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香港奶粉案的「壞BOSS」?
香港奶粉限購令出台後,截止3月2日上午8點,已有25人因違規帶奶粉出境在香港被捕,其中包括17名香港居民和8名內地人。
3月1日起,根據香港《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任何人一天內最多只能攜帶不超過兩罐的嬰兒配方奶粉離開香港,違例者一經定罪,可被罰款五十萬港元及監禁兩年。據報道,截止3月2日上午8點,已有25人因違規帶奶粉出境在香港被捕,其中包括17名香港居民和8名內地人。
眾所周知,這條法例出台的原因,是由於過去一段時間裡,一些港人和大批香港媒體,不斷激烈批評、抗議甚至組織圍攻謾罵大陸旅客,指責因為大陸人在離港時買走了太多奶粉,不但抬高了價格,甚至導致對香港本地居民的供應不足,是可忍敦不可忍,要求香港政府必須採取強力行動遏制「陸客搶奶」。
但事實上,香港嬰兒奶粉「短缺」並非真是因為內地的大量採購。香港多家媒體在採訪中發現,在本地居民抱怨購買奶粉困難的幾個地區,當地藥房(香港嬰幼兒奶粉在藥房出售)內存貨也相當充裕,只是店主為了謀求更高利潤,故意惜售以便加價。而從全港範圍看,更不存在真買不到嬰兒奶粉的危機。其實只要用常識想像一下,既然人生地不熟的大陸旅客都能買得到奶粉,本地居民為什麼反而找不到奶粉呢?
顯然,香港其實是遇到了商人囤積居奇,或者串通組織價格卡特爾的情況。事實上,就新聞所曝光的情況來看,哪怕就是在香港和內地間直接倒賣奶粉的「水客」,大多數也是香港居民。港府自己承認「水客」中約有六成是港人,根據現在被捕的違例人員看,港人占的比例實際還要更高。
但結果無論是香港輿論攻擊的矛頭,還是新法規條例針對和打擊的對象,卻都還是將大陸旅客當成了「壞BOSS」對待。無論港府、港媒、港人們如何解釋,都難以掩飾住對本地利益集團毫無辦法,甚至不敢面對,只一味的將責任推卸給內地的事實。這種行為不但對內地和大陸旅客是非常不公平的,而且對於香港本身也非常不利。
香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全面去工業化,如今全港的經濟命脈所系,除了金融之外,唯有貿易,以及依附貿易生存的航運、運輸業而已。而且從提供就業崗位的角度看,貿易對於香港的重要性更遠在金融之上。而香港的貿易樞紐地位,幾乎完全依賴它是中國(大陸關稅區域)與世界其它地區主要貿易轉口港之一。如果人們不能再相信,在香港可以正常、穩定的對內地開展進出口業務,那香港還能剩下什麼價值可言?
但此次事件給人感覺就是,從社會到政府,現在全港上下都根本不在意,與內地往來會受到什麼影響。這次是嬰兒奶粉,下次會是什麼?從這個意義上說,限制奶粉出境本身事小,但它發出的信號,對於香港來說卻是嚴重的不祥之兆。
香港應該警惕自我邊緣化
從這次限制嬰兒奶粉出境風潮的前前後後,可以清楚的看到,香港社會如今有著一股很強烈的怨氣感。怨氣的來源,本是香港多年來一直沒能找到經濟轉型的出路,除了少數富豪和精英,大多數中下階層民眾實質收入和生活水準不進反退。但由於種種原因,這股怨氣的發泄口,現在越來越被引向將內地和大陸訪港旅客作為出氣筒,這是相當危險的。但從年初大張旗鼓的「蝗蟲論」到現在港府近於公開出面,這種趨勢反而在更迅速的惡化。
目前,中央和大陸各級政府還能出於大局考慮,儘力在內地淡化這種矛盾,但現在內地與外界的接觸與交流,早就越過了政府能夠控制信息的門檻,這種手段的效果已經很差。而內地居民同樣是有脾性的、有自尊的,要讓他們都在長期的歧視言論和措施下,仍然能一直保持寬廣的心胸,這種「十三億人民皆堯舜」的想法固然好,只可惜不太現實。現在網上已經能看到很多對香港的反彈情緒。而且長此以往,中央和其它各級政府能否永遠保持耐心和信心,同樣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在改革開放之前和初期,香港是中國對外的唯一主要貿易窗口,也是主要的外部投資來源地之一,對於中國經濟來說,確實是具有難以替代的極重要作用。但在中國已經充分融入國際貿易圈的今天,香港已經再無原來的地位。除了在金融上,國內暫時還沒有能迅速全部替代香港功能的城市外,其它無論是航運、旅遊,還是轉口貿易,都有太多地區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內就全面代替香港的功能。就是近年來興起的奢侈品和高檔消費品零售,也有韓日新馬,甚至歐美國家正極力奪占更多中國人的消費份額,香港並不是可以高枕無憂的。
香港現在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國人由同胞情自然而生的親近感,中央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決心,以及幾十年來香港在內地一點一滴積累下的文明、友善、公平的印象。失去了這些,香港也就失去了作為東亞經濟核心樞紐之一的根本,儘管不會退回到原來漁村的模樣,但卻很難避免如威尼斯那樣,漸漸從經濟舞台的中心滑開,淪落為又一個被人懷念昔日榮光的花瓶之城。
推薦閱讀:
※高培孕婦奶粉怎麼樣
※多款洋品牌1階段嬰兒奶粉被曝違禁「添香」
※歐能達:自建全新智能現代化嬰幼兒奶粉工廠
※教寶媽們四招寶寶是否上火的秘訣
※羊奶粉什麼牌子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