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莫言能否幫國人解開「諾獎結」?——環球網《今日話題》

257期2012.10.12 莫言能否幫國人解開「諾獎結」?

導語:中國作家「終於」獲諾貝爾文學獎了,相信這是很多國人長年的心愿。說起諾貝爾文學獎,人們常常對中國作家與此獎無緣而心中 憤懣。中國人的諾獎情結似乎比他國人更強烈些。現在,莫言作為第一位獲獎的中國作家,能幫中國人解開「諾獎結」嗎?

相關銳評

  • 劉康:莫言獲獎,因為他不太「中國」
  • 莫言「被諾獎」 為何引發喧嘩與騷動
  • 社評:諾貝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主流
  • 單仁平:中國人缺看淡諾貝爾獎的自信
  • 韓浩月:中國文學亟需世界大舞台
  • 莫言「諾獎」傳聞引熱議(也有人趁機賣賣私貨)

    網上展開的莫言PK村上春樹投票"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結果揭曉之前,圍繞莫言能否獲獎的話題,媒體、網路已在熱議。此前,法新社一則報道稱在瑞典博彩公司猜測諾貝爾文學獎的賠率表上莫言排在第一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緊隨其後。對於莫言能否折桂諾獎,不同的人表達了不同看法,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也有之。也有人主張對諾獎要理性、淡定。對於媒體的熱烈報道和外界的廣泛關注,莫言以「我沒看法」低調回應。甚至據微博傳言,莫言暫時關了機,低調地去了山東老家靜心寫作。

    由於在兩家著名博彩公司諾獎賠率表上,莫言和村上春樹分別佔據頭兩名。一些網站及微博發起了投票活動。一些評論家、作家及莫言的好友也進行了預測分析。如多年研究諾貝爾文學獎並出版相關著作的作家萬之比較看好莫言:「長期以來,莫言的作品如《紅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為瑞典文壇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漢學家陳安娜女士翻譯的巨著《生死疲勞》今年剛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書展上被隆重推薦。從種種跡象來看,今後莫言獲獎的可能性或高於村上春樹。」批評家嚴鋒堅決支持莫言獲諾獎,並對其進行高度評價,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繼我之後還有亞洲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話,我看好莫言。」作家麥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獲獎等。

    微博博主「嚴鋒」發微薄稱:來看看沒有得諾獎的作家吧:托爾斯泰,喬伊斯,普魯斯特,卡夫卡,博爾赫斯,契柯夫,易卜生,亨利詹姆斯,左拉,馬克吐溫,昆德拉,納博科夫,格雷厄姆格林......這些不可直視的名字隨便拎一個出來都輕易干翻絕大多數獲獎者。所以,今天晚上要是有什麼「意外」,大家千萬淡定,不要有什麼想不開。

    微博上除了各種猜測討論外,甚至出現了一些段子,比如微博博主「@Fenng」發微博稱:「最新消息:莫言已經得獎! 他的秘書說,莫言副主席剛剛收到獲獎簡訊:瑞典作協溫馨提示:您已獲得 2012 年諾貝爾文學獎,獎金100萬瑞典歐元。為了辦理您赴瑞典領獎的手續,請匯款人民幣10000元到以下指定的農行賬戶。」

    也有人在微博上趁機搞營銷,比如有微博稱發布【有獎轉發】:「傳說諾貝爾文學獎明晚將中日對決——莫言PK村上春樹。我們挺莫言,希望的是中國作家雄起,希望他們不要不務正業、不要剽竊炒作、不要只顧賺錢過日子,希望他們用作品追問人性與靈魂。明晚19:00前關注@**並轉發此條微博,如莫言勝出,將隨機送出163本莫言獲獎作品實體書。」

    國人的糾結:一直沒獲獎,一直很在乎

  • 微博上傳言莫言前赴瑞典

  • 微博討論10月「諾獎季」

  • 各類「中國作家與諾獎」的說法多年來流傳廣泛

    稍一搜索就可發現,多年來,網上有很多圍繞中國作家與諾貝爾獎之間的真假難辨的傳聞。比較常被提及的,比如魯迅、老舍、林語堂、沈從文、巴金、錢鍾書等人。據一些材料顯示,魯迅曾被瑞典方面詢問是否考慮參與諾獎評選,但被魯迅寫信拒絕了。也有人考證,當時只是魯迅的朋友有此建議,並非瑞典諾貝爾評委會的建議。

    此外,網上還流傳著一段錢鍾書拒絕諾貝爾評委馬悅然的故事,有微博網友說:「國外曾有人說,如果把諾貝爾文學獎和授予中國作家,只有錢鍾書先生受之無愧。當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著名漢學家馬悅然與錢鍾書談及此事時,錢鍾書卻對馬悅然說:『你跑到這兒來神氣什麼,不就仗著我們中國混你這碗飯嗎?在瑞典,你是中國文學家,到中國來,你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價委員會的專家。』」但馬悅然的夫人陳文芬已在微博中對此「謠言」做了澄清:「敬告版主,錢先生已經過世了。請勿傳播無中生有的謠言。馬悅然當選瑞典學院院士是一九八五年,錢先生與馬悅然見面是一九八一年、八二年,見面時馬悅然的身分是歐洲漢學學的會長。兩次見面楊絳先生都在場。馬院士還沒當選,錢先生如何跟他談論諾貝爾文學獎?」

    雖然在莫言之前,諾貝爾文學獎與中國作家無緣,但此類的流傳卻非常普遍。諾貝爾文學獎設立了百年,中國作家卻無一獲獎,這對文學大國的中國來說,不能不說是個很大的遺憾。雖然在世界文學史上,如列夫·托爾斯泰、易卜生、卡夫卡等很多公認的文學大師都與諾獎無緣,諾獎並不代表最好,但中國人與中國作家卻總有一種強烈的諾獎情結。到今天,更有人說,與諾貝爾獎無緣,更與中國的大國地位不相稱。

    每年10月成「諾獎討論季」,中國人對諾獎有崇拜心理

    其實,幾乎每年10月都會有一場「中國何時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大討論,以至於有人調侃,「又到了該追問為什麼不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季節」。中國為何屢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呢?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文學能否走出被世界「遺忘」的尷尬境地?這一命題已成為盤桓在國人心中的「結」。文學評論家白燁評論這種現象說:這種情結,每年一到10月份就會爆發,反映了中國人對本土作家獲獎的渴望。在他看來,人們關心諾貝爾文學獎,更多是非文學的,是一種社會性和媒體性的關心。這些關心,可以單純地看作一種熱情,一種基於民族主義熱情的想像。

    白燁認為,國人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情結,是因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在文化上也有了進一步的嚮往和需求。人們希望中國文學能像經濟一樣,在世界上佔得地位,摘取重要的獎項。這背後是「大國意識」在文學上的反映。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既反映出國人的渴望,又反映出一種不自信——好像獲個獎,才能被真正證明。

    對於中國民間和輿論對今年諾獎表現出的極大熱情,周寧也認為,這反映出一種急於被西方主流文明認可的心態。中國人願意把諾貝爾文學獎看做是一個代表最高級別認可的獎項,因而產生對它的崇拜,這就可能走進誤區。

    「諾獎」並不是給中國文學打分的語文老師

    網上討論西方難理解中國文學

    文學的優劣不能憑諾貝爾獎來「認證」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不是說明其作品是最好的?顯然,在很多人潛意識中,確實是這麼想的,因此,希望中國人獲此獎項以說明中國人的水平也是高的。但越來越多的人並不持此看法。莫言就在獲獎後表示:「諾貝爾獎不是最高獎項,只代表評委的看法。」

    譯林出版社綜合編輯部主任王理行認為,諾貝爾獎不是奧運會,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獎項而非一場競賽,是瑞典文學院的評委按照他們自己的標準評定的,選出的不一定是當年最好的作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楊揚認為無需過於在意是否得獎。「文學欣賞與個人審美情趣有關,不同人有不同的口味和偏好。」他還指出諾貝爾文學獎的平台有限,可文學的天地無邊,因此呼喚廣大讀者更多關注中國的作家和他們的作品,而不是聲名和獎項。

    北大中文系教授陳曉明認為:諾貝爾獎只是一個獎項,它並不能代表世界文學的最高水平。中國作家之所以不能獲諾獎,有這樣的原因:漢語翻譯成英文的作品,太少,而且漢語非常難翻譯,國際上優秀的漢語翻譯家也太少。而且,獲不獲得諾獎也不能代表中國作家的水平與世界文學差距有多遠。因為諾獎在評選時,評委們個人的文學觀念、審美角度以及對政治文化的理解都會影響評選結果。

    文學評論家白燁也表示,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諾貝爾文學獎曾授予非常好的一批作家,贏得了聲譽。但進入新世紀之後,這一獎項跟過去比整體水平在下滑,頒給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作家,這些作家到現在仍然還火不起來。從中國作家來說,大家並沒有把諾貝爾文學獎看成一個至高無上的獎項。因為它也有很多非文學的因素。即便是文學的,也有很多偶然因素。所以不能把它太當一回事,它只是很有歷史傳統、很有影響力的一個獎項而已,不能把它當成中國作家的奮鬥目標和文學標準。

    更有人生動地評論說:全世界作家無數,他們絕對不是某學校某班的一幫小學生,諾貝爾文學獎也絕對當不了那位判作文然後給出分數的語文老師。某一個文學獎,只能說明某一類人喜歡某一類作品,甚至只能說明某一些人想通過推出某位作家的作品來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和實際利益,政治上的,或者是經濟上的。

    西方人要真正理解中國文學還需時日

    也經常聽到一些人認為,中國作家之所以遲遲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是因為西方評委對中國文學不能理解,那麼,他們此次把獎項頒給莫言,是不是表示能夠理解中國文學了呢?對此,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院長、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劉康的答案是否定的。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並不能由此說明中國文學被西方真正理解與接受了。

    劉康說:儘管此次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莫言,也並不能說西方真正認識了中國的文學。瑞典的評委看中國的現當代文學,視角仍沒有太大變化,他們並沒有認識到中國文學的複雜性。比如賈平凹、陳忠實這些作家,不太可能獲獎,因為他們「太中國」。中國的文明有其特殊的東西,中國太複雜,這是西方人難以理解的。雖然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世界各地的很多作家,然而,除了此前的中國,也沒有頒給伊斯蘭世界的作家,因為西方價值觀和穆斯林價值觀的矛盾是難以調和的。南美洲、非洲的作家之所以能獲獎,很大原因是他們曾長期受西方的殖民,接受融匯了西方的文化。而中國和阿拉伯世界則都有著自己頑強的文明特徵。

    文學評論家白燁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標準和中國的國情、文化是不一樣的。我們立足於本土文化,把它作為參照就好了。他指出:中國人的作品如果要競爭世界獎項,有兩方面問題。一個是作品所反映的內容問題。作家在選擇題材、主題,構思故事,使用語言的時候要選擇具有人類共通性、普遍性的,而不要過於獨特。否則外國人可能會看不懂。白燁特彆強調文學翻譯的重要性。他說,目前中國在文學作品翻譯方面下的功夫不夠大。一般的情況是,作家的作品推出後,完全是自然而然,有人看中喜歡就翻譯。在組織性、推介性上做的很不夠。中國作家的作品翻譯成其他文字,主要靠的還是國外的漢學家。

    結語莫言獲獎,相信是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的。長期以來,國人盼諾獎而不來,如今來了,相信對國人是一個「莫大」的慰藉。然而,諾獎畢竟只是一個獎項而已,它並非真理的最高標準,一個人或國家的文學之優劣,並不能依此而最終評判。中國文學今後尤其需要不受諾獎的影響而更加「純粹」地創作。相信領略到此番意味的國人,也會慢慢化解心中的諾獎結吧。
    推薦閱讀:

    【換書吧】豐乳肥臀
    從莫言獲獎感言讀出「三心」
    莫言用「殘酷敘事」建立了一個隱秘的文學王國
    瑞典大雪莫言暫停芬蘭 將作演講頌揚蒲松齡
    莫言視頻

    TAG:莫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