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迎來創新驅動的春天

「中國製造」迎來創新驅動的春天2015年07月31日 08:00:00來源:《求是》2015/15  作者:周 濟

核心要點: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這麼一個大國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是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直接制約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新驅動、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製造強國應具備四個主要特徵:雄厚的產業規模、優化的產業結構、良好的質量效益、持續的發展能力。為實現上述目標,近日國務院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文件,加快我國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當今世界,新一輪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其根本驅動力在於新一輪科技革命。信息技術指數級增長、數字化網路化普及應用和集成式智能化創新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三大支柱。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也是今後我國經濟「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這麼一個大國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當前,我國已成為製造大國,但仍然不是製造強國。依靠創新驅動,實現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是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打造製造強國時不我待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是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直接制約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新驅動、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製造業是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製造業物化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是各國技術創新的主戰場。製造技術與裝備的重大突破能給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式帶來重大變化。例如,水平鑽井設備和測井儀器及壓裂設備的突破,催生了美國頁岩氣革命,成功改變了美國能源結構,使得美國能夠以廉價的能源優勢參與國際競爭。同時,製造業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一方面,我們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還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層次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此外,製造業對服務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帶動作用。如先進的通信設備帶動了年增加值約1.4萬億元的信息服務業,發達的汽車製造業將帶動幾倍於汽車售價的汽車後服務業。

製造業面臨嚴峻挑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製造業分工格局面臨新的調整,我國製造業面臨嚴峻挑戰。從內部因素看,我國經濟發展已由較長時期的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對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製造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提出了緊迫的要求。製造業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問題突出,資源、能源、環境和市場的約束成為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端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關鍵材料等大多依賴進口,如我國所需的晶元80%以上依賴進口。二是產品質量問題突出。國家監督抽查產品質量不合格率高達10%,製造業每年直接質量損失超過2000億元。三是資源利用效率偏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四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弱,產業集聚和集群發展水平低,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少。從外部因素看,一方面歐美髮達國家推行「再工業化」戰略,謀求在技術、產業方面繼續保持領先優勢,搶佔製造業高端,進一步拉大與我國的距離;另一方面,印度、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則以更低的勞動力成本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搶佔製造業的中低端。我國製造業正面臨「前後夾擊」的雙重挑戰。

抓住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大機遇。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歷史性交匯的難得機遇,將大大加快我國工業化和建設製造強國的進程。今後10年是我國製造業實現由大到強,在創新和綜合競爭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行列的絕佳發展機遇期。當前,我國已經具備了建設製造強國的基礎與優勢:一是擁有巨大市場,而需求是最強大的發展動力;二是有著世界上最為完整的製造業體系,具備強大的產業基礎;三是一直堅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在製造業數字化方面掌握了核心關鍵技術,具有強大的技術基礎;四是已經形成獨特的人力資源優勢;五是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上天」、「入地」、「下海」、高鐵、輸電、發電等都顯示出巨大的創新力量。

二、落實好「中國製造2025」,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

製造強國應具備四個主要特徵:雄厚的產業規模、優化的產業結構、良好的質量效益、持續的發展能力。為實現上述目標,近日國務院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文件,加快我國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這是動員全社會力量建設製造強國的總體戰略,是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為基本方針的戰略對策和行動計劃。

創新驅動。創新是製造業發展的靈魂,是轉型升級的不竭動力,必須擺在製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為此,要著力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和製造業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兩大戰略舉措。前者要求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後者要求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重點領域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重點開展行業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培訓等工作。

質量為先。堅持把質量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基礎,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實現從依賴低廉的資源價格和人力成本的產品低價競爭優勢向依靠質量升級和品種優化的質量效益競爭優勢的根本轉變。為此,要重點實施工業強基工程以及質量與品牌行動計劃兩大戰略舉措。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統稱「四基」)等工業基礎能力薄弱,是制約我國製造業質量提升和創新發展的癥結所在。要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統籌推進「四基」發展,加強「四基」創新能力建設,推動整機企業和「四基」企業協同發展。質量與品牌行動計劃要求我們全面強化質量意識,提高質量控制技術,完善質量管理機制,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優化質量發展環境,實現工業產品質量大幅提升。推進品牌建設,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和中國製造品牌良好形象。

綠色發展。堅持把綠色發展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著力點,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實現由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製造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製造轉變。為此,要重點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與推廣,加快製造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推行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發展,提高製造業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

結構優化。堅持把結構優化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主要方向,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推動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為此,要大力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製造業服務化行動計劃以及現代企業建設行動計劃。高端裝備創新工程要求我們集中優勢力量,推進優勢領域和戰略必爭領域的裝備創新,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領域的重點突破。製造業服務化行動計劃要求加快製造與服務的深度融合,推動產業模式創新和企業形態創新,大力發展與製造業緊密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現代企業建設行動計劃要求我們全力支持企業、服務企業,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

人才為本。堅持把人才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根本,走人才為本的發展道路。加強製造業人才發展的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育人機制,加快培養製造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製造業人才隊伍。

三、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

當今世界,新一輪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其根本驅動力在於新一輪科技革命。信息技術指數級增長、數字化網路化普及應用和集成式智能化創新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三大支柱。智能製造——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是「中國製造2025」的制高點、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智能製造要從產品、生產、模式、基礎四個維度系統推進。

推進工業產品的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工業產品將向「數控一代」乃至「智能一代」發展,產品的功能、性能和競爭力從根本上得到提高。縱觀機械產品創新升級的歷程,蒸汽機技術所帶來的動力革命曾催生出「蒸汽一代」機械產品;電機技術所帶來的另一場動力革命曾導致「電氣一代」機械產品的產生;如今,數控技術正在使機械產品從「電氣一代」躍升為「數控一代」;在可預見的將來,智能技術的發展將使機械產品最終進化為「智能一代」。

推進位造過程的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在製造過程的應用將使產品設計、生產和管理水平從根本上得到提高。大幅度提升生產系統的功能、性能與自動化程度,並進一步向柔性製造系統、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能製造系統發展;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各業務各要素的協同規劃與決策優化管理,有效提高企業競爭力。

推進基於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新型產業模式。智能製造時代,製造業將發生兩方面的深刻變革:一是產業模式從大規模流水線生產轉向定製化規模生產;二是產業形態從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這樣就使製造業實現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的根本性變革,形成以用戶為中心的製造業新模式和新業態。

強化智能製造的基礎建設。一是構建信息—物理系統(CPS),通過計算、通訊、網路、控制技術的有機融合與深度協作,實現工程系統的實時聯通、精確感知、有效交互和智能控制。二是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布局,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三是建立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統,建設工業大數據和工業雲服務,建設智能製造網路信息平台,推動軟體與服務、設計與製造資源、關鍵技術標準的開放與共享。

總之,我們必須統籌利用好各方面優質資源,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共同推動「中國製造2025」勝利前進。為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是中國工程院的責任。中國工程院將緊緊依靠廣大院士和工程科技工作者,推動我國製造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


推薦閱讀:

石齊平:「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全球化
中國製造在世界最大工業展遇冷?
兩大噩耗!華為慘遭黑手!
耐克敗了!做了20年高仿之後,莆田終於讓正品都開始懷疑自己了
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TAG:中國 | 創新 | 中國製造 | 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