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往事如煙|憶沙灘

編者按陳平原老師曾經說過:「偷聽生對於老北大的感激之情,很可能遠在正科生之上。儘管歷年北大紀念冊上,沒有他們的名字,但他們在傳播北大精神、擴展紅樓聲譽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許欽文是中國現代作家中以寫鄉土題材小說見長的,曾得到同鄉人魯迅先生的大力栽培。時隔三十餘年,他重又提筆,回首在沙灘紅樓的「偷聽」往事,那種「暖烘烘的」感覺依舊鮮活。憶沙灘許欽文

許欽文(1897-1984)像「三子兩,兩子三!」

如今我每次經過以前北京大學的第一院,總要回想起這種叫賣柿子的聲音來。無論當初我住在會館裡,和後來在鑾輿衛夾道做工,從北池子走過來,到了柿子攤旁,總已有點餓,有點渴。花三、兩個銅子,買柿子,大的兩個或者小的三個,饑渴都解決,得以甜一甜。這不僅嘴巴里的味道,尤其是精神上得到安慰,吃了柿子就可以溜進教室去聽講。說是溜,因為我交不出學費,固然不是正式的學生,也沒有旁聽生的名義。為著生活,我不能計劃一年半載地連續學習,只好有機會就溜進教室去,聽了一課算一課。欣逢五四運動,學術公開,提倡工讀。失業的小學教師,跟著潮流飄蕩,我居然在大學校里選聽起名教授的課來了。

沙灘紅樓舊影路牌上面寫著「漢花園」,可是大家都叫做沙灘。「沙灘大樓」這第一院的房屋現在叫做紅樓了,的確,這在現在的北京,再也不能給人以大的感覺,——高樓大廈太多了。可是當時,除非宮殿,這是北京最高大的房屋中的一所。第一院是文科,由李大釗先生主持的圖書館設在這裡。為著調和實科和文科,實科添設文學概論課,文科添設科學方法論課,所以我也學習了些科學的方法。

大禮堂在景山東街的第二院,臨時搭的大場所在靠河沿的第三院。我也常到那兩處地方去聽名人的演講,常到第二院去聽愛羅先珂講的俄羅斯文學。記得李大釗先生有一次講演,大意是說,許多同學都愛說「我們北大」。看重自己的學校是好的,可不要因此自高自大。要把北大的精神「大」開去才好。這次講演是在第三院舉行的。我去看用俄語演出的列夫·托爾斯泰的「黑暗的勢力」,也是在第三院的。可是在我腦中的印象,總是以沙灘第一院為主的,對於第二院和第三院,好像只是沙灘擴大了範圍。

位於北河沿的老北大三院門樓舊影雖然兼收工讀的旁聽生,也讓像我的人溜進去聽課,當時的北京大學,終究是全國的最高學府,各省的富家子弟所聚會。可是同學們,一般的都穿藍布大褂;春夏、夏秋之間穿伸撥羅夫上衣白帆布褲漂漂亮亮的只有少數的幾個。這是一種樸素的作風。我是連這種樸素都說不上的,從南方穿過去的竹布長衫,舊了,顏色也淡了;破了,自己縫幾針,歪歪斜斜的。人是瘦得猴頭鳥頸的樣子。夾在一般的大學生中間,我總覺得自己是寒酸。可是我並不因此遭到同學們的白眼。沙灘有著許多小飯店,十幾個銅子——半形來錢可以叫一個菜吃,好點的也不過一角錢左右。人家吃回鍋肉,攤黃菜,我照例挑最便宜的老豆腐,炒白菜,夥計也同樣好看好待招呼我。走到尚子公寓等處訪問人,在整整齊齊的房間里,總也受到客氣的招待。這更是五四運動中的一種好風氣。

有一次,我們幾個小朋友一道去聽魯迅先生的講。下課以後魯迅先生邀請我們吃點心,就在沙灘的一邊。記得各人吃了一杯牛奶和幾塊麵包。這事「魯迅日記」上這樣寫著:「午後往北大講。下午與維鈞、品青、衣萍、欽文入一小茶店閑話。」(註:當天為1925年2月27日——編者)

我在困憊中顛顛倒倒地離開家鄉,東飄西泊地到了北京,在沙灘,可受到了無限的溫暖。北京冬季,吹來的風是寒冷的,衣服不夠的我在沙灘大樓,卻只覺得是暖烘烘的。

「三子兩,兩子三!」如今我吃著柿子,往往聯想到沙灘,耳旁隱約響著這聲音。(《文匯報》,1959年5月4日)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燕園文化遺產保護協會

郵箱:yanyuanheritage@163.com

微信號:yych北大燕遺

編輯|李辰

排版|楊依然

推薦閱讀:

往事濃淡,色如清,已輕 經年悲喜,凈如鏡,已靜
男女在戀愛過程中的變化,往事不堪回首!
賴昌星的梟雄往事
梁實秋:喝好茶 往事如煙

TAG:沙灘 | 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