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痛反覆發作,這4塊肌肉一定要注意!
3月2日起
脊近完美內訓課程正式開始
到現在,我們的課程已經進行了接近一半啦
乾貨爆滿,學員好評如潮
向左滑動查看學員評價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加入學習
一次購買,永久回聽
↓↓↓
今天,我們為大家分享內訓課程中的第3&4節:頸椎精細解剖與徒手治療,從7個角度詳解頸椎——
① 骨學;② 神經學;③ 肌動學 ← 基礎內容
④ 活動受限;⑤ 頸源性頭疼;⑥ 頸後大包 ← 頸痛患者的常見表現
⑦ 案例精講 | 頸椎疼痛的評估分析與具體處理
課程目錄
1、骨學
2、神經學
3、肌動學
4、生理活動受限的處理思路
5、頸源性頭痛的處理思路
6、頸後大包的處理思路
7、頸部疼痛病例分析
在骨學部分,切記不能忘記枕骨;頸神經有8根,頸8神經根支配4-5手指;頸部神經和枕神經。
在頸椎生理活動受限分析中,如是肩胛提肌損傷,會導致雙側頸旋轉受限,這種受限易發生在感冒等癥狀上;如是斜角肌損傷導致的旋轉受限,會出現臂叢神經周圍放射痛、側屈痛;舌骨下肌疼痛表現在張嘴、打哈欠、頸側屈疼痛。學習肌動學即可知道肌肉損傷的特徵。
骨學 | 內訓課程分享之頸椎篇
我們知道,頸椎有7塊骨頭。位於頸椎後方的肌肉,如頭半脊肌、頭夾肌,都會附著於枕骨上,因此,枕骨是和頸椎密不可分的骨頭,可以看作頸椎的第一節骨頭。
後面最為突起的結構是枕外隆突,往上面走就是上項線,下方摸到最為凹陷的地方稱為枕骨大孔,枕骨大孔平的下項線,中間是上項平面,這裡附著9塊肌肉。
可以看到,枕骨的2個枕骨髁和寰椎剛好吻合,2個圓形結構放於2個凹陷結構內。其結構與膝關節相似,功能也與膝關節近似,屈伸、點頭等動作就是依靠這個關節。
頸椎上附著哪些肌肉呢?顳骨乳突上有胸鎖乳突肌、頭夾肌、頭最長肌,內側是上斜方肌、頭半脊肌、頭後小直肌、頭後大直肌、頭上斜肌。這些統稱為枕骨肌群,具有仰頭的功能。
現代人多長期低頭,容易在此處出現緊張,松解枕骨肌群對於頸肩痛的處理很重要。
枕骨大孔穿行的椎基底動脈,供應大腦後三分之一和小腦的血液。椎基底動脈會卡壓造成頭暈。
▼
總結
神經學 |內訓課程分享之頸椎篇
我們先來看頸叢神經的相關解剖學知識:
▼
頸叢神經
組成:C1-4前支
位置:胸鎖乳突肌深面
分支:皮支——頸部皮膚
枕小神經(C2)、 耳大神經(C2、3)、
頸橫神經(C2、3)、 鎖骨上神經(C3、4)
肌支——頸部肌肉、膈肌
▼
診斷枕小神經痛
診斷枕小神經痛的關鍵,,與其他皮神經痛相似,,要熟悉頭皮的神經支配來源、行徑、鄰屬及分布。
耳大神經分布在耳垂下方的一部分頸部皮膚、耳廓下半的前後面。耳後乳突部上下及耳後上部的頭皮,皆有枕小神經分布。
相鄰各皮神經的痛覺反應很容易查明,判斷有無障礙區,依其範圍定性。 如果僅查到枕小神經分布區有痛覺改變,四鄰正常,未發現有可疑的、足以引起神經痛的其他
原發病灶,可確定診斷。
但如果同時查有枕大神經(第2頸神經後支)分布區痛覺改變,則須考慮是第2頸神經根未分成前後支以前在第1、2 頸椎之間的一段病變,或是互不相干而同時有枕大神經痛。
頸叢深支主要支配頸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其重要分支是膈神經
膈神經先在前斜角肌上端的外側,繼沿該肌前面下降至其內側。在鎖骨下動、靜脈之間經胸廓上口進入胸腔,行於肺根前方,下行到膈
肌動學|內訓課程分享之頸椎篇
Ⅰ 胸鎖乳突肌
▼解剖
胸鎖乳突肌斜位於頸部兩側皮下,大部分為頸闊肌所覆蓋,包括一個較大的肌腹和兩個頭,即位於淺層的細長的胸骨頭和位於深層的平坦的鎖骨頭,兩個頭會合和附著於耳後的乳突,在頸部形成明顯的體表標誌。
胸鎖乳突肌由副神經支配,其主要功能是穩定、旋轉和屈伸頭部和頸部,其損傷後主要癥狀表現為頭痛和姿勢性頭暈。
▼ 功能
雙側收縮還能強力提升肋廓前部,是重要的吸氣輔助肌(低頭時無此功能)。還參與吞咽動作、空間定向和運動協調,也是頭相對於身體空間位置關係的本體感覺來源。
▼癥狀
頸部是測驗全身緊張程度的晴雨表,身體較低位置出現的不平衡反映上來,就是頭部、頸部和肩部位置的補償移動。放鬆緊張的肌肉並給頭顱重新定正位,是現代按摩的重要任務之一。
與頸部其他肌肉相比,胸鎖乳突肌因損傷所致頸痛和活動受限並非患者主訴癥狀,相反因其損傷所致頭痛(常被誤診為緊張性頭痛)、姿勢性頭暈和自主神經紊亂癥狀對其影響更為突出。
Ⅱ 斜角肌
▼ 解剖
前斜角肌起於C3—C6橫突前結節。止於第一肋骨中斜角肌起於C2—C7橫突後結節。止於第一肋骨後斜角肌起於C6—C7橫突後結節,止於第二肋骨小斜角肌起於C7或C6、C7的橫突前結節,止於第一肋骨。
▼ 功能
頸椎側屈
四塊斜角肌由於位置關係都不能很好的旋轉頸部
雙側前斜角肌共同作用輔助屈曲頸部
後斜角肌走向更水平,適合穩定頸部。
重要吸氣肌(主要作用)
▼ 損傷原因
特發性脊柱側彎、錯誤的呼吸模式、劇烈咳嗽、枕頭高度、不良姿勢
▼ 損傷癥狀
1) 前斜角肌
解剖學研究中發現頸椎3、4橫突後結節上常有一束肌肉,起於表面,經C5神經根下方融入前斜角肌,這一結構很可能是非頸椎病引起的C5神經卡壓的主要原因。
2)前中斜角肌間隙
前中斜角肌之間存在著一個間隙,裡面穿行著臂叢神經和所說的鎖骨下動脈。因此會引起手臂麻木和鈍痛以及冰涼感。
3)中斜角肌
中斜角肌起於C2—C7橫突後結節,止於第一肋骨。因為肩胛背神經多從其穿過,所以中斜角肌損傷也會引起類似前斜角肌損傷的癥狀。
4)後斜角肌
後斜角肌位置趨於水平,因此更多的功能是維持頸椎的穩定。因此後斜角肌損傷可能會導致頸椎的穩定性降低,經常發生彈響。後斜角肌損傷可導致肩胛骨內上角區域疼痛疼痛位置非常深,容易被誤診為肩胛提肌止點處的損傷。
▼ 特殊試驗
斜角肌攣縮測試、斜角肌緩解測試、握指試驗
Ⅲ 頸深曲肌
▼ 解剖
▼ 功能
使頸或其一部分屈曲。頸長肌是頸部的弱屈肌,使頸椎側屈並向同側旋轉。頭長肌頭和頸部上部屈曲或向同側轉動。頭外側直肌主要使頭向同側側屈;頭前直肌使頭屈曲,二者共同穩定寰枕關節。
▼ 總結
緊而無力、易因長期低頭和揮鞭傷損傷、損傷引起仰頭疼痛、睡眠輾轉反側、
生理曲度變直等等。
▼ 癥狀
交感神經:頸椎前方存在著交感神經節。在脊柱的兩邊各有兩條縱行得神經纖維稱為交感干,這些交感干是由交感神經的節前和節後神經元構成。
節前、節後纖維突觸處的膨大稱為交感神經節。頭長肌、頸長肌趨於縮短,造成頸椎曲度減少,嚴重者造成頸椎反弓。
這可能可導致行走於這些肌肉之間的交感神經卡壓,產生不同的癥狀,包括手心出汗、耳鳴、眩暈、視覺模糊以及噁心。
Ⅳ 肩胛提肌
▼ 解剖
起於C1-4橫突後結節,止於肩胛骨上角與肩胛骨之間的肩胛骨內側緣。肌纖維走向C1起始的垂直下行,到達肩胛骨內側緣;C4起始的位於最深層,以對角線的走向到達肩胛骨上角。肩胛背N(C5)
▼ 功能
近端(頸部)固定,先輔助內旋肩胛骨,然後上提肩胛骨;遠端(肩胛骨)固定,使頸部後伸、同側屈、同側旋轉(即回眸一笑);雙側收縮輔助頸椎伸展。
▼ 癥狀
肩胛提肌任何使肩胛提肌長時間短縮的固定姿勢都會導致肩胛提肌的損傷,如歪頭打電話、側卧高枕或低枕睡眠、聳肩背包、歪頭開電視或交談、甚至因緊張而長時間聳肩等,肌肉疲勞或受涼後更易損傷。
因自由泳、觀看網球比賽、下肢骨盆傾斜長時間走路、車禍撞擊等反覆機械性超負荷或突然外傷均會造成肩胛提肌的損傷。
在感冒頭痛或喉嚨痛等癥狀出現前、口腔單純性皰疹期間肩胛提肌特別脆弱,均易引發損傷而出現疼痛和頸強直癥狀。
▼ 檢查
觀察患者是否有姿勢不對稱,如雙肩、雙側骨盆是否等高、脊柱是否有側彎等。評估患者頭頸左右旋轉是否有嚴重受限,如有則強烈提示同側或雙側肩胛提肌有損傷。
患者頭頸可有輕微側屈(嚴重側屈更可能是因胸鎖乳突肌損傷所致),患者頭頸前屈後伸可不受影響,但肩關節外展可因肩胛提肌的緊張短縮而受限。
推薦閱讀:
※你叱責孩子嗎?注意,「叱責」要講究技巧
※欲求正法者必須注意的事項
※羽絨服設計製作注意事項
※進階版:導引功法操作與注意事項!內含八段錦及少林內功、六字訣
※3大注意事項 告訴你在微光下拍攝人物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