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那些害人的「小圈子」
跳出那些害人的「小圈子」
賈先存2014-8-4
●陷在「小圈子」里,很容易一葉障目、走入歧途。只有跳出「小圈子」,才能撥開迷霧,登高望遠,有大視野、大成就、大作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交往圈,這是由人的社會屬性決定的。然而「圈」有大小之分,「小圈子」不以黨性原則畫線,對實際工作十分有害。陷在「小圈子」里,很容易一葉障目、走入歧途。只有跳出「小圈子」,才能撥開迷霧,登高望遠,有大視野、大成就、大作為。
跳出親情的「小圈子」。當官要公廉,親情第一難。當前,一些領導幹部為親情所累,在黨性原則和黨紀國法面前,砝碼偏錯了方向。有的對親屬的違規行為裝聾作啞甚至包庇縱容,有的為子女謀取私利,隨意插手職務提升,搞火箭提拔,最終栽了跟頭,既害自己,也害了子女。從來紈絝少偉男。一些官員子女囂張跋扈,同父母的溺愛縱容不無關係。唐朝賢相狄仁傑被後人稱為「唐室砥柱」,可是兒子狄景暉卻殘暴貪婪,累及狄仁傑的一世清名。清朝著名詩人龔自珍憂國憂民,他的兒子龔半倫卻當了假洋鬼子,帶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怎樣對待親情、樹立好的家風,對領導幹部不是小事,而是重大考驗。毛澤東同志提出,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這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的親情觀。
跳出用人的「小圈子」。在我國歷史上,常常「一朝天子一朝臣」,各個朝代幾乎都有朋黨之爭,因為封建官場搞的是人身依附,結果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甲午戰爭清軍失敗的原因很多,其中用人失誤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丁汝昌身為主帥卻不懂海軍,外行領導內行;葉志超作為清軍在平壤守軍的最高指揮官,卻貪生怕死,棄城而逃。客觀上講,兩人均不是擔當這些重要職務的最佳人選,之所以能夠任此要職,最主要原因是他們均系淮軍出身,是李鴻章的安徽老鄉。李鴻章用人重鄉情,當時民間就有「會說合肥話,就把洋刀挎」之說。我們黨歷來反對「小圈子」,尤其是在用人方面。毛澤東同志1944年就批評過山頭主義傾向,鄧小平同志曾告誡黨員幹部:「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吶!很多失誤就從這裡出來,錯誤就從這裡犯起。」作為黨的幹部,在用人上決不能搞「小圈子」、小團體,這是涉及政治原則的大問題,關係黨的形象和戰鬥力;而必須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對拉拉扯扯、搞「小圈子」、跑官要官的,不僅不能提拔,還要堅決調整處理,讓其沒有市場。
跳出利益的「小圈子」。當前,國防和軍隊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構建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實現組織形態現代化,進行編製結構和領導指揮體制調整,必然涉及一些單位的撤併降改,關係個人的進退去留。實踐證明,影響改革的許多思想障礙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體制內,尤其來自各種利益的羈絆。從部隊看,雖然人人都說改革好,但也有一些同志心態矛盾,一心盤算自己的「小九九」,思前途憂後路,改別人不願改自己,缺乏刀口向內、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改革是迴避不了的一場時代大考,如何對待改革,是檢驗黨性原則的試金石。計利當計天下利。對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的「小利」與「大義」,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認識,始終做到胸懷大局、著眼全局、立足長遠看改革,以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以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始終做到政治信念特別堅定,執行指示特別堅決,勇於擔當特別自覺,遵守紀律特別嚴格,以實際行動堅決擁護改革、積極支持改革、自覺投身改革。
推薦閱讀:
※細數官場「兩面人」:大圈子作秀 小圈子作惡
※劉備的攤子與圈子
※EMBA圈子:花錢換人脈 開發商曾將36套房賣同學
※梁山是個「大圈子」
※圈子和套子
TAG: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