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和策略
引導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和策略 |
[ 2005-9-24 22:59:37 | By: fenghe ] |
引導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今天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是非常困難的,最大的困難在於我們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也包括老師,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習慣。我們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麼是好習慣,我們是帶著很多獸性長大的。我們本身就有可能帶著很多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 學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時期也是兒童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古人說的好:「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幫助引導幼兒形成有益於其終身發展的習慣,是我們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良好行為習慣的內容很廣:愛祖國、懂禮貌、講衛生、正確地洗手入廁、文明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 如何正確的對幼兒進行引導,幫助他們在關鍵期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確定規範,進行系列化教育。 建立一日常規,進行系列化教育。3~6歲幼兒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由於幼兒的可塑性很大,他們的個性品德在形成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覆,所以教育內容應該做到系列化。根據幼兒的特點和發展情況,制定了幼兒一日活動常規,常規規定了孩子們在一日生活、學習中應做到的,應遵守的一些規則,確定了幼兒時期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應有的文明行為和習慣的標準,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樣,飯後會收拾餐具,活動結束會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時間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園時的愛集體教育;「三·八」婦女節的愛媽媽教育;「六一」兒童節的好兒童教育;「七一」的愛黨教育等。平時,我們要求幼兒做到「三輕」:說話輕、走路輕,放下東西也要輕;對幼兒進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礙他人,愛護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凈」:碗里乾淨、桌上乾淨、地上乾淨,對幼兒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午睡時要求幼兒自己穿脫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領子。我們教育孩子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 我們注重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待性格怯懦的幼兒,以培養勇敢品質為主;對待個性霸道的幼兒,以培養寬容、和諧與人為善的個性為主;對待貪占他人物品的幼兒以培養誠實品質為主;對待逆反個性較強的幼兒,採取綜合訓練方式,對其進行不良個性的矯正訓練為主等等。由於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境和方式不同,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方法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我們觀察了解幼兒的不同心理特徵,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二、與家庭形成合力,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今天培養孩子的習慣是非常困難的,最大的困難在於我們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也包括老師,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習慣。我們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麼是好習慣,我們是帶著很多獸性長大的。我們本身就有可能帶著很多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 如用眼睛挑東西,不要用手挑東西的習慣。我們買東西誰不去挑、不去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後可能不買了,最後別人怎麼買?我們可沒想這些問題。這是條件反射,挑選什麼東西都想試一試、捏一捏。這一陋習也直接影響到了孩子們,班裡吃水果時讓孩子們自己拿,誰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總是挑了這個還是覺得那個好「這山還望那山高」。 又如保護環境衛生的習慣。我們有很多的成年人對自己小家庭的衛生搞的「一塵不染」,可是對社會大家庭的環境衛生卻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高聲喧嘩等,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不良行為會對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 要讓孩子的行為習慣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須建立起家庭、幼兒園聯合一致的教育網路。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讓家長進行系統的幼兒德育理論學習;家教專刊、家教小園地時刻發揮著它們的宣傳和交流作用;通過家園聯繫手冊,以書面形式每月聯繫,有什麼事隨時與家長溝通,使家長和教師都能隨時了解幼兒在園和在家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還通過家長開放日、家園共育等活動,讓家長觀看、了解、參與幼兒園的教育,使家長自覺、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只有讓孩子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真正的意義。
第三條,要尊重兒童的權利和參與,讓孩子充分地參與。 在兒童的習慣養成過程當中,有一個危險存在,那就是習慣養成的過程變成了奴役兒童的過程。大家千萬千萬注意這一條。什麼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習慣,大人在定規範,強迫孩子去做、去執行,這就很可怕。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兒童是主人,我們就是要發揮他們的主人作用。養成一個好習慣,應該是要讓孩子們覺得:這是我盼望的,我特別希望有這個好習慣,這對我的幫助很大,對我的發展很有用,好習慣多了,我才是一個好孩子學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這才是積極的,而不是強迫。 兒童參與有一個階梯,階梯有八層:第一層是操縱,成年人操縱兒童;第二層是裝飾,找幾個孩子來表演一下,來裝飾;第三層是象徵性的參與;第四層是成人指派;第五層是與兒童商量;我們的習慣培養,起點就是第五層,與兒童商量,我們要培養孩子良好習慣,要和孩子商量:你們需不需要培養這個習慣?你願不願意培養這習慣?因為孩子有選擇權:我願意養成什麼習慣,比如愛運動的習慣,有禮貌的習慣……內向的孩子你不能培養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養成急性的,習慣養成要講究規則,要尊重差異。 四、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六大步驟。 步驟1:要認識習慣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種方式來進行,是他們切身感受到習慣的重要性。
步驟2: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行為規範。定家規,定班規,制定習慣培養目標,一定要發動大家以及父母、老師都參與。要讓孩子自己說:習慣這麼重要,我特別需要形成一個什麼什麼習慣。要一個一個地定培養目標,甚至兩個月培養一個習慣,一個新習慣,這都很好。 步驟3:進行榜樣教育。用各種教育行動進行榜樣教育,各種各樣的傑出人物都有好習慣。大家都知道李嘉誠很守時,他怎麼守時?他的表都是撥快十分鐘的。 步驟4:是需要持久的訓練,一定要訓練。習慣培養有很多技術手段,你們可以嘗試,但是有一條,一個行為的出現一定要訓練一個月以上。但是這訓練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進行分析、評估、引導、訓練等等,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步驟5:要及時評估,要表揚,用各種方式表揚、引導。
步驟6:要形成良好的集體風氣。誰出現了好的行為,就會在班裡得到鼓勵、支持、欣賞;誰有不良的行為出現了,大家會一致反對,這對一個人好的習慣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種長期的、日積月累的、循序漸進的、耐心細緻的教育工作,有許多工作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
推薦閱讀:
※七種習慣影響命運_王輝耀的BLOG
※要想戒掉一個壞習慣,那就先養成一個好習慣,此消彼長
※習慣 心態 人脈
※這幾個習慣能影響孩子一生,佔一條你就是成功的教育
※經驗學習:Android開發中幾個有用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