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班主任半月談(班規篇)》有感——為何要定班規!
06-17
一部《班法》治「天下」在四川省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有一個擁有自定《班法》的班級。在這個班裡,人人參與立法,步步都玩真格;人人參與司法,天天都要總結;老師違法,也要受處罰。《班法》實施一段時間後,這個班級的嶄新面貌讓人吃驚。且看——一部《班法》治「天下」 「第一章第8款:上課不得說小話,不得做與當堂課無關的事,違者扣3分,寫『心理病歷接力』三天。經提醒一次後仍然說話,罰其當一次值日生。此項由值周班長監督執行。」 「第二章第16款:早上不得趕作業,違者扣4分;超過三次者,通報家長配合教育。此項由學習委員監督執行。」 這是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初2007級9班的學生在班主任龔春梅的帶領下,自己制定的《班法》中的內容。說起這套自主管理模式,龔老師的眼睛都亮了:「我們這套班級法律,一共是七章85款,包括:課堂法、作業法、清潔衛生法、值日條例、班委幹部工作條例、班主任自律條例及其他規定。」 龔春梅的這一做法,被同事戲稱為:一部《班法》治「天下」。人人參與「立法」 步步都玩「真格」 2004年9月,初2007級9班新生進校第一天,龔春梅便告訴學生,將要制定一部班級法律。學生立刻提出疑問:學校不是有很多規章制度嗎?我們執行不就行了? 學校有校規,班級也都有班規,但只是宏觀指導,並沒有細則規定,如果違反規定該怎麼辦。龔春梅心目中的《班法》,是對學校「守則」、「規範」中有關要求的細化、具體化。 實際上,早在2001年,龔春梅就開始用《班法》管理學生了。那時,她還在成都市城鄉結合部的一所學校,全程帶一個初中班。 龔春梅既是班主任,又擔任語文課的教學工作,事情非常繁雜。於是,她在心底打起了小主意:想辦法解放自己,不被瑣碎的事情所累,讓工作效率高一點。 這個時候,魏書生、李鎮西的一些民主教育理念開始在龔春梅的腦海中盤旋、融合、發酵。面對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和李鎮西《民主教育》中的一些做法,龔春梅想,照搬,學生情況不一樣,效果未必好,應該在借鑒基礎上加以改進。制定一部《班法》的念頭在龔春梅的腦海里生成。 3年後,龔春梅覺得預期目標都達到了:通過《班法》進行管理,讓學生走向自律,成功自我約束;培養了學生的規則意識,樹立團隊意識和集體精神;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管理自己、管理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所以,龔春梅面對9班的學生早有心理準備:這部《班法》必須每個學生都參與制定,而不是老師或幾個優秀學生、班幹部說了算。她讓孩子們分別描摹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級,然後發揮他們的集體智慧,讓大家出「金點子」:為了創造理想的班級,我們該怎麼做?班級法律應該有哪些條款? 「學生們想得比我更細、更好,這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龔春梅感到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頭。 龔春梅放手讓孩子們干,她只把握其中原則性的問題:制定《班法》的過程一步一個腳印,注重「立法」程序的公正;條款細緻入微,要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班法》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享有特權。 新生入學一個月後,全班同學討論、修改,逐條逐項舉手表決(過半數則通過生效)。直到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過後一星期,才最終確定,並編印成冊,人手一份。一經制定,原則上不作修改,確有特殊情況,全班表決,一年修訂一次。 《班法》在制定過程中,有的家長也參與進來,提出建議;執行時,家長也被邀請參與監督,形成合力。 人人參與「司法」 天天都要總結 《班法》生效後,龔春梅鼓勵全班同學自願報名,申請擔任各項委員。選舉值周班長,2人一周,定期培訓,採取值周班長輪換制。選舉執法委員,組成執法小隊。聘任各大委員,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班集體建設的主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髮型委員、紅領巾管理員、操行評分管理員、作業統計員、班級秘書、粉筆委員、班級周報總編、美編、安全委員、財物管理員、聯絡員、入室必讀統計員、廢品回收員、民意調查員、家校通管理員、說明書管理員、心理病歷管理員……在9班,每一個孩子都是班級管理者,人人都有一份光榮感、責任感、成就感,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在這樣一份主人翁的自豪感中孕育、發芽。班級法律如何責罰?輕了,學生不怕;重了,學生反感。有人提出罰款,但多數人不同意。有人提出罰站、罰作業等,仍未得到多數同學的認可。 比如說,一人遲到一次,就做一天的清潔。如果因為路上堵車、鬧鐘沒有響、爸媽沒有叫等客觀原因遲到,學生會覺得很無辜。於是大家商量,一個學期,每人有5次遲到機會。比如「上課說話」,第一稿的懲罰很嚴厲。大家覺得不妥,應該放鬆,要給機會,於是就修訂。 同學們在討論修改的時候,班主任龔春梅一般並不在場。 反覆討論,大多數同學決定根據不同情況、不同程度的違紀現象採用不同的懲罰辦法。比如:操行分60分以下,就要寫道德長跑日記;做了有損班級形象的事,就要為班級做3至5件好事;上課說話要在總結會上唱一首歌或講一個故事;自習課說話要寫500字的心理病歷(由疾病名稱、發病時間、發病原因、治療方法等構成);對人無禮,就要在班上當禮儀先生或禮儀小姐為大家服務,兩次以上就要和爸爸、媽媽時空連線……還有抽籤處理,自己處理自己等多種形式,讓懲罰符合實際,易於執行,而又新鮮有趣,富有教育意義。 當天事情當天處理,放學後,由值周班長公布當天情況,進行總結。每周五最後一節自習課,由值周班長、各個班委總結一周情況,學生交換填寫記錄在家校聯繫本上,反饋給家長。 經過一個學期的運行,龔春梅發現,班級法律評價客觀,而且跟成都市實施的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不僅內容吻合,兩種評價的結果也趨於一致。這讓她倍受鼓舞。 老師違法 依法受懲 班級法律制定後,班上任何人(包括班主任)既是守「法」者,又是執「法」人,人人都有權利,人人都沒有特權。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班法》面前人人平等,龔春梅在《班主任自律條例》中規定了以下條款:每個月出現下列任何情況獨自打掃教室衛生一次:對全班發火1次以上;上課拖堂2分鐘以上;錯誤批評同學1次;用不文明語言侮辱同學;擅自將自習課改上語文……此外,龔春梅每半學期在班上對自己進行一次信任投票,低於50%自我反省,在全班同學面前作檢討。有一天,龔春梅故意拖堂3分鐘。放學後,她在眾目睽睽之下,把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而且拒絕了任何同學的幫助。隨後幾次的小組日記里,很多同學都寫到了這件事,並表示一定要遵守班級法律。在他們看來,老師是言而有信的;法律面前,果然是人人平等的。 龔春梅告訴記者:「同學們對班級法律非常信服,有了班級法律的約束,我們9班在課堂紀律、清潔衛生、自習紀律、集會紀律、作業完成等日常行為規範中,表現相當出色。」 不僅如此,9班學生管理自己和管理他人的能力也大大增強了。在競選校級學生會和團委幹部過程中,9班學生優勢明顯,「霸佔」了多數席位。 龔春梅意識到,處罰僅僅是教育的一種手段而已,不是目的。她說:「在制度管理的同時,走進學生心靈的情感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實施《班法》的同時,我也採取小組日記的形式,跟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這樣,才會剛柔相濟,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剛柔相濟 一片愛心潤心田 在實施班級法律的同時,龔春梅還採取小組日記制:由四人小組成員輪流寫作,後一位同學對前三位同學的日記進行點評,班主任對每次的日記進行點評。在每天的午間10分鐘、每周的朝會課上,朗讀選取的小組日記,藉助同學的輿論,對學生進行教育。 學習委員胡彬慧成績優秀,但同學們反映她只顧自己,對班級不夠關心。龔春梅把同學的意見委婉地轉達給她。 沒過多久,就有同學在日記中寫道:「她是一個成績優秀,熱愛班級的人。她曾經同我一起參加了跳遠比賽,因為我一時失誤,讓她無法參與決賽,我心中有著几絲說不出的痛。而她卻沒有因此而放棄,好像從中領悟到了一層更深的哲理。她開始像努力學習一樣,努力地在體育課上練習長跑。她告訴我們,她下次一定要參加運動會,一定要拿獎回來,一定要為班級增光!她的精神,讓我折服;她的努力,讓我佩服;她的責任感,讓我感動。」 她是誰呢?讀到這裡,龔春梅故意賣關子,讓大家猜。大家正七嘴八舌,班主任公布了謎底:「她就是我們9班的好女兒——胡彬慧!」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從此以後,胡彬慧變得更愛幫助同學了。有一天,她在日記中寫道:「最近,班上似乎每天都有讓我高興的小事情。以前的付航,常常沒有責任感。可現在的他,為了一個作業不合格的同學,可以跑上跑下。」 2006年上學期,9班轉來了因病休學一年的孤兒小成,他成績落後,心理閉塞,反應遲鈍。四月份,年級要舉行詩歌朗誦比賽,小成報名參加。班長建議,小成聲音像蚊子那麼小,個子又太高,應該淘汰他。 聽了班長的話,龔春梅沒說什麼,只是拿出小成前一天的日記給班長看:「今天是我來到9班過得最高興的一天。我參加了班上的朗誦隊,儘管我讀得不好,但您卻在日記中鼓勵我不要退出。朗誦時,您看到我躬起背,那是因為我怕自己太高影響隊伍的整齊,您能原諒我嗎? 後來,龔春梅無意中發現,班長和小成在小花園練習朗誦。那時,她欣慰得只想流淚。 比賽結束,龔春梅又讀到了小成寫的日記:「我太高興了,我居然也能得第一!」 接下來的期中考試,小成取得很大進步。他在日記里說:「我發現,我和同學們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以,我相信我能行!」 就這樣,龔春梅用情感做潤滑劑,剛柔相濟地駕駛這艘班級航母向著「理想的班級」目標前進。她告訴記者,9班的成績、品德、紀律等各方面都表現優異,並不全是班級法律的功勞,利用小組日記進行的情感溝通也功不可沒。她說:「情感溝通,是為了保障班級法律有效運行,避免學生的抵觸情緒。」 如今,9班已經進入初三。對班級法律的執行在形式上也變了很多。比如,心理病歷、道德長跑日記,悄悄地變成了學生與龔春梅一對一的日記交流;家校聯繫本交換填寫耽擱時間,變成網路上的「家校通」,當天發布給家長。形式變了,實質卻沒變,談心多於處罰,處罰基本趨於停止。 走到今天,龔春梅一直都在回味、反思:在初一的時候,班級法律起到了規範學生行為的作用;到了初二,重交流,重引導,班級法律如一道橋樑,連接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如今的初三,班級法律以一種無形的形式存在著,因為它已經在全班師生心中生根發芽。 龔春梅的總結是:初一,依法治班;初二,情法並舉;初三,以情帶法。 「接新班以後,我會在班級理念、班級文化上,更多地影響、感染學生,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更加規範、完善,更符合班級實際情況的班級法律。」龔春梅對於完善班級法律、更為藝術化地管理班級,很有信心。 花絮:《班法》遭遇變故 初一的第二學期,龔春梅開始接手3班的語文課,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規範這個班的行為習慣。於是9班學生「吃醋」了,在小組日記里寫道,龔老師不再像以前那樣愛我們了,她愛3班了。 碰巧這個時候,另一個班的班主任無意中表達了對班級法律的懷疑。這時,9班的孩子們對《班法》的信心開始動搖。有同學說:「糟糕,我們的金點子原來都是壞點子,我們給自己戴緊箍咒了。」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勢,同學們決定開會討論。結果是,多數學生舉手表決《班法》不好,應該廢除不要。曾經的理想追求,就這樣放棄了。 龔春梅沒有強行干涉,按同學們的願望,廢除了班級法律。 不出龔春梅的預料,接下來的一周,班級紀律大亂。 那一學期的期中考試過後,正好是一個周五的下午,孩子們卻難以平靜,也很難有考後的那份輕鬆。「我們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有同學這樣感慨。「再不恢復《班法》,我們9班就要完蛋了!」也有同學這樣呼喊。 這個時候,一位頗有領導才能的班委會成員站了出來,召集班委會開會,尋找班級混亂、成績下降的原因。這次,龔春梅作為列席代表,也被邀請到教室參與討論。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開始分析:成績差,是因為紀律差;紀律差,是因為班級法律廢除了。順理成章,大家舉手表決:恢復《班法》。 對話:從「他治」走向「自治」 記者:很多老師都覺得你的這個做法好,但是大家又在懷疑,班級法律是否適合在其他學校推廣。 龔春梅:學校方面,最重要的是領導要支持。另外,用班級法律來管理,對學生素質要求很高,我所實驗的兩個班級都是拔尖的學生。 記者:有家長反映,一部班級法律那麼多條款,把娃娃管得太死,不利於娃娃活潑天性的發展。對這個問題,你是怎麼看的? 龔春梅:初一的時候,班級法律的實施很繁瑣,每天放學都要總結,每周五要用一節課時間交換填寫家校聯繫本,然後反饋給家長。這要佔學生很多時間,娃娃的確表現得不夠活躍。到了初二,我明顯感覺到,娃娃受約束少了,變得活潑開朗了。 記者:有教師反映,班級法律的制定完善、周密、可行性強,但是他們擔心,長期使用是否會流於形式? 龔春梅:在初一,的確比較繁瑣,各大委員都很忙碌;到了初二,違反班級法律的現象大量減少;初三,大家幾乎感覺不到班級法律的約束,班級管理也從「他治」走向了「自治」。 去年12月下旬,我到北京學習一周,班級管理運行有序,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得到老師們的稱讚。(本報記者 李益眾)專家觀點:《班法》之教 初次聽說龔春梅老師的《班法》,還以為這是嚴刑峻法。深入了解這部《班法》,才知道它是一種教育方法,可謂「一部《班法》安教室」,「一部《班法》教學生」。 這部《班法》的立法過程是全體學生參與的,其中所涉及的細節,幾近繁瑣,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沒有學生的直接發言,它很難達到這樣的細緻程度。罰的量度一節最能夠代表學生的意願,罰多重,是討論出來的,教育的特徵因之顯露得異常清晰。 校有校紀,班有班規。但這些規範大多是由成人制定的,要求學生讀,要求學生背,要求學生踐行而已。 可是,今天的學生和社會生活都變得愈加複雜,教育如何面對?龔老師的做法,兼及了管理和教育的需要,既培養了學生的法律意識,也規範了學生的行為。 在龔老師的班上,執行《班法》的過程更加富於教育追求。老師率先試法就是教育,既顯示了法的尊嚴,又透射出教的韻味。這樣的教育,所塑造的不僅僅是能夠背誦法律條文的考試者,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學生必定獲得了法的素養,明白了法的精神和深意。因教天下而治天下,而安天下,可能正是龔老師的初衷。 這種教育方法好不好移植借用?筆者認為,有相當的難度。首先,要看老師能否理解法的精髓;第二,看學生善不善於描繪行為,並且使它們條理化;第三,多數學生希望班級有秩序,有效率,這種願望會凝聚學生的心智,動員他們響應制定《班法》的創意。 教育需要豐富性和個別性,能夠從豐富中抉擇個性化方法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之一。以《班法》進行教育和管理,就是一個實例。最後,用自己的一句話來結束吧:教育不需要重典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作為剛畢業無編代課教師,本班學生在班內被打該如何處理事件?
※作為一個班主任,自己的班級被當著全校人的面單獨留下來的情況下該怎麼辦?
※如何做好一個中職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1
※這個班50個學生,有40人得過「獎狀」,正常嗎?
TAG: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