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羅斯間諜在英國被謀殺,看美國與俄羅斯的角逐

(疑遭神經毒劑暗殺的斯克里帕爾父女)

新視角NPF摘要:

在多個場合下俄代表聲稱,歐美國家是要以斯克里帕爾一案挑起新的冷戰,其實是以重新進入冷戰來威脅歐美各國。但時過境遷,冷戰已經不會再發生,因為當年俄羅斯挾持了東歐各國,綁架了東歐各國人民作為人質。而現在俄羅斯即使再與歐美為敵,也就是俄一家而已,連中國、朝鮮、越南等都不可能與俄結盟,甚至俄當年的大多數結盟國家(華沙條約國),都匆忙轉向與俄為敵的北約。甚至拿出自己的部分土地(如波蘭、立陶宛),提供給北約駐軍,以抵制俄羅斯可能的侵略。

2018年3月4日,前蘇聯間諜、八九期間為反蘇聯專制而向英國情報機構投誠的謝爾蓋·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及其女兒,在英國家中遭到謀殺,不僅引起了英國朝野的震驚,而且引起了歐盟、以及幾乎所有北約國家的同仇敵愾,23個國家聯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員,其中英國驅逐23名,英國世友美國驅逐60名,還關閉俄駐美國西雅圖領事館,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義大利、丹麥、瑞典等21個國家參與聯合驅逐俄外交官的行動……因為侵佔克里米亞半島已經被整個歐美社會孤立的俄羅斯,這下變得更加孤立。普京聲稱將以強硬手段讓蘇聯重回國際霸權地位,經歷這十年多的實踐,俄羅斯已經萎縮到國際社會的牆角下,虎落平陽被犬欺,就連當年蘇聯的東歐屬國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烏克蘭、阿爾巴尼亞等都敢毫不留情面地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出境。

斯克里帕爾被毒害事件

謝爾蓋·斯克里帕爾1951年6月23日出生於加里寧格勒(即前德國普魯士首都科尼斯貝格),是1979年第一批進入阿富汗作戰的蘇聯士兵。之後他在莫斯科軍事外交學院學習,期間加入蘇聯軍事情報機構GRU(全稱:俄羅斯聯邦軍隊總參謀部情報總局,中文譯為:格魯烏),主要領域是在西歐當間諜,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他以外交官的身份進入西歐。八九期間他剛好擔任GRU駐西班牙的總負責,出於對蘇聯專制的不滿,他暗地裡加入了英國的軍情六處,透露了蘇聯在歐洲的間諜網以及聯繫電話和地址,以致幾百位蘇聯間諜落網。

(謝爾蓋·斯克里帕爾服役照)

1999/2000年,他離開俄羅斯軍情處,到俄羅斯國防部的軍事學院任教,按他自己的說法,是出於對俄國軍情系統內部的腐敗不滿。直到2004年12月,他加入英國軍情六處的身份暴露,說他接受過英國軍情處10萬美元資助(他家屬堅決否定所有指責),被軍事法庭剝奪所有軍銜和勳章,判處13年勞動教養。2010年7月美國與俄羅斯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交換間諜,美國以10名被捕的俄羅斯間諜來換取4名被俄羅斯判刑的「西方間諜」,即俄間諜謝爾蓋·斯克里帕爾、俄核物理學家伊戈爾·蘇佳金(俄語名:Igor Sutjagin,因他公布了從公開渠道獲得的俄羅斯核武器現狀信息,結果以間諜罪判處他15年徒刑。這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第一位政治犯)、兩位前克格勃軍官(指認他們向美國情報機構透露信息,但沒有證據,被兩人堅決否認)。

斯克里帕爾被釋放後,全家生活在英國南部的小鎮薩利斯伯里。但他沒有過上太平的日子:2012年他的妻子因癌症去世,2016年他在俄羅斯生活的兄弟車禍而亡,2017年他身體健壯的43歲兒子與女友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度假時突然身亡……短短七年內,全家就剩下了斯克里帕爾和33歲的女兒,他一直懷疑是俄羅斯間諜系統的謀殺行為。

2018年3月4日下午,一位過路醫生在薩利斯伯里市河邊發現了斯克里帕爾父女昏死在長凳上。從徵狀來看應當是中毒,所以很快送入附近的醫院。因為這之前父女兩去過一家義大利飯店,所以飯店的21位顧客和工作人員也進入醫院檢查,尤其是第一位前往事發地點的警察也嚴重中毒。儘管過後醒了過來,但他的體質永遠也不可能恢復到中毒前的狀況。這期間,醫院確認這是一種神經性毒素,是一種化學武器,通常人不可能持有這種毒素,一定有某個國家在背後指使。

(英國調查人員身著防護服在斯克里帕爾中毒現場進行調查。)

英國政府聞訊後知道事態嚴重,立即交由英國反恐機構接手此案。3月9日,180名英國軍方化學戰防禦和凈化專家、其中包括英國陸、海、空軍人士進入事發城市支援調查行動,前來協助的18輛車中還包含狐式輪形裝甲車。

調查中發現,這種毒素在斯克里帕爾住房的門上濃度較高,可見,他們首先是在家中被中毒。此後進一步確認,這種毒素來源於上世紀70年代蘇聯研製的化學武器Nowitschok(中文:新生),是專門應付美國的化學武器。該化學武器在俄羅斯研製,也只有俄羅斯持有,受害者又是前俄羅斯間諜,由此推論,斯克里帕爾事件非常可能就是俄羅斯政府直接參与的謀殺行為。聯合國禁止生化武器委員會的德籍科學家拉爾夫·特拉普(Ralf Trapp)也認為,人們可以從生化武器構成追尋到其來源國,誰能獲得這樣的生化武器,誰可能就是使用者和謀殺者。

事件引起北約國家驅逐俄外交人員浪潮

其實,俄羅斯從事這樣的海外謀殺行動不止一次。近年來,英國類似的不正常死亡人數已有14人,美國情報局認為其背後是俄羅斯政府的海外謀殺行動,英國工黨議員Yvette Cooper也要求政府重新徹底調查這14人的死亡原因。例如與斯克里帕爾情況相近的前蘇聯克格勃軍官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Alexander Litwinenko,1962.8-2006.11),1998年因為反對普京而被捕,2000年釋放後他移民去英國,從事記者和寫書職業,2006年11月被人下毒而亡,後來確認是被釙核輻射中毒。英國法官的結論是:利特維年科是被俄羅斯情報機構謀殺,很可能是普京的親自指令。而當時處理該事件的英國內政部長,就是今日的英國首相特蕾莎·梅。

在這次事件中,英國政府的反應非常強烈。首相梅很快召開國家安全會議,所有有關的部長都親自到會。3月12日首相梅公開宣布,這起謀殺案的秉事者是俄羅斯政府,而且將這起俄羅斯政府在英國的土地上從事的謀殺行為,看作是對英國的侵略行為。她要求俄政府在13日前對此作出解釋。

3月14日,英國政府宣布驅逐23名俄羅斯駐英外交人員出境,隨即俄羅斯也於17日驅逐了23名英國駐俄外交官出境。梅的解釋是:俄羅斯毫無誠意協助調查斯克里帕爾被謀殺案。而且使用的是化學武器,說明俄羅斯違背禁止使用化學武器的國際公約,沒有向國際有關機構遞交他們研發化學武器的計劃。

3月15日,法國、德國、美國、英國發表共同聲明,指責俄羅斯的謀殺行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次在歐洲公然使用神經性毒劑,這是對英國領土主權的襲擊」。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在同日指出,對斯克里帕爾的謀殺是俄羅斯多年來無視他人的習慣模式,這次謀殺案可以與俄侵佔克里米亞半島、支持東烏克蘭分裂主義者、在摩爾多瓦和德涅斯特河沿岸以及喬治亞部署軍事設施、干涉黑山等國家內政相提並論,還有俄羅斯在俄西北邊疆附近以及中東地區的再軍事化。而且,俄羅斯已經走在常規戰爭與核戰爭的邊緣。

因為俄羅斯的行為已經被定性為對英國領土主權的攻擊,所以北約23個結盟國家義無旁貸,同時採取嚴厲措施,各自驅逐俄羅斯駐該國的外交官員。其中最嚴厲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一下宣布驅逐60名俄外交官員出境,其中48名為俄駐美國外交官,12名為俄駐聯合國外交官員,在特朗普看來,這些都是情報人員。而且,美國還整個關閉了俄羅斯駐美國西雅圖領事館——這是二次大戰後美國對俄羅斯的最大外交懲罰。

4月4日,俄羅斯向座落在荷蘭海牙的國際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提出申請,要求OPCW在調查斯克里帕爾一案時能有俄代表參加。該提案獲得中國、伊朗和一些非洲國家的支持,但最終以6票支持、15票反對和17票棄權而被否決——俄羅斯在國際上幾乎沒有朋友,更沒有與之結盟的國家。

在多個場合下俄代表聲稱,歐美國家是要以斯克里帕爾一案挑起新的冷戰,其實是以重新進入冷戰來威脅歐美各國。但時過境遷,冷戰已經不會再發生,因為當年俄羅斯挾持了東歐各國,綁架了東歐各國人民作為人質。而現在俄羅斯即使再與歐美為敵,也就是俄一家而已,連中國、朝鮮、越南等都不可能與俄結盟,甚至俄當年的大多數結盟國家(華沙條約國),都匆忙轉向與俄為敵的北約。甚至拿出自己的部分土地(如波蘭、立陶宛),提供給北約駐軍,以抵制俄羅斯可能的侵略。

普京的強國夢導致在國際社會四面楚歌

東歐易幟後的俄羅斯其實發展得也相當不錯,2017年的俄人均產值也達到10248美元(美國59495美元,中國8583美元)。尤其在保障底層老百姓生活的方面做得更是不錯,底層的福利水平不亞於歐美。但由於歷史上以俄羅斯為主導的蘇聯強權控制並壓榨著東歐各國,包括俄之外的其它加盟國,這些國家的民眾對俄又恨又怕。所以東歐易幟後,只要有一絲可能,都匆匆逃往歐盟和北約,因為歐盟和北約都是自願加入,相互間平等互利,以致一年之內蘇聯解體,華沙條約解體,這對俄羅斯當然也不是滋味。但在葉利欽時代,俄羅斯與歐盟各國還能和平相處,歐盟也對俄羅斯作了大量的經濟援助,北約開會也邀請俄羅斯列席。對一個民主的歐盟,總希望大家能和平相處,「和能生財」。更何況德國在兩德統一問題上對戈巴喬夫還有感激之情,所以對俄羅斯的經濟和政治支持更多,從而影響到整個歐盟、乃至北約的對俄政策。

這樣的蜜月期到了2000年普京上台就中斷了,因為普京聲稱,「要以20年時間,還給俄國人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他要將俄羅斯在政治上、經濟上、尤其軍事上重建成東歐易幟前的超級大國。他與西方的矛盾衝突就是從北約和歐盟開始。俄羅斯的鄰國喬治亞儘管1991年就獨立出蘇聯,但一直受到俄羅斯控制。2003年喬治亞發生玫瑰革命,傾向於西方的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擔任總統,主動希望加入北約和歐盟(歐盟考慮俄羅斯原因而拒絕接受),結果俄出兵轟炸喬治亞,所謂要教訓一下喬治亞,這就引起了歐美反感,歐美與俄羅斯的矛盾公開化。

歐美與俄羅斯的矛盾爆發是烏克蘭事件。烏克蘭早在1991年從蘇聯獨立而成為主權國家,但事實上一直受到俄羅斯的控制。烏克蘭民眾都希望擺脫俄羅斯陰影而加入歐盟,2010年烏克蘭大選時的四個候選人都宣稱要加入歐盟,勝選的亞努科維奇儘管相對其他候選人更傾向俄羅斯,但在加入歐盟的問題上是非常明確的。而歐盟認為烏克蘭的人權狀況欠佳,還不願接受,只答應與烏克蘭簽署政治與自由貿易協議,包括取消烏克蘭民眾赴歐盟國家的簽證限制,這對烏克蘭民眾就已經非常激動。沒想到就在將要正式簽署前的一個星期,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總統在俄羅斯的強大壓力下只能宣布暫不簽署。這一下激起了整個烏克蘭社會的憤怒,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遊行,總統只能逃亡俄羅斯。俄羅斯一怒之下,出兵侵佔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而且出兵增援靠俄羅斯的烏克蘭東部地區,煽動那裡從俄羅斯移民去烏克蘭的民眾鬧獨立,這一戰火迄今尚未結束。

烏克蘭儘管既不是北約成員國(否則俄羅斯根本不敢染指烏克蘭),也不是歐盟成員國,但俄羅斯武力干涉烏克蘭,畢竟是因為烏克蘭民眾想加入歐盟而導致的。歐盟對烏克蘭沒有法律上的職責,但有道義上的職責,不能袖手旁觀,所以歐盟對俄經濟制裁,也就是與俄羅斯不想再有政治和經濟交往,把俄羅斯晾在一邊。美國義不容辭地站在歐盟一側,也對俄進行經濟制裁。

俄羅斯的經濟基礎與歐美不可同日而語,從俄羅斯進口的產品一般可以由其它國家的產品替代,要出口到俄羅斯的產品本來就不對等,所以對俄實施經濟制裁,歐盟自身受到的影響有限。而對俄羅斯就完全不一樣了,損失慘重。為了強迫歐美重新理睬俄羅斯,俄就在敘利亞問題上作梗,導致難民潮湧向歐洲,對歐洲政治、經濟不會產生實質上影響,但對歐洲社會卻影響較大。此狀況僵持迄今,但也可以看到,俄羅斯在歐美沒有一個政治和經濟夥伴。

所以在國際外交上,普京已經無路可走,唯有到亞洲去尋找夥伴,但亞洲有他的夥伴嗎?中亞五國曾是蘇聯屬國,但同為蘇聯屬國的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被俄羅斯侵佔,所以他們對俄羅斯分外警惕,擔心克里米亞半島的噩夢在他們國家再現;中國曾被沙皇俄國和斯大林蘇聯侵吞了中國北方的大片國土,中國的「一帶一路」又分明與俄羅斯爭奪中亞五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與美國結盟,不可能與俄結盟;印度、菲律賓、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最多與俄羅斯保持經濟交往,在政治與軍事上都保持距離……

美國與北約國家的軍事同盟與經濟聯手

美、俄、中三國已經走入了國際政治的視野。但這三國中,比重和特點是不一樣的,還不宜輕易地將這三國並列。

美國,這個建國不到300年的新興國家,其政治結構和文化淵源幾乎都來自於歐洲,卻比歐洲還要歐洲:歐洲啟蒙運動時代提出的三權分立,最後真正原汁原味實現的是美國,歐洲大部分國家只達到兩權或兩權半分立(立法權與行政權其實合一,司法權獨立);歐洲宗教之母的基督教在歐洲已經衰落,而美國的基督教文化依舊濃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一躍超越歐洲而成為世界強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成為西方世界的龍頭。今日的世界語非英語莫屬,並不是因為英國,而是因為美國。美元成為國際通行貨幣,全世界儲備貨幣(2017年三季度):美元佔63.5%,歐元佔20.04%,日元佔4.54%,英鎊佔4.49,加元佔2%……人民幣僅佔1.12%,盧布忽略不計;全世界交易貨幣:美元佔50%以上,歐元佔25%,英鎊佔10%,日元佔10%,剩下的不到5%才是之外的世界各國貨幣。

當然,美國最強大的還是軍事。且不說歷史積累的軍事設施、軍事技術以及整體的科技水平,僅僅目前的美國軍費,2018年7000億美元,2019年7160億美元預算,就已經是中國的4倍多,是俄羅斯的12倍多。而且人們容易忽視的是:美國不僅僅是一個美國,其背後是整個北約29個國家,再加上許多美國的其它盟國(如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也就是說,英國僅僅因為斯克里帕爾被俄羅斯謀殺,就引起幾乎所有北約國家的聲援,各國都象徵性地驅逐俄外交官。如果美國受到侵犯而對外宣戰,那至少所有北約國家(英、法、德、意、加……)都責無旁貸地必須在軍事上、經費上全力支援美國。

西方各國之間在經貿上也經常有扯皮,鬧矛盾,但如果遇到安全、即軍事衝突,則立即全部聯手,這已成為北約國家超越所有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的最高原則。而且美國有一個特點,就如奧巴馬所說:美國歷史上在世界各國打了這麼多仗,但戰後從來沒有侵佔過別人一分國土。這就給許多國家一顆定心丸,如果需要獲得美國的軍事援助,心甘情願地讓出自己的國土來作為美軍基地,美國在全世界有800多個這樣的軍事基地,這點與俄羅斯情況截然相反——如果把整個北約29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加在一起,那就更強了。

甚至僅僅在經濟上,如果誰要與美國交惡,則所有北約國家都將與該國斷絕經貿交往。例如俄羅斯侵佔烏克蘭國土後,還沒有侵占到美國,美國就率先對俄經濟制裁,整個歐盟國家也立即對俄經濟制裁。相似情況,1990年歐盟決議禁止歐盟國家向中國出口軍工技術。但麻煩的是,許多技術是軍民兩用的,導致許多與軍工擦邊的民用技術也不能出口到中國,這對中國、歐盟都是經濟損失。十多年前德國社會民主黨與綠黨聯合執政(總理施羅德),法國也是社會民主黨執政(總統希拉克)。社會民主黨與共產黨本來就是兄弟黨,馬克思時代的共產黨是社會民主黨內部的左翼。施羅德與希拉克想德法聯手,在歐盟中推動取消對華軍工技術出口的禁令。美國聞訊後,美國議會通過決議:如果歐盟取消禁令,美國將對整個歐盟經濟制裁——美國既是中國外貿的最大搖錢樹,也是歐盟外貿的最大搖錢樹——歐洲議會立即終止了對該議案的討論。中國總理溫家寶在離任前夕還訪問歐盟諸國,希望歐盟取消向中國出口軍工技術的禁令,結果空手而歸,因為涉及到安全、即軍事問題,那是不能討論的禁區。

許多學者在比較美、俄、中的軍事實力,如果他們之間發生戰爭,將會誰輸誰贏。由上可見,這樣的比較是不全面的,因為俄羅斯的背後只有俄羅斯,中國的背後只有中國,而在美國的背後,卻是全世界的工業國家,與美國交惡等於與全世界的工業國家交惡,與他們斷絕政治和經濟交流。近日,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筆者因此非常擔心,如果貿易戰失控,中美貿易戰很可能會蔓延成中歐貿易戰、中澳貿易戰等,至少,法國總統和德國總理都已經對歐華經濟交流提出了警告,現在大家都在觀望中美外貿戰的結果。


推薦閱讀:

潛伏中國的外國間諜
最帥007羅傑·摩爾和那個時代VCD里的間諜片
別看《倫敦間諜》劇名普通,腦洞和恥度都很大
東瀛諜影之櫻花有毒 揭秘披著娼妓外衣的日本女間諜
同樣作為「特工」,FBI和CIA有什麼不同?

TAG:美國 | 英國 | 俄羅斯 | 間諜 | 謀殺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