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則天也是象棋迷

武則天也是象棋迷 0 收藏

炮最初是石字旁,現代火炮的前身是投石機。資料圖片

洛陽圍棋博物館收藏的青石棋盤,從縱橫10×9道的紋路以及士象所走的斜線看,與今天的象棋棋盤完全一樣。

  □記者游曉鵬文圖

  引子

  說起象棋史上鼎鼎大名的唐代「寶應象戲」,不得不提汝南人岑順。

  岑順是誰?

  估計要出乎所有人意料,他並不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因為記述他名字和事迹的,是一本唐代小說。

  小說人物可以虛構,情節可以虛構,風物人情卻不可能完全虛構——「汝南岑順」連同這本打著唐代烙印的小說,由此被隆重地記入象棋史。

  這本小說集,是中唐人牛僧孺的名著《玄怪錄》,其中有《岑順》和《巴邛人》兩篇涉及象戲。而《岑順》篇因為對行棋過程寫得繪聲繪色,十分詳細,成為唯一能夠考證唐代象棋形制的珍貴文獻。

  《岑順》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汝南人岑順好學有才,頗懂戰略,他旅居陝州親戚呂氏家中老宅時,連續數夜聽到擊鼓之聲,卻不知聲音從哪裡來,以為是祥兆。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人身披甲胄,代表金象國邀請自己做軍隊的統帥,抵抗敵國天那軍進犯,岑順欣然應允。半夜,戰鼓號角從四面八方響起,屋內牆上的老鼠洞變成了城門,天那軍與金象軍集結對峙。軍師發令說:「天馬斜飛度三止,上將橫行系四方。輜車直入無迴翔,六甲次第不乖行。」於是兩軍各有一馬,斜行三尺而停;又各有一步卒,橫行一尺。再聞擊鼓後,戰車出擊。很快,天那軍大敗潰逃。

  岑順憑藉功勞在夢中獲得榮華富貴,夢境之外的他卻長期閉門不出,面色憔悴,中邪了一般。親友感覺不對勁,把他灌醉,才問出實情,隨後,他們深掘岑順所居老宅,竟挖出了一座古墓。這座墓陪葬明器甚多,有「甲胄數百,前有金床戲局,列馬滿枰,皆金銅成形」。顯然,「金床戲局」就是棋局,上面擺滿了各個兵種的棋子,軍師的號令則是行棋規則,岑順是在夢中「下了一盤很大的象棋」。

  眾人燒了古墓,岑順「恍然而醒,宅亦不復凶矣」。

  於唐代象戲而言,《岑順》篇所蘊含的信息量相當大,故事發生在寶應元年,唐代象戲此後也被稱作寶應象戲。可以看出,唐代象戲的棋盤是金屬的,棋子是立體的,至少有相當於馬、將、車、卒的「天馬」、「上將」、「輜車」、「六甲」四種棋子,兩軍對壘,開局先走馬,再進卒,後出車,「上將」可以支應前後左右四方,與現代中國象棋以及國際象棋,均有不少相似之處。

  寶應年間已是中唐,卻不代表這種象棋的雛形是中唐才有。事實上,北周宇文邕時期象戲流行,短短几十年後的初唐卻少人能識。《舊唐書·呂才傳》中說,太宗李世民常看《象經》,「不曉其旨」,太子洗馬蔡元恭年少時會玩,但此時問起來已完全不通,只有一個叫呂才的,研究了一晚上,終於弄明白了北周象戲是怎麼回事。這一記載從側面說明,初唐之人所玩象戲,可能已經是寶應象戲的玩法,最起碼已經大不同於北周,所以學識淵博的唐太宗也看不懂《象經》。

  唐朝一小步,象棋一大步

  不少體育史料中都提到,在洛陽坐天下的武則天也是個象棋迷,證據是宋代講史話本《梁公九諫》中的第六諫,說武則天某晚夢見與大羅天女下棋,「局中有子,旋被打將,頻輸天女,忽然驚覺」。第二天早朝,武則天問狄仁傑怎麼看。狄仁傑反對女皇立武三思為儲,於是說:這個夢不吉利,「局中有子,不得其位,旋被打將,失其所主」,現在太子廬陵王(武則天的兒子唐中宗李顯)被貶到房州,正是「局中有子不得其位」,所以陛下才會做這個夢。

  狄仁傑藉此事力勸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這盤夢中之棋功莫大焉。不過,也有學者根據《唐國史補》、《狄仁傑傳》等考證,武則天是夢見下雙陸棋,象棋一說是以訛傳訛。

  武則天究竟有沒有下過象棋或許存有爭議,但唐代是中國古代遊藝史上的鼎盛期卻是公認。當時,圍棋、投壺、馬球、蹴鞠等不僅在國內流行,而且向外輸出到了日本、朝鮮等地,象戲也邁出了貼近現代象棋的一大步。

  唐代對象棋貢獻最大的,無疑是《玄怪錄》的作者牛僧孺。牛僧孺是安定鶉觚(今甘肅靈台)人,兩朝宰相,著名的「牛李黨爭」主角之一,他做過伊闕縣尉、河南尉、河南節度使和東都留守等,在河南居官時間頗長,閑暇之時象戲怕是第一娛樂,除了著下對後世影響巨大的《玄怪錄》,牛僧孺還被認為是將「炮」引入象棋的第一人。元代僧人所著的《藏經·佛祖歷代通載》記載,古時神農氏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創製了象棋。

  說牛僧孺是創製人有些誇張,改革者倒真有可能。隨著科技發展,重要武器的出現,的確可能會對模仿戰爭場面的象棋帶來變化。唐朝已經有了以機發石的攻城器械,比如《新唐書·李密》中提到的「將軍炮」,當時的炮字還是「石」字旁,而後世的象棋里,的確保留了石字旁的炮。

  不過,唐代象戲中究竟有沒有炮仍有疑問,缺乏文物佐證,《玄怪錄·岑順》中也沒有提到炮。到了火器被廣泛應用的北宋,包括炮在內的七種棋子,已經全部出現在了棋盤中。

  「楚河漢界」宋代引入象棋

  北宋是公認的象棋定型期,在寶應象戲的基礎上,出現了與今日體制、規則相同的象棋。洛陽、開封曾出土過基本完整的宋代瓷胎和銅質象棋子;2013年,禹州神垕鎮中心發現了宋元明連片窯址群,大堆的瓷器殘片中,也發現了一枚或為宋代的「卒」。

  北宋第一位象棋譜學家是洛陽人尹洙,人稱河南先生,著有多部棋譜,圍棋、象棋都愛。他寫了一本書叫做《象戲格》,後來《郡齋讀書志》中也有此書,不過改名為《象棋》,這本書創下一個紀錄——我國文獻史上最早有姓名可考的象棋譜。

  後人根據《象棋》推斷,北宋流行的象棋玩法並不止一種,但最主流的已經是棋盤縱九路、橫九路,棋子包括將、士、象、馬、車、炮、卒等32枚。宋代棋子的正面是字,反面是圖案,「將」是坐著的將軍,腰懸長劍;「士」是女將或宮女,上著戎裝,下穿裙子;「象」是一隻大象;「車」是帶有飛輪的輜車;「馬」是飛躍的馬;「炮」是飛石;「卒」是手執長矛的士兵。

  與今天相比,尹洙所記錄的象棋只缺了「楚河漢界」。

  眾所周知,「楚河漢界」在今天滎陽的廣武山上,公元前205年前後,劉邦與項羽在此相互攻伐多年,形成拉鋸後相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史記》記載,「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歷史就這樣使鴻溝成了「楚河漢界」。

  「楚河漢界」是什麼時候進入棋盤的呢?北宋洛陽「二程」之一、理學家程顥寫過一首《詠象戲》:「大都博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戰法,偏裨兼備漢宮名。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卻憑紋楸聊自笑,雄如劉項亦爭閑。」詩中提到「河」與「劉項」,說明程顥見到的這種象棋已經有了界河,北宋末年,李清照設計的一種象棋和打馬棋兩用的棋盤圖紙上,界河也是存在的。

  但北宋象棋玩法很多,界河尚非定式,象棋完成「大一統」後,「楚河漢界」才普及開來。

  • 分享文章到
  • 5人球皇獲終身成就獎

    廣告
    推薦閱讀:

    武則天男寵來源:太平公主親自試驗
    狄仁傑為何罵武則天是鸚鵡
    武則天墓為何無人敢盜?
    令武則天、狄仁傑冒冷汗的權謀厚黑書,推薦一讀!
    血腥冷酷——成就武則天皇位的六次大謀殺

    TAG:武則天 | 象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