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鑒賞丨一脈花香讀聯集(下)

十三、

阿房宮(海棠夜語,《來去集》)

坐天下者幾不窮奢,至物極人寰,狼煙滾滾階前起;

論世間事何從惋惜,看炬余瓦礫,燕草萋萋劫後生。

題寫阿房宮,一字未提此宮,但是誰又能說此聯不切題呢?經常有人拿著一個聯問我,這聯寫什麼什麼,你看下聯有切到嗎?關於「切」的事,金銳在學堂講課也提到,「切景」為初級,「切境」才是高境界。而又有人要問了,「切境」到底怎麼切?不阻止大家問為什麼,但是這個問題確實沒法具體回答。那麼可以看看此聯,我覺得就是「切境」,作者並沒有描寫阿房宮的輝煌絢麗,也沒有追究它的歷史有多起伏,起句就是一句蓋棺定論,但是論得讓讀者皆有同感,是以便產生共鳴,然後用「物極人寰」來概括那段歷史,也是說了一個道理「月滿則虧」,結尾用十分電影化的手法來描述出其造成的後果,很有畫面感。而下聯偏又一轉,於絕望中生出希望,所謂「劫後重生」。歷史可不就是這樣在上演著一幕幕的死生輪迴之戲。

秋(海棠夜語,《來去集》)

忍將露白沽來飲;

未想楓紅醉到枯。

吸風飲露,道家及詩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絕食五穀。不食人間煙火是也。作者也想與古人看齊,但是在這濁世,是否能真的如此呢?不得而知。所以用了「忍」字,看出內心的糾葛。(自己理解的,不知道對不對)。而讓我醒目的是下聯,人人皆說霜葉如花,絢爛之極,確實如此,但是眾人皆在沉醉於楓紅美景的時候,有誰想到,「紅」只是其「枯」之前的奮力生命燃燒而已呢?

十四、

贈九月寓言(鳩竹,《小輪集》)

文字跡難蹤,艷敷九暑之花,淡沉一江之月;

生涯人自快,處或鷦枝為寓,發則鯨海為言。

早先就驚嘆於鳩竹姑娘聯中典故的運用,後來又羨其五律之古雅。之前曾與眾人討論起聯中典故之運用,我說我聯裡面很少用典故,究其原因有幾,一是用的不自然,二是用得不切,三是不知道怎麼用,四是最重要的一點,知道的典故太少了。目前論壇的風氣是眾人寫聯皆以用典為好,不管寫什麼,動不動就拉來什麼古人、故事作襯,生怕別人說自己沒文化。誠然是好,但是有多少人是跟我一樣呢?為了用典而用典,想不出可用的典故來而絞盡腦汁。依我看,典故不是這麼用的,古人寫聯用典大多如順手牽羊,是因為其學識修養在,讀書多,積累足,所以能運用自如。而現在的我們在對古文的運用上有多少能做到厚積薄發呢?做不到厚積薄發,大部分情況下,搜腸刮肚拉來的典故用上,基本也很難做到貼切自然了。這也真是我佩服鳩竹姑娘的所在。比如此聯,雖是偶然贈人,也用了嵌名,但是嵌名無痕,尤其是下聯,典故運用自然,可謂順手拈來,令人嘆服。我就在想,鳩竹,你是讀了多少古文書啊?

十五、

爭墩亭(時習之,《龍蛇集》)

爭緣底事,須知謝字王名,同傳九域;

墩屬誰家,若論文經武緯,各有千秋。

要說論壇中誰寫聯語言最簡練,內容最實在,對仗最嚴謹,眾人肯定都會推時先生了。謝公墩(「謝公」指東晉宰相謝安)或稱半山寺,半山寺曾是王安石的住所。墩上有亭,名「爭墩亭」,亭名源於王安石自嘲戲作的《爭墩詩》:「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墩姓尚隨公。」按說這樣一個比較糾結的亭子,比較難以安排語言和立意,但是時先生楞能用簡單的語言理出思路來,不蔓不枝。上聯把兩人的相同點指了出來,字和名不但一樣,而且同傳九域;下聯又指出了二人的不同,一個文一個武,真是各有千秋。

十六、

秋(北緯42度,《有點集》)

尺素莫勞傳,木葉早陳雲外信;

鬢毛應互笑,秋山原是舊鄉人。

看到「鬢毛」二字,自然就想到賀知章的《回鄉偶書》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而下聯作者對著枯黃了草木的秋山,不禁想到「應互笑」,是一種自嘲,又包含一點無奈。遠在異鄉,無處寄鄉思,看到秋山竟覺得分外親。與我心有戚戚焉。

十七、

贈如蘭(楚畫,《趕「集」》)

得皖地生來氣韻,歌聽清靈,吟看潔雅;

把春心換作肝腸,在山則靜,在室彌香。

經常有人問我贈人聯如何寫,尤其是知之甚少的僅有一面之緣的,該如何下筆呢?我們說,有一個方法就叫做「望文生義」,就是根據他的名字著筆,很多嵌名聯就是用的這個方法。我無處下筆,就直接根據對方的名字的字產生聯想,算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而寫聯的切入點,我們常說,不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對你立意有用的角度和方面去寫,如果你寫一個人,面面俱到都照顧到了,那感情不是對聯了,像是人物簡介了。比如此聯,作者也是從被贈者的名字生髮開來,而且知道被贈者的家鄉,於是便有了起句,緊接著贊其清靈之心性;尤其下聯很是清雅,看似寫蘭,又是寫人。

贈散仙(楚畫,《趕「集」》)

屢作春風牽拙筆;

欣從膏雨仰名山。

膏雨,滋潤作物的霖雨。《左傳·襄公十九年》:「小國之仰大國也,如百穀之仰膏雨焉。」作者以一位學員的角度來贈給散仙,不論從用典還是用詞,都十分符合被贈者的身份。

十八、

清涼山(大唐,《清風若解》)

執帚當年無客問;

飛花一閣度山涼。

看到此聯,想起我早先寫過的一個雨花台:「頑石當年曾解語;青山一夢到如今。」風格很是相仿。清涼山本來就是清幽淡然之所,而此聯也極其清淡,尤其是下聯,喜歡「度山涼」三字。

十九、

贈大學同學(衣上浮華洗不輕,《百感交集》)

客屐塵襟,故地重來,荷花顏色報無恙;

四年一別,天涯零落,萍水因緣嘆不如。

看了《百感交集》,感覺小菲獨愛荷花,好幾處聯都用到了荷花。此聯的「荷花顏色報無恙」真真好句,與下聯的「萍水因緣」對來也是極其工美。

二十、

贈君不見(細雨沾衣,《雨花集》)

吾鄉種十萬畝桃花,天寶昔年,曾迎詩客;

中州攬八千里形勝,昇平今日,必有才人。

上聯用典用到渾然。君不見又叫太李白,大家也有直接叫他李白,而細雨是安徽人,恰好桃花潭也是在安徽。眾人皆知李白的《贈汪倫》,作者把這複雜的關係扯到了一起,而且舉重若輕。下聯從自己的故鄉轉到誇被贈者的故鄉,所謂地靈人傑是也。

二一、

輕雪(燕雁無心,《瘞鶴銘》)

魂夢縱橫十二峰,暮雨朝雲,別有流光回碧落;

浮萍圓舞尋常沼,劍門古道,不教片雪上青絲。

若即若離,若有若無,給被贈者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彷彿是從傳說或者武俠江湖中走出來的神女。而上聯的十二峰,下聯的劍門古道,都切到了輕雪的家鄉。聯作中的那種氛圍不是一般人能營造的出來的。

二二、

少(無窮江月,《甘渺集》)

不砌浮詞添腫態;

常裁冗調做貧兒。

鄭板橋說過:「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其實可以看做是評價優秀對聯的兩個要點:第一是立意新;第二是語言精練。「貧兒」的意思是乞丐或者窮人。語言簡練並不代表思想的貧乏,而冗詞長調也不代表語言有多華麗。一句話概括,物盡其用,詞盡其意,不留贅語。

二三、

擬紀昀挽和紳(段姑娘,《段姑娘之集》)

若以忠君之志愛民,蒼生何幸;

如將貪貨之心好德,大道不孤。

向來以為,擬誰之名賀挽誰,都是很難以處理的聯體,一則要揣摩所擬之人的背景心意,二則要把握好二人的關係,所謂難上加難。這類題目也只能是看做遊戲罷了,個人認為真正的實際意義並不是很大。此聯且避開不談這些,只從其角度的把握來說,極盡簡練之意。「若以」和「如將」,這兩個假設之法,還真有些紀曉嵐的風格。從兩個假設中以形成對比,而結句呢,給出結論。反其道而行之,讀來別有一種意蘊。

二四、

岳廟之一(林南,《一層惟更上(之二)》)

史有難言,宋室之憂在王不在賊;

志原易奪,將軍可鑒以漢或以唐。

林南的聯作架構一直為人所稱道,甚至有的句式引發眾人效仿。而觀今年之集,感覺其句式安排又有新意,將此事詢之,回答說,對於句式,我倒沒有刻意追求,看錶達的需要而為之吧。只能佩服其讀古文之多吧。因為其對聯善用古文句式入聯,毫無凝滯之感。此聯也是。處理9字長的句子,一般人很難駕馭,而此聯卻安排得舒緩有致。再比如其贈心靈走筆聯:

昨日既往,明日復來,相對如忘,忽生歡喜;

遙山與歸,近山可及,不言而共,莫問神仙。

四個四字句排列,寫不好就成千字文了,但是讀此聯還是能讀出聯語的味道來,不外乎其很好的語言駕馭功底在起作用。

二五、

偶感(抱犢散仙,《鬼谷集》)

浮花看盡存真我;

淡飯嚼來有異香。

此聯的風格如同它所要表達的內容一樣,樸實無華。但是這種看透生活本質的心態,卻是一份難得的體會。歌詞里說道:「過了愛做夢的年紀,轟轟烈烈不如平靜。」康先生的聯風以前有時候不太喜歡,覺得太過「拙和平」,但正如試劍說的,越看越覺得有味道了。可能這份味道是需要歲月的積澱之後才能去真切體會到的吧。

二六、

贈水若兮(琴瑟靜好,《賒遲集》)

攬佩裳並起遙情,思澤之陂,水之湄,漢之廣;

在草木亦為清骨,見春不萼,夏不葉,秋不凋。

尤其喜歡那句「在草木亦為清骨」。讀此聯才會明白學好《詩經》《楚辭》等古詩是多麼重要。大家寫聯,以古文入聯的人較多,此種聯多是議論成聯,讓人有所醒悟。而琴瑟靜好的好多聯,多是以古詩入聯,此種聯多是以比興入聯,讓人有所感懷。

(插圖為本人朋友所作,微博名字:補品囡)

推薦閱讀:

宋詞《阮郎歸·客中見梅》鑒賞
[髮型設計] 秋冬復古立體髮髻造型鑒賞 媲美郭晶晶
專題二十二 古詩文鑒賞之答題模式
唐詩鑒賞 《 南朝詩魂》
奇石鑒賞[109P]

TAG:對聯 | 鑒賞 | 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