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幼兒自主學習
(一)把學習的動機、需要和興趣作為幼兒自主學習的始發點。
在這方面,家長可以為之努力的內容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同時根據孩子的個體特點,適時地創造條件使該興趣延續和深化下去。如,有的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持續時間短、容易轉換,家長便應該適時對幼兒的興趣給予關注,關注的方式方法則因幼兒所需而異,例如,當孩子的興趣因無功而即將減退時,家長可以用自己對孩子活動表示較大的興趣來使孩子的學習活動得以延續,也可以設置進一步的提示或問題使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加強,家長還可以通過參與孩子的學習活動來強化孩子的興趣。我們感到,幼兒的學習動機多為外部動機,家長用上述類似的方式方法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對將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後讓幼兒保持較持久的動機是有效的。
(二)在家庭中為幼兒營造一種自主學習的氛圍。民主、平等的心理環境有利於人際之間的互動。親子之間的溝通、協調、討論、辯論與合作,需要家長為幼兒提供一個充分自主的教育氛圍。這裡,家長提供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是頭等重要的。這包括孩子對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和學習方法等的選擇。家長要允許幼兒出錯,也要允許幼兒自己改正錯誤,在幼兒身心不受傷害的前提下,家長應盡量避免干預孩子的選擇,尤其不要包辦代替。因為足夠的寬容和充分的信任可以使幼兒主動學習品質的形成成為可能,同時錯誤和失敗的經驗在幼兒自我建構 的過程中也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在此有必要說明的是,學習內容絕不僅僅是文本知識,遊戲、操作等一切能夠使幼兒在身心某一方面有所收穫的活動,不管這些收穫是大是小、是外在的還是內隱的、是即時的還是滯後的,都是幼兒的學習。
(三)家長應給幼兒提供足夠的可供幼兒自由選擇的材料。物質環境豐富與否直接影響著孩子認知的廣度和深度。家長應在家庭中開闢專門的幼兒活動空間,玩具、圖書、工具的種類和數量應儘可能地豐富,只有這樣,幼兒自主選擇的機會才會增加。
(四)引領家長明確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
生命歷程的短暫,知識經驗的缺乏,使幼兒對身邊的事物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在學習過程中,幼兒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一些成人認為是司空見慣的現象產生疑問,這一點非常珍貴。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得多,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上去看舊的問題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這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 步。」這句話深刻地說明了質疑的重要性。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學習是膚淺的學習,是被動的學習。家長要積極鼓勵孩子質疑。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家長應認真對待,幫助幼兒形成科學的態度。家長還要善於提供多種獲取答案的渠道和方法,和孩子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不僅可以使幼幼兒逐步習得獨立學習的方法,而且有利於家庭成員間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關係。
第四,引領家長為幼兒的主動學習搭設「腳手架」
在家庭中,家長注重培養幼兒從社會實際中掌握獲取信息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具有的價值高度依賴於情景。家庭擁有幼兒園無法相比的廣泛、深入接觸社會實際的便利條件。所以,家長經常將幼兒帶到實際情境中去學習,對幼兒內化學習內容、進行更高層次的認知加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充分利用社會實踐,讓幼兒在社會實踐的各種情景變式中提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十分可貴的。
另外家長的教育方法不正確。包辦、代替過多,放手鍛煉太少;耐心不夠、缺乏教育原則;自身品質不好,沒有做好榜樣。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一些策略幫助家長培養幼兒獨立性。
1、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培養幼兒獨立性的重要
從「魚缸法則」看幼兒的教育:養在魚缸中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多長時間,始終不見金魚生長。然而將這種金魚放到水池中,兩個月的時間,原本三寸的金魚可以長到一尺。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而父母的保護就像魚缸一樣,孩子在父母的魚缸中永遠難以長成大魚。要想孩子健康強壯的成長,一定要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而不讓他們拘泥於一個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魚缸」。隨著社會進步,知識的日益增加,父母應該克制自己的想法和衝動,給孩子獨立自由成長的空間。
2、「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
陳鶴琴教育家說:「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父母要通過日常生活,耐心地教孩子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事項,讓他們學會照料自己的生活,如穿衣、系鞋帶、梳頭、洗臉、吃飯、整理書包、收拾玩具、房間、用品、洗自己的小件衣物等。還可以分配給孩子適當的任務,如幫父母擇菜、擦桌子、拿碗筷、打掃、買東西、給別人送東西等。這些雖然是看上去很小的事情,但實際上給幼兒創造了很好的鍛煉機會,無形中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後,家長要給予肯定和讚賞,當孩子的工作能力被肯定,存在的價值被肯定他們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孩子的自信心。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心理活動的主動性明顯增加,喜歡自己去嘗試體驗。家長可以因勢利導,把握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由於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自我服務是幼兒發自內心的需要。對幼兒進行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是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我們培養的是未來這會的建設者,他不不應光有淵博的知識,更應熱愛勞動,具有一定的勞動技能。在幼兒期對他們進行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正是為他們對未來的勞動奠定心理基礎和物質基礎。幼兒手部肌肉發育不完善,動作不靈活,影響了他們的認識和探索,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他們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肌肉的發育和完善,促進他們動作的協調發展,而且由於手部肌肉活動越多,越豐富,就越能開發幼兒大腦的潛能,促進智力的發展。孩子在「我自己做」的過程中,能不斷增強自信心,提高獨立思考、獨立做事或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有助於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3、 尊重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他們不會講任何事物當成理所當然,而傾向於親身研究和體驗,大自然的神迷,新奇永遠令狼驚異。狼總是會有對周圍的環境的興趣,因而它們能不斷在環境中發現食物,了解危險,從而有力的生存下來。
因此要培養孩子超強的獨立學習的能力,一定要培養孩子對於世界的好奇心,讓仔細觀察生活,用興趣來作為他學習的老師。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做個明亮之星,不斷對工作有新創見和新靈感。
4、 要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在培養孩子獨立吃喝方面,1歲時孩子用小勺吃飯,到1歲半,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獨立吃飯,還要教他雙手拿茶杯,餐後用餐巾擦嘴。到2歲半,孩子就能順利的、乾淨利落的吃完一頓飯。並且要做到持之以恆,這樣有條有理,耐心的培養,孩子2歲半就能掌握的技能不至於到大班時還做不到。幼兒園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回家後家長替孩子做,或者家長布置給孩子的任務,奶奶來包辦,只有老師、家長協調一致,共同強化、反覆要求,形成鞏固的條件聯繫,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
5、 把握生活中每一個可能讓孩子學習的機會
要對孩子曉之以理。讓孩子知道,為了使家庭生活得更美好,使孩子生活得舒適,爸爸、媽媽除了每天上班以外,回到家裡還要做很多事情--買菜、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等,父母是很辛苦的,孩子也應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勞動,特別到了大班,可以做掃地、擦桌子、洗碗以及類似這種自我服務的勞動,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集體中的一個成員,他應該為家庭做一些事情。這樣就能逐步形成勞動的習慣。
父母可由事必躬親的角色,轉變成輔助教導,讓孩子慢慢學習一些基本生活的自理能力,在教導的過程中,家長應耐心地為孩子做清楚而明確的示範。且放慢你的速度,以求清楚明確,讓孩子熟悉整個程序和步驟,才能有效學習模仿。此外,在示範教導的同進,不要忘了加上語言的輔助,對寶寶進行輕聲細語地解說各項步驟,不但可以促進親子感情,更可激發學習潛能,達到啟蒙的效果。激發孩子的潛能「幫他不如教他」,給孩子學習的機會與時間,教孩子學習自己穿脫衣物、刷牙、洗手、如廁發及收拾玩具等等,只要不苛求,不僅能讓孩子養成自動自發、負責任的習慣,還會幫自己省下許多力氣呢?
6、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家長要給孩子一個獨立自主的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處處依賴他人,對什麼事都拿不定主意、動不動就尋求幫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夠獨立自主。你的一舉一動,還有你的品質,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所以,先從你自己獨立自主做。
推薦閱讀:
※多美滋幼兒配方奶粉「操控了幼兒的胃口」?
※幼兒園紀要
※從命理的角度看如何加強對幼兒的保護
※雄踞「幼兒問題榜」榜首的「孩子打人」問題怎麼破和孩子挨打了可以教他還手嗎?
※日本幼兒教育的特點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