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廿年②|內地學生留港一年:同事友善親切,融入當地文化

【編者按】香港回歸20周年,「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已被證明是成功的。澎湃新聞深入香港細部,觸摸20年間香港各個領域的變化,有的很大,有的很小。無論大小,均值得記錄。澎湃新聞刊發的「香江廿年」系列報道,今天將聚焦內地學生畢業後留港工作的故事。「比起讀完書就早早回內地,我更想多待在這裡一段時間,這樣才覺得自己不虧。」25歲的何為總把「不虧」掛在嘴邊。去年11月,他從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畢業,隨後應聘進入一家本地媒體。因為此前在廣州讀了4年大學,何為有一定的粵語基礎,語言並未構成他在香港生活的障礙。何為的同學中,也有不少聽不懂粵語的做了同樣的選擇。畢業後選擇留在香港工作的這個群體,通常被稱作「港漂」。自2008年起,香港特區政府批准內地赴港就讀的本科及以上畢業生無條件留港一年,大批留港內地畢業生即通過政策便利在香港尋找工作機會,開始了「港漂」生活。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港校熱」一度只增不減。香港高校較高的國際排名、相對歐美更具性價比的學費,以及更具優勢的地理位置,在20年間吸引了大批內地高中及本科畢業生赴港深造。對香港人守規矩、講秩序、做事嚴謹的工作態度的青睞,對深入體驗香港文化的嚮往,甚至對留港滿7年申請成為永久居民的期待,都構成了不少「港漂」留下來的原因。「跟香港同屆大學生相比,港漂的應聘能力並不差,不少企業也喜歡找港漂。」香港教育學院助理教授胡少偉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談到內地學生時說,「喜歡就可以留下來」。「語言很快就不是問題」與何為不同,李惑在2015年來到香港中文大學廣告班讀研之前,對粵語可以稱得上「一無所知」。「本來到香港讀書也是臨時起意的選擇。」李惑原本在蘇州念書,大四上學期決定報考香港高校的研究生,隨後花了一個半月時間考雅思,準備申請材料。「我報了一個雅思班,那一個半月里從早到晚學英語,幾乎就沒怎麼休息過。」雅思成績出來,6.5分,「香港中文大學碩士」之後成為了他學歷中「漂亮」的部分,彌補了本科學校平平的遺憾。讀書的一年中,李惑沒有選擇跟同是內地赴港的學生「抱團」,而是用社交軟體交了不少香港朋友。李惑剛開始聽不懂粵語,就用普通話跟朋友交流,時間久了,因為對香港生活環境的喜愛,他開始主動了解粵語。在香港,成為保險經紀或「理財顧問」已經成為不少內地「港漂」學生的職業起點。入行門檻低,對語言要求不高等多項優勢讓畢業後沒有敲定工作的學生紛紛加入。2016年6月結課後,李惑也成為了其中一員。「聽了幾個月的課後,反而有些遲疑,擔心自己做不好這份工作,那會生活也沒有保障。」剛畢業的3個月中,李惑每天都到保險公司參加培訓,沒有任何收入,跟別人合租在油尖旺區不足30平米的公寓,每月4000港幣房租。「一天的錢只夠吃兩頓麥當勞,最便宜的套餐也要40多港幣。」他之後選擇重拾本專業所學,應聘了一家廣告公關公司。面試時,考官看他是內地學生,提了一個要求,「一個禮拜後用粵語來面試。」李惑找到自己的本地朋友幫忙,一個星期里進行了多次粵語面試模擬。臨上場前,他把要準備的回答寫成草稿列印出來,翻來覆去地念,最後熟練到全部背了下來。在這家公司工作了近一年後,李惑回憶起過往經歷,還是感慨自己在語言學習方面「夠拼」。「半年就可以聽懂,現在跟本地人日常交流不成問題。」語言是大部分非粵語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內地學生留在香港所要面臨的首要問題。何為在媒體工作,平時上班的通用語言就是粵語。「語言是交流工具,必須掌握,但實際學起來並不難。」葉孜跟李惑同一時期入學,畢業後也優先選擇進入保險行業,並留了下來。她的工作主要面對內地在港購買保險的消費者,平時多用普通話交流,因此對粵語的要求並不嚴格。不過在香港工作一年,葉孜租住在深圳,每日往返港深兩地,已經開始習慣在生活中用粵語溝通。「像是突然就開竅了。」在香港一家外企公司工作的葛佳說,從剛入職時完全聽不懂,到現在用粵語交流不成問題,她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喜歡這裡有秩序、守規矩」克服了語言障礙後,李惑不僅對工作開始得心應手,也坦言喜歡上了香港的社會環境。「以前上學幾乎每周都要去深圳,現在反而過關到香港這邊覺得舒服自在。」 排隊文化是香港的一大特色,在香港街頭,地鐵、商場、辦公大樓入口隨處可見井然有序的排隊隊伍。這種文化也是港人做事重秩序、守規矩的表現。不少內地學生在工作了一年後,也都會感慨香港企業文化對自己的積極影響。「同事們都很認真,做事講規則,甚至有點一板一眼。」葛佳評價,在香港工作辦事透明,與同事交往也很輕鬆簡單,「只要掌握了規則,就能跟上他們的節奏。」進入廣告公關公司後,李惑也漸漸被同事和上司的嚴謹風格所影響。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曾經有一份最基礎的報告方案,上司都在細節上要求他來回修改了數十遍。當開始的新鮮漸漸被繁忙的工作充滿,李惑已經可以不加猶豫地描述自己每一天的狀態:9點起床,早高峰地鐵,10點到中環的辦公室樓下,買一份10港幣的麵包,開始一天的工作。下午1點跟同事下樓在附近的茶餐廳吃飯,一份套餐50港幣,回到辦公室午休半個小時。晚上不加班時七八點下班,在住處附近買30到40港幣的水果,然後回到住處休息。相比李惑,大多數在香港工作的內地學生並沒那麼「幸運」。港人崇尚「加班文化」,尤其在金融行業,加班到深夜更是常態。一名已從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香港分支公司,返回上海辦事處工作的曾經的「港漂」就對澎湃新聞坦言,在同家公司工作,香港的壓力明顯大很多。「有壓力,事情就像永遠做不完。」葛佳覺得,自己的上司就「很拼」、「能力強」,可以一整天都不停開會,晚上還會跟下屬談工作。有調查顯示,香港是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城市,平均每人每周工作超過50個小時。留港近一年,不少內地畢業生也漸漸習慣了緊繃和快速的工作節奏。「每次從深圳過了關到香港這邊,腳步就會不自覺地加快,彷彿有無盡的機會在等著我。」從事投資理財工作的夏天說自己喜歡並留在香港的一大原因是「人人都有機會」。「在這裡,每個人都很努力,而只要你努力了,就會得到相對公平的結果。」夏天覺得,香港社會高度成熟化、體系化,也是吸引內地學生工作的優勢所在。「多一些生活體驗再回去」7平米的唐樓「劏房」是李惑現在租住的地方。劏房由普通住宅單位分割成幾個小的單位,有獨立衛生間,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香港開始流行。李惑每月交共3000港幣的租金和水電費,月入一萬多港幣的工資主要都用來支付食宿。在這裡生活了一年,他覺得比起在內地工作的同學,自己獲得了以前從沒設想過的生活體驗。「生活不容易,攢不了太多錢,但是去周邊旅遊方便,我前幾個月就帶媽媽去了趟泰國,兩個人共花了1萬塊。」開始工作後,李惑不願再問家裡要錢。留在香港的生活成本讓他有時拮据,但他現在還沒打算離開。「總是有些收穫,在這裡工作的經驗雖然回內地未必用得上,但是我想把該體驗的都體驗一下。」他說。同樣地,葛佳也說自己在香港只學習了一年,「還不想這麼快回去」。此前在日本讀了4年本科的她,一直嚮往擁有在世界上不同地方生活的經歷。在她看來,香港跟內地的飲食習慣和文化傳統相近,比起其他地方,隔閡感少了很多。「香港同時也很國際化,正好學習的時候做實習生有留下來的機會,就暫時不想走。」葛佳的同事多為香港本地人,平時很照顧這個獨自在香港打拚的內地生。她記得自己有次生病,幾個同事不僅帶她去醫院看急診,接著送她回家,當晚還一直在微信上詢問她的狀況,甚至擔心她在家裡沒有吃的,主動提出要去送飯。「這讓我很感動。」她說。從事理財相關工作的葉孜和夏天則表示沒有離開香港的意願。葉孜希望能在這裡待滿7年,拿到永久居留權,甚至把孩子生在香港,讓其自動成為香港居民。夏天說自己剛來香港就非常喜歡,所以「想一直留下來」。近幾年來,由於內地經濟的飛速發展,不少香港企業將市場轉向大陸,招收內地畢業生的意願也在增強。「跟香港同屆大學生相比,港漂的應聘能力並不差,不少企業也喜歡找港漂。」香港教育學院助理教授胡少偉對澎湃新聞說。與之相對應的是,調查顯示目前留港內地畢業生過半更傾向於回到內地,「港漂」開始成為留港內地畢業生中的少數群體。之前總覺得要留港才「不虧」的何為,在從事媒體工作近一年後,最近就打算先回到內地工作一段時間。他坦言現在內地一線城市給海外留學生的優惠政策比較多,生活成本也比香港要低。不過,他已經成功申請到為期2年的香港工作簽證,「隨時還可以回來」。(應受訪對象要求,文中何為、李惑、葉孜、夏天、葛佳等為化名)
推薦閱讀:

看好港股修復性行情 內地機構資金持續南下
中科院報告:中國內地城市化率已突破50% 2012年10月31日 16:02:49
【稜鏡】香港暫停投資移民 內地官商外逃跳板崩塌
內地遊客是否正在遠離香港?
聞政明:一張圖看懂佔中、反水客後赴港內地客跌幅(圖)

TAG:文化 | 學生 | 同事 | 內地 | 友善 | 地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