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了克里米亞,俄羅斯其實已經輸了
3月18日,俄羅斯與克里米亞簽署《克里米亞共和國及塞瓦斯托波爾入俄條約》,克里米亞正是成為俄羅斯第84個聯邦主體,這離克里米亞公投結果出爐不過兩天的時間。普京迅即的行動讓歐美來不及反應,打破了一切有關克里米亞地位的懸念,東歐版圖在冷戰以後首次出現重大變化。
普京並非主導了這場重大事件,他不過是數月以來參與烏克蘭事件多輪擊鼓傳花的最後一個接棒者。3月以前,誰都無法預料目前該走哪步棋。當克里米亞總理阿克肖諾夫推動公投後,事件的邏輯漸漸清晰起來。毫無懸念的公投讓俄羅斯覺得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而由於克里米亞韃靼人拒絕投票,公投結果又「漂亮」地上升了數個甚至十多個百分點。
克里米亞的這次公投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目前基輔當權者最激烈的反應。毫無疑問,亞努科維奇被趕下台後,匆匆接管政權的烏克蘭臨時政府的合法性遭到嚴重質疑。而克里米亞當局為了抵制基輔當權者,宣布舉行公投也在烏克蘭憲法中找不到任何條目做支撐。在雙方都斥責對方為非法的形勢中,「有理就在聲高」成了唯一的依據。
5月舉行的烏克蘭大選將會為基輔下一位掌權者提供充足的合法性,而克里米亞的這次公投儘管事出有因,卻木已成舟,無法挽回。一次拿無能的中央政府「出氣」而分裂國家的「民族自決」再次為世界各地的激進民族分離主義者上緊了發條。
這些年非法的「民族自決」成了大國實現地緣政治最好的手段。最著名的莫過於西方通過科索沃戰爭最終肢解了塞爾維亞。而俄羅斯也通過類似的手段在摩爾多瓦搞了「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在喬治亞搞了「阿布哈茲共和國」和「南奧塞梯共和國」等。這些事實上獨立的政治實體由於「來路不明」無法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而此次,普京正是拿西方炮製的科索沃這個先例來堵它們的嘴。
西方和俄羅斯不斷上演「擠壓」與「反擠壓」。類似克里米亞公投這種缺乏國際法支持的「以牙還牙」地緣爭奪戰,其實也給它們自己的後院埋下了禍根。在早已消除殖民歷史的21世紀,「民族自決」的幽靈再次開始遊盪。法國、西班牙、英國都有分離主義勢力在活動,而俄羅斯的車臣、達吉斯坦等地並不太平,境內的韃靼人也有分離傾向。「民族自決」就成了這批人最有力的武器。
由此看來,今天在克里米亞出現的事情就是雙方在「民族自決」上秉持雙重標準帶來的直接後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儘管俄羅斯反抗西方戰略擠壓的努力值得同情,但莫斯科也應當清楚,施行自己曾經反對的行為,在自身凝聚力仍處於弱勢的情況下,這個後果能否承擔,這並不是用天然氣與西方討價還價那麼簡單的問題。
早些時候,俄羅斯還提出了烏克蘭恪守中立的方案,然而普京在儀式上終於公開宣稱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一部分,並且抨擊1954年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送給烏克蘭決定。時下,普京心裡應當清楚,拿下早已實質名歸的克里米亞,是不是會失去更多?這無異於把烏克蘭推向西方。設想當基輔當局不顧一切要求加入北約時,烏克蘭作為俄羅斯的屏障已不復存在。
展示大國沙文主義、樹立雙重標準和秀各種道德下限讓可憐的烏克蘭成了最大的悲劇。這是烏克蘭自身治理失敗的悲劇也是大國政治的悲劇。在「強權即公理」這個叢林法則仍在盛行的今天,也許,克里米亞的喧囂尚未散盡,俄羅斯與西方新一輪博弈又將上演。
推薦閱讀:
※克里米亞的前生今世
※克里米亞危機啟示
※普京為了克里米亞不惜打核戰
※克里米亞:俄羅斯失而復得的戰略支點
※俄媒:俄羅斯已控制克里米亞兩座導彈部隊軍營|俄羅斯|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