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對大臣服務到家 竟批藥方給田文鏡生孩子
導讀:雍正皇帝為政勤奮、剛猛,一方面扭轉了康熙末年腐敗的局面,使康乾盛世走向輝煌,一方面待人用人頗為後世詬病。他一生信任的大臣中,朝中有怡親王允祥、張廷玉、鄂爾泰,地方上則是田文鏡、李衛。今天感於時事,就翻翻書說一下這個身前受寵信,身後留罵名的田文鏡。
田文鏡在世宗朝始終任外官,他是漢軍旗人,非正途出身,康熙22年以監生授縣丞,用了30多年才升到侍讀學士,雍正元年奉派去華山致祭,揭發山西巡撫瞞報災情,從此深受世宗信任,命他署理山西布政使,不到兩年就升為河南巡撫,此後就一直在河南任職,逐步陞官到河南、山東總督,兼理北河總督,雍正十年以久病解任,很快去世,謚號端肅。
點擊查看更多圖片
田文鏡之所以老年得寵,在於符合雍正的用人標準:盡心竭力、勇於任事、不避嫌怨、厲行新政、清廉節儉,他也的確有些政績,清查虧空使倉庫充盈,整肅吏治,使官場風氣一新。雍正曾稱之為「巡撫中之第一人」,「若各省督撫皆能如田文鏡、鄂爾泰,則天下允稱大治矣。」不過田文鏡實心為皇帝辦事之餘,為政過於嚴苛,比如推行墾荒、攤丁入畝、追討積欠,為完成任務一味迎合上意,對下屬和百姓殘酷刻薄,於此世人不無非議。此外雍正喜聞祥瑞,田文鏡頗為迎合,《永憲錄》說,「河南總督田文鏡進瑞谷一莖十五穗」;「文鏡每年必以休嘉入告。是年又奏路不拾遺」。雍正五年居然奏報黃河水清。到雍正後期,田文鏡多次瞞報河南災情,為雍正所察覺,九年曾有上諭:「田文鏡近來年老多病,精神不及,為屬員欺誑。。。」此時田文鏡其實沒病,雍正為他維護開脫。但下一年,雍正又說「近聞豫東兩省,吏治甚有不協。更宜懲貪獎善,糾謬繩愆。否則不亦有忝厥職,大負朕恩耶?」田文鏡上折乞恩,雍正硃批對他的認識比較清醒:「朕之聽聞,容或訛誤;上天監觀,豈有差忒?以卿在豫十年,統而計之,前數年之雨賜時若;近數年之水旱災荒,非明證歟?諒卿居心,自應始終未渝,第恐精神減退於前,或被不肖屬員所欺蔽耳。」這就是勸他知難而退了,果然當年12月田文鏡奏請解任,「旋卒」,顯然是和失寵後思想落差太大有關。
等到乾隆即位,戶部尚書史貽直奏:「河南開墾,捐輸累民,甚宜速罷」,乾隆有旨:「自田文鏡為巡撫總督以來,苛刻搜求,以嚴厲相尚;而屬員又復承其意旨,剝削成風,豫民重受其困。即如前年匿災不報,至於流離,蒙皇考嚴飭,遣官賑恤,始得安全,此中外所共知者。」乾隆五年,時任河南巡撫的雅爾圖奏民怨田文鏡,請撤出賢良祠,乾隆認為是為父親雍正翻案,沒有批准,但還是發上諭說「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皆皇考所最稱許者,其實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不及鄂爾泰,而彼時三人素不相合,亦眾所共知也」。這既是對田文鏡的批評,也暴露出三位重臣的矛盾,當然,三人的矛盾也許是雍正的御下之道。
由田文鏡際遇可得教訓有三:一則凡事當量力而為,剛柔相濟方為文武之道,為追求政績而刻薄嚴酷,必致民怨;二則當有自知之明,以追逐功名為目的勢必迷失本性;三則不可刻意迎合,否則將累及自身;此人一生當為治學從政者戒。
推薦閱讀:
※從八字看你會有多少孩子
※家長如何給孩子選擇興趣班?
※一言不合就發脾氣的孩子,到底缺什麼?
※別讓孩子缺失了異性教育
※兩三歲的孩子為什麼會嫉妒? LeBe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