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幹了那麼多大事,為什麼知名度反而不是很高?
在明朝歷史上,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是僅次於明太祖朱元璋的帝王,但是在明朝以及清朝的歷史記載中,永樂皇帝的知名度並不是很高。在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中,明朝的皇帝們更是倒霉,從頭到尾就提了一下朱元璋,連之前頗受同情的崇禎皇帝也被刪去。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情況呢?
一、朱棣距離朱元璋的時間太近,很多事都被朱元璋的光芒所掩蓋
朱棣在位的時間和他父親朱元璋的在位時間距離太近,造成了很多人只記得洪武皇帝朱元璋。這一點和唐高宗李治非常的相似,其實唐高宗李治的能力並不是很差,做一個守成君主綽綽有餘。但是他命苦,前邊是神文聖武「天可汗」李世民,後邊是唯一的女皇武則天,這就註定了李治的默默無聞。所以在現在的很多影視劇中,李治一直以一個懦弱的廢物形象出現。朱棣的情況也很類似,朱棣在位期間的兩件大事不得不提,一件是建立了內閣大學士,間接恢復了一定的相權。還有就是五次針對蒙古的大規模北伐。
只可惜他父親朱元璋過於強悍,朱棣雖然五次北伐蒙古,但是斬獲並不是很大,完全被朱元璋「驅逐胡虜,重開大宋天」的功勞所遮蓋。至於內閣大學士的設立,其實是在內閣學士的基礎上設立的,這又是朱元璋的功勞。那鄭和下西洋的壯舉確實給中國帶來了無限的威嚴,但同時也讓大明朝賠慘了。從南洋得到的收入還不及明朝為了這些行動所支出的十分之一,到了朱棣的孫子朱瞻基登基以後,立刻停掉了這個只賠不賺的買賣。到了明朝的中後期,就連明朝人都已經遺忘了自己曾經的航海壯舉,就更不要說再往後的人們了。
二、朱棣靖難之役始終是大逆不道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以後,朱棣再也沒有了什麼估計,在侄子朱允炆登基的第二年就發動了叛亂。本來明朝的皇位和朱棣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朱元璋在建國的初期就立朱標為太子。隨著朱棣的長大和戰功的積累,他對他的哥哥朱標越來越不滿,但是那畢竟是他的哥哥,再加上朱標的能力並不俗,這就造成了朱棣並不敢真正動手。只可惜朱標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邊,搞得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在朱元璋駕崩以後,他的孫子朱允炆繼承了帝位,稱建文皇帝。這是朱元璋遺留下來的法定繼承人,具有最高的正統性。
朱允炆的父親就是太子朱標,朱允炆是嫡系的傳承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1400年,朱棣在被迫發動了靖難之役,經過兩年的戰爭以後,攻入了南京,自己成了新一任皇帝。從此以後,建文皇帝幾乎在明朝的官方記載中消失了,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31年被改成了35年。而朱棣本人也成了馬皇后的兒子,這可真是讓人慾哭無淚。在明朝時期,中國的傳統教育已經發展畸形,走進了無法自拔的死胡同。這種教育模式培養出了的人才都是以忠君為最高宗旨,這就使得在永樂、洪熙、宣德三朝,這個政權的合法性一直受到很大的質疑。
三、得罪了文人的朱棣,遭到了文人們的報復
朱棣初入南京之時,南京的很多忠直的大臣選擇了自殺,具體數字有好幾百位。朱棣殺了一個人致使他與全天下的文人為敵,這個人就是方孝孺。方孝孺激怒朱棣以後,朱棣使用各種酷刑折磨這位道學先生。同時為了起到震懾作用,殺了方孝孺的十族。這些朱棣當時看來沒有什麼,但是朱棣太小看方孝孺,也太小看文人們了。方孝孺當時在文人中的地位簡直就是領袖或者「亞聖人」,朱棣殺了他之後,天下的文人都被他得罪光了。整整永樂一朝,朱棣一直飽受罵名。
雖然這些文人不能把朱棣怎麼樣,但是卻可以把朱棣搞臭。不要忘了寫書的史官也是文人,這就註定了永樂皇帝的悲劇。史書關於朱棣的記載很能說明問題:「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關鍵是後幾句幾乎抹黑了他的一切。
推薦閱讀:
※男女之間關係越好,這四個忙越不能幫,要不然準會出「大事」的
※大事不糊塗
※劉邦臨終前曾預言三件大事,最後竟全都一一應驗!
※離婚前你務必考慮的六大事項
※德邦上市前,先讀懂它的前世今生(附21年發展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