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

紅葉 發表於2010年06月08日

內容摘要: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家長,作為孩子第一位啟蒙老師,其作用是最為重要的。西方有一句名言:「與其說國家的命運掌握在政治家手裡,不如說國家的命運掌握在父母手裡,推動搖籃的手也在推動人類的未來。」作為父母來說,應怎樣教育孩子?給孩子的成長應提供怎樣的空間和條件呢?我認為:首先應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理智的家庭氛圍,全家人要建立好良好的家庭人際關係,對孩子的教育目標要一致,嚴格要求孩子,事事處處做好孩子的榜樣。其次,要關心、幫助孩子搞好學習,給孩子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三,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讓孩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做誠實、正直、有責任感的人。第四,作為父母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心理健康,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這些因素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將影響和伴隨著孩子的一生。現代的社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人生必經的三大教育。面對孩子的成長,許多家長認為學校是專門教育人的場所,它有專門的場地、設施、課程等,還有懂教育的老師,因此,把孩子送到學校,只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就能成才,而家庭教育無關緊要,或者說關係不大,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學校教育確實非常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例外。有許多地方在許多時候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是一種促進和轉化,甚至超過學校教育的效果。因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長熱愛讀書,那麼長期耳濡目染的結果必然使孩子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家長對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不以為然,那麼長期受熏陶的孩子必然對集體對同學淡漠無情……凡此種種,都足以說明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家庭教育的折射,是父母行為的反光鏡。可見,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非常重要。那麼怎樣做合格的父母,培養合格的人才呢?一 給孩子一個平等、理解、溫馨的家平等、理解、溫馨的家庭環境能給孩子勇氣和自信。克服孩子的羞怯,要有這樣的環境。在孩子面前不要濫用家長權威,作為家長事事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堂堂正正的人應該是一個正直的人、有責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時惜時的人……特別是對易羞怯的孩子。家裡的事尤其與孩子有關的事,要多徵求和尊重孩子的意見,有民主,才能有「自立」。好鋼是煉出來的,出色的孩子,健康的性格是培養出來的。種子發芽需要空氣、陽光和水,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民主的氛圍,平等、尊重,是家庭民主的生命所在。因此,在家庭中必須尊重孩子,把他當作平等的人看待。尊重他的想法,認真聆聽他的意見,那怕其意見是幼稚、不成熟的,要對孩子充滿信任,相信他的上進心、相信他的是非判斷。例如,帶孩子去公園,要徵求孩子去哪個公園,準備帶些什麼,使他覺得自己是這次小小旅遊的組織者和主人。這樣他就會以主人的姿態出現,樹立他的自信心。在家庭中,家長對孩子也要多用些民主型的語言,如:「你認為怎樣」「這樣行嗎?」如果孩子為你做了些什麼,你要表示「謝謝!」讓孩子覺得在家庭中他是平等的,這有利於克服孩子的自卑情緒。另外,當孩子犯錯誤時,更要表現出家長的民主性,允許孩子申辯自己的行動理由和自己的感受,在聽清楚明白後再進行理智的幫助和教育,在這個時候,純發泄性的責備和帶侮辱性的謾罵,是父母形象的「自損」,絕不會獲得任何教育的收穫。幾天前我的一個學生,下午放學突然失蹤了到天黑還沒有回家,家裡彙集了許多親戚朋友東找西找,找了好幾個小時也沒有找到其蹤影,急的其母親哭哭啼啼。還算好,到了夜裡十點多小孩子自己回家了,大家總算放下心來。事後問明原因卻令人深思,平時只看分數成績,不看思想成因。幾天前一個單元測試算錯了一些題目,其家長就給一個巴掌,今天是沒有完成前周末的作業被老師批評了幾句,回來怕家人懲罰遲遲不肯回家。家庭是一個溫馨的港灣,一天的疲憊和勞累,一天的困惑和疑慮要在這裡卸下。尤其是孩子因為心身有待發展,力量有限困惑多多,最怕家人對他的懲罰和歧視,一個巴掌能打出一個好成績來嗎?要鼓勵孩子交朋友。結交朋友是孩子社會化的一種表現。羞怯的孩子,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友。這時家長就應該鼓勵他,首先讓親朋好友或比較熟悉的孩子與他一起玩,克服他交往的恐懼心理,然後再鼓勵他在同學中交朋友。當孩子帶朋友到家中時,家長要表現出熱情,別不當回事,以增加他的勇氣。做孩子的朋友。在孩子面前做「嚴父、嚴母」是最容易,如最簡單的當您用「威嚴」把自己包起來的時候,您也就距孩子遠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認為,父母讓孩子通過語言把所有的感情——積極的和消極的,都表達出來,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其實這也是父母和孩子交朋友的第一個要求——坐下來聽孩子傾述,跟孩子交流,有時並不需要作父母的自己說,只要靜靜地聽孩子把話講完,讓孩子覺得您真正理解了他的想法,體味出父母對他是尊重的,孩子也就滿足了。父母作為傾聽者給孩子的關注、尊重和時間,是對孩子最有效的幫助,孩子盼望所有的父母成為他們的朋友。只有這樣在民主的實行中孩子的自立意識才會隨之誕生。因此,家庭生活是按孩子的成長需要合理安排的,對孩子在家的全程活動,都要明確地列入計劃安排之中,並讓孩子理解,這種安排的意義,使其能逐步自覺參與,並形成習慣。嚴格的最終目的,是增強教育效果,所以在實施「嚴格」的過程中,目標要求明確,落實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對孩子提出的力所能及的要求,如果是正確恰當的,一定要堅持,尤其是一些需要在長時間中形成的習慣,更要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勝利。對孩子要求嚴格,是愛的明智表達。所以,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啟蒙教師」。二、關心、幫助孩子學習生活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培養教育才能形成,切不可斷斷續續,只有持之以恆才能卓有成效。關心、幫助孩子學習生活,給孩子「學習」以應有的空間,孩子入學了,作為家長來說,應該教育孩子遵守紀律,自覺努力學習,不管是否有趣都要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在家裡應該給孩子安排一些固定的學習地方,如果有一間屬於孩子自己的房子最好,在這個地方里,應該有一張桌子供孩子讀書、做作業。有一個可讓孩子放自己課外讀物以及小物品的柜子。家長要和孩子一道制定一張作息時間表、安排好讀書、學習、休息、睡覺的時間,並要求孩子自覺執行。學習習慣的培養是需要過程的,因此家長應在孩子入學之初,安排一定的和孩子同學習的時間,最好在晚飯前後,並詢問孩子上學的情況,班裡發生的新鮮事,這樣父母的關心和幫助有利於強化孩子對學習的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造就孩子的一生。學習是一種智力勞動,它的成功是智力活動的綜合成果,作為非智力因素的習慣,影響著學習的每一個環節,影響著學習效果。因此,作為家長,需要明智地在孩子開始學習之時,就和學校攜手,播下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種子。對孩子來說,完成家庭作業,是日常學習活動中的必然組成部分,它是反映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方面。回到家,第一件事應是完成當天的作業,切不要因為一般的原因更改它。做作業時,要像上課一樣嚴格,不說話、不搞東西、不吃東西、不離位,更不能看電視等,完成作業要一氣呵成,做完後要認真檢查,不能滿足於做完了事。做完了作業,要收拾好書本、文具、裝好書包。另外,家長要鼓勵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培養其學習積極性。課外,要鼓勵孩子多讀書、多看書,養成事事動腦、動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不關心孩子的學習,不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孩子從小學習就比較吃力,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就越來越困難,甚至成為孩子望塵莫及的事了。因此,關心、重視並幫助孩子學習,將成為孩子學習的助推器。三、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加強社會責任心中國具有優良的家庭德育傳統,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都是家庭德育的美談,《曾文正公家書》、《傅雷家書》都是不朽的家庭德育著作,雖然每個時代的家庭德育都有其歷史局限性,但這一優良傳統卻深切地融入了中國人家庭觀念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家長來說,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孩子將終身受益無窮。要培養孩子誠實、正直的美德。要想孩子長大真正有出息,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從小就要教育孩子說實話、辦實事、做老實人,以誠實、正直的態度面對每一件事。教育孩子要誠實、正直,當然要說道理,但切忌說空話,講摸不著頭腦的大道理。他們畢竟是孩子,更樂於在做事和生活實際中接受教育。因此,在飯後茶餘,不妨給孩子講講中外歷史上那無數誠實、正直的人講故事。如列寧、周恩來、達爾文、牛頓、李四光……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需要在孩子明亮的眼睛裡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只有這樣,家庭才會成為孩子做人的第一正面教育課堂。要教育孩子做誠實、正直的人,更需要的是讓孩子實踐,讓孩子在千百次尋常的學習、生活小事中養成習慣。讓孩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現在不少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只知道接受愛,不知道愛別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家庭內部的關係問題,它是關係到道德情感和怎樣做人的大事。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懂得知恩必報,增強孩子對父母,對家庭的義務感和責任感,從而培養起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感和義務感。首先要教育孩子見到長輩應主動打招呼,學會使會尊稱和禮貌用語,懂得長幼有序;長輩、父母出門或回家要主動站起來,迎送、幫助遞包,提醒帶齊東西;聽長輩講話時要認真,不東張西望、不插嘴;和長輩講話時要和氣、禮貌、絕不允許高聲大叫,外出或回家時要和家長打招呼,讓孩子養成通報的習慣。聽從長輩的教導要虛心,並認真按長輩的教導去做,長輩批評時不頂撞、不準性,一定要養成虛心聽取批評意見的習慣。家長對正確的意見一定要堅持,不要孩子一鬧就妥協,當然,家長也要注意批評的方式與方法,要求孩子遵守學校紀律,不讓家長操心。在家裡要幹些力所能力的事,做到日常生活自理。責任心,是在具體的實踐中表現出來的,也需要在具體的實施中培養,從行動到思想,最後形成觀念。孩子的大部分生活不是在學校就是在家庭,家庭因此成為培養孩子責任心重要的陣地。首先,孩子的事,要盡量讓孩子自己做,處處為孩子著想,事事替孩子做到,並不是真正的愛護孩子,其後果是剝奪了孩子的鍛煉機會,使孩子缺乏獨立生活力,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其次,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不僅能使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而且有助於培養孩子對家庭,對自己的責任心,勞動還能培養獨立精神、鍛煉頑強的意志,提高心理素質,使之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吃苦耐勞的好品質。因此,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實際,讓孩子承擔家裡的一定勞動任務是必須的,也是應該的。一定要任務明確,長期堅持,形成家庭勞動制度,反覆強化,由別人讓他干到自己主動要干,形成「動力定型」,變成自己的生活需要。四、保護孩子心理健康,培養良好性格一個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膳食營養,安排好孩子的生活,鼓勵孩子積极參加活動和體育鍛煉,讓自己的身體長強壯,長健康外,更重要的是保護好孩子的心理健康,養成良好的健全的人格。要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須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發展規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既不自輕自賤,也不自驕自傲,這樣才能正確地為人處事,否則孩子就會片面地認識別人,過高地估計自己,遇到事總感覺不順心,不旦嫉妒別人,就是煩惱、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緒所籠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樂。培養孩子要堅信「我能行」。自信,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自信的基本點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可完成某項任務。即使這項任務帶有挑戰性,自信心來源於獲得成功的體驗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欣賞孩子,是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應該有的基本態度。孩子的事,件件都是大事,如果孩子在生活、學習中真的有什麼困難時,父母幫助的手、親切的關愛,是他揚帆前進的風,是自信心的最好助長劑。教育孩子正確看待「壓力」。學習和考試常常是使「壓力」加重或消失的原因。因此,家長的合理的期望和對孩子的學習幫助,才會使孩子努力學習,正確對待「壓力」。教育孩子正確面對失敗與挫折。世界上,沒有一條綴滿鮮花的路鋪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穫一個又一個的果子,去體會種種成功的歡樂,誰也躲不開那生活中必然會有的失敗和挫折。作為家長,首先,要允許和接受孩子的失敗和挫折,這是幫助孩子面對並接受失敗與挫折的第一步。其次,要告訴孩子失敗與挫折並不可怕,失敗是成功父母,每一次失敗與挫折都意味著一份經驗、一個教訓,要教孩子善加利用,第三,需要指導孩子分析失敗或受挫的原因,教他學會今後面對類似的問題該怎樣去做。總而言之,作為年輕的父母,要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必須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質水平,使自己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樹立高尚的人生觀,確立正確評價子女的標準,並做到尊重孩子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建立良好的家風。還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講究教育藝術,以身立教。做一個合格的父母,為國家培養棟樑.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生氣的時候喜歡問一些無法回答的問題?
工作忙碌不敢辭職,父母逼婚不敢不去,每日抑鬱怎麼辦?
聰明父母絕不會對孩子講的8句話
我按照父母安排的路走了20個年頭,我突然發現他們安排的不是我想走的。可是回頭看看自己,一無是處,怎麼辦?
??這7種父母,養不出孝順孩子!有的趕緊改

TAG:父母 | 人才 |