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網校,釣技研討,釣魚論壇,魚樂無限 快樂無限
(原創)野戰漁事之「釣行程」(37) |
從多年的垂釣實踐看,漁事中的高難度活兒應該算是「釣行程」,它既要求釣手要具備一定的魚類學基礎知識,又要求垂釣者要有過硬的台釣基本功,其技術含量較高、掌握難度較大,沒有長時間的煙波歷練和經驗積累是很難得心應手的。 釣行程是相對「釣底」、「釣定層」、「釣翻身」而言,從廣義上講,應屬「釣浮」的範疇,但從狹義上看,又不完全等同於「釣浮」,「釣浮」,首先要準確確定魚的泳層,然後再相對定層施釣,而「釣行程」是指從浮漂入水翻身站立開始到浮漂下降到設定的釣目為止的全過程,有釣友把釣行程形象地概括為「釣運動中的相對運動和運動中的相對靜止」,具體地說,就是主抓魚兒從水面到水底各個水體層面就餌時的「吃口」,叫「釣行程」。 1,釣行程的適用範圍 台釣中,由於餌料的霧化作用等原因容易造成魚兒上浮和亂層,魚兒的泳層又一時難以準確確定和定層,魚層不穩定,魚兒就餌面的特點呈現立體狀態,上、中、下水體都有魚口,窩點魚群密集,漂相雜亂,當然也有天氣等原因造成魚兒上浮,底釣和定層浮釣都難以有滿意的魚獲,上述情況發生後,就要考慮「釣行程」。 2,釣組搭配中的講究 釣竿、主線與子線的適配沒有什麼特殊要求,按平常的適配原則和標準掌握,但是有關子線的長度、漂型等方面有一定的講究。 (1),使用長子線:長子線能有效延長釣組在水體中兩次「鐘擺」的過程和時間,能給水體中不同泳層的魚兒創造出更多「截口」釣餌的機會,從而提高釣手逮獲「實口」的幾率;實踐中,長子線的具體長度應視釣點水體深度和釣手的個人習慣而定,個人認為釣鯽魚以25cm左右為宜,釣大魚或釣混養可再增加5cm—10cm的長度;因「釣行程」揚竿作合的時間多,為了盡量減少驚魚現象的發生,適宜使用切水性好的競技子線。 (2),使用「兩頭長中間短」的浮漂:「兩頭長中間短」是指長腳、短身、長尾的浮漂,這種類型浮漂的特點是翻身較快、下沉緩慢、勻速穩定、訊號真實,至於材質方面沒有多少講究;長腳長尾的浮漂控程功能好,它能有效牽制釣組在水體中的運行速度,使釣餌在水體中呈「活性」狀態徐徐飄然而落,誘惑魚兒頻頻咬鉤。 3,餌料配置中應注意的技巧 (1),餌料比重要輕:比重輕的餌料浮力較大,下沉的阻力也就相對較大,掛鉤後其下沉速度緩慢,能增加餌料在水體中的運行時間,從而增加魚兒發現釣餌和吞鉤的機率; (2),餌料狀態要好:既不能太黏,又不能太散,既要有一定的附鉤性,又要有較好的霧化狀態,以鉤餌到底後魚鉤上仍有殘留餌料為宜。 4,浮漂調釣關係的運用 「空鉤半水調平水」是釣行程的慣用調漂辦法,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浮漂浮力對釣組的有效控制功能,延長鉤餌在水體中的鐘擺時間,爭取更多的時間讓釣手捕捉魚訊語言;若用竿較長或視力不佳,也可調1目左右,但只能調低目不能調高目,否則為了單反面滿足你的用竿長度或視力,那麼浮漂控制行程的過程就會縮短,釣行程的質量就會大打折扣;老手釣行程無需設定釣目,調好漂後直接找底,把浮漂從下向上擼至視目目尖平水即可施釣,新手可採取「調平水釣平水」或「調平水釣半目或1目」的辦法施釣,這樣設定的目的是便於新手有個參照系統,以便在釣事中心中有數、心中有「底」。 5,魚訊語言的判讀 「釣行程」應當立足主抓浮漂站立後和浮漂到位前的所有「魚口」,在這個過程中浮漂出現「下頓、加速、停頓、點動、橫移、上送」等六種標準魚訊語言都應視為「吃口」,釣手應果斷揚竿作合。 6,釣法上的運用技巧 (1),宜拉餌釣,不宜搓餌釣;減輕餌重的目的讓餌體在水體中的運行時間增長; (2),宜懸墜釣,不宜傳統釣;傳統釣難以達到控層的目的; (3),宜短竿釣,不宜長竿釣;長竿釣不利魚訊語言捕捉,同時手感重,易造成眼睛和人體疲勞; (4),宜釣控層,不宜釣亂層;一旦中上層吃口減少、底層魚口增多,要打主動仗,盡量設法變拉餌為搓大餌把魚控制在底層,畢竟「底釣」的魚訊語言和吃口容易把握和捕捉;如果魚兒的吃口在某一泳層長期較穩定,宜調整浮漂釣「定層」,減少釣組在無魚層的滯留時間。 「釣行程」是種技術活兒,不能照本宣科,釣手要善於總結和應變,要向打「太極拳」一樣「以靜制動、以動制靜」,因其本身是相對「釣底」、「釣定層」、「釣翻身」而言,我們常說的「釣浮」一定意義上就是除釣底層外的「釣定層」,它是建立在魚情穩定的泳層上,而「釣行程」是在魚情不穩定、魚層亂、魚口亂的情況下不得已而採取的一種應對辦法,不過話說回來,一旦掌握了「釣行程」的技巧,既能應付複雜的魚情,又能大大增加魚獲量,同時,它帶給漁人的快樂是無與倫比的。 |
推薦閱讀:
※論文:推拿手法聯合刺五加註射液治療頸椎病性眩暈臨床療效觀察---中大網校臨床醫學論文網
※論文:多西他賽單葯與多西他賽聯合化療方案腹瀉的臨床觀察-中大網校臨床醫學論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