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是奇冤還是必然
06-17
寧錦大捷之後,袁崇煥更出名了,這是比寧遠的小勝意義更大的成功。但是有句老話說得好,人怕出名豬怕壯。老人的話往往是對的,寧錦大捷給袁崇煥帶來稱讚,也帶來了無數質疑,比如為什麼阿敏去打朝鮮的時候寧遠沒有支援、錦州為什麼駐兵不夠等等,這些問題我們上次分析過,長遠看袁崇煥的抉擇無疑是正確的,不過明朝這些言官嘛,高級噴手,罵你無需解釋。天啟七年,跟孫承宗當初一樣,剛剛立功的袁大人就被朝臣以「暮氣難鼓」的理由擠兌回了家。但袁大人並沒有太沮喪,因為現在的他已經不是原來的他了,現在的他是一個有戰功資本的他了,這讓他成熟也讓他開始驕傲,即使被擠兌回家也堅信自己的能力,可是到了後來,這分驕傲卻也無可避免地成為了他的敗筆。 現實並沒有讓袁大人等太久,同年,天啟皇帝就駕崩了,崇禎皇帝即位。崇禎面對天啟給他留的爛攤子感到十分噁心,尤其是門口那個叫皇太極的威脅,遼東,依然是大明頭頂揮之不去的陰霾,所以當崇禎問起那邊怎麼辦的時候,滿朝文武都不約而同地開始思念一個人,那個打破過後金不敗神話的人,那個被趕回家現在還是個小平民的人。 然後,袁崇煥就接到了來自朝廷再次啟用的聘書,職務是兵部左侍郎,升遷了不少~但是還沒等袁大人上任,第二道聘書就又來了,這次官拜兵部尚書、督師薊遼。我們常稱他為袁督師,其實「督師」並不是個官職,而是代指總督管某地的意思,這裡是讓袁崇煥全權督管薊遼軍務,相當於皇帝之下最大的地方官。袁大人當時肯定很驚愕,見過陞官的沒見過這樣升的,要知道之前他也就是個遼東巡撫,從二品,而突然升為總督級,加兵部尚書銜,看來崇禎這是急瘋了。 為了讓皇帝安點心,袁督師立刻走馬上任,結果上班還不到三個月,就被皇帝喊去談話了。那是崇禎元年的七月,皇帝先是慰勞袁大人的辛苦(上慰勞意),緊接著就詢問遼東局勢:「邊關何日可定?」袁崇煥回答說:「臣期五年,為陛下肅清邊陲。」——這就是著名的平台召對,袁崇煥這一句「臣期五年」最終成為他一生悲劇的紅線。 為什麼呢?因為可怕的是他這句五年復遼的牛皮實在是吹大發了,更可怕的是崇禎那個急猴子居然信了!手足無措的崇禎只覺得袁崇煥就是大明的救命稻草,這種孤注一擲是很危險的,如果他突然意識到救命稻草並不是木船的時候,他會猛生出一種絕望然後把稻草撕碎。但袁崇煥當時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他倒是很清楚他在吹牛,當有人問他何以五年定邊時,袁大人氣定神閑地說:「上期望甚,故以五年聊慰聖心耳。」就是說不過安慰他一下罷了。那人嚇壞了,難道袁崇煥已然牛叉到如此地步、敢「欺君罔上」了?這可是大罪啊!經人一提醒,袁大人的夢醒了一半,這牛皮吹這麼大,到時候沒法收場就麻煩了。於是他又去旁敲側擊地表示五年的目標有點過了,比如錢糧啊武器啊就跟不上。崇禎顯然沒聽出來袁大人的潛台詞,他只道凡是「救命稻草」提的要求一定要滿足,當下便命令六部,袁大人的擔心要盡全力解決。話都說這份上了,袁崇煥沒詞了,他只好帶著他誇下的海口磕頭謝恩,到離開也沒有讓皇上知道他一開始就是在扯蛋,一是因為不敢,二是不願。 袁崇煥不願坦白他是在吹牛,因為這是個面子的問題,是自尊的問題。袁崇煥出身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說白了就是科舉上來的文官,書生一枚。自古以來書生文人就沒有不好面子的,袁崇煥不幸還是個自尊癌,尤其是在這個時候,打贏了無敵戰團八旗軍,升了位極人臣的兵部尚書,大明上下都視他為救世之神,神怎麼可以犯錯呢?於是他寧可冒著跟皇帝違約的危險,也不願出爾反爾認慫。況且,我甚至懷疑,袁崇煥是暗抱著「我五年真能復遼」的決心的,當時朝野上下口耳相傳袁大人的神話戰績,萬人敬仰,這個愛面兒的文人肯定也有些頭腦發熱、得意忘形。不過呢,袁大人自己可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書生,他對於「督師薊遼乃文官出身」諱莫如深,因為明代雖是文制於武,但拜一直以來的言官所賜,文人並不是什麼褒義詞,基本是代表了「迂腐、不解邊事」,只會瞎嚷嚷的意思。袁大人此時列位高官,又是將領之名,他最不願意別人說他就是個耍筆桿的不懂打仗,如果有人敢犯忌,袁大將一定會幹死他,哪怕是總兵也一樣。 這個被袁督師黑上的總兵叫毛文龍,此人不得不說也是個傳奇,早年供職於李成梁帳下,後來遼東陷落,他帶著二百人奇襲後金鎮江守兵,收復遼東半島數百里領土,並在海上一個叫皮島的小島上開始了遺世獨立的生活。為了嘉獎他,朝廷賜其將軍印、加總兵銜(雖然只是管幾個小島)。之所以給毛文龍這麼大榮耀,是因為他的作用是很大的,皮島北岸與後金界僅隔八十里,當遼東正面戰場緊張的時候,毛總兵就可以帶著他的海島奇兵在後金屁股上時不時來一腳,再者此人作戰猛悍,連孫承宗都讚歎:「鴨江醅發,鹿島蘋開,誰是元功」。 既然都是為朱家打工的,毛總怎麼就被袁督師黑上了呢?歸根結底就是沒文化真可怕,毛文龍屬於野戰出道,長年帶著一隊「星期五」在荒島求生存,什麼人事關係、人際交往基本不懂,也不屑於懂,史書多評價他「漸驕恣,上事多浮誇」,就是相當目中無人,還總虛報戰功,而因為島上實在太窮,毛總時常多要幾倍軍餉,並利用地方資源倒賣點人蔘啥的,引得朝中大臣對其頗有微詞。不過毛總不懼這些,他打心眼裡看不起那些只會說嘴的文臣,也不在乎被告黑狀,他覺得能管得了他的只有皇帝,別人都邊去——包括督師薊遼的兵部尚書袁崇煥。 袁大人看他不爽不是一天兩天了,以前官小奈何不了他,現在遼東屬袁督師第一,毛文龍再撲騰也是個二等角色。讓袁崇煥討厭他具體有這麼幾點:一是毛文龍總是冒報戰功,他除了頭幾年騷擾過後金幾票後來就鮮有動態,如此便常常會搶袁大人的風頭,給袁大人「哪都有你」的反感,比如努爾哈赤死的時候,他插了一本說,是他在後方放槍讓努爾哈赤更驚恐急死的,白白分了袁大人的榮譽;二是毛文龍多年自由在外,不服管束,有這麼一個刺頭,袁督師的遼東隊伍會不好帶的;三是最重要的,毛文龍一介武夫,在碧血橫飛的戰場是很看不上科舉出身的袁崇煥的,這就戳了死穴了,當毛還囂張地倒人蔘的時候,袁大人已默默在心裡記住他了。早在袁大人去遼東時,首輔錢龍錫就問過,如果毛文龍不聽你的怎麼辦,袁大人冷靜地答:「可用即用,不可用即殺之。」 崇禎二年,袁大人就感覺到毛文龍「不可用」了,他帶著一群人直接到了毛的轄區。毛文龍表現還是挺客氣的,備下好多好吃的接待袁長官。袁長官起初也很和氣,親切地問起毛的老家杭州,並貼心地告訴他,那裡養老條件相當不錯。毛總兵聽出來這是讓他滾蛋的意思啊,只好隱忍地說了一句「但是我得在這裡牽制後金」。這就完全逆著袁督師來了,還有的活嗎?一天後,袁崇煥借著犒賞島兵的名義又喊來毛文龍,毛文龍還沒開口,說時遲那時快,袁崇煥突然下令將毛文龍的官服扒掉,請出來前崇禎給他的尚方寶劍,面對著京城的方向,開始曆數毛文龍十二大罪狀,罪罪……都很牽強,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袁崇煥要他死。砍死毛之前,袁崇煥喊出了那句足以暴露他弱點的話:「你道本部院是個書生,本部院卻是個將首!若臣五年不能平奴,求陛下亦以誅毛文龍者誅臣。」 然後理直氣壯地把毛文龍殺了。 陛下什麼反應呢?史料載「上喜」,而實際上「上」一點都不喜,崇禎只是此時要用袁崇煥,裝出高興忍了罷了,當他覺得袁崇煥的諾言實現不了的時候,便毫不猶豫按照袁自己的要求「誅之」。袁崇煥殺毛之舉,是他人生中的大錯,毛文龍縱使驕橫狂妄了點,貪污了點,卻絕對罪不至死,而且他在皮島的制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他在後方蹲著,皇太極就不敢隨意出門,毛文龍一死,八旗軍就敢撒著歡在遼東蹦躂。袁崇煥殺毛,純是為了狹隘的自私,他看似霸道的一句「本部院卻是個將首」,恰恰暴露了他內心的軟弱,此時的袁崇煥身處高位,比以前更警覺更虛榮,他說了很多吹牛的大話,都是在掩飾內心的不足。他靠囂張的行為,表示自己的強大,但這種不計後果的做法也斷送了他的一切。 當然也有說法是,袁崇煥是和皇太極密謀過,因為五年復遼的大話吹得太大,只好尋求與皇太極議和拖沓,而皇太極開出的條件就是,殺了後金多年的困擾,毛文龍。正好袁督師也看毛不順眼,故此舉是在向皇太極「踐約」。這種說法,不是徹底沒有可能,因為袁崇煥殺毛實在有點突兀。但是正史裡面幾乎找不到證據,僅靠推測,我不敢下定論,大家則可以保有看法。 我唯一懷疑的地方是,既然是約定,皇太極許給袁崇煥什麼了?皇太極之後的做法實在不像是實現諾言—— 崇禎二年十月,沒有了毛文龍的威脅,皇太極大爺無所顧忌地帶著一家老小十萬之眾開啟了復仇模式。袁崇煥的關寧防線不是打不過嗎,沒關係,我們繞著走還不行嗎?就這樣後進軍繞過了長城關隘,一路順風地直接到了遵化,那是帝都門口啊!崇禎估計當時就想剮了袁崇煥了,你他媽告我五年滅了皇太極,結果他們都到我鼻子底下跑馬了!但是崇禎只是想了想,他和袁殺毛文龍時一樣,又忍了,所以當袁崇煥帶著援兵從寧遠趕回來時,受到了崇禎和藹的安慰:「有你在,我放心。」此時袁督師絕對是屬熊的,他書生的敏銳心眼去哪了呢,一點也沒感到崇禎根本就不放心嗎?這就要說說袁督師一路是怎麼過來的了,其實在薊州就追上後金可以打了,袁大人愣是動都沒動,就這樣一路護送著後金軍暢通無阻地逼向京城,滿城上下大概把袁家祖宗都問候遍了,幾乎認定袁英雄是叛徒。就這樣崇禎都能耐住,可見這個皇帝腹內春秋不簡。那麼袁崇煥為什麼不打呢?他是叛徒嗎?我認為不是,他不打的原因很簡單,不敢打。跟八旗軍玩兒野戰勝算很小,他打算沿用一貫的「憑堅城用大炮」之法,打得皇太極自己跑掉,於是開到了北京城下。但是這袁督師真是秀逗了,也太狂了,崇禎幾句安撫就讓他以為首都還是他的寧遠,他可以想怎麼用兵就怎麼用兵,想在哪轟人就在哪轟人嗎?他只顧著忙活自己的袁氏兵法,卻忽略了皇帝可不想讓他不受約束地實驗。 十一月二十七日,在明軍的全力抗擊下,皇太極又被大炮轟走了,正如袁崇煥所計劃。督師很得意,北京保衛戰又贏了一把,所以崇禎又喊他去平台召對的時候,他應該是挺高興的。但是,出乎意料,打贏了仗的崇禎卻是一臉黑氣地問:「你為什麼要殺毛文龍?」這足以看出,崇禎當時一點也不「喜」,他只是在忍;第二問:「後金怎麼能打到京城?」因此剛才的「我放心」也是在忍著;第三位:「滿桂為什麼受傷?」是不是你故意指使的。看到了吧,崇禎完美繼承了朱家腹黑高智商的特質,袁崇煥之前所有的行為他都不滿,只有袁大人自己不知道皇上這不是無條件信任而是有條件忍耐,當用完他趕走後金,這些積壓的不滿便瞬間爆發。袁崇煥也無言以對,殺毛是他囂張矯詔,京城是他疏忽自負,滿桂跟他又有過節,他沒法解釋。而崇禎也沒給他機會解釋,他已認定袁崇煥是個敢欺君罔上的騙子,絕望憤怒的他只想把「救命稻草」扯碎。袁大人被直接扔進了大牢。這件事,史稱「己巳之變」。 這一路上,袁大人都是自己在給自己挖坑,說到底就是他最敏感的那裡——書生見識。他為自己的成功欣喜,喜得不知道姓甚名誰了,崇禎又猛給他扣高帽,他就和明朝其他文人一樣,大膽胡扯,他渴望這種狂妄,卻知道現實殘酷,於是他的自負中其實包裹了自卑,為了掩飾內心便用力裹得更厚。但他忘了,滾得太大領導會看著礙眼。 袁崇煥被認為是叛徒被殺嗎?不。滿清編的反間計太侮辱崇禎的智商。崇禎知道袁崇煥沒有叛國,哪怕他動過議和的小心眼。但是從他矯詔殺毛文龍那一刻起,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你可以吹牛,但不可以不聽話,當他理直氣壯地要駐軍京城下的時候,就到了鬼門關口。就算你是軍事布局,敢讓敵軍到了首都門口還忽視皇帝聖威,袁督師已必死無疑。 袁崇煥並不是梁啟超推舉的「民族之隆替者,千古未始有之」的大將,他只是在人才寥寥的明末唯一能戰遼東,才顯得尤為可貴,更是因為滿清處心積慮的炒作,方傳得神乎其神。不過他也不是叛徒,他真的是想報效祖國,只是因為本質的弱點和幼稚的行為斷送了後路,無奈的悲劇,到最後一刻他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吧,若可以明白,他會不會泣下一份蒼涼呢? 可歷史不適合後悔,更容不下眼淚。 崇禎三年八月,曾馳騁遼東創下寧錦傳奇的袁督師崇煥,以數罪被凌遲處死,身上的肉被一刀一刀片下,「皮骨已盡,心肺之間,叫聲不絕……時百姓怨恨,爭啖其肉,食時必罵。須臾,崇煥肉悉賣盡。」 你還記得嗎。他曾說杖策必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 他曾說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文史宴|袁崇煥的圖森破(一)
※傳教士談袁崇煥:為貪財殺害毛文龍,陰謀聯清逼迫崇禎
※崇禎兩位才華出眾大臣洪承疇與袁崇煥誰更優秀
※北京訪古之——謁袁崇煥墓
※袁崇煥一戰成名:寧遠大戰力挫努爾哈赤,留下光輝時刻
TAG:袁崇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