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如何認識痛經病因病機的

痛經醫生

本章分享:痛經的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痛經的主要發病機制是氣血運行不暢,因經水為血所化,血隨氣行,氣充血沛,氣順血和,則經行暢通,自無疼痛之患。若氣滯血瘀或氣虛血少,則使經行不暢,不通則痛。就引起氣血運行不暢的原因而言,有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虛弱及肝腎虧損等類型。

(1)氣滯血瘀

多由情志不舒,肝鬱氣滯,氣機不利,不能運血暢行,血行受阻,沖任經脈不利,經血滯於胞中而作痛。主要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行經量少,淋漓不暢,血色紫黯有血塊,或呈腐肉片樣,塊下則疼痛減輕,胸脅乳房作脹,舌質紫黯,舌邊或有瘀點,脈沉弦。

(2)寒濕凝滯

經期冒雨涉水,游泳,感寒飲冷,或坐卧濕地,寒濕傷於下焦,客於胞宮,經血為寒濕所凝,運行不暢,滯而作痛。主要表現為經前或經行小腹冷痛,甚則牽連腰脊疼痛,得熱則舒,經行量少,色黯有血塊,畏寒便溏,舌質淡,苔白膩,脈沉緊。

(3)氣血虛弱

平素氣血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後,氣血兩虧,行經以後,血海空虛,胞脈失養,而致疼痛;或體虛陽氣不振,運血無力,經行滯而不暢,導致痛經。主要表現為經期或經凈後,小腹綿綿作痛,按之痛減,經色淡,質清稀,面色蒼白,精神倦怠,舌質淡,苔薄少,脈虛細。

(4)肝腎虧損

素體虛弱,肝腎本虛,或因多產房勞,以致精虧血少,沖任不足,經行之後,血海空虛,不能滋養胞脈,故使小腹虛痛。主要表現為經後小腹隱痛,經來色淡量少,腰脊酸楚,頭暈耳鳴,舌質淡紅,苔薄少,脈沉細。

痛經的特點是經行小腹疼痛,並隨月經周期而發作。《景岳全書·婦人規》中說:「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凡婦人經行作痛,夾虛者多,全實者少……」根據疼痛發生的時間,疼痛的性質,痛經有寒、熱、虛、實之別。

一般以經前、經期疼痛者屬實,經後痛者為虛;痛時拒按屬實,喜按屬虛;得熱痛減為寒,得熱痛劇為熱;痛甚於脹,血塊排出疼痛減輕者為血瘀,脹甚於痛為氣滯;絞痛、冷痛屬寒,刺痛屬熱;綿綿作痛或隱痛為虛。


推薦閱讀:

認識中醫 補遺篇三:科學思維
就鬥爭方式問題與言凌先生及支持者的商榷
失眠的看過來,中醫三招助你整夜酣睡~
厲害了!用這種草煮蛋居然可以治痛經?
為何中藥問題頻發?——《鳳凰周刊》第477期《論中成藥臨床試驗造假,回扣驚人等內幕》

TAG:中醫 | 認識 | 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