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四單元反思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首獻給地球的詩,它包含著對地球無私奉獻的讚美,更包含了對地球美好未來的企盼。全文以「總起——分述——總結」的結構,列舉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說明了人們只有精心保護地球,地球才能更好地造福我們的的子孫後代。其教學的重點應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以及「珍愛我們的家園」的道理。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根據教材特點,採用了變序教學的方法,抓住「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一句中心句直奔主題,再輻射全文,避免了瑣碎的、按部就班地講解課文,同時讓學生自主讀書,邊讀邊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的、自由的與文本直接對話的空間,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與思考,所以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發表的意見也比較全面和獨到。

2、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適時地補充有關知識:我國的森林資源危機及我國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出示我國生態環境的幾個數字及我國主要資源人均佔有量在世界144個國家的排序,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的意義了。這時學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礎上,感情的抒發水到渠成,同時自然地引用課前閱讀的資料故事發散地從我們身邊環保、生活實際來談體會,這一環節給予了學生開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因而「我們只有一個家園一一地球,精心保護它吧!」終於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最後的拓展延伸,讓學生整理搜集到的有關地球奧秘的資料,辦一份小報,這樣不僅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完成「( )的土地」練習。學生們的有的答「遼闊的土地」、有的答「富鐃的土地」、有的答「神聖的土地」……從而揭題。理解「神聖」的意思。提出問題:「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為什麼用「神聖」來形容呢?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句話在課文的的反覆出現難以理解。我適時的在這裡補充介紹了文章的背景: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美國西部的印第安人領地。本文是根據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回信編譯的。西雅圖對白人很友好,為了紀念他,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白人居民還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紀念碑。這樣一介紹學生們就理解了這是表達了印第安人對自己這片土地的無比眷戀和熱愛之情。全文就圍繞這個宗旨展開。

第二步引導學生圍繞「神聖」,理清文章脈絡,思考:課文圍繞「神聖」講了哪些內容?閱讀,想像,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第三步,針對「面對這片神聖的土地,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引發了新一輪的討論,讓學生再次研讀文本,通過品讀、吟讀、想像等途徑,引導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這片土地的可貴。同時滲透: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點。課文大量運用了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裡行間處處充滿著對這片土地的珍惜與熱愛。要善待這片土地上的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

最後引發思考:我們為什麼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神聖的土地。重點理解: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引發學生的計論,升華主題。

結尾時我用了艾青的《我愛這片土地》中的歌詞「為什麼我的眼睛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達到了良好的效果,激發了學生對大地的熱愛,進一步了加強了環保的意識。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返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

首先要學生課前了解我國晉西北地區環境,開課播放相關音像資料,在此基礎上引導性讀懂閱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然後讀通課文,自學生字新詞,了解文章內容。

本節課以「老農創造了怎樣的奇蹟」為線索,通過質疑、朗讀想像等途徑,認識到老人的不易,從大環境和小環境兩方面引導感悟,再聯繫上下文理解全篇中心句——「青山是不會老的。」

推薦閱讀:

一個女人出軌後的反思
你是科學思維還是宗教思維?
秋天來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
殘荷答:如何看待微軟小冰寫的詩?
原創|關於五四新文化的反思檢討

TAG: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