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俄與北約空前對立 冷戰時期也未曾出現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道 外媒稱,北約軍隊長期駐紮在與俄羅斯接壤的國家對克里姆林宮構成威脅,這種威脅即使在冷戰最糟糕的時期也未曾出現過。
據拉美社1月9日報道,2014年2月的烏克蘭政變和其後莫斯科的立場為西方在波羅的海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部署軍隊、軍艦和戰機提供了借口。在對俄羅斯安全的這種新威脅出現以前,近年來北約在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捷克等原華約成員國也有軍事部署。
俄羅斯立即對新威脅作出反應。國防部副部長阿納托利·安東諾夫指出,烏克蘭加入北約將導致俄與北約的關係全面中斷,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成為事實,俄羅斯將採取軍事行動。
2014年,俄羅斯成功試射了不同類型的洲際導彈以展示遠程打擊能力。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多次開展軍事演習。俄總統普京強調,戰略核力量在未來仍將得到優先支持,以便有能力穿透任何反導系統。
為了在核威懾能力上保持與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勢均力敵的水平,從2014年到2016年間,俄羅斯的軍費開支增幅將達到58%。普京表示,面對北約向自家門口擴張的行為,俄羅斯將開始再裝備進程。
北約在黑海和波羅的海地區的威脅加大,波羅申科擔任烏克蘭總統後主張與美國和北約建立新軍事聯盟,上述事實決定了克里姆林宮選擇的道路。
俄羅斯提出的新軍事學說面臨的威脅是美國的全球快速打擊計劃和高超音速常規武器的研發。新軍事學說認為,裝備高精度武器的北約軍隊部署在俄羅斯周邊是對其國家安全的威脅。
雖然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帶來了經濟上的困難,但在軍事領域內,克里姆林宮力證新軍事學說並非只是一套理論而已。
俄國防部發表的報告指出,戰略導彈部隊正在積極進行裝備重整,將成為21世紀上半葉俄羅斯陸基核威懾的脊樑。
【延伸閱讀】俄羅斯:若烏克蘭加入北約 俄將切斷與北約關係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外媒報道,俄羅斯方面24日稱,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將作出適當反應,切斷與北約的關係。
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安東諾夫表示,如果烏克蘭未來的決定涉及加入北約,俄方將作出適當反應,徹底切斷與北約的關係。他聲稱,「這種關係破裂幾乎無法修復」。
安東諾夫說,在北約單方主導下,2014年俄羅斯與北約軍事合作基本處於凍結狀態。北約期望此舉達到制裁效果,從而強迫俄羅斯屈服。但俄方對此習以為常,並做好準備捍衛自己的利益。
烏克蘭議會23日表決通過總統波羅申科18日提交的關於烏克蘭放棄不結盟地位的法案。烏克蘭《對內和對外政策原則法》中將刪除「烏克蘭保持不結盟地位」的條款,增加「為達到加入北約的標準」而深化與北約合作的條款。這一刪一增清楚地表明,烏克蘭為今後加入北約從法律上掃除了障礙。
俄羅斯常駐歐安組織代表安德烈·克林23日表示,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北約不會接納烏克蘭,因為烏克蘭不符合一系列標準。
俄外長拉夫羅夫同日表示,這一法案只能激化衝突,解決烏國家危機的途徑是與東部地區進行對話。
(2014-12-25 07:54:00)
【延伸閱讀】外媒:俄羅斯對西方打「虛實」牌 北約難應對
俄羅斯總統普京(路透社)
中新網11月27日電 就烏克蘭問題,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博弈從今年伊始就未停歇。據路透社27日報道,分析人士稱,「向烏克蘭東部運送軍事裝備」、「暗中支持民間武裝」卻加以否認的態度體現了俄羅斯的「虛實戰略」,對此,西方國家還在尋找更有效的應對方法。
俄羅斯的「虛實」戰略
2014年初,西方國家和烏克蘭政府指責俄羅斯士兵越過邊境,支援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與基輔對抗。但俄羅斯政府聲稱,這些士兵並非是俄方刻意部署在烏東部地區,而是在假期自願前往烏克蘭。
這一幕令人感覺似曾相識。2007年,愛沙尼亞方面指責莫斯科對其發動網路攻擊。但克里姆林宮回應稱,它們無法阻止這些愛國的俄羅斯黑客。
今年3月,西方國家更發現,一些沒有任何標識的士兵進入克里米亞,軍事人員懷疑其來自俄羅斯,卻無法證明,只好昵稱他們是「小綠人」。
在應對傳統大規模入侵、核導彈威脅和恐怖主義西方戰略家看來,俄羅斯這種曖昧不明的「威脅」,令他們感到棘手。北約還擔憂,俄羅斯總統普京還將在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這些國家採取同樣的戰術。
為此,北約向波羅的海三國增派坦克、戰機,以表明不惜動用武力保護這些國家的立場。同時,北約還考慮增加部署警察或官員,以幫助探測來自俄羅斯的「滲透」。
效果明顯
西方軍事專家稱,俄羅斯這種不尋常的戰略在烏克蘭問題上尤為奏效。俄羅斯正在全球大秀武力肌肉,其規模之大在冷戰之後尚未有過。
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辦G20峰會前夕,俄羅斯戰艦遠航至澳大利亞領海邊緣,試探該國的底限。莫斯科甚至放言,俄核轟炸機可以越過西歐領空,遠航至墨西哥灣。
西方分析人士稱,俄羅斯的這一表述傳遞出非常明確的信息,即俄羅斯在其周邊地區擁有無可質疑的影響力,如果西方敢反抗,那麼將招致「非常嚴重的軍事後果」。
「普京的戰略就是不斷向烏克蘭新政府施壓,以判斷西方的忍耐力。」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尼古拉·戈伐斯德夫說。
更有許多專家認為,最終,西方國家和基輔政府將不得不接受「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發揮影響力」這一事實,到那時,這恐怕將成為普京解讀西方「軟弱」的絕佳例子,也為俄羅斯對波羅的海三國採取類似戰術「開了綠燈」。
西方尋求更佳策略
「這並非新冷戰,但與幾年前的形勢完全不同,」美國前國防部官員科爾比說,「我認為,我們還沒找到適當的策略進行應對。」
截至目前,西方對俄羅斯行動的最大回應是針對俄羅斯企業和個人的金融制裁,再就是向東歐地區增派軍事力量。
北約成員國正在探討新的措施。美國駐歐洲指揮官、北約聯合武裝力量總司令布里德洛夫明確表示,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北約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遭受襲擊,可視為對北約全體成員的襲擊。他警告俄羅斯不要輕舉妄動。
不過,由於歐洲擁有全球一半以上的核武器,北約應對俄羅斯的重點仍將是探測其行動的目的,以及盡量避免任何形式的實戰。
「簡單來說,北約與俄羅斯之間沒有常規戰爭的選項。」一名未透露姓名的前官員說。「要麼是像現在這樣的非常規鬥爭,要麼會更加糟糕。」
(2014-11-27 17:06:14)
【延伸閱讀】俄羅斯在克里米亞部署軍機 北約稱其或控制黑海
中新網11月27日電 據外媒27日報道,北約最高軍事統帥菲利普·布里德拉夫將軍警告說,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半島部署軍事設備,可能控制幾乎整個黑海地區。
正在訪問烏克蘭的布里德拉夫將軍在基輔做出上述表態。
俄羅斯國防部26日說,它已部署了14架軍用飛機組成的一批克里米亞空軍部隊,作為將駐紮在半島上有30架飛機中隊的一部分。
布里德拉夫此前曾表示,俄羅斯還有大量的軍隊在烏克蘭,培訓和指導民間武裝。但對北約的類似指控,俄羅斯一直表示否認,稱北約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其說法。
默克爾表態
俄通塔斯社26日援引俄羅斯總統普京說,俄羅斯「沒有威脅任何一方」,並將「抵制把俄拉進一場地緣政治陰謀的企圖。」
與此同時,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的議會發言中猛烈批評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行動,指責俄破壞歐洲的和平秩序和踐踏國際法。
她說,烏克蘭東部的停火不太可能持久,因此不可避免將繼續經濟制裁俄。美國和歐盟都正就俄羅斯涉嫌參與烏克蘭危機對俄進行制裁。
(2014-11-27 09:12:14)
【延伸閱讀】俄官員:俄羅斯需確認烏克蘭不會被拉入北約
中新網11月19日電 據俄媒19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日前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表示,「俄羅斯需要得到百分之百的保障,那就是沒有一個國家在打主意讓烏克蘭加入北約。」
佩斯科夫在採訪中強調,「北約的行動是在試圖破壞力量的平衡。」
受烏克蘭局勢影響,北約近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並強調要保障聯盟成員國的安全。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的空中巡邏得到加強,另外,北約還在波羅的海和地中海增派了艦艇。
此外,北約還表示,要增派常駐人員,並拓展演習項目,北約要「加強早期預警系統」。
普京早前強調,俄羅斯不打算加強地區對抗,準備在所有問題上進行平等對話。另外俄羅斯外交部也譴責北約不斷試圖加強在俄邊境的軍事存在、加劇局勢,沒有試圖就解決烏克蘭危機開展建設性對話。
(2014-11-19 10:36:16)
【延伸閱讀】俄羅斯:北約需與俄羅斯合作才能應對全球挑戰
中新網11月5日電 據外媒報道,近日,俄羅斯常駐北約代表亞歷山大·格魯什科表示,在沒有俄羅斯的協助下,北約幾乎不能承受現在的全球挑戰。他同時指出,這個問題是西方軍事聯盟造成的,因為俄羅斯從未拒絕與其合作。
格魯什科說:「俄羅斯並沒有暫停過在俄羅斯-北約框架下的實際合作項目。」他表示,俄羅斯一直堅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北約進行切實的合作。他說:「正因如此,我們對北約的擴張政策感到非常憤怒,他們不顧國際法,把其軍事設施一直延伸到了俄羅斯邊境線上。」
報道指出,由於缺少了俄羅斯的支持,北約在國際上打擊恐怖主義、海盜行為和遏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毒品走私和解決地區不穩定問題方面顯得力不從心。根據格魯什科的表述,無論一個軍事聯盟有多強大,都不可能獨立應對國際問題的挑戰。
報道指出,此前,在8月,時任北約秘書長的拉斯姆森稱,鑒於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中的角色,北約將結束與俄羅斯的合作關係。除此之外,北約還將加強成員國的集體防禦能力,並與烏克蘭進行合作。
而此次格魯什科的發言正是針對拉斯姆森以上言論,以及其任期結束時的講話。拉斯姆森在11月1日時稱,俄羅斯想在西方勢力邊界上建立一個具有自身影響力的區域,並呼籲俄羅斯儘快與北約展開對話。
然而,格魯什科指出,這是北約利用烏克蘭危機,攫取地緣政治利益的行為,並指出,北約在烏克蘭危機中扮演著破壞者的角色。
(2014-11-05 15:30:11)
(新浪軍事)
推薦閱讀:
※北約官員訪阿富汗稱將擊敗塔利班
※歐洲三國研製第五代戰鬥機,為何甩開同為北約成員的英美?
※特朗普北約峰會首秀,向盟國施壓催盟友補齊「會費」
※孫興傑:北約的頭上長滿了虱子
※俄大軍壓境,逼東歐靠攏北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