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學設計獲獎作品 江 南 地 區 的 開 發

省教學設計獲獎作品 江 南 地 區 的 開 發

作者:福州十九中 唐愛銘 發表時間:2008-4-28 9:38:34 訪問次數:1655

福州十九中 唐愛銘【教學內容分析】《江南地區的開發》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9課。教材從宏觀上簡要介紹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主要歷史,共有三個子目、四個內容,即西晉的興亡、內遷的各族、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是七年級歷史書中為數不多的政治、經濟史內容並存的一課。這節課內容多頭緒繁雜,不利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課程標準對本課內容的表述是:「說出人口南遷和民族交往促進了江南開發的史實」,對其他內容則沒有明確要求。因此,以 「江南地區的開發」為主線,將 「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與「淝水之戰」作為「江南地區的開發」的背景原因,對本課學習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使得本課的線索更加鮮明、清晰,教學主題更加突出。 通過學習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為以後學習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作好鋪墊,有助於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經濟格局變化的來龍去脈,並由此進一步了解中國國情,了解今天南方經濟的發達是歷史長期發展的結果。【學生學習情況分析】1.七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參與歷史學習的願望與興趣,善於表現,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和引導。2.經過大半學期的歷史課學習,多數學生初步掌握了學習歷史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但學生的認知基本上處於感性階段,在教學中需要教師適時地給予啟發引導。3.此前學生接觸的學習內容多是具體的歷史事件,本課以經濟史內容為主,學生較為陌生,同時本課高度概括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發展過程和現象,比較抽象,趣味性不強,不太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有一定難度。【設計思想】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 「用教材教」。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根據課程標準、學情、教學內容,大膽地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基本原則,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發揮歷史教育的基本功能。本課採用史料教學法、問題探究式、小組合作討論式、談話法等多種教學法,同時採用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通過學習,能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影響,通過探究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相關的社會經濟問題。2.通過學習,能了解西晉、東晉、前秦、南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的史實以及淝水之戰的簡況。二、過程與方法1. 通過問題、閱讀、比較、思考、討論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和影響,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認識歷史的能力和方法。2. 通過閱讀「中國歷史大事年表」和製作示意圖,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朝代更替,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3. 分組研讀「江南地區的發展」圖,感知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江南地區的開發史,學生能認識到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勞動人民對於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認識到和平、安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教學過程設計】

創設情景多媒體演示:一幅江南美景,一曲優美的《春江花月夜》,一首白居易的《憶江南》。顯示課題:江南地區的開發同學們,我們生活在江南,江南地區山美、水美、人更美。不僅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它是歷史長期發展的結果。 今天,我們一起來追溯早期江南地區的開發。歷史上的江南指長江以南的地方。一、呈現史料,直入主題。多媒體展示:1.《史記》和《宋書》對江南地區的描述。《史記》:「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採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 《宋書》:「江南……民戶越來越多,土地遼闊,物產豐富;百姓勤勞,努力耕種,如果一年大豐收,就可以解決好幾個郡的糧食。……絲錦布帛產量很高,可以供應天下人穿衣。」2.形成對比:《史記》和《宋書》對江南地區描述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中國歷史大事年表」。並通過示意圖了解朝代更替。 從自然條件、勞動力、經濟水平等方面進行比較。學生閱讀理解兩段材料。製作東漢到南北朝的朝代更替示意圖。師生相互交流,感受江南地區開發前後的巨大變化。 整合教材資源,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學生藉助材料感知歷史、學習歷史。感受這一階段 「政權分立」的特徵。學會將歷史現象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感知。將教材引用的《宋書》中一段材料改為以現代文的形式呈現,減少學生閱讀障礙。從變化中引發認知衝突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培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誘發問題,層層深入。問題:「《史記》和《宋書》對江南地區的描述為什麼會不同?(多媒體顯示)探究:1.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1)人口南遷(2)自然條件優越(3)人民的辛勤勞動展示:少數民族內遷的走勢(flash演示)(多媒體顯示)淝水之戰淝水之戰簡表(多媒體顯示)2.江南地開發的表現。(多媒體顯示)3.江南地區開發的影響。形成結論:(1) 江南地區得到開發(2)時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引導: 1.我們需要從哪些方面把握 「江南地區的開發」。2.從原因、影響二方面認識「人口南遷」這一歷史現象。(1) 為什麼北方大量人口南遷?要求學生閱讀教材舉出具體史實。講解:(結合製作的東漢到南北朝的朝代更替的示意圖講述)北方戰亂從東漢末年軍閥混戰開始,中間有三國的局部緩和,但在西晉短暫統一的時候,北方仍有戰亂,西晉滅亡後北方內遷的各少數民族紛紛建立政權,北方地區則陷入更嚴重的戰亂。十六國時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權曾一度統一黃河流域並與東晉之間爆發了一場淝水之戰。①在教材上找出淝水之戰的時間、地點、作戰雙方、兵力、結果、特點並填入表格。③小小故事會:「用「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三個成語講述淝水之戰的大致過程。」④為什麼苻堅擁兵80多萬,卻不能統一江南?歸納:淝水之戰後前秦的統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的狀態。東晉在南方則取得暫時穩定,從而為江南地區的經濟開發提供了有利條件。進一步提出問題:①生活在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方人民,是否會舉家南遷?請同學們發表自己的看法。(2)北方人口南遷對江南地區開發產生什麼影響?導讀:「江南地區的開發圖」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改變了秦漢時期江南地區落後的面貌,從此以後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大有追趕北方之勢,宋朝時完成經濟重心的南移,直到今天,這一地區仍是最繁華富庶的地區。師生相互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回答:原因?表現?影響?原因:北方戰亂南方較穩定。學生閱讀教材,歸納:1.「八王之亂」2.內遷各族與西晉的戰爭學生完成表格.學生比一比誰講得精彩學生討論、發言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分組讀圖,從圖中了解江南地區開發的成果、重點區域。學生閱讀教材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體現主體與主導的現代教學理念執果索因,引發學生提出問題。整體放入、整體認識、整體把握。強化學習歷史的方法。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承上啟下構建知識結構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討論中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進一步認識 「北亂南穩」。在情感、態度上認同和平、安定是人民的追求,是經濟發展的客觀條件。鞏固訓練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落實情感目標。營造一種探究、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讀圖學史的能力。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今天我們學習了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長達300多年的政權分立時期,但是在這期間,我們也看到推動歷史前進的元素:江南經濟的開發和發展,從而為隋朝國家的重新統一奠定了基礎。1.我們國家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否為西部大開發提些建議?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口南遷與「八姓入閩」。

課後反思:1.整合教材資源,提高教學效果。根據課程標準、學情、教學內容,大膽地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整堂課緊緊圍繞「江南地區的開發」展開,教學中以《史記》和《宋書》所描述的江南兩種絕然不同的情況,直接切入主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尋找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從而引出西晉的興亡、內遷的各族、淝水之戰等內容,並進一步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及影響,這樣使得鬆散的學習內容連成一體,既突出了重點又使得難點有效分解。通過課堂實踐,教學效果較好。2.成功運用史料教學。本堂課引用了《史記》和《宋書》中的兩則材料,以此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在閱讀與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在歷史的情景中感受歷史,有助於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有助於培養學生認識歷史的能力和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扎紮實實做學問和實事求是看問題的態度。3.「問題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是本堂課的又一特點。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特彆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與方法。課堂上通過對江南地區在西漢和南朝時變化的比較,得出結論:江南地區得到開發,進一步引導學生生成問題——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影響,從而使得探究這些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改變了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的局面,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對課堂上問題的探究與深入應給與充分地預設,從而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生成能從容應對,引導到位。4.課堂上注意運用圖、表進行教學。初中學生形象思維佔據優勢,教師應注意採取直觀的教學方法。課堂上通過師生共同製作朝代更替示意圖、學生完成淝水之戰簡表和讀「江南地區的開發圖」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歷史,把握歷史,較好地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和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5.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歷史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貼近學生生活。在本堂課教學的最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為我們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提些建議,並建議學生課後查閱資料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南遷與「八姓入閩」的關係。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

首頁|人事科|黨委會|計財科|監察室|德育科|高教科|中教科|初教科|職成科|教育工會|招生辦|自考辦|督導室|儀器電教|普教室|民辦教育|廉政建設|職教中心

推薦閱讀:

教學資源
六法教學精髓四
淺談動手操作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星盤奇門》實戰教學案例大集錦——綜合預測類(下)
慢四步。倫巴 視頻教學

TAG:設計 | 教學 | 作品 | 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