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血染的黃金—瑞士「納粹黃金案」始末

瑞士銀行久負盛名,世界各地的有錢人在考慮如何「安置」自己的萬貫家財時,幾乎不約而同地想到瑞士;當某個政府高官被控受賄時,人們也總是習慣於把他的名字和瑞士銀行里某個匿名賬戶聯繫起來。瑞士銀行之所以財源滾滾,瑞士之所以富甲天下,與此也不無關係。然而二戰期間,瑞士銀行不但以匿名賬戶的方式大量吸納猶太人的存款,更利用其中立國的身份與納粹德國進行過無數暗中交易——這就是上世紀90年代爆出的「納粹黃金案」醜聞。

瑞士銀行:世界保險箱

要了解「納粹黃金案」始末,首先要對瑞士的「銀行保險法」有一定的了解,瑞士銀行之所以被稱為「世界保險箱」,憑的正是這項立法。

20世紀30年代,瑞士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由於德國法西斯的武力逼迫,德國公民在瑞士銀行的存款幾乎全部轉入了德國國家銀行。為了避免這類存款流失事件再次發生,瑞士政府在1934年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銀行法——《銀行保密法》。所謂銀行保密,是指所有在銀行工作的人,無論高級職員還是普通僱員,都不得泄露任何與業務有關的資料,甚至連某人是否是銀行的客戶這樣簡單的信息,都要守口如瓶。保密法里規定,瑞士銀行允許客戶以代碼或者代號存款,銀行里辦理這項業務的只限於兩三個高級職員。如果有誰違反了保密法的規定,等待他的將是罰款5萬瑞士法郎或是6年大牢。

《銀行保密法》使存在瑞士銀行里的財富像進了保險箱般可靠。但是另一個問題隨即產生:如果某人在瑞士銀行以匿名方式存入一筆巨款,而他本人突然去世,生前既沒有交給銀行一份遺囑,臨終時也沒有機會把取錢的密碼告訴家裡人,那他的這筆存款就將永遠呆在瑞士銀行里取不出來。這就是「納粹黃金案」產生的前提。

「納粹黃金案」包括兩個部分,即猶太人的存款與納粹的贓款。

上篇:侵吞猶太人的存款

二戰爆發前,許多猶太人在瑞士銀行都有大筆存款,後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些人大多在德國的集中營里慘遭殺害,這筆錢的賬號和密碼也隨著他們一道化為灰燼。二戰結束後,瑞士銀行只是象徵性地進行了部分賠償,卻把大多數存款隱匿起來。至於這些存款主人的後代們,用一個為15個受害者繼承人做代理的律師的話說,「他們通常既不知道銀行的名稱,也不知道賬號。有些人只知道他們的父親有財產並且常到瑞士去。」

1989年,這個秘密被捅了出來。世界猶太人大會主席埃傑·布朗夫曼親自到伯爾尼同瑞士銀行協會(ASB)交涉,此後ASB確立了一套程序,通過在蘇黎世的一個中介機構查找銀行里的無主財產,並要求其成員銀行提供財產清單。這次查找的結果令人驚訝,一共發現了775個無人認領的賬戶,存款總計3200萬美元。然而,世界猶太人大會事先做出的估計,卻是幾十億美元。雖然瑞士聯邦政府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非常配合的態度,但事情畢竟過去50多年了,幾乎所有當事人和知情人都已不在人世,要想完全查清,談何容易。1990年,瑞士聯邦政府成立了一個專家委員會,當時的說法是準備在5年時間裡查清事實真相併把結果公佈於眾,可是直到今天,這還是一筆無頭債。

當這段醜聞被揭露出來後,瑞士政府和銀行曾為改變尷尬局面做過一定的努力。比如說它提議建立兩項基金,一項是1500萬瑞士法郎的大屠殺紀念基金,一項是70億法郎的團結基金。這兩項基金運作後所得利潤全部用於補償種族滅絕的受害者。然而猶太組織堅持要一次性賠償10億美元,雙方觀點相差甚遠,事情現在還僵在那裡。

下篇:二戰後昧下納粹贓款

二戰期間納粹為自己瘋狂掠奪財富。據1945英國當局的一份報告估計,納粹戰利品的總額大約在5.45億到5.5億美元之間,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46億美元,但是連報告撰稿人都承認這一數字比實際要少很多。事實上,這個數字只包括納粹從被佔領國家中央銀行的保險庫里盜取的黃金,而被納粹掠奪的個人財產的確切數字則永遠是個謎。別的不提,僅憑納粹一個小規模集中營,每個星期就可以集中10公斤重的金牙。

為了掩人耳目,納粹把掠奪來的大部分黃金重新燒鑄成每塊近400盎司(約合12公斤)的金錠,一部分藏在德國各地和帝國銀行,另一部分藏在其他一些中立國的銀行。而瑞士銀行正是大筆納粹黃金的理想保險箱。二戰結束前,瑞士人看到德國氣數已盡,就下令凍結了德國的賬戶。1945年,瑞士與盟軍簽署協定清查所有德國財產,但瑞士堅持說:在對這筆黃金如何估價問題上它保持獨立,即不以盟軍的估計數字為準。由於1946年冷戰剛剛開始,西方盟國不但需要瑞士嚴守中立,更需要瑞士銀行里的錢進行戰後重建工作,所以美國勸說英國和法國接受了瑞士的立場,還自我安慰說:「這總比什麼都沒有好得多。」結果瑞士最後向英、法、美歸還了6000萬美元,而按照盟軍事先的估計,瑞士銀行里共存有大約5億多美元的納粹黃金。

續篇:二戰中助紂為虐的瑞士銀行

瑞士銀行通過隱匿這些來路不明的「納粹黃金」,在戰後著實發了一筆橫財。其實早在二戰進行得如火如荼時,瑞士就憑藉中立國地位和完善發達的銀行體系間接地幫過納粹德國的大忙。

由於戰爭原因,二戰時黃金取代紙幣成為各國間主要結算手段。瑞士是戰爭期間最重要的國際黃金交易地,各國紛紛向瑞士中央銀行買賣黃金,以換取硬通貨瑞士法郎。瑞士中央銀行一味從中賺取巨額差價,至於貿易夥伴的黃金從哪裡來,誰是這筆黃金原先的主人,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時希特勒的帝國銀行90%的黃金交易通過瑞士中央銀行進行,僅1939年到1945年幾年時間,瑞士中央銀行就從帝國銀行買入300多噸價值17億瑞士法郎的黃金,其中100多噸價值5億瑞士法郎的黃金,是納粹從比利時中央銀行里掠奪來的。

在瑞士銀行的「幫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寶貴的外匯,從而在世界市場上購買維持戰爭的重要物資,比如製造穿甲彈不可缺少的貴金屬鉻、提高坦克裝甲強度的鎢。1943年,納粹經濟部長馮克強調說:「如果失去瑞士這個外匯渠道,德國沒辦法把戰爭支撐到兩個月以上。」而帝國銀行副行長索性露骨地說:「瑞士允許自由的外匯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我們至今仍讓它保持獨立的一個基本原則。」

除去對公交易外,瑞士銀行還負責幫助納粹高官保存私人財產。二戰末期,納粹頭目們看出帝國日薄西山的前景,紛紛把搜刮來的不義之財轉移到瑞士銀行的保險庫里,妄圖在戰後依賴瑞士《銀行保密法》的保護逃脫盟國的追繳。戰後人們偶然發現,希特勒的空軍元帥戈林、經濟部長馮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都在瑞士銀行開有匿名賬戶——當然瑞士銀行是不肯主動交待這些的。

近利換來久遠醜聞

戰爭結束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瑞士被別人揭破瘡疤,不得不為當年只取眼前利益的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 「納粹黃金案」醜聞被全面揭破後,瑞士銀行往昔良好的聲譽首先受到極大影響:資產管理業務出現萎縮,許多客戶紛紛抽走資金,一些大的退休資金和公共基金不再委託瑞士銀行操作。與此同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瑞士在與另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美國紐約——的競爭中,從信譽和聲譽兩個方面被打垮。最主要的是,瑞士經過長期努力才在世界上建立起來的公正、人道的形象,已被完全玷污。

一些瑞士人開始反思。他們反問自己:這種不惜放棄正義立場而換來的和平,究竟是否值得?瑞士的銀行保密制度固然為這個國家帶來大筆財富,但它又帶來了多少負面影響呢?1990年,瑞士一家名叫Cash的報紙為此做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0%的瑞士人認為《銀行保密法》弊大於利。而瑞士《世界周報》里一篇文章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銀行保密法》已經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如果一個國家離開《銀行保密法》就不能維持,那它和一個公司離開了『黑工』就不能維持有什麼區別?瑞士不應總是與馬科斯(前菲律賓總統,被指控非法侵佔大量國家財產並將之隱匿在瑞士銀行)或是某些黑幫的名字綁在一起,未來金融市場的出路是透明與高效,而不是那些偷偷摸摸的勾當。」

然而,被瑞士聯邦政府視為傳統和內政的《銀行保密法》,眼前還看不到被取消的跡象。G


推薦閱讀:

李生論金:油價加速上漲即將上演,黃金修正弱勢整理
眾仁論金6.4黃金原油歐美盤操作策略與分析建議
《黃金策》04?種作、蠶桑、六畜
5.3今日黃金原油晚間走勢解析及操作策略
黃金策總斷千金賦 劉伯溫

TAG:黃金 | 瑞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