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和把握太極拳的肘勁

拳論曰:「寧挨十拳,不挨一肘。」肘是中華武術中的重要技法,是太極拳中的重要概念,研究太極拳肘勁的本質和特點,對充分發揮好太極拳的實戰和健身作用,很有意義。

在太極拳八種勁法中,肘勁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練太極和運用太極時,是否掌握好此勁,在一定程度上說決定著太極拳水平的高低。學習修鍊太極拳一個基本內容,就是對肘勁的理解、領會和掌握。正如拳諺云:「遠拳、近肘、貼身靠。」什麼是肘呢?簡單的說,肘可作為一種進攻手法,當與對方身體靠近時,可用肘法進行攻擊。《太極拳八法秘訣》云:「肘勁義何解,方法有五行。陰陽分上下,虛實須辨清。連環勢莫擋,開花捶更凶。六勁融通後,運用始無窮。」《太極拳體用全書》指出:「當對方左捋以右前臂切截我左肘時,我即將左肘摺疊於對方的右前臂上,用肘尖向對方胸部頂去,此即為肘法的動作。」許禹生《太極拳勢圖解》云:「肘,胳膊彎曲處,其外側骨節曰肘。各派拳術均有用肘處。他派用肘,多以曲臂,直抵敵人胸腹脅各部;唯太極拳之用肘,推掤靠中求妙用也。」馬岳梁先生指出:「肘是明勁。這是用彎曲的小臂外側貼住對方肘部外側,壓對方虛點,謂之肘打。或順對方來勢,用肘部外側貼住對方肘部外側,向我身旁下按,謂之肘捋。吳式太極拳推手的肘法,應用時變化繁多,非常奧妙。肘法也可與掤、捋、擠、按、采、挒其他六中勁混合應用,例如搬攔捶、里粘肘等皆有肘勁的運用。」宗師云:「八法之肘,曲臂為用,手之內勞宮穴,與異側肩井合而落於實腳處,形體似凝止於地,呈艮覆碗之象。隨吾一靜,上返清輕之勁,曲肘如峰,以另手中指尖抵曲池穴,雙眼聚神,眼到肘到,身俱到,成肘勁之用.試手時,肘峰所到之處,人未感其勁,亦未受傷害,曰:未用意加害矣.其肘法變化,一膝肘、二膝肘、肘底槍、開花肘,頂、撞、掩、滾、獻、纏、把、翻,似烏雲翻滾,層出不窮。」其實,肘作為一種操作方法和行功狀態,橫跨於任何一門太極功法的修鍊。從武術角度用現代的語言而言,肘是一種在調心、調息、調形後將內勁在腰跨主宰(丹田鼓盪)下通過手臂轉旋集中在肘尖發勁的一種具體修鍊操作方法。肘的發擊方法較多,基本肘法有腰攔肘、順攔肘、穿心肘、上挑肘、下采肘、掛肘、立肘、雙開肘、雙扣肘等。肘擊位置一般在腹部以上的心窩、胸、肋、頭部等。楊、陳、武當、吳、武、孫、趙堡、李等各式太極拳中都包涵著各種不同的肘法。其中,楊式太極拳的肘法都隱藏在架子之中,比如撇身捶一式,可先用肘後用捶;倒攆猴式,後退時也有後擊肘等等。陳式太極拳的肘法為最多,比如腰攔肘、順攔肘、穿心肘等等。李式太極拳有七星肘、五行肘、五行連環肘等。肘勁有能攻善守、近身而發、距離短、防不勝防之優勢。太極拳肘勁的本質其實就是人體各部分和體內各系統在意識引領下對地球萬有引力和其反作用力的最大限度的尊重、服從和運用。它是太極拳各種勁力的借勢進攻的重要形式,在整個太極拳修鍊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從技擊形勢上看,肘勁具有近身技擊性。肘是技擊時在被對方捋、採自己時跟進發勁以肘尖運用頂、拐、砸、挑、壓等方法而制對方的的一種太極拳勁法。正如《八字法訣》云:「逞勢進取貼身肘,肩胯膝打靠為先。」肘法短快、兇猛,使對手防不勝防。正如趙堡太極秘傳口訣中云:「肘打如同石投井,雖有鐵網也難頂。」技擊是太極拳的本質屬性。從太極拳產生的那一天起,張三丰、陳王廷、王宗岳、武禹襄、陳長興、楊祿禪、李亦畲、孫祿堂、楊澄甫等等,一代又一代的太極大家,就對它的技擊內含進行著不懈地追求、尋覓、研究,從而推動太極拳不斷地向前發展。宗師云:「以肘擊人為肘勁。」又云:「肘法是截攔對方勁路而發的。」肘勁是太極拳實戰技擊中一種借勢貼身技擊的勁。太極拳肘擊技法非常豐富,有頂肘、壓肘、挑肘、挎肘、砸肘、滾肘、撞肘、格肘和夾肘等多種肘法。運用肘法在距離上力求近而有力,在發擊前需要與對方近距離接觸。發肘勁要以意引氣由湧泉上行經尾閭、兩肋至肩井穴,用肘向外靠擊,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形式上多以爆發勁、短勁等常見。神意則充沛飽滿,精神貫注,含胸塌腰,雙腳蹬地,扭腰旋背,在襠催身進的前提下發肘勁,擊如摧枯拉朽,左右逢源。由於用肘不慎易於傷及內臟,且不像抓破皮膚那樣容易察覺,因此,肘勁是技擊性相當強的勁法,在日常的推手訓練中對肘法的運用一定要控制力度,「肘屈勿輕使」,以免出現傷害事故。用肘防護時,宗師云:「肘不貼肋,肘不離肋」。「肘不貼肋」是使肋部有迴旋的餘地。「肘不離肋」是便於保護人體之兩肋、兩腰。同時也能防護對方纏繞取其頭部。要保持肘與肋的距離,一般以腋下能放一拳頭(饅頭)為宜。如此不論進攻還是防守,都能發揮肘的有效作用。

(二)從勁力特點上看,肘勁具有松沉中正性。肘勁從發力到打擊到對方,要注意保持自身的身體平衡,即要中正松沉到位。中正松沉是肘勁的基礎。正如宗師云:「沉肩垂肘守正中,防護兩肋不能空。屈肘趁機要猛攻,氣頭照準不留情。攻敵胸肋隨著用,肋部四周顯威風,轉腰隨體三尖對,出肘隨腿妙無窮。」立身中正、腳下生根、與大地之氣相接的松沉勁是肘勁之本,是其基礎勁、底層勁。如果沒有做到立身中正、身上沒有松沉勁,沒有充分利用好地球萬有引力及其反作用力,就沒有肘勁的整體性。有了立身中正、松沉到位,腰(丹田)這個在全身九組關節中處於中心部位才能發揮出承下啟上牽動肘勁的重要作用。正如《太極拳術十要》指出:「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肘勁時一定要做到下盤穩健、靈活,立身中正、松沉,內含掤勁,不用拙力,精神要貫注,做到形神兼備,保持立身中正,含胸塌腰,屈膝松胯。通過後腿前蹬,後腳借大地的反彈力,迅速將勁力前沖,擰襠、轉膝、曲臂、轉胯、轉腰,傳於臂肘,前腿重心要平衡穩健,膝蓋與腳尖上下成垂直線,也不可向左或向右偏,身體從內到外,從上到下,在肘勁時要整體一家,同時用力。發肘勁之時的身軀除了腰骶部,全身軀都是放鬆的,是傳遞由下而上勁力的材料,在主動的向前移動時要做到四面八方都有支撐。正如《十三勢行功心解》云:「發勁須沉著松靜、專主一方;立身順中正安舒、支撐八面。」此外,太極拳肘勁的松沉是相對的,即松沉是相對於以不影響氣血運行和不影響肘的動作準確規範為標準的,要求做到似松非松、松而不懈、松中有緊、緊中有松,「上虛、下實、中間活」。從推手、散手或技擊的角度看,只有做好相對松沉性,肘勁才能在借力打力、四兩撥動千斤的太極技擊中發揮出神奇巧妙之境。

(三)從動力上看,肘勁具有源於腰腿性。肘勁之成,也是依賴於修鍊者腰腿虛實轉化的靈活。從運動形式的角度上看,太極拳肘勁具有很強的腰部(丹田)主宰下身體移動的的重要特點。正如王宗岳宗師在《十三勢歌》指出:「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武禹襄宗師在《十三勢行功心解》云:「氣若車輪,腰如車軸。」肘勁對此體現得也是淋漓盡致的。肘勁以腰為主力,曲臂只是形式,不用腰腿勁和身體之重力則無法得勁的,肘時要注意虛領頂勁,立身中正,尾閭收住,上下相隨,身動前俯,專註一方,用腰勁帶動全身,迅速借勢移動,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上下內外,精,氣神合而為一,核心技術都在於腰脊進退起落旋轉主宰下腿腳快速移動,即肘勁源腰腿。正如沈家禎先生云:「腰之動為平行動之根,脊之動為豎行動之根。如求一動而全身均動必須聯合腰脊以動之。因為太極拳所有動作均須以45度左右,聯合腰脊以動之,因此動作於手足身方面,均易運行順逆抽絲,而全身關節如踝、膝、胯、腰、脊、肩、肘、腕、拳之九曲珠亦聯帶為之伸縮而動,所以由脊背不可由胸腹是之謂節節貫串。如不由腰脊發動,則都系一部分動作,其他部分不過隨之而行,非太極拳之所謂動而也。」無論是腰攔肘、順攔肘、穿心肘、上挑肘等等,腰(丹田)皆需在內氣鼓盪中進行引導促成肘。肘勁是身體從下到上,從內到外爆發出來的整體勁。楊班侯、陳發科等宗師認為,發肘勁時其奧妙之處,皆是腰部(丹田)主宰下身體快速移動之合勁,所謂肘勁源腰腿、表於臂肘是也。

(四)從戰力形式上看,肘勁具有合勁性。從系統論的角度分析,太極拳肘勁具有合勁性的重要特點。正如《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云:「須用腰腿勁加以意氣。」「十八在訣」所謂之「肘在曲使,靠在肩胸。」只是講肘之形式,是指曲使手臂運用全身合力而表現為肘之,非不講整體勁力也。本質上,肘勁不僅是用手臂局部的力量,肘的勁力必須來自於腰腿的整體勁;肘勁如果是手臂局部的,其威力有限,這不是真正的太極勁。比如楊式「倒攆猴」包含的擊人之肘,只有做到「力由脊發,植於腳跟,達於端」,才能體現出「周身一家」之合勁。首先,肘勁的合勁性是相對於肘力而言的。肘力為蠻力,肘勁蓄于丹田經絡。勁無形而力有形,勁沉而力浮,勁聚而力散,勁由筋而達於四肢可發可放,力由骨阻於肩背而不能發。拙力是局部的,僵硬的,比較容易分散的,難於傳遞的。太極肘勁則是人體內部精、神、意、氣、力之間的和諧統一,是整體性的,容易集中的、靈活的,周身貫通的。楊班侯在《八勁解》中云:「六勁融通後,用途始無窮。」就是說,肘擊要有「擰裹、鑽翻、螺旋、崩炸、驚彈、抖擻」六種勁別的融通,用起來得心應手,變化無窮。其二,肘勁是修鍊者通過調心、調息、調形後利用地球萬有引力及其反作用力將內勁整體集中在肘。太極拳用肘必須近身,才能充分發揮手臂、肩胸、腰腿合力。對此,太極名家陳鑫也曾說:「其勁皆發於心,內入於骨縫,外達於膚。是一股,非有幾股。」這裡陳鑫認為,勁就是發於心的一股氣,不是很多股,肘勁更是如此,具有有著明顯的合勁性。其三,肘不僅僅是外形動作,還是意識精神主導上的飽滿。練習太極拳,不管是哪一式,都要在精神意識入靜放鬆。也只有精神上入靜放鬆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實現內三合和外三合的高度統一,體會出內在飽滿的整體性肘勁。

(五)從勁力本質上看,肘勁具有以掤為本性。肘勁是在掤勁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勁別。正如宗師云:「以肘靠著對方膚體,向外(包括向前、向後、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掤推,稱為肘勁。」無論是陳、楊、武當、吳、武、孫、趙堡太極拳,還是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一百零八式太極拳,都以「掤、捋、肘、肘、采、挒、肘、肘」這八勁為主要勁力方式,都認可是掤勁是太極拳的本勁。八勁主要練的是掤勁,掤勁是一種綿軟不斷的「彈簧勁」,而這種彈性勁不是人身固有的勁,要練出這種「彈性勁」,必須摧毀自身舊有的僵勁,舊勁不去,新勁不生。掤勁生於彈性,彈性則生於身肢放長,並在行拳過程中做到「毋使有缺陷處,毋使有凹凸處,毋使有斷續處」。其中,「掤、捋、擠、按」為四正手,是進攻的主要勁力,「采、挒、肘、靠」為四隅手,是化打合一的主要勁力。在這些勁力中,掤勁為根本,其融合在其他七勁之中。肘勁更是如此,其形成和掤勁有著密切的關係。肘勁本質上是掤勁的一種表現形式,既有掤勁浮力與阻力的特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正如沈家禎先生在《太極拳術語》云:「肘勁,轉換於肘法之勁,乃轉換於肘之上下臂部以突擊之,所謂用掤之二道防線。」

(六)從主客觀關係上看,肘勁具有意念引領性。從運動主體上看,太極拳的肘勁是一種在人的意念指揮引領下實現的勁力。正如武冬先生雲說:「肘,意想用肘時,忘卻下盤,意注肘,如卦象艮。出肘勁,用意想丹田行至湧泉。當肘出擊時,再湧泉引氣,經尾閭過兩肋肩井達肘,出肘勁。」名家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說十要》中諄諄教導:「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意念是大腦的一種機能,是建立在客觀世界之上,通過語言、形象、動作等形式的反饋,構建、重組、優化,達到調和人體陰陽和激發人體潛能目的的工具。練習太極拳之肘,是在意念的主導下實現的。正如太極名家陳鑫反覆強調的那樣:「勁,即氣之發於心者。」「打拳心為主。」「妙機本是從心出發。」通過意念導引的放鬆、松展,讓全身各個臟器有序地運行松展,讓肌肉韌帶、關節處處鬆開拉長,才能產生由內向外的膨脹、撐圓、飽滿、平衡的彈性肘勁。對此武禹襄說:「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心為驅使,神為主帥。」在這裡,武禹襄闡述了練習太極拳時意念的重要性,這也說明了肘勁的意念主導。肘是用肘勁發擊對方,不論進攻與反擊,在用肘要屈小臂,以肘尖頂撞或橫擊。修鍊時要「肘在屈使」之意念先行,先有意念,而後有「肘」動作(肘關節是由小臂尺骨的向心端與肱骨形在的關節,而橈骨在肘關節處是相對遊離的,這才有小臂(膀)的旋動)。心是一身運行之主宰,在練習肘勁時,一舉一動都是在意念的指揮下,將手、眼、身法、步法的協調動作和呼吸有機地結合起來。肘在上肢運動中大部分是屈曲狀態,不管是化是打都是肘在屈使。肘在運用時,意念則具有一定靈活性,正如宗師云:「肘屬艮,艮覆碗,上實下虛威力顯。用肘之時勿想肘,勞宮肩井合住走。遠用拳近用肘,意想肩井竅,歸於胃經道。八卦意義艮屬山,艮佔八卦東北方。」肘的用意,如果與對方接觸後,意在肘時在體外則形成立圈,意即到對方足跟,自己氣由天樞穴至氣沖穴到沖門穴後,即有發勁。總之,無論是肘勁的練習,還是運用,都要在陰陽哲理指導下,以意念引領為主導,以整體協調、內外如一、圓轉自如之神、意、氣、勁來完成套路練習,以及應對在推手、技擊中遇到的千變萬化的進攻方法。正如太極名家陳鑫說:「運用在心,此是真訣。」「以心為主,而五官百骸無不聽命。」

(七)從發勁時機上看,肘勁具有靈活性。肘勁在表面上看可以是直勁,但本質上卻是多角度、快速挺進的勁力,是通過自身的飽滿,不給對方凹凸和斷續的地方,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點,不是死的點。正如吳文翰先生云:「肘打好似牛低頭,開花連環任自由。此處近取一采手,遠距用之氣人羞。對方封采隨勢用,肘指肋脅一命休。用肘最怕琵琶式,遇之轉身找咽喉。」特別是肘勁在應用時,在腰的主宰下,肘的時機要看對方動作的變化而變化。手、肘、肩三節勁,肘為中節。梢節手被所制,中節肘應立即出擊護之。在推手、格鬥中,趁劃圓纏絲屈肘之機,直接進攻對方虛空部位。用肘發勁時,要注意虛領頂勁,沉肩屈肘,肘膝相合,旋轉腰胯,虛實分清,逆順趁勢,擊肘身擁。當然,這不是一兩日之功。肘勁如果加上步法一起靈活運用,其威力則會達到最大,技擊的效果會達到最好。當然腳下進步一定要迅速、靈活,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地就貼近對方身體,踏進對方中門,同時後腿迅速蹬地擰襠轉腰催動身體帶動臂肘向對方重心點發肘勁。在進攻對方時上步要上得深遠,前腳落地要踏實,後腳蹬地重心前移和肘勁發力要快,使對方猝不及防。肘時腳欲進,上自領之,且中部應之,上下合之,一進無有不進,一退無有不退,一靜百骸聽令。只有做到肘進有方,靈活機動,後退有餘,才能在技擊中立於不敗之地。肘時要求做到靈活巧變,在速度、方向、大小和作用點可因敵而變,可輕重、可剛柔、可快慢、可虛實、可忽隱忽現,變幻莫測,來去無蹤。正如沈家禎先生云:「肘為擊人之二道防線也。手遇有出圈之時不及以采挒補救,則為肘勁是用矣。因從之出圈是陷於不得勢之地是之也。若中途停止不從則近丟矣,若中途折回,則又與對方牽動生頂勁之病,勢必與對方較力矣。若二人以力之大小分上下,是雙方皆以力,是視,豈能稱為太極拳。以輕制重乎,故在此時機乃用肘勁之時,蓋用肘,則手腕間之勁轉換至肘底點,肘以下至指空空無物矣。則肘在圈內可用於擊之,若對方顧及此時,則肘以下之手,自可回歸中正矣。此乃以隅手補助正手之法也。」肘勁之靈活機動性還體現在其具有驚閃之特點,且威力巨大。肘的發擊方法有直頂肘、腰攔肘、順攔肘、穿心肘、上挑肘、下采肘、掛肘、立肘、雙開肘、雙扣肘等等。所發之肘勁,如果建立在捋和驚閃基礎上的,其速度如閃電。此中玄機,望修行者認真研磨練習,在實踐中體悟其靈活機動性之奧妙。正如拳論所云:「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挨著何處何處擊,我也不知玄又玄」,此乃太極拳肘勁使用的至高境界。

(八)從發勁要素上看,肘勁具有威力限制性。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任何事物都有其條件性和局限性,肘勁雖然非常厲害,但其也不例外。其一,肘勁只有在近身時,才能發揮其威力。運用肘法在距離上力求近而有勁,在發擊前需要與對方近距離接觸,一般是一腳插入對方襠內或身後,最少得過半(腳最少超過對方身體一半)。技擊時,如果對手離得太遠,在圈外,則肘勁無法到達或只能剛剛碰到其皮毛,則其勁力不能達對手其內部也。如果對手太近,手臂緊貼或部分被控而無法曲使,肘勁也不能完全發揮(善用丹田或腰勁則亦或部分發勁),宜採用靠勁也。其二,此勁雖然兇猛,但用不得法,反會被對方借勢。如果發肘勁時太過,未能保持立身中正,失去重心,則又易為對手所因勢而用,被人掤采後進行肘捋也!其三,肘發之得勢,比手猛多,可直攻人的心窩,傷人性命,實為毒手,「肘屈勿輕使」,故在推手或聯誼交流中慎用,或只點到為止。

綜上所述,作為八勁之一,肘勁是太極拳的借勢進攻要素。太極拳的肘勁是通過正確的調心、調息、調形獲得的,是通過推手和散手學會運用的。「要知肘勁妙何用,勤學苦練定成功。」在有明師或高人指點下,修鍊者正確的進行勤加練習體悟,太極功夫自然水到渠成也。

推薦閱讀:

太極拳之推手問答
太極拳學
陳正雷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套路分解教學視頻四
太極---練習太極拳的若干注意問題
跟楊振鐸老師學太極——楊氏太極拳拳理要點拾萃

TAG:太極拳 | 認識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