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聯」的意義及可能影響
2017-08-09 21:59:56
伴隨著8月4日央行的一份文件,「網聯」再一次走進大家視野,成為熱點話題。相同的一幕,在去年7月底已經發生過一次,當時根據媒體報道,央行牽頭成立線上支付統一清算平台(業內簡稱網聯)的方案剛剛成形。
央行牽頭成立網聯的主要意義在於監管機構需要看清楚第三方支付的資金流向
現有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示意圖:
網聯成立後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示意圖:
在現有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中,支付機構除了在備付金存管銀行開立賬戶之外,還可以在多家備付金合作銀行開立賬戶,在同一家支付機構內部的資金流轉,其信息隱藏在支付機構內部,支付機構內部軋差之後調整在不同銀行賬戶的金額,監管機構只能看到銀行賬戶金額的變動,看不到資金流轉的詳細信息,存在洗錢等違法違規的隱患。
網聯成立後,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連接開展的業務將遷移到網聯平台處理,支付機構內部的跨行資金流動必須經由網聯平台清算,將改變支付機構通過客戶備付金分散存放變相開展跨行清算業務的情況,網聯可以掌握支付機構的資金流向的詳細信息。
網聯的設計方案盡量避免觸動現有利益格局,減少推進阻力
據媒體報道,網聯只是一個清算平台,並不具備支付職能,簡單說就是未來並不會出現一個「網聯APP」或者「網聯卡」來供消費者使用,這就避免了直接跟第三方支付機構分食蛋糕,以免落下「裁判下場踢球」的非議;據媒體披露的《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設立協議書》,網聯的股東排除了銀行和銀聯,這就避免了銀行和銀聯借網聯平台搶佔第三方支付的蛋糕,以免落下「不公平競爭」的非議。因此網聯平台的設立,是央行告訴第三方支付機構:「你們的業務格局我不改變,但是你們的資金流動,我要看得清清楚楚。」
網聯的設立是一個「亡羊補牢」的對策
網聯平台的方案具備中國特色,國外並無先例,這主要是由中國支付體系的發展特點所決定的。由於銀聯成立之初主要發力於線下支付市場,錯失了線上支付市場的先機,線上支付市場最終由第三方支付佔領。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突破20萬億元,達到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13.4%。其中,支付寶市場份額同比增長2.2個百分點至54%,緊隨其後的騰訊旗下財付通,交易市場份額同比增長1個百分點至40%,佔據第三方支付絕對寡頭地位。
線上支付市場成為了規模龐大、交易頻繁,同時又未能實現監管覆蓋的灰色領域,考慮到銀聯目前是在同一市場競爭的商業機構,無法藉助行政權力直接接管線上支付市場,因此網聯的設立是一個不改變現有利益格局的「亡羊補牢」的對策。
網聯的後續影響猜想
總的來說,網聯平台的設立,雖然沒有直接觸動第三方支付的利益格局,但是第三方支付面臨信息透明化和經營規範化的挑戰,另外銀行業也在發力線上支付市場,未來第三方支付的行業格局是否會出現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總的來說,網聯成立的後續影響,我們猜想可能有如下幾個方面:
1、第三方支付回歸支付本源,「寶寶類」理財恐將逐步萎縮。2016年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其中提及逐步取消對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的利息支出,降低客戶備付金賬戶資金沉澱,引導支付機構回歸支付本原、創新支付服務,不以變相吸收存款賺取利息收入。現在第三方支付推出了各種「寶寶類」理財產品,通過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沉澱,未來此類業務恐怕將受到壓縮。
2、提防第三方支付巨頭與大行「強強聯合」,形成新的壟斷格局。我們知道,「網聯」規範了第三方支付的跨行清算,但是第三方支付在同一家銀行的內部清算,尚缺乏相關管理細節,這也就意味著,第三方支付在同一家銀行的內部清算,仍有閃躲騰挪的空間。另一方面,《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第二十六條規定,支付機構只能選擇一家商業銀行作為備付金存管銀行,且在該商業銀行的一個分支機構只能開立一個備付金專用存款賬戶。這也就意味著,第三方支付未來在選擇備付金存管銀行的時候,對於雙方而言都是件大事,如果第三方支付巨頭與大行「強強聯合」,有可能形成新的壟斷格局。
3、第三方支付「規範化」之後,可以切入更廣闊的市場。「網聯」可以類比為對第三方支付的「規範化」,過去出於對第三方支付洗錢等方面的顧慮,第三方支付很難涉足那些廣闊但是敏感的市場,比如海淘和跨境支付,未來第三方支付有望逐步切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