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神秘數字,正在深深地影響你的社交關係
我先告訴你三個數,你把這三個數記住:6,150和5。今天我就講這三個數。
1. 第一個數:6
我先講第一個數:6。我講這個數字,是為了告訴你六度分隔理論。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你跟一個陌生人聊天的時候,聊著聊著就發現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熟人,於是,你們就會感慨:「這個世界真小啊。」
有一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曾經做過一個研究,他的研究方法被稱為「小世界方法」。米爾格拉姆想知道,這個小世界有多小。
當時,他正在哈佛大學教書,住在波士頓。他發出了300封信,其中200封隨機地發給遠在內布拉斯加的居民,100封發給了波士頓的居民,這三百封信都是要寄給住在波士頓的一位股票經紀人的。如果你認識這位股票經紀人,就直接把信寄給他。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誰,就把信寄給一個你自己認識,而且你認為最有可能找到目標收信者的那個人。
在做這個實驗之前,米爾格拉姆問這三百封發信人,他們覺得需要轉手幾次,這些信才能到目標收信者手裡,很多人說至少得幾百次。最後的結果是:只用六次。
這個研究現在已經成了傳奇。不過,我們再來仔細想想。如果是從數學的角度來看,米爾格拉姆的實驗是很令人信服的。假設我們每個人都有100個朋友,你的朋友的朋友就是1萬人,你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一共有100萬人,以此類推,到了跟你有五度分隔的時候,你就有超過90億人的關係網了。所以,在六步之內,你就可以聯繫上這個星球上的任何一個人。
但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米爾格拉姆的實驗還有很多缺陷。比如,你可以說,不是每個人都有100個朋友的,有的人可能只有10個朋友。再比如說,你會發現,你的朋友和你的朋友的朋友會有很多重合,也就是說,有不少人既是你的朋友,又是你的朋友的朋友,你的社交圈子不像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廣。你不認識的人,你的朋友很可能也不認識。
儘管在研究方法方面存在著缺陷,米爾格拉姆的小世界實驗還是很有啟發意義的。有什麼啟發意義呢?
第一,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把自己的關係網擴大,而且這些關係網中的「弱紐帶」,在傳播信息的時候比「強紐帶」更管用。這就是美國社會學家馬克·格拉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的「弱連接理論」。什麼是「強紐帶」?就是跟你接觸最頻繁的那些人:你的親人、同學、同事、朋友。什麼是「弱紐帶」?
就是你在微信上加的從未見過面的朋友,在開會的時候認識的人,甚至是坐飛機的時候認識的坐在你旁邊座位上的人。為什麼「弱紐帶」更容易傳播信息呢?因為跟你更親近的「強紐帶」關係的生活圈子和你差不多,你知道的他們也知道,你不知道的他們也不知道。只有「弱紐帶」關係才能跨越不同的圈子,傳播更多的信息。所以,如果你要想找工作、找對象,最好的辦法不是去找「強紐帶」關係,而是去找「弱紐帶」關係。
第二,儘管關係網這麼管用,但把關係網連接在一起的不是我們,而是一些極其活躍的「超級聯繫人」。他們不僅朋友多,而且跨界。通過這些「超級聯繫人」,我們每個人的關係網才能連接起來。所以,你認識多少人並不重要,但你認識多少種人很重要。把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加滿,也不一定能幫你擴大關係網,更有效的辦法是保證在你的朋友中,有更多的「超級聯繫人」。
2. 第二個數:150
好啦,我已經講完了第一個數:6。不需要超過六步,你就能和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建立聯繫。那我們是不是要把關係網撒得越廣越好,朋友圈裡的人數越多越好呢?
不是的。我來給你講第二個數:150。我們能夠穩定地維持人際關係的人數,大概也就是150人左右。這是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提出來的,所以這個數也被稱為「鄧巴數」。鄧巴指出,人的大腦認知能力有限,負擔不了那麼廣泛、頻繁的社交活動,一個人能夠維持的穩定的社會關係,比如說至少每年聯繫一次的親朋好友,大約為150人。
這跟人類的進化有關。當我們還是南方古猿的時候,能夠維持的群體數量大約為50人左右,等到我們學會了用火、學會了製造工具、家庭關係更為密切,而且語言也開始出現了,人類的群體數量會達到150人左右。儘管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現代社會,但數十萬年來的進化習慣仍然制約著我們的社交圈子。哪怕你的手機通訊錄里存了2000個聯繫人,哪怕你的微信朋友圈已經加滿了5000人,但你真正能夠維繫的圈子,也就是這150人。
這150人不一定跟你都是鐵哥們兒,但他們是跟你聯繫更緊密的人,他們跟你的聯繫,足以影響到你的很多行為。你有沒有發現,有的單位里有幾桿「大煙槍」,這個單位里抽煙的人就會多起來?你的親朋好友里有人在練馬拉松,於是大家都開始跟著練?你是不是因為身邊的朋友推薦,才參加了我的讀書俱樂部?
所以,選擇和什麼樣的人交往,是很重要的,你只有150個人的名額。回頭,請你再檢查一下自己的通訊錄和微信,能夠加為星標的那150個人,你一定要慎之又慎。
3. 第三個數:5
講完鄧巴的150定律,我再給你講第三個數。第三個數是5。你也可以把它稱為「五人定律」。美國的商業哲學家、成功學的創始人吉姆·羅恩(Jim Rohn)曾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你是與你相處時間最多的五個人的平均值。」
你的性格會跟這五個朋友很像,你的愛好會跟這五個朋友很像,你的價值觀也會和這五個朋友很像。
今天,我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剝開了你的社會關係網。我們來比較一下六度分隔、150定律和5人定律。六度分隔是一種「弱連接」,它的主要作用是傳遞信息;150定律是一種相對較強的連接,它的主要作用機制是傳染,也就是說,人們的行為、情緒和觀念都會互相影響,結果是,你會在各個方面受到你身邊的熟人的影響;5人定律講的是一種非常強的連接,它的主要機制是共享,也就是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這是因為你們的價值觀相同,有非常強烈的認同感,這個核心的人際小圈子,能夠為你提供堅定的支持。
所以,不要每天忙著跟人交換名片,到處加微信好友,多花些時間維護你的核心朋友圈。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社會關係中,你不僅僅會成為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你所認識的人也會決定你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內容小結:
在互聯的時代,人們會更起勁地想擴大自己的朋友圈,人人互聯的社會帶給我們很多新奇的體驗。從理論上講,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跟這個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人建立聯繫。但是,我也告訴你,你能夠維持穩定關係的社交圈,大概也就是150人左右,而這150人是會影響到你的行為和思想的。在最溫暖隱秘的核心,是跟你關係最為緊密的那幾個人,這幾個小夥伴是你成長道路上的旅伴,他們塑造了你,你們互相塑造。
討論:
推薦閱讀:
※用心經營每段關係,切莫患得患失
※從語言與文化的關係談外語教學
※左重漢:再探關係的奧義(二)草根
※[原創]人際關係4法則之二:給予對方以利益
※政冷經熱的中日關係還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