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之死是個悲劇卻不是冤案

袁崇煥,大明遼東邊防的駐守者,被認為是明末僅有的軍事天才,而其最終的下場不是戰死疆場卻是被大明朝廷凌遲處死。許多人都認為袁崇煥之死為千古奇冤,認為其冤其慘堪比岳飛,認為是崇禎帝昏庸所致的悲劇,認為袁崇煥乃國之柱石、長城,只要袁崇煥在滿清必不能入關。袁崇煥一死,大明敗亡的命運就註定了。崇禎帝殺袁崇煥是自毀長城等等。

岳飛雖死,宋還能守半壁江山於江南。而袁崇煥死後十數年,滿清就入主整個華夏了,圈地、投充、屠城、剃髮等一系列野蠻征服措施使得整個華夏彷彿陷入了人間煉獄中,甚至影響到了中國的近代化歷程。再加上袁崇煥有個部將,其家族十幾代、三百多年以來一直為袁崇煥守墓,「忠臣義僕」更顯其事悲壯忠烈。所以有許多人對袁崇煥之死的感慨甚至多於對岳飛之死的感慨。

然岳飛之死為他人為之,袁崇煥之死多自為之。袁崇煥被處死的最主要的兩大罪狀;一、擅殺毛文龍。持尚方寶劍的袁崇煥把同樣持尚方寶劍的毛文龍殺了,這對崇禎帝來說無疑是一聲晴天霹靂,在那個時代皇帝想殺一個大臣還要經一定的司法程序呢?即便毛文龍該殺,也要先請示批准,即便毛文龍的存在阻礙了袁崇煥「五年復遼」的宏偉計劃。袁崇煥完全可以將毛文龍縛之京師,由朝廷來定奪其生死。大可不必通過逾越職權、擅殺大將來帶給崇禎帝震撼,這似乎只是列代權臣的行事作風,魏忠賢都未敢如此不經任何司法程序就擅殺一個大臣。任何一個皇帝也都不會肯定、默許這種做法,一旦有這樣的先例發生,以後就極容易被其他權臣效仿。而皇帝及司法的職權與權威就漸將被僭越與踐踏。

二、私自議和。如果說趙構給岳飛機會的話,岳飛雖然說未必就能直搗黃龍府,洗盪其巢穴,但恢復些中原失土還是易於達成的。而崇禎帝曾給了袁崇煥機會,要錢給錢、要權放權,袁崇煥卻對女真素手無策。不但「五年復遼」的承諾遙遙無期,女真之患反而愈演愈烈,甚至直接打到北京城下。更別提「五年復遼」的計劃一開始就是對崇禎的寬慰與敷衍。崇禎帝長於後宮中,對前方戰場情形看得不透徹,難道長期在戰場前線的袁崇煥還看得不透徹嗎?不能告之實際情形?一定要以欺瞞加以寬慰嗎?的確崇禎帝對遼東前線戰事表現出很急切要成果,但這對於剛剛繼位不久的年輕君主,面對著自萬曆三大征以來財政就業已空虛的大明,表現出急切要早日結束遼東戰事、中興大明的希望也不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如果袁崇煥一開始就告訴崇禎遼東的實際情況,勸崇禎帝按部就班、慢慢來,以袁崇煥的「以遼土養遼人、以遼人守遼土」的策略來經略遼東,長遠看還是很有希望的。而從崇禎帝開始就極為信任袁崇煥的能力來看,崇禎帝未必就不能被袁崇煥說服。

再從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的結果來看,其造成的後果更為糟糕,使得毛文龍部沒了主帥、軍心離散、以致背叛投敵,清初被封為藩王的明四大降將,除了吳三桂外,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都是毛文龍的部將,可見毛文龍的部隊是極有戰鬥力的。而毛文龍部投降後,不止為後金長驅南下解決了後顧之憂。耿、尚、孔還為後金攜帶來了大量的攻城重裝武器,為後金軍隊攻城能力的不足打開了局面。而耿、尚、孔還作為後金軍隊幾次大規模入關寇掠中原的嚮導,在滿清入關後,更是作為消滅農民軍和南明軍的嚮導與前鋒。沒有耿、尚、孔的投敵,後金軍隊的攻勢就打不開局面,更不敢深入大明內地來寇掠。

再從「私自議和」來看。「五年復遼」就像一個緊箍咒越來越束縛著袁崇煥的身心頭腦。從遼東的實際情形來看,能守住已有領土也屬不易,把「復遼」當成短期目標,就有些不切實際了,所以其只有想通過與後金議和來謀取實力恢復的時間以及一些意外的可能。可是雖然起初袁崇煥向崇禎帝提過「以和為旁著」。但是,後來明廷還是否決了議和的提議,如此作為交戰狀態的雙方,前線邊防的最高將領卻和敵方來往甚密。那麼這是「私自議和」還是「通敵謀叛」就很難讓人辨明了。就好比中蘇對峙時期,如果東北軍區最高司令長官平常與蘇聯軍方私下來往甚密,突然有一天,兩方几乎差不過時間共同抵達北京城下的話,那誰能辨明他們私下談的是啥?所以作為前方最高軍事將領,對議和如此敏感的話題就必須要獲得後方的首肯,並要時刻彙報交談的內容及進度才是。

至於其它的「市米資敵」的罪狀等,這些都是公開違反朝廷的法度,都不是「欲加之罪」。

岳飛被加以「莫須有」之罪名,岳飛撕開衣服,露出後背 「盡忠報國」的刺字,並手書「天理昭昭」的四個大字。岳飛被殺,世人皆罵秦檜弄權誤國。而袁崇煥自被下詔獄到被凌遲處死始終沒有發一言,北京臣民爭食其肉、罵其漢奸,在後來的許多明朝的遺民士大夫的筆下,袁崇煥的形象也都極為不好。這個跟岳飛比起來就雲壤之別了。

至於說崇禎帝因為中了離間計才殺的袁崇煥就更顯得荒唐了,歷史不是小說,「蔣干盜書」使得曹操中了離間計而錯殺了蔡瑁、張允。蔡、張二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因何而死,曹操殺蔡、張,沒有經歷任何司法程序,也沒有給他們任何辨白的機會,僅憑一張未經辨明真偽的通敵信就給殺了。而袁崇煥案卻不是如此,是經司法程序的。縱使是中了離間計,起了疑心,也要有證據才可以殺的。而袁崇煥面對那麼多罪狀指控,一句辨白都沒有,因為這些指控都是確確實實的,不是憑空捏造的,更不是可以推翻的,所以袁崇煥案就絕不是一個冤案。

崇禎帝殺袁崇煥那是對袁崇煥已經失望透頂了,曾經的崇禎帝,少年繼位,世事懵懂,很想有所作為,是帶有幾分英雄崇拜的心理將「遼東之事」全盤託付給其心目中英雄的,而這個英雄卻一開始就對其欺瞞,後來不但沒有在遼東達到其預期效果,卻反而把「遼東之事」搞的越來越糟。

大明也絕不是因為錯殺一個袁崇煥而亡國的。事實上,遼東之事,祖大壽、吳三桂等都足以守,要不是後來發生李自成入北京之事,滿清也未必就入得了關,站得住根。一個原本前進的國家、企業絕對不會因為一個英雄式人物的離去而走向敗亡。就像蘋果公司不會因為喬布斯的離去而走向衰落一樣;曾經我們把某人當成我們的太陽,可是當這個太陽離去後,我們發現我們的世界並沒有因此而重度陷入黑暗之中,甚至我們跟過去相比反而前進了。同樣,當一個國家機制走向衰亡的時候,一兩個英雄式的人物也很難挽救其衰亡的最終命運,對於這些英雄來說也終究是個悲劇,袁崇煥之事也僅是如此。

推薦閱讀:

袁崇煥的事情是個悲劇卻未必是個冤案
《山楂樹之戀》只能是悲劇
《喜劇總動員2》需要明白,喜劇的內核並不是悲劇
以撒家庭的悲劇
悲喜題的辯論思路芻議

TAG:悲劇 | 袁崇煥 | 冤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