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三章 兒科

疑難雜症治療秘方第三章 兒科

生脈散

【組成】 人蔘5克、麥冬9克、五味子3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氣陰兩虛久咳者。

雪梨杏仁湯

【組成】 雪梨一個去核、杏仁9克、冰糖15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久咳不愈。

川貝雪梨湯

【組成】 川貝母6克、雪梨一個、冰糖15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久咳不愈。

參附龍牡湯

【組成】 人蔘6克、附子5克、龍骨12克、牡蠣12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突然面色蒼白而青,口唇發紫,呼吸淺促,額汗不溫,四肢厥冷,虛煩不安,舌質紫,苔薄白,脈弱數。

羚羊鉤藤湯

【組成】 羚角片(先煎)3克、桑葉3克、川貝6克、鮮生地10克、鉤藤(後下)5克、菊花5克、茯神木5克、生白芍5克、甘草3克、淡竹菇(鮮制,與羚羊角先煎代水)10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壯熱神昏,煩躁譫語,四肢抽搐,口噤項強,

兩目上視,舌質紅絳,指紋青紫,可達命關,或透關射甲。

牛黃清心丸

【組成】 牛黃0. 75克、硃砂4.5克、黃連15克、黃芩、梔子各9克、鬱金6克。

【用法】 煉蜜為丸,每丸1.5克、每服2丸,日服2~3次,小兒酌減。

【主治】 同羚羊鉤藤湯。

宣肺飲

【組成】 生石膏15克、杏仁泥5克、冬瓜仁10克、鮮竹葉10片、竹瀝10。20克。

【用法】 將生石膏、杏仁泥、冬瓜仁、鮮竹葉(洗凈)共人砂鍋煎汁,去渣,再分數次調入竹瀝水。每日分2—3次飲用。

【主治】 熱哮,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鳴聲,痰黃稠粘,不易咯出,心煩,口渴,面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百特靈散

【組成】 百部10克、僵蠶10克、地龍10克、全蠍10克、蟬退10克、甘草10克。

【用法】 上藥共為細末,每日以溫開水送服3次ol歲以下每服1.2克0 1~5歲每服1.5克0 5歲以上每服1.5。3克,連服5~7天。

【功用】 祛痰止咳。

【主治】 小兒百日咳。

痙咳湯

【組成】 代赭石10克、地龍干9克、法夏5克、前胡5克、杏仁5克、蘇子5克、旋覆花5克(布包)、陳皮3克、甘草3克。

【用法】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劑。

【功用】 宣肺祛痰,止咳。

【主治】 小兒百日咳。

橘貝湯

【組成】 橘紅9克、貝母6克、茯苓6克、蘇葉5克、炒百部6克、法夏6克、沙參9克、黃苓9克、白前5克。

【用法】 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1劑。

【功用】 清熱化痰,宣肺止咳。

【主治】 小兒百日咳。症見咳嗽,咳時流淚,嘔吐,痰多,或痰中帶血,納差,面部浮腫,小便短赤,舌質紅,或白,脈弦。

百部止咳湯

【組成】 百部12克、桑白皮12克、沙參12克、杏仁10克、白芥子10克、白前12克、白果10克、青黛6克、川貝6克、紫菀10克、板藍根10克、葶藶子6克。

【用法】 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l劑。

【功用】 清熱瀉肺,化痰止咳。

【主治】 小兒百日咳。症見咳嗽頻頻陣作,咳時面紅耳赤,咳後有回吼聲,反覆不已,入夜尤甚,苔膩,脈數。

百天寧咳湯

【組成】 炙百部12克、側柏葉12克、杏仁10克、天竹黃10克、前胡10克、葶藶子10克、生甘草10克、膽南星10克、地龍10克,石胡荽10克、大棗5枚。

【用法】 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l劑。

【功用】 清熱祛痰,止咳。

【主治】 小兒百日咳。症見頓咳,眼臉浮腫,咳聲高亢,咳時面紅耳赤,嘔吐,咳止有吼嗚聲,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清熱瀉脾散

【組成】 山梔3克、黃芩3克、生地3克、生石膏5克、赤茯苓5克、黃連1.5克、通草l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口腔舌面滿布白屑,面赤唇紅,煩躁不寧,口乾而渴,大便乾結,小便短黃,舌質紅,脈滑。

竹葉燈心乳

【組成】 淡竹葉6克、燈心】.5克、乳汁100毫升

【用法】 先將竹葉、燈心水煎取汁,入乳汁中和勻,每日數次,不拘多少。

【主治】 心脾積熱鵝口瘡。

銀黃乳

【組成】 黃連3克、銀花6克、乳汁100毫升。

【用法】 前二味水煎3次,取汁50。100毫升,兌人乳汁中和勻。【1服,每次30~50毫升,每日3次。

【主治】 心脾積熱鵝口瘡。

涼膈散

【組成】 大黃600克、朴硝600克、炙甘草600克、梔子300克、黃芩300克、薄荷300克、連翹1200克。,

【用法】 黃為粗末,每服5克,入竹葉5片,蜜少許,水煎服,食後溫服。若作湯劑,減其量。

【主治】 口腔潰瘍較多,或滿口糜爛,疼痛拒食,煩躁多啼,口臭涎多,小便短黃,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瀉心導赤湯

【組成】 木通5克、生地l0克、黃連3克、甘草3克、燈心草5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舌上糜爛或潰瘍,色紅疼痛,飲食困難,心煩不安,口乾欲飲,小便短赤,舌質紅尖赤,苔薄黃,脈細數。

連梅湯

【組成】 黃連5克、阿膠5克(烊化)、烏梅5克、麥門冬5克、生地黃5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用】 瀉下無度,質稀如下,色黃混濁,小便短少,皮膚乾燥,目眶及前囟凹陷,啼哭無淚,口渴引飲,齒干唇紅,舌絳無津。

白朮兩苓止瀉湯

【組成】 炒白朮3克、茯苓3克、豬苓3克、車前子3克、澤瀉3克、通草3克、炒柴胡3克、陳皮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 健脾祛濕,止瀉。

【主治】 小兒脾虛腹瀉。

車前止瀉湯

【組成】 炒車前子30克、煨粉葛根10克、訶子皮60克。

【用法】 三昧共碾成細末,裝瓶備用,3~6個月,每服0.5克;7個月—1歲,每服l克;l—2歲,每服1.5克;3—4歲,每服2克;5歲以上,每服3~6克,每日3次,開水沖服。

【功用】 清熱祛濕,止瀉。

【主治】 小兒新久泄瀉,特別對夏秋季小兒水瀉效果更為明顯e

溫脾止瀉湯

【組成】 紅參3~6克、炒白朮6~9克、炮乾薑3·6克、煨肉寇3。60白茯苓8~12克、炙甘草3克。

【用法】 水煎分2次溫服。

【功用】 溫脾益氣,止瀉。

【主治】 小兒脾虛久瀉,納呆神疲,睡而露睛,面色萎黃,小便清,舌質淡,苔白,脈虛軟。

訶防湯

【組成】 訶子10克、防風10克、葛根20克、陳皮6克、山楂10克、麥芽20克、雞內金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將上藥加水至沒藥為止,文火慢煎,每日飯前,早、中、晚3次,1-2個月嬰兒3~5毫升/次;3~4個月者,5~8毫升/次;4—6個月者,8~ 10毫升/次;6個月—1歲者,l0—15毫升/次;1歲以上者,20~ 40毫升/次。

【功用】 消導利濕,健脾固澀,止瀉。

【主治】 小兒腹瀉,症見大便稀薄夾有未消化乳食,水性或粘液,每日3—20次,苔白膩或黃膩。

藿香止瀉湯

【組成】 藿香9克、地榆9克、寒水石9克、丁香1克、伏龍肝9克、赤石脂9克。

【用法】 將上藥配製成濃縮合劑45毫升。3—6個月患兒每日3次,每次10毫升;6個月—1歲患兒每日3次,每次15毫升。

【功用】 升清降濁,芳香醒脾,溫中止瀉。

【主治】 小兒秋季腹瀉。症見腹瀉,發熱熱,排黃色水樣便,味臭每日10餘次,嘔吐,不思食,口渴欲飲,尿黃,舌質紅,苔薄少津,脈濡。

曲麥枳術丸

【組成】 枳實30克、白朮60克、神曲60克、麥芽60克。

【用法】 研末作丸,每次服6克,溫開水送服。

【主治】 面色少華,不畏冷食,拒進飲食,形體消瘦,蒼白。

養胃增液湯

【組成】 石斛5克、烏梅5克、北沙參10克、玉竹6克、白芍6克、甘草3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口乾多飲而不喜進食,皮膚乾燥,大便多於結,苔光剝,或光紅少津。

白朮砂仁消食湯

【組成】 建曲12克、千年健12克、焦白朮10克、砂仁克(後下)、小茴香6克、丁香1.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 健脾補氣,消食。

【主治】 小兒厭食症。

麥芽消食湯

【組成】 生谷芽15克、生麥芽15克、荷葉6克、香橡皮6克、佛手6克、白芍15克、甘草3克、使君子15克、冬瓜子1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 消食導滯,緩急止痛。

【主治】 小兒厭食症。

健脾丸

【組成】 人蔘15克、白朮30克、陳皮15克、麥芽30克、山楂30克、枳實18克、神曲30克。

【用法】 研末為丸,每次服3~5克,溫開水送服。

【主治】 面色萎黃,睏倦無力,夜睡不安,不思乳食,食則飽脹,腹滿喜按,嘔吐酸餿乳食,大便溏薄酸臭,唇色色淡,苔白膩,脈沉細滑。

疳積散

【組成】 五穀蟲15克、神曲30克、檳榔30克、胡黃連15克、麥芽30克、香附15克、蒼朮18克、肉果20克。

【用法】 研末,每服5。9克,溫開水送服。

【主治】 形瘦色萎,夜寐不寧,肚腹膨脹,甚則青筋暴露。

九味消積散

【組成】 人蔘5克、麥芽9克、制附子3克、僵蠶3克、檳榔6克、雞內金3克、建曲5克、山楂5克、甘草3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形體偏瘦,食欲不振,面色不華,喜熱畏寒,舌質淡,苔薄膩。

消疳飲

【組成】 神曲9克、檳榔9克、麥芽12克、黃連3克、肉豆寇3克、木香6克、使君子6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同疳積散。

蟑螂方

【組成】 蟑螂5隻、白酒適量、食油適量。

【用法】 將蟑螂放白酒內泡死,用食油炸焦。每天1次服用,連續服用至病癒。

【主治】 同疳積散。

蟾蜍砂仁散

【組成】 活蟾蜍1隻、砂仁3克。

【用法】 取大蟾蜍一隻,去頭足內臟,以砂仁研末,納入腹中,縫口,黃泥封固,炭火煅存性,候冷,研極細末。每次0. 5~1.5克,每日2—3次。

【主治】 小兒疳積。

註:蟑螂、蟾蜍治小兒疳積被民間廣泛採用,但二葯有小毒,應嚴格掌握劑量。

開胃沖劑

【組成】 麥芽15克、谷芽15克、荷葉6克、香櫞皮6克、佛手6克、白芍15、甘草3克、使君子15克、冬瓜子12克。

【用法】 水煎去渣,濃縮晾乾,加一倍糖粉,打成顆粒。1克沖劑相當於7克生葯,每日20克,分早、晚2次用開水沖服,共服14天。

【主治】 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腹脹腹痛,食少便多,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弱。

消乳丸

【組成】 砂仁6克、神曲6克、麥芽6克、香附9克、陳皮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l劑。

【功用】 消食導滯。

【主治】 吐乳腹瀉,大便臭腐,糞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煩躁啼哭,兩腮紅赤,或兩頰一側明顯紅於另一側,苔白膩。

資生健脾丸

【組成】 党參10克、山藥10克、蓮子肉9克、山楂6克、白朮9克、茯苓10克、苡仁9克、扁豆6克、澤瀉6克、藿香9克、砂仁3克(後下)、麥芽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l劑。

【功用】 補脾健胃。

【主治】 形體消瘦,股肉鬆弛,腹如舟狀,按之無物,食慾低下,大便稀溏或不消化,或見吐瀉,啼哭煩躁,或精神萎靡,舌質淡,苔白,指紋淡紅。

八珍湯加味

【組成】 党參10克、白朮6克、茯苓9克、熟地10克、白芍6克、川芎3克、當歸6克、檳榔10克、麥芽10克、山楂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l劑。

【功用】 消積理脾。

【主治】 形體消瘦,毛髮枯槁,睏倦喜卧,乳食懶進,脘腹脹滿拒按,五心煩熱,或午後微熱,口臭磨牙,或食則嘔吐,便質酸臭,小便黃濁,或如米泔,面色無華,苔厚膩,脈細無力。

紫雪丹

【組成】 生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1500克、犀角屑、羚羊角屑、青木香、沉香各150克、丁香30克、玄參、升麻各500克、朴硝5000克、硝石96克、麝香1.5克、硃砂90克、黃金3 100克、炙甘草240克。

【用法】 製成散劑,每服1—1.5克,每日2次。

【主治】 起病急驟,高熱,煩躁,口渴,譫語,神昏,驚厥,苔黃糙,舌質深紅,脈數有力。

清瘟敗毒飲

【組成】 生石膏30~120克、生地3~12克、黃連2~9克、犀角3~ 12克、梔子、黃芩、連翹、知母、丹皮、赤芍、玄參、竹葉各5克、桔梗3克、甘草3克。

【用法】 先煮石膏數十沸,後下諸葯,犀角磨汁沖服。若無犀角,用水牛角60克煎湯代水c

【主治】 壯熱多汗,頭痛項強,噁心嘔吐,煩躁昏睡,四肢抽搐,驚厥不已,苔黃膩,脈洪數。

緩肝理脾湯

【組成】 桂枝2克、人蔘3克、茯苓6克、白朮6克、白芍9克、陳皮1克、山藥6克、扁豆6克、煨姜3克、大棗一二枚、炙甘草3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形神疲乏,面色萎黃,嗜睡露晴,大便稀薄,時有腹嗚,四肢不溫,足趾及面部有輕度浮腫,神志不清,時或抽搐,苔白,舌質炎,脈沉弱。

固真湯

【組成】 人蔘3克、白朮6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黃芪9克、附子3克、肉桂2克(沖服)、山藥6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面色觥白,腦門低陷,精神極度痿頓,沉睡昏迷,四肢厥冷,手足蠕動震顫,大便清冷,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大定風珠

【組成】 生白芍9克、阿膠5克、生龜板6克,乾地黃9克、火麻仁3克、五昧子3克、生牡蠣6克、麥冬9克、炙甘草6克、生鱉甲6克、生雞子黃1枚。

【用法】 水煎取汁,再入雞子黃攪勻,溫服。

【主治】 面色潮熱,身熱消瘦,手足心熱,肥體拘攣或強直,時或抽搐,大便乾結,舌光無苔,質絳少津,脈細數c

鎮驚丸

【組成】 茯神30克、麥冬24克、硃砂6克、遠志9克、酸棗仁15克、菖蒲15克、牛黃6克、黃連9克、鉤藤15克、珍珠6克、膽星9克、竺黃6克、犀角6克、甘草9克。

【用法】 研細末蜜丸,每丸重1.5克,每次服l丸,每日2,3次。

【主治】 發作時吐舌驚叫急啼,面色時紅時白,驚惕不安,苔薄白,脈弦滑。

滌痰湯

【組成】 法半夏6克、膽南星6克、橘紅3克、積實3克、茯苓6克、人蔘3克、石菖薄3克、竹茹3克、甘草3克、生薑二片,大棗二枚。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發作時痰涎壅盛,喉間痰鳴,口角流涎,瞪目直視,神志模糊,猶如痴呆,失神,面色黃而不華,手足抽搐不甚明顯,苔白膩,脈弦滑。

二丑丸

【組成】 黑丑、白丑等分。

【用法】 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1日2次,每次1/2丸—1丸,療程3—6個月。

【主治】 癇症。

代白散

【組成】 白鬍椒、代赭石。

【用法】 配方比例為2:1,共為細末。每次服2.4克,每日l。2次,白蘿蔔湯或開水送服。

【主治】 癇症。

羊癇風葯餅

【組成】 煅取青礞石18克、姜半夏25克、南星22克、海浮石22克、沉重9克,生、熟牽牛子各45克、炒建曲12克。

【用法】 研細末過篩,加麵粉約1斤與水製成餅,小兒1.3歲烙餅40克,4·7烙餅30個,8。15歲烙餅25個,每晨空腹服一個,開水送下,一料服完,繼續下一料。

【主治】 癇症。

蟬衣僵蠶散

【組成】 蟬衣30克、僵蠶30克、全蠍15克、蜈蚣15克。

【用法】 共研細末,和勻,每次2克,每日2次,開水送下。

【主治】 癇症。

鉤藤熄風湯

【組成】 鉤藤5克、薄荷5克、竹茹5克、醋煅雲母石6克、醋法夏6克、焦山楂6克,炒谷芽6克、炒麥芽6克、僵蠶3克、甘草梢3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劑。另蛇膽陳皮末2支。牛黃清心丸半丸,分2次調服。

【功用】 祛風痰,止痙。

【主治】 小兒驚風。

溫腎健脾湯

【組成】 附子9克(先煎)、焦白朮9克、茯苓9克、党參9克、法夏9克、陳皮3克、砂仁3克、甘草2克、乾薑5克、炒老米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 溫腎健脾,祛痰止痙。

【主治】 小兒驚風。

銀蟬飲

【組成】 銀花6克、蟬衣1.5克、前胡3克、冰糖15克。

【用法】 煎水當茶飲。

【主治】 麻疹。

西河柳飲

【組成】 西河柳10克、銀花10克。

【用法】 水煎當茶,不拘時服。

【主治】 麻疹。

三鮮汁

【組成】 鮮甘庶、鮮荸薺、鮮蘆根。

【用法】 上三味共搗取汁,當茶飲。

【主治】 麻疹。

清咽下痰湯

【組成】 玄參6克、桔梗5克、甘草3克、牛蒡子6克、貝母3克、瓜蔞6克、射干3克、荊芥1.5克、馬兜鈴3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熱毒攻喉。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或咳嗽聲重,有如犬吠,舌質紅,苔黃膩。

玄麥甘桔湯

【組成】 玄參15克、麥冬15克、生甘草5克、桔梗10克、苦西茶10克、桑白皮10克。

【用法】 上藥水煎,或置溫水瓶內以鮮開水泡30分鐘,入冰糖少許調味,當茶飲。

【主治】 麻後聲嘶。

二冬膏

【組成】 天冬、麥冬各等分,冰糖適量。

【用法】 水煎去渣,入冰糖適量濃縮為膏食。

【主治】 麻後聲嘶。

補陽還五湯

【組成】 黃芪15克、當歸9克、赤芍9克、川芎6克、地龍干6克、桃仁6克、紅花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l劑。

【功用】 益氣活血,祛邪通絡。

【主治】 熱退後肢體麻痹,主症為痿軟無力,出現癱瘓,多發生於病程的6個月以上而未能恢復者的病例。面色萎黃,或容易出汗,除局部癱瘓外,其他臨床表現不明顯。

銀翹散合升麻葛根加減湯

【組成】 金銀花IO克、連翹10克、桔梗6克、薄荷1.5克(後下)、蘆根12克、荊芥5克、升麻3克、葛根10克、赤芍5克,蟬退2克、牛蒡子6克、甘草3克。

【用法】 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1劑。

【功用】 清熱解毒。,解肌透疹。

【主治】 小兒麻疹疹前。症見發熱惡風,咳嗽,聲嘶,噴嚏,流涕,吹欠煩悶,目赤羞明,淚水汪汪,納差,頰粘膜接近臼齒處,可見麻疹粘膜斑,或兼有鼻衄,嘔吐,腹瀉等。

清解透表湯

【組成】 西河柳9克、蟬蛻9克、葛根9克、升麻3克、銀花9克、連翹9克、紫草根5克、丹皮6克、生地9克,赤芍9克。

【用法】 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1劑。

【功用】 清熱涼血,解毒透疹。

【主治】 小兒麻疹出疹期,症見出疹,兼見壯熱,咳嗽,呼吸較粗,煩躁不安,納差,嘔吐,腹瀉等。

宣毒發表湯

【組成】 升麻3克、葛根6克、荊芥10克、防風6克、前胡6克、桔梗5克、枳殼3克、牛蒡子6克、連翹6克、竹葉3克、木通2克、甘草3克、蟬退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 疏風散寒,宣肺透疹。

【主治】 麻疹逆證風邪所閉症。症見發熱後3~4天,疹子應出不出,或疹出不暢,惡寒,無汗,口不渴,咳嗽氣喘鼻煽,苔薄白,脈浮緊。

涼膈散加減

【組成】 黃芩6克、山梔子10克、熟大黃3克、薄荷1.5克(後下)、牛蒡子3克、金銀花10克、知母3克、鮮蘆根12克、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 清熱解毒,涼膈通便。

【主治】 麻疹逆症火毒所閉症。症見發熱,面赤,肌膚灼熱,舌燥唇燥,揚手擲足,喜就涼處,大便閉塞或瀉痢,舌質紅,苔黃燥,脈洪數。

麻杏石甘湯加味

【組成】 麻黃3克、杏仁5克(後下)、生甘草3克、生石膏10克(先煎)、板藍根15克、魚腥草15克、連翹12克、黃芩6克、桔梗6克、紫草根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l劑。

【功用】 清熱解毒,宣肺透疹。

【主治】 麻疹合併肺炎風邪閉肺症。症見高熱不退,咳嗽痰喘,呼吸迫促,口唇、指甲青紫,發紺,鼻翼煽動,無汗或少汗,舌質紅絳,苔黃,脈浮緊而數。

化斑湯

【組成】 生石膏12克(先煎)、知母12克、炙甘草5克、玄參12克、犀角粉1.5克(沖服)o

【用法】 水煎服,每日l劑。

【功用】 清熱解毒,涼血清心。

【主治】 麻疹合併肺炎毒熱內陷症。症見高熱,煩渴,神昏譫語,面赤唇乾,皮疹紫暗或瘀斑,或見鼻衄,舌質紅絳起刺。

鉤藤飲

【組成】 鉤藤6克、天麻6克、石決明10克、菊花10克、白芍6克、乾地龍6克、蟬退3克、黃芩9克、生桑枝12克、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l劑。

【功用】 平肝熄風,止痙。

【主治】 麻疹合併肺炎驚厥抽搐症。症見項強,兩目上視,甚則角弓反張,牙關緊閉,或四肢震顫,苔薄黃,脈弦緊。

解肌透痧湯

【組成】 葛根6克、牛蒡子6克、連翹6克、竹茹6克、浮萍9克、豆豉9克、僵蠶9克、荊芥5克、前胡5克、蟬退3克、桔梗3克、射干3克、馬勃3克、甘草2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丹痧初起,見突然發熱,頭痛畏寒,灼熱無汗,咽部腫痛,噁心嘔吐,皮膚潮紅,隱現細小紅點,苔薄白或薄黃,舌質紅,脈浮數有力。

涼營清氣湯

【組成】 犀角1克、石斛12克、生石膏12克、生地12克、薄荷1克、甘草1克、黃連l克、山梔3克、丹皮3克、赤葯3克、玄參6克、連翹6克、竹葉2克、白茅根15克、蘆根10克、金汁10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丹痧,見痧疹密布,色紅如丹,或色紫如瘀點,壯熱煩燥,渴欲冷飲,咽喉腫痛腐爛,舌質紅絳,脈洪數。

安宮牛黃丸

【組成】 牛黃、鬱金、犀角、黃連、黃芩、山梔子、雄黃、硃砂各30克、梅懲、麝香各7.5克、珍珠1 5克。

【用法】 煉蜜為丸,金泊為衣。每服3~5克。

【主治】 邪毒內陷心肝,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舌質紅絳。

清胃解毒湯

【組成】 升麻3克、黃連6克、丹皮6克、生地9克、黃芩6克、石膏10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水痕分布密,疹色紫暗,瘡漿混濁,壯熱不退,煩燥不安,口渴欲飲,面紅目芝,人便乾結,小便黃赤,苔黃糙而干,舌質紅或紅絳,脈洪數。

臘梅解毒方

【組成】 臘梅花3克、連翹10克、銀花10克、板藍根20克、蟬退3克、赤芍6克,甘草3克、黃連2克、木通3克、紫花地丁10克、車前子6克(包煎)o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 清熱解毒,滲濕。

【主治】 小兒水痘內熱熾盛症。症見壯熱,煩躁不安,口乾唇紅,顏面紅赤,尿短色棕黃,痘型大而密,色紫暗,皰漿微混濁,同時口腔粘膜出水皰或破潰,苔於黃而厚,脈數洪大。

普濟消毒飲

【組成】 黃芩(酒炒)15克、黃連(酒炒)15克、板藍根15克、連翹15克、薄荷10克、玄參10克、馬勃10克、牛蒡子10克、僵蠶10克、桔梗10克、柴胡6克、升麻2克、陳皮6克、甘草6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壯熱煩躁,頭痛,口渴飲水,食欲不振,或伴嘔吐,腮部漫腫,脹痛,堅硬拒按,咀嚼困難,咽紅腫痛,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桑白皮湯

【組成】 桑白皮6克、半夏3克、蘇子3克、杏仁5克、貝母3克、黃苓3克、黃連2克、山梔子2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陣發性痙咳,眼角青紫,結膜下出血等。

葛根黃芩黃連湯

【組成】 葛根15克、黃苓5克、黃連5克、炙甘草3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溫服。

【主治】 發熱有汗,咳嗽流涕,咽紅咽痛,全身不適,或頭痛,嘔吐,腹痛,腹瀉,便秘,精神不振,嗜睡,或煩躁不安。

羌活勝濕湯

【組成】 羌活6克、獨活3克、川芎3胸、蔓荊子6克、防風3克、藁本6克、甘草3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患兒肢體疼痛,轉側不利,哭鬧不安,拒絕撫抱,繼而出現癱瘓。

牛筋湯

【組成】 牛筋(牛腿肌腱)100克、當歸10克、牛膝10克、木瓜15克、苡仁30克。

【用法】 用高壓鍋先將牛筋燉爛,再入其他藥物,共煎半小時,去藥渣,入鹽。服牛筋與湯,一日一料,10日為一療程。

【主治】 小兒麻痹。

猴骨鹿膠杞子湯

【組成】 猴骨(虎骨、豹骨更好)30克,鹿角膠30克、杞子30克。

【用法】 將猴骨油煎至泡,搗爛,與杞子同煮1小時,取汁入鹿膠烊化服之。一日一料,IO日為一療程。

【主治】 小兒麻痹。

王氏清暑益氣湯

【組成】 西洋參3克、石斛6克、麥門冬6克、黃連3克、竹葉6克、荷梗10克、知母5克、西瓜翠衣15克、粳米10克、甘草2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發熱持續不退,熱勢多午後升高,或稽留不退,氣候愈熱,發熱愈高,口渴引飲,頭額熱,皮膚乾燥灼熱,小便頻數而清長,精神煩躁,口唇乾燥,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溫下清上湯

【組成】 附子l克、黃連l克、磁石3克、蛤粉1克、天花粉6克、補骨脂6克、覆盆子3克、菟絲子6克、桑螵蛸6克、白蓮須3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精神萎靡或虛煩不安,面色蒼白,下肢清冷,食欲不振,小便清,頻數無度,大便稀溏,身熱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飲,舌質淡,苔黃,脈細數無力。

六味地黃丸

【組成】 熟地黃24克、山茱萸12克、山藥12克、澤瀉9克、茯苓9克、丹皮9克。

【用法】 作蜜丸,每丸重約9克,每服1/2丸,日2~3次,空腹時溫開水送下。亦可按比例減量,水煎服。

【主治】 筋骨痿弱,發育遲緩、坐起、站立、行走、生齒遲,面色不華,全身無力,苔薄白,舌質淡。

菖薄丸

【組成】 人蔘3克、石菖薄6克、麥冬6克、遠志3克、川芎3克、當歸3克、乳香3克、硃砂1.5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智力不全,精神獃滯,不哭不鬧,數歲不語,言語不清晰,肌膚蒼白,發稀萎黃,食納少,便秘,舌光無苔。

補腎地黃丸

【組成】 熟地10克、澤瀉6克、丹皮3克、山萸肉6克、牛膝3克、山藥6克、鹿茸3克、茯苓6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頭項軟弱傾斜,不能抬舉,口軟唇馳,咀嚼乏力,常有流涎,手軟下垂,不能握舉,足軟馳緩,不能站立,肌肉鬆馳,活動無力,唇淡苔少。

菟絲子散

【組成】 菟絲子30克、雞內金15克、肉蓯蓉30克、牡蠣50克、附子15克、五味子15克。

【用法】 上藥研細末,每次服6克,溫開水送下。

【主治】 遺尿,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肢涼怕冷,下肢無力,腰腿酸軟,智力較差,小便清長,舌質淡。

益智仁豬脬湯

【組成】 益智仁30克、桑螵蛸15克、豬脬一具。

【用法】 將上三味洗凈,乾淨紗布包裹益智仁、桑螵蛸,用砂鍋將三味燉熟,去藥包,入鹽,食肉飲湯,一日一料,一周為一療程。

【主治】 遺尿。

黑豆益智豬肚方

【組成】 黑豆30克、益智仁30克、桑螵蛸30克、豬肚一具。

【用法】 前葯入豬肚內燉服。

【主治】 遺尿。

山藥豬脬湯

【組成】 山藥60克、益智仁60克(鹽炒)、烏葯60克、豬脬1具。

【用法】 上方中前三味研細末,包裹,燉豬脬,吃肉飲湯。

【主治】 遺尿。

止尿湯

【組成】 益智仁lo克、黃芪10克、菟絲子10克、金櫻子10克、煅牡蠣10克、党參10克、附子3克、甘草梢3克、桑螵蛸3克、五味子5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夜間睡中遺尿,眩暈,腰痛,四肢寒冷,舌質淡,苔薄白,指紋淡紅。

犀角解毒飲

【組成】 犀角3克、黃連6克、生地6克、赤芍6克、銀花6克、連翹6克、牛蒡子6克、芥穗3克、防風3克、甘草2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皮膚局部紅腫,形如雲片,欣熱腫痛,遊走不字,發熱惡寒,煩躁多啼,舌質紅,苔白。

神犀丹

【組成】 犀角(磨汁)180克、鮮生地汁500克、玄參210克、金汁300克、板藍根270克、紫草120克、黃芩180克、銀花500克、連翹300克、香豉240克、花粉120克、石菖蒲10克。

【用法】 各藥用生曬研細,忌用火炒,以犀角、地黃汁、金汁和搗為丸,切勿加蜜,作丸,可將豆豉煮熟爛。每丸重10克,涼開水化服,日2次,每次服1/2丸。若作湯劑,劑量可按比例酌減。

【主治】 患部皮膚掀赤疼痛,高熱,心煩,唇燥口乾,舌質絳,苔黃,甚則神昏,抽搐等。

撮風散

【組成】 蜈公、鉤藤、蠍尾、硃砂、麝香、僵蠶等量。

【用法】 研細末,竹瀝調下。

【主治】 臍風,精神躁擾,吮乳口松,或口噤難開,甚至面肝唇紫,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四肢抽搐頻頻等。

蒼耳辛夷散

【組成】 蒼耳子(炒)、辛夷花、白芷、薄荷各等量。

【用法】 共研成細末,每次3.7克,臨睡時用蔥湯調服,至愈為止。

【主治】 小兒鼻流濁涕。

川貝銀花散

【組成】 川貝母、金銀花各60克。

【用法】 共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每次一丸,溫開水化服。每門兩次。

【主治】 小兒奶癬。

奶癬膏

【組成】 大楓子肉、黃柏各15克、蛇床子9克、枯礬、雄黃各3克、輕粉3.6各。

【用法】 共研成細末,調臘豬油搽患處。

【主治】 小兒奶癬。

半夏菖蒲湯

【組成】 半夏6丸、茯苓6克、橘紅6克、石菖蒲6克、炒焦荷葉6克、炙甘草3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小兒磨牙。

香薷葛根湯

【組成】 香薷10克、葛根20克、扁豆15克、厚朴9克、杏仁10克、黃連10克、燈心草10克、甘草3克。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 發熱、煩渴,引飲,煩躁易怒,小便清長,無汗或少許,舌質淡紅,苔白,脈數。

滋陰熄風湯

【組成】 沙參1 5克、生地1 5克、麥冬10克、蘇木10克、紅花10克、天麻10克、石決明15克、鉤藤12克、決明子10克、千里光1 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主治】 小兒眠眨症。

滅滴湯

【組成】 檳榔9克、苦棟根皮9克、苦參9克、石榴皮6克、大烏梅6克、百部6克。

【用法】 以上為10歲左右兒童劑量。每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

【主治】 小兒滴蟲性腸炎。症見腹瀉,腹嗚,納差,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

大黃通腑湯

【組成】 生大黃粉15克、炒米粉9克、蜂蜜60毫升。

【用法】 將上藥調入蜂蜜中加適量溫開水調勻,每l小時1次,全劑分12次服完,如不見排蟲,可以再服。

【功用】 清熱瀉腑,通便排蛔。

【主治】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

沙參養陰湯

【組成】 沙參5克、銀花5克、連翹5克、薄荷2克、淡竹葉3克、麥冬3克、花粉3克、石膏6克(打碎先煎)、鰣荷葉半張。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l劑。

【功用】 養陰生津,清熱。

【主治】 小兒夏季熱。

銀花解毒湯

【組成】 銀花9克、板藍根9克、大青葉9克、野菊花9克、射干9克、玄參9克、麥冬9克、山豆根9克、八爪金龍9克、桔梗6克。

【用法】 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劑。

【功用】 清熱解毒,利咽,排膿。

【主治】 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

連翹清熱解毒湯

【組成】 青黛3克(另包)、連翹9克、魚腥草15克、藿香15克、元參9克、寒水石9克。

【用法】 水煎分2次服,每日l劑。

【功用】 清熱解毒,軟堅利咽,排膿。

【主治】 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

鬱金茵陳湯

【組成】 鬱金75克、茵陳15克、甘草15克。

【用法】 將上藥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5克。l歲以內每l丸,2歲2丸,3歲3丸,4~5歲4丸,6~9歲6丸,9。12歲9丸,分2~3次服。

【功用】 清熱祛濕,行氣止痛。

【主治】 小兒肝炎。

茵陳車前草湯

【組成】 車前草1000克、馬蘭(又名泥鰍串)1000克、茵陳500克。

【用法】 上述葯干品減半,加水適量,煮沸後溫水煎2小時,過濾濃縮至1000毫升,裝瓶煮沸消毒備用。每次用量,2—5歲15毫升,6—lO歲20毫升,每日3次。服至黃疸消退,肝功能恢復正常,肝脾縮回為止。

【功用】 清熱祛濕,退黃。

【主治】 小兒急性黃疸型肝炎。

除溫化毒湯

【組成】 葛根9克、金銀花10克、枇杷葉10克、生地12克、薄荷1.5克(後下)、桑葉10克、木通3克、淡竹葉6克、貝母6克、生甘草3克、土牛藤根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l劑。

【功用】 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主治】 小兒白喉風熱症。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遍身關節酸痛,無汗或微汗,因紅腫附有點片狀白腐,舌質紅,苔薄白,脈浮數。

清咽解毒湯

【組成】 龍膽草6克、玄參6克、馬勃4克、板藍根15克、生石膏15克、白芍6克、黃柏6克、生地9克、瓜萎9克、生梔子3克、生甘草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 清熱瀉火,解毒。

【主治】 小兒白喉熱毒症。症見高熱面赤,煩躁口臭,便秘尿赤,咽喉紅腫,疼痛難忍,喉間有較厚的黃白色或灰黃色假膜,舌質紅,苔黃膩,脈洪數。

黃連清熱祛濕散

【組成】 川黃連、龍膽草各15克、車前子、党參、白朮、茯苓、神曲、半夏、白芍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 將上藥共碾為細面,裝瓶備用。用時,l歲以下,每次服0.5~l克;l—3歲,每次服1.5克。2克。每日3次,開水調服。

【功用】 清熱解毒,健脾祛濕。

【主治】 嬰幼兒綠便。

白朮益智湯

【組成】 土炒白朮12克、益智仁8克。

【用法】 研細末,分成12包,每日2次,每次l包,一星期服完,溫開水調服或人烙麵餅食之均可。

【功用】 健脾溫腎,祛濕止涎。

【主治】 小兒流涎。

疝氣湯

【組成】 烏梅肉10克、橘核仁10克、石榴皮10克、枳殼10克、川棟子10克、小茴香10克、向日葵桿內白心10克、黃花20克、吳茱萸6克、肉桂3克(沖服)o

【用法】 上藥為l劑量水煎,3歲以下小兒煎1次分3次服,每劑煎2次。每日服2~3次,3劑為1療程。輕者3劑痊癒,重者6~9劑。

【功用】 行氣止痛,溫經散寒。

【主治】 小兒疝氣。

黃芪固表湯

【組成】 黃芪6克、牡蠣6克、麻黃根3克、浮小麥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 補氣固表,止汗。

【主治】 小兒陰虛內熱,表虛自汗。

參芪補氣固表湯

【組成】 党參6克、麥冬6克、五味子3克、炙黃芪15克、白芍10克、牡蠣10克(先煎)、浮小麥10克、白朮6克、炙甘草3克、大棗3枚。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l劑。

【功用】 補氣養陰,固表止汗。

【主治】 小兒陰虛內熱,表虛自汗多汗症。

平肝鎮驚湯

【組成】 生代赭石21克(先煎)、生牡蠣24克(先煎)、天竺黃6克、白蒺藜9克、全蠍9克、防風9克、歸尾9克、鉤藤5克、白芍12克、桑枝30克。

【用法】 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l劑。另牛黃鎮驚丸,每日2次,每次1丸,隨湯藥服用。

【功用】 平肝熄風,鎮驚安神。

【主治】 小兒舞蹈病。

龍牡桂芍湯

【組成】 桂枝12克、白芍15克、生薑6克、甘草15克、浮小麥30克、大棗10枚、龍骨30克、牡蠣30克、鬱金15克、鉤藤15克、秦艽12克、天麻9克。

【用法】 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1劑。

【功用】 養心安神,鎮驚。

【主治】 小兒舞蹈病。

桂枝茯苓湯

【組成】 桂枝6克、茯苓10克、澤瀉6克、白朮6克、豬苓5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荔枝核6克、橘核5克、黃芪12克、潞党參10克。

【用法】 水煎作2次服,每日l劑。

【功用】 溫經散寒,行氣祛痰,水消。

【主治】 小兒睾丸鞘膜積液o


推薦閱讀:

孩子每晚睡覺都被親媽用膠布封嘴!張口呼吸真的這麼嚴重么?
兒科專家:寶寶長高關鍵期,別光顧著補「鈣」!
喝錯奶會導致孩子長個慢!美國兒科協會最新研究給您科學建議
中醫兒科鏈接1
孩子抗生素濫用,不能只怪醫生沒醫德

TAG:兒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