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陀的智慧(一)大龍說禪-27

佛陀的智慧(一)大龍說禪-27

回到剛才講的話題,僅僅在角色上的出離,不是真正的出離,因為角色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幻像,比如說生死,比如說苦樂,這些個覺受不是不存在,這些覺受僅僅是在局部的角色人生平台上出現,如果我們轉換了角色,從另外一個視角看,它就不存在了,能夠看到全局的人,能夠看到完整人生的人,我們管這種人叫做完人,我們管這種我叫做大我,我們管這種修行叫做大乘修行,我們管這種世界觀叫做佛,為什麼呢?因為它不是在局部安住,是在整體安住。

那麼,大乘經典對大乘菩薩有一個新的界定,出離不是說只是剃頭,受戒,穿上大領的衣袍。見到無生才叫真正的出家。見到無生,證到無生法忍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告訴大家,?就是見到完整的人生,以平等的心態看待我們的人生,以平等的心態看待我們依據角色來展開的人生,平等的看待依據於多重角色來展開的人生,在這種狀態下修行的人生,就跟局部的修行不同了,在這種狀態下的我就是大我,大我的世界觀就是整體。大我的世界觀就是生命本身,是完整統一的。相對於大我的世界觀展開的人生就是佛教人生,相對於局部展開的就是煩惱人生。

大乘佛教對釋迦牟尼佛是怎麼認知的?大乘佛教對釋迦牟尼的解釋跟小乘的解釋不一樣,小乘的解釋釋迦只是在印度這最後一生經過努力,才最終證悟成佛。而大乘的解釋不是這樣,大乘的解釋是釋迦牟尼無始劫以來早已成佛,這是大乘佛教的解釋,大乘佛教的解釋佛不是獨立於我們人群之外的,所有的教法,所有的功德莊嚴,都是跟我們在一起的。我跟大家講的小乘和大乘,跟市面上講的不一樣。我講的小乘教法,由於你是小乘見,你看到的教法就是小乘,你是小我,你一定是以小我的方式對待佛的教法,你見到的佛,說白了,也是小我的佛。

如果你是持大我的見地,你是見是完整的,那麼你到的佛法一定也是完整的,一定是大乘的教法,那麼你見到的佛一定是大我的佛,一定是十方三世最完美的佛,大乘經典是這樣介紹的。釋迦牟尼佛還有一個名字,就是我們寺院再往上最高處走那個佛殿裡邊的,叫毗盧遮那佛,也叫大日如來。大日如來我已經從大殿裡帶到大家中間了,已經把外在的大日如來帶入到我們內在的心裡了,?大日如來就是我們的平等心,他就是我們完整的生命,他就是我們在世間的覺性,這種覺性不僅是思想,也是光明。大日就是日光,因為太陽跟光是不分的,光有一個特點就是普照,我們這裡是普凈寺,一看到這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大乘寺院,普凈一定是離開角色的,僅僅站在角色上,你看不到「普」的。

離開角色,即能看到我們與他人的不同,也能看到我們與他人的相同。相同在哪裡?相同在大背景上;相同在哪裡?相同在生命都是全形色展現,相同在角色是可以離的,離開角色不是拋棄角色,是超越角色,超越角色一定有一個前提,就是角色不是一種。這樣講的話,我們就覺著大乘佛教離我們不是很遠,但是大乘佛教前提是要在發菩提心的下才能看到,什麼叫菩提心的狀態?就是大我的狀態,什麼叫大我的狀態?就是平等一如的心態,平等看待階段性的人生,也叫總持人生。?我們學習咒語是有個總持,什麼叫總持?完整的人生就是總持一切角色的人生。完整的生命,就是一切有情的生命平台匯總在一起,才能夠成全你的人生,這種匯總也叫做總持,生命的總持,總持一直在我們身上發生著。

現在開始給大家介紹什麼叫做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裡邊沒有出家在家之分,因為大乘佛法裡邊沒有出入,因為它是完整的,出入只能是在角色的轉換中成立,它在整體中不成立。大日如來還有一個特色,大日如來的光一直在普照,跟我們的經驗不一樣,我們的經驗有白天有黑夜,黑夜沒有光照,天黑的時候大日如來也在放光,由於地球自轉的角度不同,地球向陽的一面是白天。換句話說,太陽從來沒有落山過,太陽的落山不過是在我們角度上的觀察,實際太陽是不落山的。

同樣的月亮也是一樣,月亮有的時候圓,有的時候不圓,有的時候在,有的時候不在,但是大家要知道,月亮一直是圓的。因為在地球上看月亮,跟在太空看月亮是不一樣的,在地球上看月亮,有四季天體運行的軌道,有黃道,所以顯現出的月亮有陰晴圓缺,有朔、有望。但是如果我們在空中看月亮,月亮一直是圓的。在空中看月亮,在空中看太陽,就是完整的看待人生,這個就是大乘的佛法。

佛法一點奇妙都沒有,很平常,為什麼我們見不到,為什麼被我們忽略掉?還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局限,我嘗試用空間的方式跟大家介紹佛法,如果我們懂得空間,懂得了不同的觀察角度下的結果迥異,我們就會發現,所謂的陰晴圓缺實際是不存在的,所謂的小我也是不存在的,所謂的我執下的佛法,也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大乘,存在的是一直大放光明的大日,存在的一直是如圓月顯現的覺性。明白了嗎?

如果放大到空間,目標擺到正確的位置時,我們是不需要修行的,為什麼?因為在我們身上的缺點是不存在的,我們的錯誤,我們的狹隘,乃至於我們的業障,我們的煩惱,我們的無明,雖然存在,就像月亮的陰晴圓缺一樣,就像白天黑夜一樣,不過是我們在一個局限的範圍內所見到的幻相。聽明白了嗎?

如果我們不知道的話,我們會把我們的所見當成實相,我們處在社會生活裡邊,我們處在社會裡邊,我們處在很多的社會關係當中難以脫身,我們肯定是有局限的,每一個人都有不如意的經歷,但是這不是我們的錯誤,無明也不是真的,講出這些的同樣是佛陀,佛陀管這種教法叫了義的教法。我們的方等經,般若經,在佛的二轉法輪和三轉法輪,強調的是這種究竟的教法。

推薦閱讀:

[轉載]說話出自天性,沉默出自智慧
忍是智慧,不是怯弱
有哪些經典的神回復?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歸 三、談智慧
婚姻智慧:灰姑娘與七仙女誰更幸福

TAG:智慧 | 佛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