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論徐悲鴻繪畫成就與他的部分作品》
06-17
?作者:《馬栩棋 班級 :171國畫 中文摘要:徐悲鴻是江蘇宜興屺亭橋人,是我國現代傑出的畫家和 美術教育 家。他熱愛藝術,熱愛祖國,一生中給人民留下了幾千幅優秀作品,並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材,不愧為中國美術史上的一代宗師。 關鍵詞:徐悲鴻,藝術成就,繪畫創作背景特徵 引言:徐悲鴻中國美術家、美術教育家,擅長畫馬,是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他從小開始學習畫畫,艱苦奮鬥,併到歐洲深造,回國後投身於美術教育工作,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他崇尚寫實主義,並致力於改良中國畫。他為中國的美術教育建立了基礎框架,並且培養出了大批的優秀畫家。徐悲鴻對中國近代美術的貢獻是巨大的,他憑藉著堅毅的精神和畢生的努力,成為了近現代中國畫壇上少有的能夠全面掌握東西方繪畫技法的藝術大師。一、徐悲鴻的藝術成就和藝術觀點。 在繪畫創作上,徐悲鴻提倡「盡精微,致廣大」。他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之可采者融之」。徐悲鴻的畫 融匯中西古今技法於一身而又有其獨特的風格 他不但擅長 國畫,油畫、素描、速寫等都有非常高的造詣和成就, 徐悲鴻畫 人物注重寫實 傳達精神 所畫花鳥、山水、走獸 簡練明快 富有生氣 憂以畫馬馳名中外,徐悲鴻自歐洲留學歸來,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並擔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他發現和團結了眾多的美術界著名人士.他培養的學生中人材輩出,許多已成為著名藝術家,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中堅骨幹.他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二、徐悲鴻的繪畫作品及創作背景、特徵。 馬,是徐悲鴻一生中最愛的創作題材 也是用得最多的創作題材 他畫的奔馬 筆墨淋漓瀟洒 ,帶著時代的風雷馳騁在畫壇上,給當時的中國畫壇帶來了清新、有力、剛勁的氣息。徐悲鴻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田橫五百士》、《徯我後》、《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 1.《田橫五百士》是徐悲鴻1930年完成的大型歷史題材布面油畫。畫面選取了田橫與其手下五百壯士訣別的場面,著重刻划了不屈的激情,表現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鮮明主題。徐悲鴻創作此畫時,正值中國政局動蕩,日寇開始在中國橫行,徐悲鴻意在通過田橫故事,歌頌寧死不屈的精神。 2.《溪我後》 《溪我後》創作於1931至1933年,取材於《尚書·仲虺之誥》:「奚我後,後來其蘇。」描寫夏桀暴虐,在他的統治下,人民痛苦不堪,商湯帶兵去討伐暴君,老百姓殷切地期待他們來解救。大地乾裂了,瘦弱的耕牛啃著樹根,人們的眼睛裡燃燒著焦灼的期待。徐悲鴻為什麼要創作這個題材呢?因為當時正是「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大片國土淪亡,國民黨政府一面屈膝投降帝國主義,一再加緊鎮壓人民群眾和民主運動,陷人民於水深火熱中。悲鴻借這個題材抒發了被壓迫人民的願望,並象徵在國民黨政府統治下,人民渴望得到解救的心情。 3.《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徐悲鴻的作品。徐悲鴻先生曾畫過三幅《愚公移山》,均是在1940年左右抗戰時期創作的。《愚公移山》極具現實意義。該畫取材於《列子·湯問》中的一個神話傳說:愚公因太行、王屋兩山阻礙出入,想把山剷平。有人因此取笑他,他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結果終於感動上天,兩座山被天神搬走了 。當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的危急時刻,畫家意在以形象生動的藝術語言表達抗日民眾的決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眾去爭取最後的勝利。1939至1940年,應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之邀,徐悲鴻赴印度舉辦畫展宣傳抗日,這期間他創作了不少油畫寫生,但最重要的成果是這幅《愚公移山》。三、徐悲鴻對我的影響以及啟發 。 徐悲鴻先生的故事深深地影響著我,影響著我的學習和生活,影響著我對藝術的看法與觀點,影響著我的人生觀、價值觀。 做為美術繪畫純藝術生的我 深知 繪畫學習道路上的艱難 但我毅然相信只要像徐悲鴻先生一樣有著堅強不屈 能吃苦耐勞的精神,就一定會在繪畫藝術上有所成就,正如徐悲鴻先生所說: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走上成功之路,但必須有堅強的毅力去開創。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零基礎學繪畫-彩鉛《藍莓》
※解憂禪繞畫
※掌握這樣的構圖方法讓你的畫面更突出
※「高級灰」到底該如何把控?看這裡!
※「名家」蒼然筆墨,不負巴山蜀水——陳野平山水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