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咫尺妙筆 | 宋代扇面藝術賞

中國畫門類中,歷代書畫家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或為他人收藏或贈友人以詩留念。存字和畫的扇子,保持原樣的叫成扇,為便於收藏而裝裱成冊頁的習稱扇面。扇面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品。在宋、元時代,團扇畫廣為流行。尤其是在宋代,隨著繪畫藝術的蓬勃發展,特別是山水畫、花鳥畫在唐末、五代基礎上得到空前的提高。文人與繪畫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形成了文人畫創作高潮。加上皇帝對扇面藝術的重視,書畫扇面相應得到飛速發展,臻於頂峰。《書繼》中載:「政和間,徽宗每有畫扇,則六宮諸邸競皆臨仿一樣,或至數百本。」兩宋盛極一時的畫扇,創作了大批不朽之作,流傳至今為我們飽覽了兩宋繪畫的高尚藝術。小至花鳥畫中的野草閑花,昆蟲禽魚,都運以精心,出以妙筆。畫家在命筆之時須考慮在特定空間範圍中安排畫面,精思巧構,展示技法。匠心獨具,筆隨意轉,化有限為無限,創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

扇面作為繪畫的一種形式被繼承、發揚、光大。實已脫離了紈扇的實用性,塑造了藝術化的紈扇面形狀的繪畫作品,被歷代皇室顯要,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作為精品珍藏。

《浴嬰圖》

絹本 | 設色 | 35 cm x 35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此圖展示了古人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場景;為嬰兒洗澡。畫面設色淡雅明快,氣氛溫馨和諧,婦人的神情慈祥、嬰兒的天真無邪,無不充滿了濃郁的人情和現實意義。圖外有"周文矩"款字,系後添。

《蕉蔭擊球圖》

絹本 | 設色 | 25 cm x 24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繪南宋貴族庭院里的嬰戲小景。庭院內奇巧的湖石突兀而立,其後隱現茂盛的芭蕉數叢。石前的少婦正與身旁的女子專註地觀看二童子玩槌球遊戲。一童手持木拍正欲坐地擊球,另一童子則向他急急地喊話。圖中四人的目光同時落於童子所欲擊打的小小球體上。

構思巧妙,情節生動,顯示出作者善於觀察人物並且捕捉生活細節的能力。此幅在構圖上巧妙地將玲瓏剔透的湖石正立於畫心中部,以其自身的完整性起到了鎮住畫面的作用,聚攏了交疊張揚的芭蕉葉及分散的人物,避免了畫面因景物繁雜而出現輕浮感。

此外,湖石拉開了前景人物與背景芭蕉間的距離,增強了畫面的縱向層次感。在筆法上,作者注重物象間的對比互襯關係。人物與芭蕉為中鋒運筆,線條工整細勻,如行雲流水;著色渲染濃淡相宜,清新明潔的色調有助於表達輕鬆活潑的主題。

原題籤作者為蘇漢臣。此幅雖在題材、筆法上與蘇漢臣的畫風較為接近,但在藝術表現的造詣上卻遠不及蘇漢臣,此圖當為與蘇漢臣同時代的佚名畫家之作。

《猿猴摘果圖》

絹本 | 設色 | 25 cm x 25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繪深山野林中,三隻猿猴攀援棲止於樹枝上。其中兩猿正品果嬉戲,另一猿右臂抓樹,左臂摘取紅果,形象生動可愛。作者運用極為工細的筆法,描繪猿猴茸茸的細毛、靈巧的動態以及老樹的虯枝和枯葉,顯示出深厚功力。圖中坡石用小斧劈皴,枝葉用雙鉤填色,筆法精工巧麗。

猿猴和景物都集中在畫的右半邊,為典型的南宋畫構圖方式。猿猴神情畢肖,尤其是茸毛的繪製極為細緻嚴謹。樹葉用勾勒填色法,色彩並未完全填滿,顯得自然隨意。黑白色對比使畫面更具動感,紅色的小果實在整幅畫面中十分醒目。

畫面鈐有「黔寧王子子孫孫永保之」、「都尉耿信公書畫之章」、「信公珍藏」、「安國珍玩」等印多方。對幅有清代著名收藏家耿昭忠題記,此圖曾經沐璘、耿昭忠、安岐收藏。《石渠寶笈》著錄。

吳炳《出水芙蓉圖》

絹本 | 設色 | 23 cm x 25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傳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錄最早的荷花繪畫。一畫雖小,卻十分精緻生動。一朵盛開的粉紅色荷花佔據整個畫面,在碧綠的荷葉映襯下搶眼而奪目,布局、設色端莊大氣,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氣質表現得十分完美。全圖筆法精工,設色艷麗,不見墨筆勾痕,是南宋院體畫中的精品。

蓮瓣的描繪技法類似後世的「沒骨」法,不見勾勒之跡,渲染出花瓣既輕盈又腴潤的質感。畫家的寫實功力極為紮實,每片蓮瓣的形狀、角度、色澤和光感都安排得無懈可擊。淺粉色的花瓣、嫩紅花蕊似乎還帶有拂曉時分的露珠,這正是花苞初發的最佳時刻。粉紅色的蓮花在碧綠的荷葉映襯下顯得格外的清妍艷麗。瓣上紅絲、蕊端膩粉,也一一仔細料理,微妙之處,使人嘆為神工!

徐熙《豆花蜻蜓圖》

絹本 | 設色 | 27 cm x 23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畫面為長圓扇形,繪豆花上棲息一隻黃褐色蜻蜓,枝葉微向下垂。整幅作品結構自然,疏密得體,色彩豐富,工寫結合。其中蜻蜓的描繪神妙入微。畫家不僅再現了蜻蜓的形態,甚至連透明的翅膀及紋絡都表現了出來。而豆花則以簡筆寫出,野趣天然。此圖舊傳為徐熙所作。

《從菊圖》

絹本 | 設色 | 24 cm x 25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繪秋菊一叢,紅白相間,繁枝茂葉,生機勃發,不見肅殺秋意。

花瓣用中鋒細筆勾描,再以朱紅或白粉暈染;花蕊用細筆點出;茂密的葉片或用赭石、或略入汁綠、或稍加藤黃染出,以示老嫩不同的色彩。

花之欲開、盛開、將殘,葉之翻卷及明暗向背,刻畫得恰到好處。畫風工緻細膩,構圖豐滿,繁而不亂,密而不窒,設色艷而不俗,為南宋寫生畫佳作。

李嵩《市擔嬰戲圖》

冊頁 | 絹本 | 淺設色 | 25 cm x 27 cm

台北故宮博物院

南宋時,畫院曾流行描繪農村生活的情態,個中翹楚,首推李嵩。

在這幅「市擔嬰戲」里,我們可以親眼目賭這位老畫師畫技的不凡。只消看看貨郎擔上、身上所披掛的各式膏藥、雜貨與童玩(據畫上提示有「五百件」),就已足夠令人眼花繚亂,技藝的超群也就不言而喻了。除此之外,畫中在描繪貨郎為生計辛勤奔波、村婦為家計費心盤量的同時,畫家能匠心地摹繪孩童的無邪天真,更在在顯示刻劃手法的獨到與細膩。

李嵩出身民間工匠,對農村生活的觀察,體會尤深。在這幅「市擔嬰戲」圖中,他以精準、頓挫有致的筆法,既呈現出市井小民的情態,也展現鄉野濃厚的生命氣息,可說是一件傑出、令人動容的小品!

《紅蓼水禽圖》

絹本 | 設色 | 25 cm x 26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繪水邊一枝紅蓼,小花盛開。水鳥發現波中青蝦,悄然飛落紅蓼枝頭,引喙而啄。紅蓼被水鳥的體重與蹬力壓彎,梢頭、葉尖浸入水中。而青蝦在水中靈活地悠遊,對面臨的危險渾然不覺。自然界中這驚險的一霎被巧妙地攝入絹素,極為生動傳神。

水禽和紅蓼設色鮮麗,工筆細寫。小鳥纖細的毛羽清晰可數,連蓼花粟米大的花冠也用紫紅、粉白暈染得一絲不苟,層次分明。而水中的青蝦和荇藻則採用模糊的手法表現,唯以淡墨綠一色染成,類似寫意畫法。因而雖不畫水,卻水旱兩界分明。

對幅有耿昭忠題記:「傳寫物態,蔚有生意,徐崇矩豈惟不墜祖風,直可領袖後學。襄平耿昭忠題。」

存《名筆集勝》冊中。《虛齋名畫錄》著錄。

《青楓巨蝶圖》

絹本 | 設色 | 23 cm x 24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左下方伸出嫩綠色楓樹一株,枝葉婆娑。一隻赭黃色巨蝶從右上側凌空飛臨,與楓葉構成平衡的對角關係。更有鮮紅色瓢蟲伏于楓葉之上,十分俏皮。畫風高度寫實,細緻入微。

畫法的特點一是細線勾勒,筆若遊絲,使蝶與枝、葉的形態皆極為輕倩靈秀;二是設色淡雅明快,紅、綠、黃對比鮮明,給人以清新出塵之感,不落濃艷俗套。

本幅無款。鑒藏印鈐「大觀」葫蘆形朱文印以及「石渠寶笈」、「樂善堂圖書記」、「重華宮鑒藏寶」3印。鈐清乾隆、嘉慶二御覽印。存《紈扇畫》冊中。《石渠寶笈初編》著錄。

《長橋卧波圖》

絹本 | 設色 | 23 cm x 26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高架平湖的木橋刻畫精微,與波瀾不興的水紋相映成趣。畫面大片的空白使得作品兼具堅實與空靈之美,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給觀者以「無畫處皆成妙境」的想像空間。

繪朱紅長橋一座,橫卧江面,兩岸房舍成群,古塔高聳,樹影婆娑。河面水波漣漪,舟船點點,以破長橋的呆板形體。遠方雲霧中露出銀裝素裹的山峰,分外妖嬈。全圖用筆精工,設色艷美,構圖空闊浩渺,意境深遠,是南宋早期畫院高說所作。

此圖原載《紈扇畫冊》。畫中鈐有「儀周珍藏」印一方,說明此圖曾為清人安岐收藏,見《石渠寶笈三編》著錄。

《秋樹鸜鵒圖》

絹本 | 設色 | 25 cm x 26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繪秋日裡一隻鸜鵒棲於桐樹之上,利爪緊握枝幹,扭頸側目似在諦聽。

鸜鵒目光銳利,體態豐滿,尾翼整潔,羽毛黑亮,而樹葉則滿布蟲蝕,拘攣蜷曲,顏色枯黃。構圖奇崛突兀,迥異常品。

鳥為純黑一色,故全身皆用墨染,然不同部位之毛羽的質感、層次均表現無遺,何止「墨分五色」而已!古人墨法之妙於此見之。

蝕朽的樹葉在畫家高超的技法下「化腐朽為神奇」,勾描暈染,層次豐富。中國工筆畫常寫病葉,原因在此。而此圖之葉堪稱極致。

此圖原載《紈扇畫冊》。圖畫一鸜鵒棲止於枯樹上,回首注視遠方。鳥的造型準確,形象生動。羽毛不用細筆勾,而用濃墨染,體狀物態,極為美妙,為宋代寫生花鳥畫傑作。

本幅無款識。鑒藏印鈐「大觀」葫蘆形朱文印和「桂坡安國鑒賞」及「宣統御覽之寶」朱文印。

曾經《石渠寶笈初編》著錄。

《晚荷郭索圖》

絹本 | 設色 | 23 cm x 24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一隻碩大的河蟹張牙舞爪踞於殘荷之上,肥重的身軀竟將荷梗壓斷。襯以蒼老的蓮蓬、枯黃的荷葉、稀疏的蘆荻,更增添了蕭瑟冷寂的氣氛。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寫之,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艷濃重。

舊簽題 「黃居寀」作,究其畫風,與黃居寀相距甚遠,故改為無名氏畫。

此圖原載《煙雲集繪冊》(《石渠寶笈續編》著錄)。無款,簽題黃居寀作。居寀為筌子。

《聖朝名畫評》云:黃居寀亦善畫花竹毛羽,多與筌共為之,其氣骨意思,深有父風。孟昶時,畫四時花雀圖數本,當世稱絕。

評曰:居寀之畫鶴,多得筌骨。其有佳處,亦不能決其高下。至於花竹禽雀,皆不失筌法。

對開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一首:「從來螯蛫善橫行,稻熟秋風意氣生。甲介向稱無所畏,如何每入膳人烹。」鈐「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等璽印多方。

馬麟《秉燭夜遊圖》

冊頁 | 絹本 | 設色 | 24 cm x 25 cm

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取材自蘇東坡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霏霏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繪夜色掩映的深堂廊廡,茫茫夜色中庭院燭光高照,映照園中海棠盛開。

一士人據太師椅當門而坐,品味幽靜月夜良辰美景。馬麟對自然觀察敏銳,寫生功夫頗深,抒情小景工緻細膩,表現宮廷園苑亭廊建築和園林布局,作品有院體畫工整細緻的特點,極富有情致。

朦朧的幽霧,伴隨著鵝黃的月光,輕輕地降臨人間。黝黑的短亭、長廊前,一朵朵猶如淡抹著胭脂、醉卧在綠沙中的海棠花們,深深地吸引著屋內主人的目光。他喚來了僕人,點起了蠟燭;在燭光映襯下,他滿足地倚坐於亭內,望著這萬重綽約如仙的紅顏,看得都痴了。

宋人愛花成痴的傻勁兒,是令人稱奇,也令人稱羨的。其中,又以素有[花中神仙]之稱的海棠,最令宋人鍾情、痴狂。

海棠激發了宋人賞花的熱情,不僅不分晴雨,也不分晝夜。古人燃燭夜賞芳華,或為牡丹,或為梅花;但能令宋人[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的,卻獨獨只有-海棠。

這幅作品幽雅而又富詩情。高突的短亭與低回的長廊,呈現了宋人園林建築的典雅;庭園裡遼繞的香霧,若隱若現的海棠,既破除了建築的沉厚單調,也引人萌生置身仙境的遐想。

畫家馬麟,對於人物、花鳥、山水情態,有著敏銳的觀察與刻劃的能力,是南宋了不起的宮廷畫家。這幅《秉燭夜遊圖》上有其名款,堪稱是他的存世名作了。

李安忠《晴春蝶戲圖》

絹本 | 設色 | 23 cm x 25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繪體態雍容華麗的鳳蝶、嬌小素凈的粉蝶等蛺蝶15隻和胡蜂1隻,或平展雙翼,或振翅飛舞,在明媚的春光下宛若俏麗的花團漫天綻放,形象生動地體現出「蝶戲」的創作主題。

在蜂、蝶的塑造上,勾勒與渲染渾然一體,先以極細而淡的線條勾勒輪廓,然後再「隨類賦彩」,或以粉白、土黃多層積色,或在墨線中填重彩,暈染工細而色澤豐富,展現出蛺蝶翅翼的絢爛之美。

本幅無款識。鈐半印一方,印文模糊不辨。原載《四朝選藻圖》冊,舊簽題「李安忠作」。裱邊鈐「太上皇帝之寶」、「八征耄念之寶」。

對幅有清乾隆御題七言詩一首:「蝡肖翹高復低,春園風物已昌兮。宣和畫院曾經試,何未明拈逐馬蹄」。鈐「八征耄念之寶」、「自強不息」 等印。


推薦閱讀:

馬思純的主要作品有什麼?
舞蹈藝術提升之探討 (3)
為什麼他們都要你多臨摹?
美國藝術家Ed.Copiey繪畫作品(2)
捲紙藝術,終於知道什麼是妙手生花了

TAG: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