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長城內三關: 紫荊關

紫荊關是長城的關口之一。位於中國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地理位置顯要,關城建在依山傍水,兩峰對峙的廣闊盆地內,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京西內長城上一處重要關隘。它位於居庸關、倒馬關之間,與居庸、倒馬合稱「內三關」。紫荊關是進入太行的要口之一,是「太行八徑」的第七徑,稱為「蒲陰徑」。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拒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關城、小盤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112國道和張石高速的開通,使紫荊關南北走向失去了作用。  紫荊關始建於戰國時期,漢時為土石夯築,後歷經各代擴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則改用石條作基礎,以磚砌面封頂,並用石灰碎石灌注。紫荊關漢時稱上谷關,東漢名五阮關,又有蒲陰徑、子庄關之稱,宋、金時名金坡關,後因山上多紫荊樹易名紫荊關。  在正統、景泰、弘治、嘉靖、萬曆、崇禎年間,都曾改築、擴建關城,增設城堡、隘口,開鑿盤山道等,使紫荊關形成了一個較完備的防禦體系。《畿輔通志》稱:「控扼西山之險,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山谷崎嶇,易於戍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下車地點直視紫荊關(北門)。

  現存多為明代建築。上圖這北門二層扁額,上層題「河山帶礪」的上款為「萬曆丁亥夏」,下款為「聊城傅光宅書」,下層題 「紫荊關」。皆明萬曆年書、刻。  關城東西南三側外有牆,北牆下臨拒馬河,依山面水,形勢險要,為軍事要地。其北城門、北城牆均以大塊料石壘砌,建築水平高超,為中國同類建築中罕見。  歷史上紫荊關曾發生的戰爭達140多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金貞祐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夾攻居庸關得手。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變後,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荊關進逼北京。

  北門內各個角度,右上為八路軍進入紫荊關。

  紫荊關北城牆各角度,我也是從這向西尋找遺迹的。  紫荊關結構特點:漢朝時為土石夯築,後歷經各代擴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則改用石條作基礎,以磚砌面封頂,並用石灰碎石灌注。

  從內地通向紫荊關的第一道關門,門額上嵌石匾一方,橫書「紫荊關」三字。關門內是通向關城的十八盤,盤道頂端是南天門,門券上嵌著「畿輔第一雄關」的石匾。進了南天門是二重門,再內是三重門,又稱南門。北門有瓮城,南天門西側,有從內城通向黃土嶺的關門一座。紫荊關主城分東西兩部分東城設文武衙門,西城為屯兵之所。

  此圖為北牆向西到頭向北拐出去的一塊,可能是通向拒馬河對面的城頭。

  此圖上為在北城牆看向西山的敵樓,下為在二重門方向看向西山,此處共有兩敵樓,兩烽火台。

  此上下圖這西山最高點的獨一眼敵樓。

  下1烽烽火台,上圖遠處是紫荊關關城。

  此圖為下2烽烽火台。

  此圖為二號敵樓,3X3建制,三拱結構,比較寬大。向右上方向是城牆的走向。

  對面開門,門開正中。

  沿著殘存的牆向關城方向走,從滿山杏花中看到修復的關城。

  外城牆是毛石外砌,內填夯土,頂多種材料混合硬化層。

  有石外皮牆,還有磚外皮牆。

  上圖村莊為關城的西城部分,原應該是兵營做在地。

  我們從右下圖位置上到修復的二重門、三重門至北門的城牆上,有此位置修的不比前些日子批評的小河口情況差。圖上的土牆我是按逆時針方向走的。左下圖的上部是關城外通向東山的牆體。

  二重門,當地人稱南門,充其量是個小南門。位置從上邊圖中定位。

  這個坡修的能上,不好下,坡度有點大。

  門洞中還有語錄。

  穿過二重門後,上到小山上,這通道,寬窄不一,最窄處不足50厘米。不知當初是怎樣的,感覺上不太對。

  三重門離二重門不遠。開門方向西,不過水門在南。門上有「紫塞金城」匾額,是明萬曆年間所刻。上下圖為內側。

  上圖左下為西南方向視角,下為「紫塞金城」匾額,上款題「萬曆十七年歲次乙丑孟秋吉量立」,下款為「欽差分守紫荊關參將韓光」。

  此處為關城東側一登城入口,也可能是通向東山的「草場門」位置。

  爬上東牆後繼續向北走,此地杏樹很多,不過林中帶刺的樹也不少,沒長嘴直心快,也沒拍到底紫荊樹是什麼樣子的,目前還是不清楚。

  上圖左(西)是通向「紫荊關」方向,還有向右前方的城寺,由於相機視角有限,沒表現出來。該方向是通向東山的。

  高處看看紫荊關,關城的牆的形狀是最的特色的,馬面牆建築的太有特點了。在發行的郵票中重點體現了這點。

  此上下圖是「紫荊關」內側的西牆,相當於西城的東牆。紫荊關主城分東西兩部分東城設文武衙門,西城為屯兵之所。

  從此處下牆,結束行程。

  此次行找軌跡

  牆友們合影

  紫荊關郵票極限片  再講重複一下紫荊關情況:從內地通向紫荊關的第一道關門,門額上嵌石匾一方,橫書「紫荊關」三字。關門內是通向關城的十八盤。盤道頂端是南天門,經南天門至奇峰嶺山頂。門券上嵌著「畿輔第一雄關」的石匾,進了南天門是二重門,再內是三重門,又稱南門。北門有瓮城,南天門西側,有從內城通向黃土嶺的關門一座。紫荊關主城分東西兩部分東城設文武衙門,西城為屯兵之所。  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荊坡道人在重修紫荊關盤道記中云:「南有石徑十八(盤),由底升巔,崎嶇若羊腸之險,東倚於岩旁,後天之畔,西臨乎洞壑,蟠地之絕崖。然則南城兩都,北極邊陲,遷客騷人多游於此。我朝所以設關,憑此險……。」  盤道頂端是南天門,進了南天門是二重門,兩側有八字牆向左右伸展。再內是三重門,又稱南門,但坐東朝南,券上嵌有「紫塞金城」四字。上款題「萬曆十七年歲次乙丑孟秋吉量立」,下款為「欽差分守紫荊關參將韓光」。北門面東,門額題字共兩層,上層題「河山帶礪」,上款為「萬曆丁亥夏」,下款為「聊城傅光宅書」,下層題 「紫荊關」。  南天門西側,有從內城通向黃土嶺的關門一座,面南額題「陽和門」。紫荊關主城分東西兩部分,中間以牆相隔,東城設文武衙門,西城為屯兵之所。關城東、西、南、牆外有牆,形成環抱於主城外的三座小城池。陽和門外有黃土嶺城。拒馬河北岸有小新城,與主城之西城隔河相望,有鐵索相連,為關城的前哨。紫荊關的關牆總長18160.5米,共有城門9座、水門4座、戰台19處。

  網友們紫荊關的風光片,謝謝原作者了,謝謝!

  紫荊關歷史遺存的各年代照片。注意看第一圖的南天門。
推薦閱讀:

八達嶺長城一日游(良心攻略)
長城芭蕾
登居庸關長城
萬里長城新發現
長城電影/高清720P/沒看的戳進來

TAG: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