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代玉帶鉤的發展與演變(大全)

在時尚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遠看頭,近看腳,不遠不近看中腰。」曾幾何時,滿大街晃眼的「愛馬仕」和「LV」腰帶標誌一度火爆。如今的奢侈品你有錢就能買,古代的富貴和時尚可不僅僅是有錢那麼簡單。那麼,中國古代的男子如何在腰上「炫富」,而且還炫的有身份、有品位呢?這就得提到古人腰間的潮流——帶鉤。

帶鉤是以鉤連腰帶的,由鉤首、鉤頸、鉤體、鉤面、鉤尾、鉤柱和鉤紐等組成。因在古墓出土的帶鉤上著有「鉤」的器名。

在新石器時代曾有玉帶鉤出土,大多出於人骨架下肢部位。浙江餘杭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一件玉帶鉤,是迄今時代最早的玉帶鉤。

玉帶鉤 良渚文化

現藏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省餘杭市瑤山7號墓出土

商周時期的腰帶多為絲帛所制的寬頻,《詩經·曹風》云:「淑人君子,其帶伊絲。」鄭箋:「謂素絲大帶,有雜色飾者。」大帶又名紳帶,《禮記·玉藻》說紳帶的長度「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紳即絲帶束緊腰部後下垂的部分。女子的腰帶也用絲質,下垂部分名襳褵。

鴨首形玉帶鐍 春秋

現藏於寶雞市考古隊

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出土

西周的晚期至春秋的早期,華夏民族採用銅帶鉤固定在革帶的一端上,只要把帶鉤勾住革帶另一端的環或孔眼,就能把革帶勾住。使用非常方便,而且美觀,所以就把革帶直接束在外面來了。文獻記載春秋時齊國管仲追趕齊桓公,拔箭向齊桓公射去,正好射中齊桓公的帶鉤,齊桓公裝死躲過了這場災難,後成為齊國的國君,他知道管仲有才能,不記前仇,重用管仲,終於完成霸業的故事。

鳥首形玉帶鉤 春秋

現藏於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陝西省鳳翔縣南指揮村秦公1號墓出土

春秋晚期的墓葬中,玉帶鉤、銅環與玉瑗、玉璜和其他玉飾組成的佩飾同出。戰國時期的帶鉤造型變化較多,材質高貴,工藝精美,製作十分考究。體積大者長20厘米左右,小的僅4、5厘米,常見的尺寸一般在10厘米左右。鉤身多作窄長條形,側視鉤身彎曲呈「S」形。常見的有四種樣式:第一種作水禽形,鉤體似鴨腹形,鴨嘴形鉤首,鈕近尾端,大多數素麵,也有雕刻渦紋、方格網紋、谷紋的。

蛇首形玉帶鉤 春秋

現藏於寶雞市考古隊

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出土

第二種為鏟形,鉤體為鏟形獸面,鉤首為龍首。第三種為分節帶鉤,用金屬桿串聯數件玉塊製成細長條,鉤首和鉤尾作龍首或虎首形,鉤體飾捲雲紋。第四種為嵌玉帶鉤,即在金銀銅質帶鉤中嵌入玉玦、玉鳥等玉飾。第一種帶鉤流行於整個春秋戰國時期,後三種帶鉤戰國時期才出現,一般造型新穎,製作精良,既實用又美觀。

玉帶鉤 戰國早期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在兩漢時期,玉帶鉤為帝王、貴族所專用,材質精良,工藝更趨精巧。帶鉤的形式也有了新的發展,有長條形、琵琶形、螳螂肚形。長條形的斷面有圓棒形、方形抹棱和矩形。漢代的玉帶鉤曲線優美,稜角分明,鉤首有螭首、龍首等。鉤身素麵較多,有紋飾的仍以勾雲紋、谷紋和菱形紋為主。此外還有用淺浮雕、高浮雕在鉤峰琢龍、螭、雲頭形象的,這類鉤見於西漢早中期。

鐵芯玉帶鉤 西漢

廣東省廣州市南越王墓出土

現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如廣州南越王趙眜墓出土玉龍虎帶鉤,長19.5厘米,寬4.1厘米,通體琢浮雕變體龍虎紋。同墓出土玉龍附金帶鉤,玉龍作∽∽形變體,龍尾嵌套金質帶鉤,通長14.4厘米,製作極為精美。

玉帶鉤 西漢

廣東省廣州市南越王墓出土

現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漢以後至宋,由於服飾的變化,帶鉤不再使用。宋代仿古玉興起之時,出現仿古的玉帶鉤。元代時,玉帶鉤被蒙古人用於腰帶上,遂再度在社會日常生活中流行開來,形制主要源於戰國兩漢的玉帶鉤造型。

玉帶鉤 南宋

現藏於廣漢市文物管理所

四川省廣漢市和興鄉聯合村出土

常見的主要有兩種:一是琵琶形,形式仿漢代帶鉤,素麵與飾紋均有,所刻的紋飾有仿古的蟠螭紋、勾雲紋,紋飾的琢法已失古意;二是螳螂身形,該型帶鉤單薄細長,帶鉤後身弧度大,弧形內帶釘,多作鼻紐或橢圓形紐,鼻紐是元代帶鉤的典型時代特徵。

螭紋玉帶鉤 元代

現藏於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書所

陝西省西安市小寨瓦衚衕村出土

明代玉帶鉤造型較元代更為豐富,有琵琶形、螳螂肚形、條形、圓棒形及雕成龍、螭、鳥、獸、蟲等異形帶鉤。螳螂肚形數量最多,鉤頭多作龍首,此外還有鴨頭、羊頭、鳳頭、如意頭、馬頭等數種。龍頭雕刻的比較清瘦,龍嘴變尖,眼如同蝦眼,長面外凸,頸部細,鉤身弧度較大,弧內帶釘,有圓面、橢圓面、方形面等。

玉帶鉤 明代

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出土

此類帶鉤光素的多,有的鉤身上分三棱打窪,造型簡潔優美。龍首鏤空單螭帶鉤,是明代另一種典型樣式,舊稱「回頭教子」或「蒼龍教子」。此類帶鉤主要流行於明代早中期,琵琶形鉤身,上鏤空立雕一螭與鉤首龍頭相呼應,這種帶鉤是明鉤中的精品。

玉帶鉤 清代

河北省獻縣陳瓚墓出土

現藏於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

清代玉帶鉤基本繼承了明代風格,造型上沒有大的變化,然清代的用料、做工、上光普遍好於明代。有些鉤身雕鳥獸、蟲、魚等圖形,紋飾設計頗具匠心。從整體看,清代帶鉤造型紋飾的細部處理仍有自己的特點,表現在龍螭形象多首大頸粗,螭虎神情呆板,常見扁平三尾;帶鉤後身弧度變小,鉤身下帶釘較矮。

玉帶鉤 清代

安徽省岳西縣清墓出土

現藏於岳西文物管理所

其帶鉤紋飾比前代豐富,仿古、花卉、吉祥圖案系此時新創。乾隆時期玉帶鉤雕琢細巧精緻,之後水平下降,動物有形無神,刀工不流利,拋光不夠光滑。清後期出現大量翡翠帶鉤,多製作較粗,水平不高。

玉帶鉤 清代

現藏於安慶市博物館

安徽省安慶市衛東公社主大隊清墓出土

帶鉤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藝術價值以及其小巧價廉的特性是導致其收藏熱不斷升溫的重要原因,但在此類表象問題之下,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古代帶鉤的自身用途屬性決定了保存完好的存世帶鉤越來越少,這也是其在市場上緊俏的一個核心因素。

龍首螭紋玉帶鉤 清代

上海市陝西路清墓出土

現藏於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如今,帶鉤雖然已經遠離了我們的生活,但它曾經與中國的男子相伴了兩千多年。它代表的是一種服飾文化,演繹的是中國人腰間的潮流與風尚。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一部帶鉤史,也就是一部文化史、思想史。

館藏曆代玉帶鉤欣賞

玉帶鉤 良渚文化

現藏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省餘杭市瑤山7號墓出土

鴨首形玉帶鐍 春秋

現藏於寶雞市考古隊

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出土

鳥首形玉帶鉤 春秋

現藏於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陝西省鳳翔縣南指揮村秦公1號墓出土

蛇首形玉帶鉤 春秋

現藏於寶雞市考古隊

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出土

玉帶鉤 戰國早期

現藏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山西省侯馬市高祭祀遺址138號坑出土

玉帶鉤 戰國早期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玉帶鉤 戰國

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淮陽市平糧台出土

玉帶鉤 戰國

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湖南省長沙市五里牌5號墓出土

玉帶鉤 戰國

現藏於安吉縣博物館

浙江省安吉縣高禹鎮吟詩村出土

玉帶鉤 戰國中期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江陵縣望山2號墓出土

鐵芯玉帶鉤 秦代

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泌陽縣官莊北崗出土

玉帶鉤 漢代

現藏於福建博物館

福建省武夷山市城村新園亭漢墓出土

鐵芯玉帶鉤 西漢

廣東省廣州市南越王墓出土

現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玉帶鉤 西漢

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省晉寧縣石寨山4號墓出土

龍首玉帶鉤 西漢

現藏於長安博物館

陝西省長安縣漢宣帝杜陵陪葬墓出土

玉帶鉤 西漢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江蘇省銅山縣小龜山西漢墓出土

玉帶鉤 西漢

廣東省廣州市南越王墓出土

現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玉帶鉤 西漢

現藏於廣州博物館

廣東省廣州市西村石頭崗出土

玉帶鉤 西漢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肇慶市北嶺松山出土

玉帶鉤 西漢

現藏於巢湖市博物館

安徽省巢湖市北山頭漢墓出土

玉帶鉤 西漢

現藏於巢湖市博物館

安徽省巢湖市放王崗漢墓出土

玉帶鉤 西漢

現藏於天長市博物館

安徽省天長市三角圩漢墓出土

玉帶鉤 西漢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江蘇省銅山縣小龜山西漢墓出土

玉帶鉤、鉤環 新莽

現藏於合浦縣博物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環城鄉黃泥崗出土

玉帶鉤 東漢

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甘肅省威武市雷台漢墓出土

玉帶鉤 六朝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徽省當塗縣青山六朝墓出土

玉帶鉤 東晉

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

江蘇省南京市仙鶴門外仙鶴山6號墓出土

玉帶鉤 東晉

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

江蘇省南京市仙鶴門外仙鶴山2號墓出土

玉帶鉤 東晉

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

江蘇省南京市仙鶴門外仙鶴山6號墓出土

玉帶鉤 南宋

現藏於廣漢市文物管理所

四川省廣漢市和興鄉聯合村出土

螭紋玉帶鉤 元代

現藏於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

陝西省西安市高新區劉逵墓出土

螭紋玉帶鉤 元代

現藏於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書所

陝西省西安市小寨瓦衚衕村出土

龍首形玉帶鉤 元代

現藏於戶縣文物管理委員會

陝西省戶縣張良寨賀勝墓出土

玉帶鉤 明代

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出土

玉帶鉤 明代

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浚縣東環城路出土

玉帶鉤 明代

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浚縣東環城路出土

玉帶鉤 明代

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浚縣東環城路出土

水晶帶鉤 明代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北京市宣武區右安門外明代萬貴墓出土

玉帶鉤 明代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北京市宣武區右安門外明代萬貴墓出土

玉帶鉤 明代

現藏於定陵博物館

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定陵地宮出土

玉帶鉤 明代

現藏於定陵博物館

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定陵地宮出土

玉帶鉤 明代

現藏於靈璧縣文物管理所

安徽省靈璧縣高樓公社窖藏出土

玉帶鉤 明代

現藏於靈璧縣文物管理所

安徽省靈璧縣高樓公社窖藏出土

龍首螭紋玉帶鉤 明代

現藏於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上海市龍華鄉龍華三隊嘉靖年間墓出土

龍首螭紋玉帶鉤 明代

現藏於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上海市龍華鄉龍華三隊嘉靖年間墓出土

玉帶鉤 清代

現藏於貴州省博物館

貴州省貴陽市明墓出土

玉帶鉤 清代

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省昆明市荷葉山出土

玉帶鉤 清代

河北省獻縣陳瓚墓出土

現藏於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

玉帶鉤 清代

安徽省岳西縣清墓出土

現藏於岳西文物管理所

玉帶鉤 清代

現藏於安慶市博物館

安徽省安慶市衛東公社主大隊清墓出土

玉帶鉤 清代

現藏於安慶市博物館

安徽省安慶市衛東公社主大隊清墓出土

龍首玉帶鉤 清代

現藏於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上海市浦東區東溝四隊清道光年間墓出土

龍首螭紋玉帶鉤 清代

上海市陝西路清墓出土

現藏於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玉帶鉤 清代

現藏於訥河市博物館

黑龍江省訥河市清河鄉出土


推薦閱讀:

中國佛塔之演變(42)
從蘇州話的演變看語言趨同化現象
兩對婚姻的演變
《白蛇傳》的出現與演變(組圖)
陽曆及其節日在民國時期的演變

TAG:發展 | 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