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爬山虎的腳》說課稿

何艷玲

各位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常識性講讀課文《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來啟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一、說教材

根據語文新課標第二學段閱讀要求和第二組訓練項目,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為學習課文3~5自然段,指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教學目標

①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 愛生活,做個有心人。

2、教學重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3、教學難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4、教具準備:課件

二、說教法 

從心理發展的特點來看,四年級的學生基本上是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年齡階段。從提高教學效果來看,運用直觀手段獲得的表象,使學生感到形象清晰、鮮明、生動有趣、印象深刻、便於記憶、容易鞏固,容易引起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加上我班學生對爬山虎缺乏認識,對隱藏在葉子後面的爬山虎的腳更不了解。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形象性,降低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內容的難度,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我設計製作了課件來輔助教學。從情感性的角度出發,我選擇了「情境教學法」,通過用畫面再現情境,用導語創設情境,用朗讀感受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從而讓學生入境動情。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強調讀書是語文課最重要的活動,通過「讀——想——議——再讀」的方法學會讀書,學會合作。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時,以自讀自悟為主,並體現綜合性學習的 特點,如讀讀畫畫說說。

三、說學法

1. 引導學生預習好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初步了解課文。培養自學能力。

2. 讓學生課件中爬山虎腳的形狀,為理解爬山虎是怎樣憑藉腳向上爬的打下基礎。培養觀察能力。

3. 教學中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主導學生的「聽、說、讀、寫」活動,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討論、交流、再通過老師提問檢查做出總結,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閱讀能力。

四、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我是用問題設置情境導入的: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了爬山虎的葉子,課文第二段圍繞葉子的特點寫得非常具體化,無論是葉子的顏色,還是靜態、動態都給以美的享受,那對於它的腳你們想知道什麼?

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質疑提出問題,來引發學生對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學習興趣。

在學生髮表意見後,對學生說:請大家默讀課文3至5自然段,邊讀邊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的腳。

這一程序是針對本課的特點和重難點來設定的,讓學生一開始就認定目標——了解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第二環節,讀文感悟。

詞句訓練是整個小學階段的一個教學重點,加強詞句訓練,更是第七冊閱讀教學的重點。課標上3、4年級的閱讀要求就指出: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這部分教學中,我讓學生注意找出關鍵句詞,認真讀讀,體會,感悟。

引導完成第三自然段:我是這樣說的,誰願意把第三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餘的同學請提起筆,畫出寫爬山虎腳的句子。等學生讀完後,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生答,在關鍵句下畫出橫線。再請學生在這3個關鍵句中找出寫腳位置、形狀、顏色的關鍵詞,在下面打上點。屏幕顯示這段文字和畫線、打點,是為了突出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接著讓學生一塊把這3個關鍵句連起來讀一讀,邊讀邊在頭腦里想像畫面。在學生讀文想像後,課件出示,讓學生認一認: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學生說老師板書。

用這幅圖片的目的,是為了以形象的畫面,給學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於學生記憶爬山虎的每個部位。然後讓學生再讀本段,感悟體會。

討論完成第四自然段:我是這樣說的,請同學們用剛才抓關鍵句、關鍵詞的辦法,在4人小組裡學習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麼往上爬的。先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在小組裡學習,我巡視指導。再讓學生彙報討論情況。第一步,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屏幕上顯示出關鍵句、詞。屏幕顯示關鍵句和在關鍵詞下畫上三角形,是為了突出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第二步,全班齊讀關鍵句,邊讀邊想像畫面。然後讓學生觀看屏幕,課件演示:(師解說)長出小圓片,細絲變彎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這個動態畫面的演示,是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爬山虎的腳觸著牆時的一系列變化,了解向上爬的過程,啟發學生明白「彎」「拉」「緊」有一連串的因果關係,由「直」到「彎」,縮短了距離,所以產生了拉力,由於產生了拉力,使它在牆上貼得很緊。第三步,探討它是如何一腳一腳向上爬的。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時,以自讀自悟為主,並體現綜合性學習的特點,讀讀畫畫說說。先請學生試著畫一畫,邊畫邊講爬山虎的腳長在哪兒,是什麼樣兒的,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在4人小組裡交流。再課件展示,師解說:隨著爬山虎不停地長出新莖、新葉、新腳,就這樣先巴住牆,然後「彎曲」、「拉一把」地「越爬越高,從牆腳爬到牆頂。並且使學生明白這些動詞不能調動,爬山虎就這樣一腳一腳爬上去的」。用這個動態畫面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知道爬山虎「一腳一腳向上爬」的意思,不是像人一樣左右交替著前進,而是長一隻腳巴住牆,再長一隻腳,再巴住牆,這樣才能鋪滿牆。同時以動畫的形式,形象地突破難點,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也降低了理解難度。(老師相機板書爬的動詞)第四步,指導朗讀,以個別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注意抓住重點詞體會感悟。

獨立完成第五自然段:先學生自由讀,找出關鍵句、詞多讀幾遍。再讓學生說說腳的變化(觸著牆與沒有觸著牆的時候有什麼不同),這說明爬山虎的生長與牆有什麼關係?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爬山虎的腳有什麼不同?學生回答後師相機板書:

意圖:通過學生獨立完成,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弄清腳的細微變化。

第三環節,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要求明確指出: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所以結束這節課時,我是這樣說的:課後,請同學們仿照這課的觀察方法去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注意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麼特點,再具體地寫出來。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用所學得的觀察方法去實踐,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 納。有利於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五:說板書:                 

推薦閱讀:

去爬黃山要注意點什麼?
一次爬完五嶽要多久,有爬完的嗎?
女生去爬山應該穿什麼?
秋日賞葉登山游 秦嶺八大峪口爬山線路全攻略
拼圖 | 江西上饒,山不載道,道中有山

TAG:爬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