子不登高,不臨深,不急難以忘身;忠臣不營利,不徇私,不愛身以忘君。

子選曰:天下有道則臣不議君,子不議父,天下和平;天下無道則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兄弟殘,庶人咸非其上矣。

子選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殺;父母置之,子弗敢廢;父母全之,子弗敢缺。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徑,能全肢體以守宗廟,可謂孝矣。

子選曰:民之本教曰孝,其行孝曰養。養可能也,敬為難;敬可能也,安為難;安可能也,卒為難。父母既沒,敬行其身,無遺父母惡名,可謂能終矣。惟禮義能助其成焉。

言行篇

子選曰:君子不為違心之行,不為欺世之言,清夜無慚則明旦無伐也。

子選曰:未行而言,則言虞過也;未言而行,則行有成也。是故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己怨。

子選曰:人之生也為其直也,其行也為可繼也。言不過行,行不過言,言行合一,君子之道也。

子選曰:恭以御己,不恭則近於諂也;敬以接人,不敬則近於傲也;寬以居心,不寬則近於刻也;嚴以慮事,不嚴則鄰於怠也。

子選曰:慮善而動,則動無悔;三複而言,則言寡尤。

子選曰:金人三緘其口,而銘之曰古之慎言人也。毋多言,多言多尤;毋多事,多事多敗。其損益之由乎?

子選曰:君子先其身而身全,後其身而身存。故仁不居物先,知不處物後,斯二者得治身之道矣。

子選曰:大言入望大利,小言入望小利。言者,身之章也;行者,德之輿也。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子選曰:君子以道克為貴,身安為富,安則泰,克則裕。故有貧賤而塵視軒冕,富貴而漠視金玉者,其中無尚焉耳。

子選問於孔子曰:「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此有說乎?」子曰:「吉凶者,幾之先見者也,唯君子見幾而作。故《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

治道篇

子選曰:「王者尚德而緩刑,尚德何以為王道?」曰:「德者,仁義之本也。入其國而其俗朴,其民湻,熙皞之化治而不知所以治,此其所以為王也。霸者則不然,尚功而務罰。務罰,霸者之事。故其政嚴刻,其俗浮漓,礉薄之風治而急求所以治,此其所以異於王也。」

子選問於孔子曰:「敢問聖人之德有以異於人乎?」子曰:「存心於物,於物必有所濟;加志於民,於民如有所傷。故五帝之世如春,三王之世如夏。德盛化神,聖人也。」

子選曰:湯以仁義,其興也勃焉,故諤諤而昌;紂以暴厲,其亡也忽焉,故唯唯而亡。由此觀之,國無危亡之兆,家無喪敗之患,父子兄弟無失德,君臣無失道故也。

子選曰:不齊聞諸孔子曰上敬老則下益孝,上尊齒則下益悌,上樂施則下益寬,上親賢則下擇交,上好德則下不隱,上惡貪則下恥爭,上廉讓則下知節,此七教者,治民之本也。而復有三至,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天下悅,至樂無聲而天下和,明王行此三至,故天下不勞而定。

子選曰:君猶舟也,民猶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故君人者,不可不敬百姓。

子選曰:天欲大其所生,必先予以覆露之仁,莫先百姓是也。是故愛民者,天所興。

子選曰:「敢問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風雨不節則飢。有之乎?」孔子曰:「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時則傷世;事者,民之風雨也,事不節則無功。」

子選曰:君之於民也,慮其危難則安全之;慮其陷溺則奠麗之;慮其饑渴則飲食之。有君道三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父之於子也,患其庸弱,導以仁義;患其暗昧,教以智敏;患其猛刻,誨以慈惠。有父道三而庭幃不治者,未之有也。

進賢篇

子選問於孔子曰:「進賢有道乎?」子曰:「周公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賢猶慮其未至也。」

子選曰:「敢問益國之要何如?」子曰:「虞夏以得人而昌,桀紂以失人而亡,賢者之益於人國也,固不重乎?」

子選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況天下之廣,四民之眾哉?曰貴純其心而已。心純則賢知輔,賢知輔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

子選曰:周之興也,六卿之長,皆民譽也。譽不失職,官不易方,爵不踰德。

子選曰:「敢問才難何謂也?」子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也。天生人而才以輔之,學以成之,是故經綸天地之謂才。」

子選曰:任官唯賢,左右唯人。詩云: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子選曰:君之於賢也,既飲食之,又幣帛以將其意。詩曰:麀麀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子選曰:君子居其位則思盡其職,受其祿則思終其事。詩云:不素餐兮。孰大於是?

子選曰:書云:若金用女作礪,若濟巨川用女作舟楫,若歲大旱用女作霖雨。明王之需賢也如是夫?

子選曰:周官曰:推賢讓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厖。舉能其官,惟爾之能。稱匪其人,惟爾不任。至哉是言乎?

子選曰:君子者易親而難狎,畏利而難卻,重名而不為非,時動而不苟行,體雖安之而弗忍處,然後禮生;心雖欲之而弗敢信,然後義生。義節慾而治,禮反情而辨,是以無徑情之行,謂之君子。

子選曰:王者,民之所往。君不失其群,故能使萬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無敵於天下。若夫孤特不相守,獨居不成群,臨難莫之救,此國之所以亡也。惟君子能消息於未然。

子選曰:賢者之事其君也,調而和之,純而厚之,引而化之,天下好之道必昌;小人之事其君也,明而蔽之,聽而塞之,威而灼之,天下惡之身必危。古帝王先察賢否之進退。易曰:內君子而外小人。其無故乎?

刑賞篇

子選曰: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賞僭則懼及淫人,刑濫則懼及善人。若不幸而過,寧僭毋濫。與其失善,寧其利淫,無善人則國從之弗可止也已。

子選曰:古者刑不以刀鋸,賞不以爵祿。刑以刀鋸,則刀鋸之所及而人懼,刀鋸之所不及而人玩已;賞以爵祿,則爵祿之所加而人奮,爵祿之所不及而人慢已。是以王者勸賞而畏刑,將賞為之加膳,加膳則飲賜,此以知其勸賞也;將刑為之不舉,不舉則徹樂,此以知其畏刑也。

子選曰:刑賞者,天下之平也;是非者,天下之公也。凡作刑罰輕無赦。周書曰:刑故無大,宥故無細,賞延於世,罰弗及嗣。

子選曰:「刑不上大夫,大夫有罪,不可以加刑與?」子曰:「非也,謂既已大夫矣,則位加於民上,而體隆於所尊。故有小過,則宜愧抑之,以服其心,欲其知廉恥之節也。其有中罪而自弛,大罪而自裁。若自搒縛之,笞辱之,非所以待大臣之道也。則刑不上大夫,不亦宜乎?」

子選曰:「刑罰以懲小人,禮義以閑君子,有之乎?」子曰:「刑罰雖嚴,可儆於一時;爵賞雖重,不及於後世。唯美惡之議一定,則榮辱之名不朽。故聖王秉禮道義,閑此以勵人心也。」

子選曰:天地動,四時化者,非有他也。其見大義故能動,動故能化,化故能大行,化大行故法不犯,法不犯故刑不用,刑不用則堯舜之功德。此至治之務也。孔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禮教篇

子選曰:「禮本於太乙,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列而為鬼神,禮固若是其變乎?」孔子曰:「天秉陽,垂於日星;地秉陰,竅于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歲成也。故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人道好禮而天下治矣。」

子選曰:昔者明王奉若天道,本天之義以制人之情。禮行於君臣而官方可序焉,禮行於父子而長幼可辨焉,禮行於閨閫而大小可和焉,禮行於祖禰而幽明聿彰焉,禮行於蒐狩而戎事夙戒焉。由此觀之,君子蓋無物而不由於禮矣。

子選曰:「男子二十而冠,三十而有室;女子十五而笄,二十而有家,信乎?」子曰:「男女之禮,貴及時也。過時者衰,非時則天。男女者,所以承宗祧而嗣後昌也。男子任天道,以長萬物為教;女子順地道,而承其理者也。婚姻之始,可不慎與?」

子選曰:夫禮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道而民實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調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民失其性,是故為禮以防之。

子選曰:先王制禮弗敢過也。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婚姻有儀,哭踴有節。

子選曰:禮云:祭有四時,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皆天子之禮也。禘以盛陽,嘗以盛陰,君明其義,舉以春秋,事辨功成,天地享之,百福集之,是以為治國之本。

子選曰: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上士二廟,官師一廟,庶人無廟。惟天子有祧,諸侯士大夫缺焉,所以重天統,人不得而僭之也。

子選曰: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覿而出之,其藏也,深山窮谷,固陰冱寒則取之;其出也,朝聘享問,賓食喪祭則用之。故司寒之祀,黑牲秬黍;祓除之令,桃弧棘矢。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無凄風,秋無苦雨,雷出不震,霜雹不降,天癘不作。豳風十月,期言伐冰,誠重之也。

子選曰:禮者,義之實也。苟協諸義,則先王所未之有,可以義起也。故講以仁得之者強,順其體得之者尊。古者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斯為先王制禮之用。

子選曰: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矜其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敢怠於己。是故閉而不興,盜竊亂賊不作,外戶不閉,是之謂大同。

子選曰:吾聞之禮於政,如熱之有濯也。濯以救熱,何患之有?昔夫子稱子產為令,擇能而使,可為有禮矣。昔曰:誰能執熱,逝不以濯。禮之時用大矣哉!

樂訓篇

子選曰:樂者,樂也。樂反其所自生,生則惡可已,故形於聲;聲相應,故主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子選曰:先王平人心以為樂,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

子選曰:樂有五聲、八音、十二律,旋相為宮也。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旋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子選曰:君子以作樂崇德,德之崇也,樂有由始也。詩曰:虡業維樅,賁鼓維鏞。於論鼓鍾,於樂辟雍。

子選曰:樂以導人心之和,非聲弗能也。樂和聲,聲依永,故聖人因天地間至神之機,衍之以為樂。曰日者、曰風者、曰雨者,以形用;曰聲者,以神用。正聲入乎耳,而人皆有和平之應,則化民成俗,舍樂其何以哉?

子選曰: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而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而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而思,其民困。以聲音之道與政通也。

子選曰:韶之美也,武之善也,治之成也。鄭衛之慢也,桑間濮上之淫也,亂之兆也。

子選曰:君子修身齊家,平均天下,然後聲音之道興,是樂之發也以身。以身度律,以律制器,身若不德,禍亂方興,不可以言樂。仲尼曰: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

子選曰:聖人作為鞉鼓椌楬壎篪,此六者,德音也;又為鐘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翟以舞之,乃以祭先王之廟,所以成獻酬酳酢也,所以宜官序貴賤也,所以示尊卑長幼也。

子選曰: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諸身,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子選曰: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審一以定和,比物以餙節,節奏合以成文,而君臣父子以安,萬民以親,此先王立樂之效也。

燕居篇

仲尼居,子選侍。曰:「子盍言爾志?」選對曰:「願生有道之國,居光天之下,君臣正於朝,父子正於野,夫婦正於室,目不睹兵革之容,耳不聞戰鬥之聲,居一畝之宮,講禮樂以自淑,不齊之志也。」子曰:「善哉!進乎道矣。」

子選曰:昆蟲草木弗有傷也,羽毛麟介弗有夭也,水火土石弗有變也,日月星辰弗有易也。

子選曰:君子敬其大,不遺其細;尊其老,不棄其幼,古之篤行者與?

子選居,彈琴而歌。子曰:「善矣哉,聲音之道通乎治乎?」歌虞曰:「此三皇之遺也。」歌武曰:「干戚之音猶有存焉。聖人之難也,而有慚德。」

子選曰:予聞之楹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毋曰胡害,其禍將大;毋曰胡傷,其禍將長。

子選曰:化國之日舒以長;亡國之日促以短。

子選曰:古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羿法非亡而不世中,禹法猶存而不世王;故法不獨立,不能自行,得人者存,失人者亡。法者,治之端;君子者,法之原。惟有君子而後法斯備。

子選曰:孝哉,至矣!一言而該,雖聖不加焉。父母,子之天地歟?無天何生,無地何形;天地裕於萬物,萬物裕於天地;裕父母之裕,不裕矣。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故仲尼曰:舜其大孝也與?

子選曰: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時者也,五帝善任仁義者也,三王善任智勇者也。若聖者,其至人乎?至人者,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殆猶龍也哉?

子選曰:孔子曰:輕絕貧賤而重絕富貴,則好賢不賢而惡惡不著者也。人雖曰不利,吾不信也。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子選曰:孔子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道之以政,齊之以利,民免而無恥。故君民者,子以愛之則民親之,信以結之則民不倍,恭以蒞之則民有遜心。

子選曰:吾昔游夫子之門,子夏問於孔子曰:「回之為人也何如?」子曰:「回之仁賢於某也。」曰:「賜之為人也何如?」子曰:「賜之辯賢於某也。」曰:「由之為人也何如?」子曰:「由之勇賢於某也。」曰:「師之為人也何如?」子曰:「師之庄賢於某也。」子夏避席而問曰:「然則四子者,何為事夫子?」曰:「居,吾語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賜能辯而不能訥,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許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貳也。」

子選曰:高之愚也,曾之魯也,張之辟也,路之喭也,昔者吾友之,可識也。淵之學也,騫之孝也,仲弓之敬也,子貢之辯也,昔者吾友之,可畏也。

問答篇(上)

子選適魯,館於南宮氏,學詩書,習禮樂,問於南宮氏曰:「吾聞明德之後,必有達人。宋之考父,昔世明德,今之孔子,其達人乎?予舍此其何歸歟?」

子選居魯,因南宮适見孔子,問仁。子曰:「仁者,人也。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斯之為仁,斯之為人。」

孔子游大庭氏之庫,子選問曰:「鄭諶孛星從火之說,何其騐也?」子曰:「億中爾。子產卻用玉之言而鄭不復火諶,亦時不中矣。故曰天道遠,人道邇,修政修德,天人斯應。」

孔子在齊聞韶而嘆曰:「美哉!韶乎?何德之隆也。」選問曰:「德在音與?」子曰:「有之。」既而曰:「陳其復於東乎?」子選請其說,夫子不答。子出,門人問之。選曰:「居是邦也,不非其大夫,況國之興廢乎?」

孔子誅少正卯,魯人疑之。子選請間曰:「夫子為政而去魯之聞人,可乎?」子曰:「古人惡似而非者,惡紫之奪朱,惡莠之亂苗,夫夫餙強而動眾,將搖國是,奸人之雄,惡得不討?」

孔子去衛適宋,諸弟子講禮於大樹下。子選問:「齊聞清廟明堂,講禮之地也。今夫子與二三子講於野,不亦褻與?」子曰:「汝不聞乎禮失而求之野。」

孔子自楚之郯適桃鄉子選之廬,選歌詩曰:「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子曰:「宜爾家室,爾國惟爾一人,小子識之。」

孔子為魯司寇,墮三都。齊人恐,餽女樂。孔子去之,子選隨侍,子曰:「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子選曰:「魯,父母之邦也。夫子之行,無乃甚乎?」子曰:「祭而不胙,於禮已廢;內荒於色,外廢於禮,其可已乎?故曰無禮之邦,不可與久居。何得不去?」

子路治蒲,孔子過之,有三善之稱。子選問曰:「以由之治治天下,何如?」子曰:「苟慎其行而廣其志,則天下亦可以幾;三善之化,自邑而國,國而天下。治何大小之異乎?」

問答篇(下)

子選自魯歸於桃鄉東門,子高曰:「聖亦有窮乎?」曰:「有道之不行,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聖其如天何?」

孔子自衛反魯,子選曰:「夫子仕乎?」子曰:「為政不綱,世莫予宗,吾何仕。」曰:「夫子隱乎?」子曰:「遁世獨善,潔己者為之。吾非斯人之徒而誰與?吾何隱。」曰:「夫子教乎?」子曰:「有先王之詩書禮樂在,吾何教。」子選退,門人問之,對曰:「大哉!夫子之志在萬世乎?」

季康子以子選為卞宰,子選曰:「至道無言,至治無為,夫子能從吾乎?」曰:「然。」子選曰:「歸政於君,歸利於民,夫子能從我乎?」曰:「審之。」子選曰:「是不能為夫子宰矣。」請辭。

孔子既沒,子選心喪,在魯三年,既畢,將反於桃鄉,望魯皋門而嘆曰:「龜蒙鳧繹,山靈王兮;沂泗湯湯,水流長兮。念我哲人,仰天地而獨傷兮;厄而不達,終並日月以為光兮。」因泣而去。

子選既歸,楚人來聘,不行,公明季請曰:「夫子何為不行?」子選曰:「楚大而王,非守禮之國也。孔子東周之言,吾何敢忘乎?」楚人聞之,復以上卿來迎,遂去之剡。

蒯伯儀游於齊,齊平公悅之,曰:「子何師?」對曰:「桃鄉任子選,臣之師也。」公曰:「寡人因子以交子之師,可乎?」對曰:「吾師,仲尼之徒也。尊詩書,崇禮樂,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之學者。君欲交之,其可得乎?」公使人以帛召之。子選曰:「不齊鄙野之夫,何足以辱君召。」遂卧疾,三反不起。儀來,子選曰:「歸告齊君,強幹弱枝,內本外末,興廢之要也;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守身之要也。」

子選過薛東門,子高從。子選夜登東阜而望,井、鬼間有氣如虹,歷星、張,散而復聚於軫、翼,其長經天,嘆曰:「代周者秦歟?代秦者楚歟?」子高曰:「可得聞乎?」對曰:「昔夫子序書,而以秦誓終,其斯之謂與?不言楚者,興其地,非興其國也,是以言秦而不言楚。」

子選東遊海上,南宮仲舉問曰:「伯牙鼓琴海水移情,古有之乎?」子選曰:「情自移爾,海水何知?」

重刻任子遺書書後

聖門弟子,自記其言論,《曾子》以外不多見。雖文學專家如游夏,惟雜見傳記,而未嘗別著為書。焦氏《國史經籍志》有《顏子》、《子思子》、《言子》、《漆雕子》,多後人所輯。乃今於古任城,忽得任子子選之遺書而讀之,篇帙不多,而辭理醇正,絕類《家語》與《韓詩內、外傳》之所為,似非三代後人擬作。任氏始居薛、居魯,後居楚,此書究不知傳於魯、薛乎?抑傳自楚乎?何以自漢以來,史官著錄不及載?獨其裔孫守此剩簡,踰二千歲而猶存。明季有任民育者,重刻之以惠來學,前此有無刻本亦不為詳也。昔有明時有晚出之《子夏易傳》、《子貢詩說》,又有《孟子》之外書,書皆深奧高簡不能斷其為真,亦不能禁人之疑其偽也。任城書院學海樓奉任子神祏,稷辰始為設祭,又以揚州殉難之賢裔祔位其側,而劉孝廉文驤即從其後人尋得《任子遺書》及《任氏家乘》。時甄別邑子,遂以遺書中所紀孔子游桃鄉子選之廬,命諸生賦之,欲使生斯鄉者,不忘淵源所自出也。追思任城諸賢,惟高子、樊子屢見於聖訓。如陳子、鄭子,其言論問答並不可得。而聞獨任子一編,得僅存於家乘。它雖專祠與奉祀之子孫,而無或有造先訓以誣世者。可見此編之存,為斯邦人士所共信而不惑者也。稷辰謹重刊之,以示學者,望士知敬任子之學,服任子之言,而傳之無窮也。識者當鑒其過而存之之意,而無事刻核焉,可也。同治四年春三月會稽後學宗稷辰書後


推薦閱讀:

《道德經》很可能是老子的遺書,關於老子生平的猜測
姑娘發遺書後全家自殺:遇到一個不靠譜的爸爸就該認命嗎?
痛心!31歲媽媽,抱著2個不到3歲的孩子跳樓,留下的遺書……
貝多芬情書與貝多芬遺書(全文)
一封婆婆的遺書,值得讓大家深思

TAG:遺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