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好兄弟 燕王盧綰為什麼會背叛劉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

盧綰作為漢高祖最信任的童年夥伴,最後的異姓王。這個自己最信任最親密的小兄弟,居然也會起來造反。這是劉邦怎麼也沒有想到的。

起初盧綰反事漢高祖劉邦打死也不會相信,這個打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竟然會背叛自己,如果是自己的手下人講出來,他一定會認為是嫉妒,是誹謗。然而這個消息是來自陳希的一個副將,所以劉邦不得不產生懷疑。

漢十二年的時候,劉邦正南征英布,正受了箭傷,好幾個月起不了床。劉邦懷疑自己命不久矣,所以他對很多人很多事都開始有些懷疑。

當劉邦平定天下後,定都咸陽。這時的劉邦志得意滿,已經感到天下沒有人可以與之為敵了。不過為了避免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轉手他人,還是聽從了婁敬、張良等人的勸告,把六國貴族移居咸陽,既可削弱東方六國的反對力量,又增加了防禦匈奴的軍隊實力。

此外,韓王信所封的疑川郡,「北近鞏、洛,南迫宛、葉,東有淮陽,皆天下勁兵處,」再者,韓王信本人也是個勇猛異常的人,「乃詔徙韓王信王太原以北,備御胡,都晉陽。」這是漢六年的事。此時在漢朝的北方邊境,還有趙王張敖,是劉邦的女婿,燕王盧綰,是劉邦自小的好朋友,二哥劉仲也被封為代王。可以說,劉邦想用自己的親信集團構築起防禦匈奴的堅固堡壘。

然而保壘多數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首先是有韓王信的背叛。韓王信曾經跟張良一起打下了韓國,後來又從項羽的手中奪了回來,於是才被劉邦封為韓王。後來把他安排在北邊趙國北部抵抗匈奴,結果是屢敗屢戰,最後敵人實在太強大,韓信只好妥協求和,然而遭到了漢庭的強烈遣責。於是韓信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就投降了匈奴。韓王信亡入匈奴後,他的部將王黃、曼丘臣等立故趙王的苗裔趙利為王,繼續率領著韓王信的余部與漢庭作對。劉邦曾經親自帶兵去討伐他們,但卻在白登遭到了包圍,險些命喪北國。這是漢七年發生的事。

韓王信投降後,不爭氣的二哥劉仲也抵抗不住匈奴的進攻,逃跑了。於是,從平城回來後,劉邦又封自己的愛將陳希為列侯,以趙相國將監趙、代二國的邊防部隊。

當他路過張敖的地盤時,還特地去看望自己的女婿,對他倒也十分孝順。只是後來聽說他的大臣們,像貫高、趙午這些老頭子,居然認為自己對他們的主子不夠禮貌,而曾經多次動了殺機想謀害於他。這是在漢九年時貫高的仇家揭露的。這一年,張敖被取消了王位。愛子劉如意被立為趙王,周昌被封為趙相。

然而就是這個周昌的到來,使得陳希也背叛了漢朝。

事情是這樣的。據說陳希在當年是堅守漢中的主要將領,當劉邦東征項羽時,根據地關中有太子和蕭何治理,而當時還有北方未有征服的三秦將領章平是個巨大的威脅。陳希便是劉邦留下來鎮守老巢的名將。現在關中的威脅已經沒有了,把他用來監趙、代邊兵,算是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而陳希也是個崇拜信陵君的人,也喜歡結客養士。當他被委以重任後,這種愛好仍然是沒有更改的。不過在張敖在時,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態,可能覺得陳希有乃父張耳之風,所以二人倒也相安無事。而到了劉如意來時,周昌主持趙國政務。周昌卻看不慣陳希的這種作為。

「豨常告歸過趙,趙相周昌見豨賓客隨之者千餘乘,邯鄲官舍皆滿。」周昌覺得這種情況是個不好的苗頭,再加上陳希多年帶兵在外,恐怕會生一些事端出來。於是當陳希回到代國時,周昌便連夜向劉邦報告了這個情況,引起了劉邦的高度重視。因為張敖事件就是個先例,就因為張耳的那些門客的煽動,劉邦就差點做了刀下冤魂,所以劉邦對臣下養門客這種事情也有點提防了。於是劉邦便命人調查陳希在代地的賓客的財產情況和其它一些不法事件,都牽連到了陳希。於是陳希感到有些緊張,便派人跟王黃、曼丘臣等人聯絡。

漢十年七月,劉邦的父親死了,劉邦通知陳希回來參加太上皇的葬禮。但君臣之間已經有了嫌隙,陳希稱病不敢回來。這時逃入匈奴的韓王信派王黃來遊說陳希,於是陳希就自稱為代王,與王黃等人一起造起了劉邦的反。

漢十一年,劉邦徵兵討伐陳希,但是沒有多少人願意隨從。包括淮陰侯韓信和梁王彭越等人,都沒有參加討伐陳希的行動。劉邦自個親自去了一趟趙國,在周昌的協助下,隨便找了個四個人出來帶兵,封他們為千戶侯。當時有人抗議,說跟隨你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功臣們都還有沒有獲得封侯的,這四個破落戶子弟,有什麼功勞值得封侯的呢?劉邦的回答是:「陳豨反,邯鄲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獨邯鄲中兵耳。吾胡愛四千戶封四人,不以慰趙子弟!」

而當時,還有一個人,帶兵攻打代國的東北部。他就是劉邦最親密的童年夥伴,現在的燕王盧綰。當天下人都拋棄了我這個皇帝時,還有一個人對我不離不棄,這個人就是好兄弟盧綰啊!這讓劉邦大大的感動了一把。不僅如此,盧綰還派使者張勝出使匈奴破壞陳希與匈奴結盟。使得陳希對他極為不爽。

如果是劉邦與盧綰一塊把這場仗打完,一齊滅掉了陳希的話,也許就沒有後來那些事發生了。偏偏這個時候南方的英布也造起反來,這個人還非得劉邦親征不可。於是北方戰場就留樊噲、周勃等人帶兵處理了。

漢十二年冬,樊噲的兵斬殺了陳希。陳希的一個副將投降了。然後這個降將向漢朝報告了一個秘密:燕王盧綰曾經派他的部下范齊與陳希通謀。

劉邦聽到這個消息後,又是如何處理的?

其實范齊之事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一件事。但尋著范齊之事可以隱約摸索出一條關於燕王盧綰謀反的事情出來。

據樊噲的人向劉邦報告,說樊將軍在北方已經斬殺了偽代王陳希,陳希的一個裨將投降了,然後報告了一個秘密,就是燕王盧綰曾派出一個叫范齊的使者到陳希那裡,勸說陳希長期遊盪,連兵不要決戰。然後燕國與代國間就靠著這種亦戰亦和的均勢,互相保持彼此的地位。

當劉邦聽說了這件事後,感到很懷疑。盧綰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呢?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是陳希的副將誣陷他?還是范齊這個人在從中作梗?或者是樊噲有意在搞小動作?當初讓樊噲與盧綰一起去打臧荼,結果盧綰封了王,而樊噲只是列侯,是不是樊噲在嫉妒呢?

為了弄清這些問題,劉邦決定把盧綰叫來問個清楚。

盧綰與劉邦父輩時就非常要好,他們二人又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當他們出生時,鄉親們都紛紛牽羊送酒來祝賀。後來他們長大後,又一起讀書,也非常要好,於是鄉親們又再次持羊酒相賀。在劉邦還是布衣時代,曾有逃避官吏的事情,盧綰總是跟隨在劉邦的身邊。後來以賓客的身份跟隨劉邦起兵,並一起入漢中,被封為將軍,經常侍衛於朝。後來又長期以太尉的身份跟隨劉邦一起反擊項羽,被封為長安侯。在漢五年春的諸侯王勸進中,盧綰以太尉長安侯的身份,與諸侯王,還有博士叔孫通一起尊立劉邦為皇帝。後來燕王藏荼反,盧綰民樊噲帶兵平定,臧荼投降,八月,盧綰被封為燕王。

據說這個時候,劉邦的父親太上皇劉太公正好死了,劉邦讓盧綰回來參加父親的喪事。但盧綰稱病,不肯來。

於是劉邦又派出了第二批使者。這第二批使者中,一個叫趙堯,是當朝御史大夫,一個是辟陽侯審食其。

在這個特殊時期,劉邦派出的這兩個人物也是比較特殊的。

御史大夫趙堯,在朝中是文臣,他不像他的前任周苛、周昌兄弟那樣是帶兵的,歷史上沒有記載趙堯取得這個身份後有什麼帶兵的事,而且之前他也是以侍御史這樣的文職升為御史大夫的。他的升任,主要是為了填補周昌出任趙相後的空缺,而周昌的出任趙相,則主要是為了完成劉邦的特殊使命——在自己百年之後,保護趙王劉如意不要受到呂后等人的傷害。而這事後的主謀者便是趙堯。所以,從那以後,劉邦便把他當心腹看待。劉邦派他出使,可以看出劉邦想以和平方式處理盧綰的意願。

而辟陽侯審食其呢。這個人長期伺侯在呂后身邊,一向是呂后最寵幸的人,也是劉邦夫婦身邊最受寵幸的人物之一。作為同鄉和長期的侍中同事,他與盧綰的關係也應該是極親近的。他的出使也主要不是用武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我感覺他更多的是代表了呂后方面對盧綰的摸底。因為劉邦當時正處於疾病狀態,而有遭遇了多起功臣叛亂之後,已經變得非常多疑了。江山眼看就會輪到呂后母子來掌控,盧綰作為豐沛集團中地位最高也最有實力的一員,如果他是支持太子劉盈的話,對於呂氏及未來的孝惠帝來說,就是一個堅強的支柱。否則,他的危險就一點也不亞於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審食其的出使主要便是摸清盧綰倒底是否對其有利,以便對其採取措施。

當二人到了燕國後,便開始作盧綰的思想工作,並對盧綰身邊的人展開了廣泛的調查。

綰愈恐,閉匿,謂其幸臣曰:「非劉氏而王,獨我與長沙耳。往年春,漢族淮陰,夏,誅彭越,皆呂后計。今上病,屬任呂后。呂后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稱病不行。其左右皆亡匿。語頗泄,辟陽侯聞之,歸具報上,上益怒。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這段史實描述了盧綰當時作為驚弓之鳥的心情,也暴露出他前述派遣范齊結交陳希的動機。對於漢朝誅韓信、彭越等人,盧綰是持否定態度的,並有種物傷其類的悲懼心情在裡面。他這樣講其實就是把自己排在了與韓信、彭越、英布等人的隊列中,辜負了劉邦對他的一番厚愛。

詔曰:「燕王綰與吾有故,愛之如子,聞與陳豨有謀,吾以為亡有,故使人迎綰。綰稱疾不來,謀反明矣。燕吏民非有罪也,賜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級。與綰居,去來歸者,赦之,加爵亦一級。」詔諸侯王議可立為燕王者。長沙王臣等請立子建為燕王。

《漢書·高帝紀》

在《漢書》的記載中,高祖劉邦曾說過對盧綰是愛之如子,並不相信他會與陳希通謀,所以才會一再派人迎盧綰回朝。現在盧綰一再稱病不來,便無形中默認了他謀反的事實。不過更主要的,還是他看穿了呂后的心思,卻又要站在呂后的對立面,所以呂后也容不得他。於是經審食其一報告,劉邦便勃然大怒,而另一個異姓王長沙王吳臣則趕緊討好劉邦,勸立皇子劉建為燕王。

在這裡,我們只看到了劉邦在盛怒之下作出了撤消盧綰燕王的決定,但並沒有看出他要對盧綰動武。當初其他異姓王謀反時,劉邦都不是一下子就痛下殺手的,對燕王臧荼,投降了就饒過他了,對楚王韓信,只是把他降封為侯,對韓王信,則是派柴將軍勸降,對梁王彭越,是貶為庶民。作為盧綰這樣一個特殊的親幸人物,降為侯或者貶為庶民,也是很有可能的。應該不會嚴重到要置之死地的地步。

但是不久,又出同了另外一件事,使得劉邦下定了決心要對盧綰動武。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張勝之事

最終讓漢高祖劉邦坐實盧綰謀反案的,是匈奴降者的證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暴露了故燕王的使者張勝,現在流亡在匈奴,正為盧綰聯絡匈奴。居然敢聯合外族來反抗我!劉邦被這一事件給徹底激怒了。

張勝出使匈奴的事情,是盧綰病急亂投醫,臨時派出的使臣嗎?不,張勝聯絡匈奴是很早就有的事情。早在陳希叛亂的時候,為了阻止陳希與匈奴人聯合,盧綰就派出了張勝作為燕國使臣,去破壞偽代國與匈奴的聯盟。當時偽代王陳希派王黃出使匈奴,想聯合匈奴的力量一起對抗漢朝,而張勝此行的任務,就是要告訴匈奴,說代國已經被打跨了,以此來打消匈奴人的興趣。

張勝帶著這樣的使命去了匈奴,然而,事情後來發生了變化。因為張勝在匈奴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改變了他的想法。

這個人便是前面提到過的故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臧衍自從燕國被盧綰打敗後,便流亡在匈奴,其父臧荼投降漢朝後,下落不明。所以臧衍對漢王朝是頗有幾分怨恨的。

當臧衍遇到張勝之後,對他說了這樣一段話「公所以重於燕者,以習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諸侯數反,兵連不決也。今公為燕欲急滅豨等,豨等已盡,次亦至燕,公等亦且為虜矣。公何不令燕且緩陳豨而與胡和?事寬,得長王燕;即有漢急,可以安國。」

張勝這個人應該是臧荼原來的部下,因為是個匈奴問題專家,所以當盧綰王燕的時候,再次被委以重任,為匈奴問題顧問,並被派遣出使匈奴。臧衍與張勝的相遇,應該不是偶然的。我懷疑其中一方是已經蓄謀已久,主動接洽了另一方。或許臧衍的意思便是想挾燕、代以自重,在匈奴得到冒頓單于的重用。或者就是可借匈奴之力復仇復國,求其次也不失封侯富貴。

而張勝對漢王朝也並不是忠心十足的,那個時代,士人們考慮的主要還是富貴,所謂忠義,也只是各為其主。因為他們的命運多半是與他們的主公共浮沉的。臧衍一語道破了這一點。燕國之所以久存,完全是因為諸侯王們的謀反此起彼伏,讓皇帝沒有時間顧及而已,一旦擊破代國,則有唇亡齒寒之虞。燕國被滅,則張勝也將變為亡國虜了,哪裡還有富貴可享?為今之計,最好的辦法就是與代國和匈奴連和,不要把陳希逼得那麼急。這樣,在寬鬆的環境下,可以長期稱王燕國,就算漢朝要來平叛,有匈奴和代國的援助,也足以保持安定了。

張勝信以為真,於是反而令匈奴幫助陳希攻打燕國。

張勝以為然,乃私令匈奴助豨等擊燕。燕王綰疑張勝與胡反,上書請族張勝。勝還,具道所以為者。燕王寤,乃詐論它人,脫勝家屬,使得為匈奴間,而陰使范齊之陳豨所,欲令久亡,連兵勿決。

張勝這樣做,並沒有與燕王商量過,完全是自作主張的行為。結果燕國的滅代之策便成了扶代之計。於是盧綰認為張勝背叛了自己,便上書給劉邦要誅滅張勝九族。這件事情劉邦是知道的,而從那時起,張勝便成了漢朝庭的通輯要犯。

張勝回到燕國後,向盧綰解釋了他這一行為的理由,於是盧綰也明白了張勝的苦衷,便以其他人代替了張勝的家屬,以張勝出使匈奴,以范齊出使代國,燕、代、胡三家正式結盟。

當劉邦了解了這一切後,知道了盧綰原來是早有預謀的,所謂的誅張勝九族原來只是李代桃僵的欺君之談。原來背地裡卻與匈奴與代國暗中勾結得這麼緊,想幹什麼呢?虧我一直把他當好兄弟看待,竟然是如此的對待我大漢朝,留著他簡直是個禍害。

於是,劉邦便派遣相國樊噲出擊盧綰。盧綰聽說劉邦生病,帶著他的家屬、宮人、親信等共數千騎,在長城下等候,希望劉邦病癒之後,親自入長安謝罪。然而四月劉邦駕崩,盧綰遂帶領眾人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為東胡廬王。一年後死於匈奴,卒年六十三。


推薦閱讀:

講通鑒丨劉邦是怎樣崛起的?
戈軍珍:劉邦的老闆氣度
國士無雙韓信,為何不願聽蒯通之言,三分天下?
李治亞:韓信為何不敢造劉邦的反
從來就沒什麼「明修棧道」,也沒什麼「暗渡陳倉」

TAG:背叛 | 兄弟 | 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