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的相關肌肉
脊柱側彎的相關肌肉
斜方肌
部位: 在項部和背上部皮下, 一側成三角形,底在脊柱尖在肩峰, 兩側相合成斜方形。
起點:上項線內1/3, 枕外隆凸, 項韌帶, 第七頸椎棘突, 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韌帶。
止點:上部纖維止於鎖骨外側端1/3。 中部纖維止於肩峰和肩胛岡上緣外側。下部纖維止於肩胛岡上緣。
功能:上部收縮,提肩胛骨外側緣,使肩胛骨向外上方旋轉,幫助上肢上舉。下部則下降肩胛骨內側緣。全部收縮時,使肩胛骨向脊柱移動。肩胛骨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頸向同側傾,面向後仰旋向對側。兩側同時收縮,使頭後仰。
支配神經:第十一對腦神經(副神經)。
背闊肌:
部位:位於腰背部和胸部外側,為全身最大的闊肌,呈三角形,上內側被斜方肌覆蓋。
起於:以腱膜起自下6個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中嵴,髂肌外側唇後1/3。以三到四個肌齒起自下三到四個肋骨外面,有時有小部分肌纖維起自肩胛骨下角背面。
止於:肱骨小結節嵴。
功能:收縮,肱骨後伸,旋內,內收。拉高舉的上臂向內側移動。當上肢固定時,拉軀體向上。
神經支配:胸背神經(C6~C8)。
菱形肌
部位:位於斜方肌的深面,纖維斜向下方。
起於:下兩位頸椎及上四位胸椎棘突,止於:肩胛骨內側緣的下半部(肩胛岡以下)。
(1)小菱形肌:
起於:下兩位頸椎棘突。
止於:肩胛骨內側緣的下半部(肩胛岡以下)。
(2)大菱形肌:
起於:上四位胸椎棘突的部分。
止於:肩胛骨內側緣的下半部(肩胛岡以下)。
大 小菱形肌之間隔一薄層結締組織。
功能:收縮時牽引肩胛骨向內上方,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並與前鋸肌共同作用,使肩胛骨的脊柱緣貼於胸壁。
神經支配:肩胛背神經(C4~C6)。
豎脊肌
部位:填充與棘突與肋角之間的深溝內。在腰部分為三個縱行的肌柱,外側髂肋肌,中間最長肌內側為棘肌。
起於:以一總的肌腱及肌束起止骶骨背面,第11~12胸椎和腰椎的棘突及其棘上韌帶,髂嵴後部及胸腰筋膜。
止點:各肌不同
(1)髂肋肌:
位於最外側,通過肋骨作用於脊柱上。自上而下分為三部分:腰髂肋肌,胸髂肋肌,頸髂肋肌,這三部分互相重疊。
1)腰髂肋肌:
起於:豎脊肌總腱。
止於:下六肋角下緣。
2)胸髂肋肌:
起於:下六肋角上緣,腰髂肋肌止點的內側。
止於:上六肋骨角的上緣和第七頸椎橫突的後面。
3)頸髂肋肌:
起於:起自第三到六肋,胸髂肋肌的內側。
止於:第四到第六頸椎橫突的後結節。
功能:一側收縮,使軀幹向同側屈。兩側收縮,豎直軀幹。
神經支配:脊神經(C8~C1)。
(2)最長肌:
在髂肋肌的內側,自下而上分為三部,胸最長肌,頸最長肌,頭最長肌。
胸最長肌:
起於:除起於豎脊肌總腱外,在腰部部分纖維起自腰椎橫突和副突的後面及胸腰筋膜的中層。
止於:以圓形肌腱止於全部胸椎的橫突的尖端,以肌性組織止於下九或十肋的肋角和肋結節的肋面。
1)頸最長肌:
部位:位於胸最長肌的內側。
起於:以薄的肌腱起自上四或五個胸椎橫突。
止於:以肌腱止於第二到第六頸椎橫突的後結節。
2)頭最長肌:
部位:頸最長肌和頭半棘肌之間。
起於:以肌腱組織起自上四或五個胸椎橫突,下三或四個頸椎的下關節突。
止於:在頭夾肌和胸鎖乳突肌的深面止於乳突的後緣的上方。
功能:一側收縮,使脊柱向同側屈曲。兩側收縮,豎直軀幹。
神經支配:胸和頸最長肌脊神經(C4~L5),頭最長肌脊神經(C1~T4)。
(3)棘肌:
在最長肌的內側,緊貼棘突的兩側,自下而上可分為胸棘肌,頸棘肌,頭棘肌。
1)胸棘肌:
部位:位於胸最長肌的內側並與之緊密交織。
起於:以三到四個肌腱起於第十一胸椎至第二胸椎的棘突和項韌帶。
止於:以肌腱組織止於上四到八個椎體的胸椎棘突。
2)頸棘肌:
起於:第七頸椎的棘突和項韌帶,有時也起自第一到二胸椎的棘突。
止於:樞椎棘突,偶爾部分纖維止於第三道四頸椎棘突。
3)頭棘肌:
頭棘肌較為弱小,位於頭半棘肌的內側,並常與之交織在一起,但形態上可以分區分,其肌腹常被一個不完整肌腱分割,又稱為二腹肌。
功能:伸脊柱。
神經支配:脊神經(T2-L1)。
多裂肌
部位:位於脊柱溝內,半棘肌的深面,形狀類似半棘肌,但較短。分布到骶骨和第二頸椎之間,在腰部和頸部比較發達。
起於:骶骨背面,髂棘後韌帶,髂後上棘,腰椎乳突,胸椎橫突,下位四個頸椎關節突。
止於:全部脊椎(除樞椎外)的棘突其肌纖維長短不一,淺層纖維跨越三到四個椎體,中層纖維跨越二到三個椎體,深層纖維連接相鄰椎體之間。
神經支配:脊神經(C3~S5)。
迴旋肌
部位:位於多裂肌的深面,分為頸迴旋肌,胸迴旋肌,腰迴旋肌。
肌束似多裂肌,但更短,胸迴旋肌比較發達,包括十一對近似方形的小肌,其中第一對位於第一二胸椎之間,第二對位於第十一,十二胸椎之間。胸迴旋肌起自椎骨橫突的後上部,止於上位相鄰的椎骨椎弓板和外側緣,部分肌纖維向上跨越一個椎弓,止於上位椎骨棘突的根部。前者稱迴旋短肌,後者稱迴旋長肌。頸迴旋肌和腰迴旋肌的肌束外形不規則,數量不恆定,其起止與胸迴旋肌相似。
神經支配:(T1~T11)後支。
功能:脊柱伸直,旋轉。
腰方肌
部位:長方形的扁肌,位於腹腔後壁脊柱的兩側。其內為腰大肌,後借胸腰筋膜的深層與豎脊肌分隔。
起於:髂肌後部的內側唇,髂腰韌帶及下方三到四個腰椎橫突。
止於:第十二肋骨內側半下緣,上方4個腰椎橫突及第十二胸椎體。
功能:增強腹後壁。兩側收縮降第十二肋。一側收縮使脊柱側屈。
神經支配:腰叢(T12~L3)支配。
腰大肌
部位:位於腰部兩側的長肌,大部分位於腰椎椎體與橫突之間的陷溝內
起於:起自腰椎椎體及椎間盤的側面及橫突後面。
止於:股骨小轉子。
肌纖維以羽狀形式向外下方排列走行,形成上下較細、中段較粗的類似紡錘狀的條形肌肉。腰大肌的走行跨度長,上段接於胸腰膜,下段與髂筋膜相續。往上可延伸至後縱膈最下方及膈肌的後部,向下與髂肌共同形成髂腰肌腱,經腹股溝韌帶下肌腔隙,止於大腿根部內側的股骨小轉子。
按肌束的走行方向可分為淺部和深部兩個部分。
淺部起L4 ~5椎體側面及橫突後面,肌纖維較長,由1~2肌齒組成,肌束斜向外下止於股骨小轉子。在淺部有腰叢的神經分支且在起始處分為兩支,一支走行於淺部的外表面,一支走行於淺部的內表面,外支的直徑大於內支,兩支分別供應腰大肌的淺深部。
深部起自T12~L3椎體側面及橫突後面,肌纖維較短,由3~4肌齒組成,肌束斜向外下止於股骨小轉子。
功能:收縮時屈曲大腿並旋外,當大腿固定時,屈脊柱腰段而使軀幹前驅。
神經支配:腰叢肌支(T12~L3)。
推薦閱讀:
※腰椎間盤突出的科學認識及自我鍛煉方法
※為了孩子的脊柱,給他們選個好書包
※淺談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 治療方法
※休息也能調整脊柱側彎?休息不僅是放鬆,也是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