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都曾是少年

是的,我們都曾經是少年,青春、無瑕、一點點無端的憂傷,我們以為兄弟情誼是一生,我們認為隔壁那個美麗的女子會是未來的妻,我們承諾要相愛、相互保護,我們以為明天真的會如此。  《風雨西關》的少年也是如此。那是風雨如磐的上世紀20年代,廣州的工人運動如火如荼,黑幫勢力如龍如虎,水正深,火正熱,他們熱烈的青春、他們稚弱的感情,因此都經不起考驗。  我一看《風雨西關》,就覺得是《三家巷》,一段小巷裡的迴腸盪氣。我記得很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少年人,我看書里那些模糊的、清淺的愛情,他們註定會彼此失去,然而他們不知道,看得我很著急,一直在痛罵萬惡的舊社會。但,現在我明白了,不關社會的事,清純只是一個生理階段,一定不能持久,必須要被污染、弄髒,40歲的人,可以有20歲人的心臟,但不能有20歲的智商和感情模式。  導演的心思和我當年的想法一樣,一心一意要給他們的離散找出理由來,一會兒怪在政治上面,一會兒怪在某貪婪的惡人頭上,所有理由都不能服眾。最不能服眾的是,明明是廣州故事,整個氛圍卻一點兒也不廣州,汗衫在身上晃來盪去,周圍卻一點也沒有熱帶夏夜的寧靜與喧囂。口口聲聲「西關大屋」「道光孝寺」「上下九」,都有外來遊客的一驚一乍,就是不像天生日久生活在那裡的人。  破綻不是沒有,然而我還是被感動了,只為了那少年情懷。我甚至想到了一部京劇《四進士》,四個同學少年,中了進士之後,漸漸變了,有人剛正不阿,有人貪贓枉法,有人懦弱怕事……然而,那些誓言,我們共同許下,那些歌,我們一起唱過。
推薦閱讀:

說句再見吧少年
德國黑背最多活多少年 - 已解決 - 搜搜問問
100萬存款能養活一家人嗎?
如何理解《挪威的森林》中「唯有死者永遠17歲」這句話?
少年克父母的斷法

TAG:少年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