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布列松學習-決定性瞬間

布列松(一):誰是HBC? http://fotomen.cn/2012/05/hcb/

HCB,即Henri.Cartier.Bresson 亨利.卡蒂爾.布列松,世界上最知名的攝影家之一。圍繞著「HCB」的名詞有:瑪格南、紀實攝影、街頭攝影、決定性瞬間、大師、繪畫…… 他被無數人奉為偶像,其攝影理念與作品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攝影人。但,你對布列松到底了解多少呢?為此,我們轉載了攝影札記中的「HCB」系列文章,作者為台灣新聞學人Aura,博客(需代理)。在這系列中,你將前所未有地與這位殿堂級的攝影大師「親密接觸」。

誰是布列松 為人誤解的「決定性瞬間」 布列松其人

Part 1:誰是布列松

攝影師們進去前學ABC,出來後是HCB,他是一道門,一道攝影師無法避免的門。

哪個新聞記者,可以在冷戰時代,第一位進入蘇聯採訪?哪個攝影家,可以天分高到每位攝影家都推崇他?[1]哪位藝術家,可以將自己所屬的領域,從不被承認,到羅浮宮開展?[2]

你可以從新聞記者、攝影家、藝術家去了解他,但他,還是原來的他,那就是Henri.Cartier.Bresson(亨利.卡蒂爾.布列松),他是一個時代中,大師中的大師。但是布列松自1973年後,左眼因積勞成疾,自新聞最前線退休,專心於繪畫,已少有新作,直到2004年逝世,才重燃世人對布列松的討論。

Henri.Cartier.Bresson 亨利.卡蒂爾.布列松

布列松被視為新聞攝影之父[3],作品啟發其他攝影者,並被視為法國的國寶。在他去世之後,時任法國總統席哈克哀悼說:「布列松的過世是國家的損失,法國失去了一名真正的攝影家,真正的大師,以及他那一代中最具天賦、備受尊崇的藝術家。」 ---------------------------------布列松(二):相機神話 http://fotomen.cn/2012/05/xjsh/

攝影這個學科,正是此種弊病之下的一個極貼切的例子:一般社會大眾將攝影視為『玩相機』的遊戲,或至多是一項純屬技術、應用領域的知識,教研機構的人也就不假思索地將之如此定位,在相關科系裡提供一兩門傳授工匠技藝知識的攝影課,交代了事。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高教學術界配合著社會對攝影的認知,教研環境里就永遠開拓不出攝影理論研究的空間,生產不出理論的思考與成果,使學術界本身與閱讀大眾仍無法逐漸認識到,攝影的研習除了工藝技術性的知識之外,還有其他的面向;而『攝影不需要思考,攝影者較缺乏抽象思考能力』這類偏狹的成見,亦將在攝影工作者本人及其他人身上繼續蔓延。」

----------------------------------------布列松(三):攝影作為一種天賦http://fotomen.cn/2012/05/tf/他用相機,定義了二十世紀

攝影,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難。簡單者,拿起相機,想按快門就按快門,這是一張照片;困難者,拿起相機,思考良久,等待時機,該按快門才按快門,這也是一張照片。

但前者和後者所攝得的相片,在形式與內容上,都是不可相提並論的。以傅拉瑟(Vilem Flusser)的論點來看,他認為,圖像是具有深刻意義的平面,在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凸顯出某種外在世界的意義。圖像可將外在世界抽象化,將時間與空間所組成的四度空間簡化為二度空間。

但我們知道,這種簡化,並不是將時間消除,更精確地說,正是這張照片,捕捉了現場的空間[1],並將時間軸抽取片刻所得出來的成品(work)。所以,在照片這種成品里,「時間」因素是相當重要的,但時間不像空間一般,在觀覽相片時,可以及時被肉眼所查知,換句話說,要感知相片內的「時間」含義,必須要有超越一般觀覽者的抽象思維才可。

一眼就可獲知的意義,往往是膚淺的[2]。如果我們想要由影像中獲得有深度的意義,那就必須重建被抽象化的空間,在腦海中重建拍攝現場的時間與空間,如此才能獲得進一步的理解。若是以社會學式的解讀來說,就是將一張相片鑲嵌至深層的社會歷史脈絡中去解讀。

----------------------------------------------
推薦閱讀:

看寶寶和寵物的搞笑瞬間!!!
年月光景,瞬間隱沒紅塵
新晉女神郭雪芙為何人設瞬間崩塌?
掌握這12個妙招,小卧室也能瞬間擁有高逼格!

TAG:學習 | 瞬間 | 布列松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