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區分布13種蛇

  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站王民中站長介紹,北京地區目前已知蛇類有兩科六屬十三種。隨著城市的發展和連續氣候乾旱,北京的蛇類種群數量在大範圍內急劇下降,這些年市民能看到的蛇越來越少了。

  「絕大多數蛇都沒有主動攻擊人類的習性,它們是爬行動物長期演化成的一支,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關鍵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王民中介紹,北京常見的赤峰錦蛇、黑眉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錦蛇和蝮蛇主要以鼠類為食,對控制鼠害有積極作用。這裡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老城拆遷地區,只要有蛇出沒,老鼠都會很少,蛇是老鼠們的「剋星」。現實生活中,有些蛇類雖以蛙類、蜥蜴等有益動物為食,但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已形成動態平衡關係,不會造成嚴重危害。人們最擔心的毒蛇咬人也沒有這麼恐怖,因為,北京地區唯一劇毒的蝮蛇多生活在人口稀少的深山區,並不主動攻擊人。只要人們外出時注意防範,是可以避免傷害的。近年興起的野外休閑旅遊,一些旅遊景點甚至深入到了一些自然保護區的中心區,侵擾了蛇類棲息地,打破了它們原本寧靜的生活。

  北京人口越來越多,但蛇卻是越來越少,這些年的調查現實,北京地區蛇類資源狀況同全國一樣,呈急劇下降趨勢。重要的原因是環境破壞,如溫榆河流域上世紀80年代中期蛇類數量還很多,由於近年嚴重的水污染和河岸改造,蛇類同其他一些動物已近絕跡。除環境影響蛇的生存外,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存在人為的濫捕濫殺。現在,還有相當多的人有著「見蛇不打三分罪」的觀念。在人人喊打的情況下,蛇的數量急劇下降也就在所難免。所以,提高認識保護蛇類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履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和履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蛇之最

  最常見的蛇:白條錦蛇,體較粗長,可達1米以上,體背麵灰橄欖色或灰褐色,甚或黃棕色,有三條白色縱紋。北京各郊縣都有分布,很常見。

  最稀有的蛇:玉斑錦蛇,全長可達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頭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幾十個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邊緣黃色。生活於丘陵山區林地,捕食蜥蜴和鼠類,卵生,無毒。是北京地區稀有種類,僅在密雲和懷柔雲蒙山區、海淀香山櫻桃溝部分地區有少量發現。

  最冤枉的蛇:團花錦蛇,別名黑鑲錦蛇。體粗圓,長900毫米左右。體背褐色,背中央及兩側有三行鑲黑邊的暗褐色橢圓形斑紋,似團花,中央的一行斑紋大小為兩側斑紋的兩倍以上。有一條不明顯背中央線連接於大斑紋間。生活于山區近水河谷地帶,性暴躁,受驚時頭呈三角形,常被誤認為毒蛇,但其實是較稀有的一種無毒蛇,捕食蜥蜴、鼠類和鳥卵;卵生。北京地區很少見,只在懷柔雲蒙山區、延慶松山等西北部山區有零星發現。

  最晚發現的蛇:王錦蛇,體長最大可達2米以上。頭部鱗片四周黑色,中央黃色,頭部前段有呈「王」字的黑色花紋。山區和平原均有發現,性兇猛、活潑,動作敏捷,食性廣,捕食蛙、蜥蜴、鳥、鳥卵及鼠類,甚至其他蛇。北京僅零星見於西北部山區的局部地區,是北京最晚發現的稀有品種之一。

  數量最少的蛇:烏梢蛇,體形粗長,頸細,頭頸區分明顯,全長可達2米。背麵灰黑色或灰褐色,有兩條黑線縱貫全身,老年個體體後段色深,黑線不明顯,背脊有一條醒目的黃褐色線。捕食蛙類,卵生,是一種無毒蛇。北京近年才記錄到,為本地稀有種類,數量很少。目前只在雲蒙山區和昌平碓臼峪南口一帶有少量發現。文/本報記者 黃建華

  鏈接:13種蛇的名單

  1.黃脊游蛇,別名白醬桿;2赤鏈蛇,別名火赤鏈;3.白條錦蛇,別名黃長蟲、枕紋錦蛇;4.雙斑錦蛇;5.團花錦蛇,別名黑鑲錦蛇;6.玉斑錦蛇,別名杏樹根子、桑根蛇、美女蛇;7.紅點錦蛇,別名水長蟲、水蛇、三線蛇;8.王錦蛇,別名黃松、臭松;9.赤峰錦蛇,別名藍頸錦蛇、黑烏蟲;10.黑眉錦蛇,別名黃松;11.虎斑頸槽蛇,別名野雞脖子;12.烏梢蛇,別名黑松、臭松游;13.短尾蝮,別名土球子、草上飛。

推薦閱讀:

【一點資訊】神技之改造肌肉分布比例,「手臂越練越粗,背部窄如鉛筆?」
請務必須知以免延誤辦事|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總領館領區圖分布??
轉~2011年兔年九星吉凶分布圖
地支循藏與五行分布
地支循藏與五行分布|干支五行

TAG:北京 | 地區 | 分布 | 區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